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大利亞SBS新聞報導,資生堂集團已終止與當地百貨David Jones的合作,計劃於今年晚些時候撤櫃。資生堂在一份聲明中強調,他們不會退出澳洲市場,從David Jones撤櫃是由於集團運營計劃的變更。
▍截圖自SBS官網
儘管如此,該報導稱,資生堂與澳洲另一百貨公司Myer的後續合作也存疑。這可能意味著它在澳洲的渠道僅剩下絲芙蘭。
前不久,日本POLA也全面退出了澳洲和紐西蘭市場,今年4月,POLA關閉了澳洲官網,並以5折及買一送一的活動清掉了存貨。日妝企業為何啃不動澳洲這塊「紅土地」?
失去澳洲的半壁江山
資生堂於1993年進入澳洲,主要通過David Jones和Myer兩大百貨商店銷售旗下護膚、彩妝以及香水產品,涵蓋Shiseido、NARS、BareMinerals、Laura Mercier、Dolce & Gabbana等高端品牌。
據了解,澳洲的化妝品零售業態由百貨、大型超市、藥妝店組成,美妝集合店渠道不多,幾乎只有絲芙蘭和澳洲本地連鎖MECCA。另外,還有諸如伊索、THE BODY SHOP等品牌的單品牌店。
其中,擁有超百年歷史的百貨商店David Jones和Myer佔據了澳洲零售的半壁江山,門店數量加起來達到100多家。目前,這兩家百貨商店也是國際大牌美妝在澳的主要銷售渠道,除了線下門店,它們各自也擁有相對成熟的電商平臺。絲芙蘭和MECCA也是國際品牌的重要陣地,但它們的彩妝佔比更突出。而超市及藥妝店則主要銷售澳洲本土化妝品,以及歐萊雅、寶潔、聯合利華等美妝集團旗下的大眾化妝品。
▍David Jones,網絡圖
可以說,如若失去百貨渠道,對於資生堂而言,就失去了澳洲市場的半壁江山。除了已經確定將從David Jones撤櫃,SBS在報導中稱,Myer沒有透露接下來是否還會與資生堂繼續合作。但是有不少客戶表示,Myer的資生堂專櫃只剩下少量商品。
海苔查詢Myer官網發現,目前資生堂集團旗下僅有Shiseido品牌的11件商品在售。
▍截圖自Myer官網
是無心運營還是適應渠道變化?
除了渠道萎縮,其在澳洲的運營也幾乎處於停滯狀態。今年2月份,資生堂澳洲社交帳號最後發布了一條消息後,截止目前一直處於停更狀態。這不免引發了一些業界的擔憂,資生堂是否還會持續在澳洲運營下去。儘管資生堂官方給出了肯定的答覆,並強調澳大利亞在集團的亞太市場中佔有重要地位。
▍資生堂澳大利亞Facebook截圖
資生堂2018年財報顯示,亞太市場(不含日本和中國)的銷售額為681億日元(約合43.4億元),僅佔集團總銷售的6.2%,也是佔比最小的區域市場。關於亞太各市場國的具體表現,財報強調, 「SHISEIDO」,「Cle de Peau Beaute」和「NARS」在韓國和泰國地區大幅增長。集團正在東協逐步擴大高端品牌直營店的發展,加強對菲律賓市場的營銷投入。遺憾的是,其中並未提及澳大利亞。
也有消息稱,資生堂正計劃進入本地美妝集合店MECCA。MECCA創建於1997年,其在澳洲市場的影響力力壓全球第一美妝連鎖絲芙蘭,目前在澳洲和紐西蘭的門店數量超過50家。
如若屬實,這或許可以看作是資生堂適應澳洲零售渠道變化的舉措之一。據cosinkorea消息稱,2017年,澳洲百貨渠道的美妝銷售額只有2%的增長,但美妝集合店如MECCA的銷售額則增長了29%,達到約18億元。另外,絲芙蘭的銷售額在澳大利亞也達到了12億元。
全球化必爭之地,但不是日系主場
澳洲護膚品牌莫伊納品牌總經理王子孟告訴海苔,澳洲化妝品市場已經非常成熟。其一,渠道成熟,百貨、藥妝、超市、美妝店是主要銷售渠道,電商渠道佔比低;其二,消費者的消費理念成熟,一般都有自己喜歡的品牌;其三,品牌的市場格局成熟,不會像中國市場經常出現大起大落的品牌。另外,澳洲2400多萬人口,市場體量本來就不大。這對於拓展澳洲市場的企業來說,都將是挑戰。
雖入澳已16年,資生堂的水土不服依然存在。據王子孟介紹,在澳洲市場,歐美系仍佔主流,消費者對亞洲品牌認知度不高,這與文化認同有關。此外,日本科技護膚理念與澳洲崇尚天然環保的護膚習慣存在較大的差異。日妝最大的優勢——美白,在澳洲幾乎無用武之地。「澳洲本地沒有美白產品,只有美黑產品。」
事實上,資生堂對澳洲市場進行本地化布局時,也注意到這些差異。除了護膚品牌Shiseido之外,其它諸如NARS、BareMinerals、Laura Mercier、Dolce & Gabbana等皆為來自歐美系的彩妝和香水品牌。
作為美妝巨頭之一,資生堂在全球化方面相對落後。目前,它超過40%的業績仍來自於本土市場,中國及美國市場次之,分別佔比達17%、12%。資生堂在新三年規劃中宣布,其2020年的目標是銷售額超1.2萬億日元(約合765億元)。而這一目標的實現也將依賴對海外增量市場的拓展。但亞洲與歐美文化的巨大差異,讓資生堂不得不通過全球化收購來適應本地市場,例如,以上布局澳洲市場的品牌,NARS、BareMinerals、Laura Mercier皆是近兩年資生堂通過收購而來的歐美系美妝品牌。
註:除特別說明外,文中貨幣均為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