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生堂從澳洲最大高端百貨撤櫃,這塊「紅土地」為何成雞肋?

2020-12-15 騰訊網

據澳大利亞SBS新聞報導,資生堂集團已終止與當地百貨David Jones的合作,計劃於今年晚些時候撤櫃。資生堂在一份聲明中強調,他們不會退出澳洲市場,從David Jones撤櫃是由於集團運營計劃的變更。

▍截圖自SBS官網

儘管如此,該報導稱,資生堂與澳洲另一百貨公司Myer的後續合作也存疑。這可能意味著它在澳洲的渠道僅剩下絲芙蘭。

前不久,日本POLA也全面退出了澳洲和紐西蘭市場,今年4月,POLA關閉了澳洲官網,並以5折及買一送一的活動清掉了存貨。日妝企業為何啃不動澳洲這塊「紅土地」?

失去澳洲的半壁江山

資生堂於1993年進入澳洲,主要通過David Jones和Myer兩大百貨商店銷售旗下護膚、彩妝以及香水產品,涵蓋Shiseido、NARS、BareMinerals、Laura Mercier、Dolce & Gabbana等高端品牌。

據了解,澳洲的化妝品零售業態由百貨、大型超市、藥妝店組成,美妝集合店渠道不多,幾乎只有絲芙蘭和澳洲本地連鎖MECCA。另外,還有諸如伊索、THE BODY SHOP等品牌的單品牌店。

其中,擁有超百年歷史的百貨商店David Jones和Myer佔據了澳洲零售的半壁江山,門店數量加起來達到100多家。目前,這兩家百貨商店也是國際大牌美妝在澳的主要銷售渠道,除了線下門店,它們各自也擁有相對成熟的電商平臺。絲芙蘭和MECCA也是國際品牌的重要陣地,但它們的彩妝佔比更突出。而超市及藥妝店則主要銷售澳洲本土化妝品,以及歐萊雅、寶潔、聯合利華等美妝集團旗下的大眾化妝品。

▍David Jones,網絡圖

可以說,如若失去百貨渠道,對於資生堂而言,就失去了澳洲市場的半壁江山。除了已經確定將從David Jones撤櫃,SBS在報導中稱,Myer沒有透露接下來是否還會與資生堂繼續合作。但是有不少客戶表示,Myer的資生堂專櫃只剩下少量商品。

海苔查詢Myer官網發現,目前資生堂集團旗下僅有Shiseido品牌的11件商品在售。

▍截圖自Myer官網

是無心運營還是適應渠道變化?

除了渠道萎縮,其在澳洲的運營也幾乎處於停滯狀態。今年2月份,資生堂澳洲社交帳號最後發布了一條消息後,截止目前一直處於停更狀態。這不免引發了一些業界的擔憂,資生堂是否還會持續在澳洲運營下去。儘管資生堂官方給出了肯定的答覆,並強調澳大利亞在集團的亞太市場中佔有重要地位。

▍資生堂澳大利亞Facebook截圖

資生堂2018年財報顯示,亞太市場(不含日本和中國)的銷售額為681億日元(約合43.4億元),僅佔集團總銷售的6.2%,也是佔比最小的區域市場。關於亞太各市場國的具體表現,財報強調, 「SHISEIDO」,「Cle de Peau Beaute」和「NARS」在韓國和泰國地區大幅增長。集團正在東協逐步擴大高端品牌直營店的發展,加強對菲律賓市場的營銷投入。遺憾的是,其中並未提及澳大利亞。

也有消息稱,資生堂正計劃進入本地美妝集合店MECCA。MECCA創建於1997年,其在澳洲市場的影響力力壓全球第一美妝連鎖絲芙蘭,目前在澳洲和紐西蘭的門店數量超過50家。

如若屬實,這或許可以看作是資生堂適應澳洲零售渠道變化的舉措之一。據cosinkorea消息稱,2017年,澳洲百貨渠道的美妝銷售額只有2%的增長,但美妝集合店如MECCA的銷售額則增長了29%,達到約18億元。另外,絲芙蘭的銷售額在澳大利亞也達到了12億元。

全球化必爭之地,但不是日系主場

澳洲護膚品牌莫伊納品牌總經理王子孟告訴海苔,澳洲化妝品市場已經非常成熟。其一,渠道成熟,百貨、藥妝、超市、美妝店是主要銷售渠道,電商渠道佔比低;其二,消費者的消費理念成熟,一般都有自己喜歡的品牌;其三,品牌的市場格局成熟,不會像中國市場經常出現大起大落的品牌。另外,澳洲2400多萬人口,市場體量本來就不大。這對於拓展澳洲市場的企業來說,都將是挑戰。

