新華社銀川10月26日電(記者陳澤安、艾福梅)在寧夏賀蘭山東麓一家中式風格的酒莊內,德國《商報》記者澤林緩緩將瓶中的葡萄酒倒入酒杯,輕輕搖動酒杯,細聞一下杯中散發出的酒香,隨即品一口紅酒,「味道真好,非常令人驚訝」。
受邀前來參加第九屆寧夏賀蘭山東麓國際葡萄酒博覽會的外國記者正在採訪西鴿酒莊國際事務總監陳仙妮。 新華社記者陳澤安 攝
這位已經在中國生活20餘年的德國記者不是第一次來寧夏,他對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的快速發展讚嘆不已:「這裡是中國一個新興的產區,但這裡葡萄酒的味道非常好。」
同樣品嘗了美酒的古巴記者馬丁內斯·魯伊斯也由衷讚嘆:「口感很柔和。」
近日,澤林、魯伊斯與其他五家外國媒體的記者一起,來到中國西北的寧夏參加第九屆寧夏賀蘭山東麓國際葡萄酒博覽會,他們參觀了四家酒莊,並品嘗了眾多寧夏葡萄酒。
受邀前來參加第九屆寧夏賀蘭山東麓國際葡萄酒博覽會的外國記者正在位於銀川市閩寧鎮的紅酒一條街品嘗寧夏產區葡萄酒。 新華社記者陳澤安 攝
寧夏賀蘭山東麓位於北緯37°-39°之間,是業界公認的釀酒葡萄種植的黃金地帶之一。日照充足、土壤富含礦物質、降水量少等獨特的風土條件使這一產區具備生產中高檔葡萄酒的基礎。目前,寧夏葡萄種植面積達到49.2萬畝,現有酒莊211家,年產葡萄酒1.3億瓶,綜合產值達到261億元。
讓外國記者感到驚嘆的不只有葡萄酒本身,還有寧夏葡萄酒產業帶動的生態建設。來到葡萄園,放眼望去,一排排綠色的葡萄藤蔓舒展開來。「酒莊莊主告訴我,十年前這裡是荒漠,但現在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已經是一片綠地,我覺得這非常令人欽佩。」奧地利《新聞報》記者法比安·亨德裡克·克雷奇默說。
受邀前來參加第九屆寧夏賀蘭山東麓國際葡萄酒博覽會的外國記者正在立蘭酒莊採訪負責人邵青松。 新華社記者陳澤安 攝
澤林認為,發展葡萄酒產業可以防止沙漠進一步擴大,「因為你不僅要種植葡萄,你還需要種樹來保護葡萄,從而帶動了綠化,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舉措」。
瑞士《新蘇黎世報》記者馬蒂亞斯·穆勒對寧夏葡萄酒產業對脫貧發揮的作用很感興趣。他說,隨著寧夏葡萄酒產業的發展,許多人有了工作,擺脫了貧困,擁有了更好的生活。
據寧夏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隨著持續深入發展,寧夏葡萄酒產業帶來的綜合效益正在顯現:每年為周邊農戶提供12萬個就業崗位,工資性收入約9億元;產業發展使賀蘭山東麓35萬畝荒地變成了綠洲,也帶動綠化及防護林建設,變賀蘭山東麓為新的生態屏障;葡萄園「淺溝種植」成為賀蘭山東麓最大的洪水攔蓄工程,減少了水土流失,成為賀蘭山東麓靚麗的風景線和銀川市的生態屏障。
經過兩天的參觀與採訪,這些外國記者對寧夏葡萄酒產業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都認為它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澤林說,雖然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目前還是一個相對較小的產業,但擁有相對較大的市場。「對寧夏葡萄酒的發展來說,一方面要找到合適的方式釀酒,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要搞好市場營銷,擴大知名度。」
在酒莊品酒後,外國記者詢問了價格。澤林認為,寧夏葡萄酒價格比較貴,但品質很好,值這個價。「今後我會考慮買寧夏葡萄酒,還會向朋友推薦這裡的葡萄酒。」他說。
編輯: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