雖入澳已16年,資生堂的水土不服依然存在。據王子孟介紹,在澳洲市場,歐美系仍佔主流,消費者對亞洲品牌認知度不高,這與文化認同有關。此外,日本科技護膚理念與澳洲崇尚天然環保的護膚習慣存在較大的差異。日妝最大的優勢——美白,在澳洲幾乎無用武之地。「澳洲本地沒有美白產品,只有美黑產品。」

事實上,資生堂對澳洲市場進行本地化布局時,也注意到這些差異。除了護膚品牌Shiseido之外,其它諸如NARS、BareMinerals、Laura Mercier、Dolce & Gabbana等皆為來自歐美系的彩妝和香水品牌。

作為美妝巨頭之一,資生堂在全球化方面相對落後。目前,它超過40%的業績仍來自於本土市場,中國及美國市場次之,分別佔比達17%、12%。資生堂在新三年規劃中宣布,其2020年的目標是銷售額超1.2萬億日元(約合765億元)。而這一目標的實現也將依賴對海外增量市場的拓展。但亞洲與歐美文化的巨大差異,讓資生堂不得不通過全球化收購來適應本地市場,例如,以上布局澳洲市場的品牌,NARS、BareMinerals、Laura Mercier皆是近兩年資生堂通過收購而來的歐美系美妝品牌。

註:除特別說明外,文中貨幣均為人民幣

相關焦點

  • 這一知名品牌專櫃已在武漢撤櫃 你買過嗎?
    10月15日,楚天都市報記者走訪了江城數家百貨商場,均被告知美寶蓮已撤櫃。江城美寶蓮專櫃均撤櫃今日,記者來到中商百貨銷品茂店,發現曾位於一樓理膚泉專櫃旁邊的美寶蓮專櫃已經消失。歐萊雅專櫃的一名店員告訴記者,該專櫃撤櫃有一段時間了,但是今日才拆除櫃檯,「目前,武漢百貨商場內的所有美寶蓮專櫃都撤櫃了,以後可以去電商平臺選購美寶蓮產品。」記者隨後又來到中商廣場中南路店,發現一樓美妝櫃檯中也不見美寶蓮專櫃的蹤影。中商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美寶蓮專櫃於今年6月撤櫃。品牌方向該百貨商場透露,將布局線上運營模式。
  • 大品牌撤櫃 莊勝崇光百貨淪為清倉甩賣大賣場
    大品牌撤櫃 莊勝崇光百貨淪為清倉甩賣大賣場來源:聯商網2017-03-09 13:10從宣武門地鐵東南口出來,往南大約幾百米,坐落著兩棟氣勢雄偉的香檳色大樓。這個二十年前曾被京城老百姓視為洋氣高端的百貨商場,如今已光環不再,多家化妝品和服飾品牌紛紛撤櫃,莊勝崇光百貨淪為了清倉甩賣的大賣場。去年,百盛、華堂門店瘦身調整,為北京傳統百貨業的經營敲響了警鐘。而新年伊始,瑪莎百貨、莊勝崇光再傳閉店消息,顯示百貨業寒潮遠未結束,突圍之路註定漫長而艱辛。
  • 電梯停運、品牌撤櫃 莊勝崇光百貨面臨「生死劫」
    昔日高端商場化身雜牌大賣場,化妝品、服飾品牌紛紛撤櫃,上下樓電梯停運……在各大商場熱火朝天地舉辦促銷活動吸引客流時,位於宣武門的莊勝崇光百貨卻一片蕭條。位於一層的康莉女鞋全是光禿禿的鞋架,賣首飾的謝瑞麟、化妝品貝玲妃、茱莉蔻、三淼女裝也都撤得只剩下了空殼子,部分收銀臺已經關閉,這在正常營業的商場中是非常少見的。5樓的「紳士地帶」不知是因為沒人還是其他原因,燈光都比別的樓層要暗。  一位服裝品牌店員向記者透露,近期商場在進行調整,自己家在這邊大都是舊款,已經很久不上新款了,多家知名品牌也會在此次調整中撤出莊勝崇光百貨。
  • 天津遠東百貨3月1日起停業 2/3商家已撤櫃
    一名銷售人員對新金融記者說:「馬上停業了,我們也要撤櫃了,現在把庫存都拿出來降價賣,現在買,價格合適。」這樣的降價吸引了不少消費者。一位中年女士表示自己也是聽說要關門了,才來看看。「它家東西一般價錢都不便宜,現在打折處理了,我才過來看看。」她對新金融記者如是說。
  • 大品牌撤櫃 北京莊勝崇光百貨淪為清倉甩賣大賣場
    這個二十年前曾被京城老百姓視為洋氣高端的百貨商場,如今已光環不再,多家化妝品和服飾品牌紛紛撤櫃,莊勝崇光百貨淪為了清倉甩賣的大賣場。去年,百盛、華堂門店瘦身調整,為北京傳統百貨業的經營敲響了警鐘。而新年伊始,瑪莎百貨、莊勝崇光再傳閉店消息,顯示百貨業寒潮遠未結束,突圍之路註定漫長而艱辛。
  • 高端百貨舉步維艱 西武百貨為何敗走成都
    放眼全國,西武百貨正在經歷的一切也是諸多高端百貨的「進行時」狀態。在中國高端消費市場翻倍增長的同時,掌握著渠道的高端百貨並沒有如預想中的那樣賺得盆滿缽滿。不過,成都西武百貨開業一年,虧損超過1400萬元,5樓的家居館即停止營業,隨後,4樓和3樓的商戶逐漸撤離,剩下不到10家。「西武百貨選在2006年進入成都市場,表面上看起來是天時地利人和,其實卻正趕上了成都高端百貨真正開始競爭的一年,」成都某高端百貨管理人士表示。
  • 大連新世界百貨6月底關門:經營15年 部分品牌已撤櫃
    記者昨日致電大連新世界百貨求證時,對方確認了此消息屬實。「此次大連新世界百貨的變化,是由於業主方收回物業,做重新的安排及調整。」大連新世界百貨給出的書面答覆顯示,該店將於今年本月30日下午停止營業。   部分品牌已經開始撤櫃   昨天,大連新世界百貨的微信公眾號上,最新推送的一條微信中,「謝幕盛宴」為主題的廣告案讓人有些不舍。
  • 太平洋百貨淮海店去留9月見分曉 不少品牌撤櫃 -太平洋百貨 Muji...
    太平洋百貨淮海店的部分樓面冷冷清清  上周末,「太平洋百貨淮海店租約到期即將撤櫃歇業」的消息在網上引發了熱議。  由於租約將於2017年到期,太平洋百貨淮海店的去留問題目前仍處於商討階段,但出於商場調整原因,不少品牌撤櫃的消息也的確屬實。如何讓這個曾經購物、聚會的商業地標留下並煥發出新的活力,是一個艱難而長久的課題。
  • 無錫撤櫃潮湧現 恒隆會關門?未來到底何去何從?
    而近期恒隆、遠東百貨等多個品牌出現撤櫃潮,京東廣場延期開業,錫東新城商業體至今未有動作。在電商衝擊、新商場不斷湧入的現狀下,錫城商業體未來到底何去何從?經營慘澹 撤櫃潮湧現為了更加了解無錫購物中心現狀,記者特意走訪了恒隆、遠東百貨、茂業等部分購房中心。作為無錫最高端的購物中心,恒隆廣場2013年進駐無錫。
  • 大部分商家已經撤櫃!民生百貨龍首店面臨窘境?
    但是,當地產房劍來到民生百貨龍首店的時候卻發現,這裡已經有大量商家撤櫃,只剩下個別商戶還在堅持之中!1民生百貨龍首店大部分商家已經撤櫃今天中午的時候,地產房劍來到民生百貨龍首店。與民生百貨北側盛龍廣場購物中心商場裡的人流還挺多不同的是,民生百貨裡則一片悽涼,大部分商家已經撤櫃。
  • 斯沃琪旗下7大名表品牌從樂天百貨撤櫃
    中國經濟網9月20日訊(記者 富博)據《韓國時報》報導,全球最大鐘表製造商瑞士斯沃琪集團韓國分公司表示,由於與樂天百貨就房租佔比沒有達成折中方案,斯沃琪將下架在其出售的七個品牌的手錶。    寶珀)在內的三大奢侈品牌將會繼續在樂天百貨韓國門店出售。
  • 航空路新世界百貨閉店1年變漢正街 多品牌撤櫃停業
    早在新世界百貨中心店規劃之時,就定位於高檔百貨,輻射武漢高端消費群體,年齡在35歲—50歲之間的商務人群居多。如今閉店近一年,新世界百貨現狀如何呢?   實探航空路新世界:中老年服裝甩貨賣場 三樓以上停業   正值工作日,筆者從建設大道青年路出發,乘坐地鐵或者是公交都有一小段距離要走。
  • 宣武門莊勝崇光百貨面臨「生死劫」 預付卡停用品牌撤櫃
    昔日高端商場化身雜牌大賣場,化妝品、服飾品牌紛紛撤櫃,上下樓電梯停運……在各大商場熱火朝天地舉辦促銷活動吸引客流時,位於宣武門的莊勝崇光百貨卻一片蕭條。位於一層的康莉女鞋全是光禿禿的鞋架,賣首飾的謝瑞麟、化妝品貝玲妃、茱莉蔻、三淼女裝也都撤得只剩下了空殼子,部分收銀臺已經關閉,這在正常營業的商場中是非常少見的。5樓的「紳士地帶」不知是因為沒人還是其他原因,燈光都比別的樓層要暗。一位服裝品牌店員向記者透露,近期商場在進行調整,自己家在這邊大都是舊款,已經很久不上新款了,多家知名品牌也會在此次調整中撤出莊勝崇光百貨。
  • 品牌撤櫃、淪為大賣場 北京莊勝崇光百貨面臨「生死劫」
    昔日高端商場化身雜牌大賣場,化妝品、服飾品牌紛紛撤櫃,上下樓電梯停運……在各大商場熱火朝天地舉辦促銷活動吸引客流時,位於宣武門的莊勝崇光百貨卻一片蕭條。位於一層的康莉女鞋全是光禿禿的鞋架,賣首飾的謝瑞麟、化妝品貝玲妃、茱莉蔻、三淼女裝也都撤得只剩下了空殼子,部分收銀臺已經關閉,這在正常營業的商場中是非常少見的。5樓的「紳士地帶」不知是因為沒人還是其他原因,燈光都比別的樓層要暗。   一位服裝品牌店員向記者透露,近期商場在進行調整,自己家在這邊大都是舊款,已經很久不上新款了,多家知名品牌也會在此次調整中撤出莊勝崇光百貨。
  • 又一外資品牌線下撤櫃,線下渠道真的不吃香了嗎?
    記者 | 姚立凡 本文為《美妝頭條》原創作品,轉載請授權 日前有消息稱,歐萊雅旗下的高端美妝護膚品牌羽西將於2021年1月1日撤出中國線下渠道。據了解,全國各地多個經銷商反映收到了由品牌電話傳達的「撤櫃通知」。
  • ——從北京SOGO「撤櫃潮」說起
    ——從北京SOGO「撤櫃潮」說起  新華社記者於佳欣、高健鈞  坐擁北京宣武門黃金地段的SOGO莊勝崇光已有近20年歷史,這個曾經見證並創造百貨業輝煌的高端商場,從去年底至今持續經歷著令人尷尬的「撤櫃潮」,引發了消費者和業界的廣為關注。
  • 群光廣場百貨專櫃撤櫃 餐飲無法營業 今日正式發布閉館公告
    李先生是西安市東大街群光廣場7樓餐飲區的一名商戶,看著商場急劇減少的客流量,他的心裡越來越急,「12月開始,廣場1至6樓百貨專櫃陸續撤櫃,但商場沒有工作人員明確回復,商場7樓和負一層的30多家餐飲商鋪應該怎麼辦?」
  • 瀋陽高端商場百貨業遭遇寒冬 陽光百貨等關閉
    百貨撤場只剩餐飲娛樂項目  傳言稱陽光百貨關閉,工作人員承認百貨撤場,業內稱瀋陽高端商場百貨業遭遇寒冬  「聽說位於北站附近的陽光百貨黃了!」  餐飲娛樂仍營業但很冷清  在陽光百貨七樓一角的韓帝園餐廳櫥窗外,貼著一張告示。意思為因為撤場,希望在該店辦理儲值卡的會員到韓帝園其他店面消費。時間為1月27日。  陽光百貨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說陽光百貨黃了是不負責的說法。因為商場只是百貨撤了場,而餐飲和娛樂項目則依然營業。
  • 「百貨末路」說下,英國高端百貨為何持續走強?
    ▼ 全歐洲最大的鞋履專區▼ 全英國最大的墨鏡眼鏡專區相信女生都懂:購物最大的敵人不是錢包,是體力!大包小包,走哪拎哪真的很心累,往往沒逛夠就只好回家。哈羅德百貨公司(Harrods)成立於1834年,是世界上最大、最知名的百貨公司之一。哈羅德百貨公司從品牌到建築,都體現著傳統風範與皇家氣息。因歷史和眾多高端品牌齊全的原因,哈羅德百貨公司成了明星在倫敦的必經購物之地。它共有330個部門,提供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
  • 將化妝品區設在5樓 澀谷東急百貨為何敢如此任性?
    交通便利性再次提升,澀谷也成了日本東京最炙手可熱的商業版塊之一。此後,從70年代的文化熱潮,到80年代設計者服飾品牌熱,再到90年代可選精品店,澀谷總是站在創造、傳播流行的最前線,也成為世界範圍內屈指可數的城市青年新文化發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