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鄰居」社區包粽子學書法、看川劇 中國傳統文化讓外國友人著迷

2020-12-15 上遊新聞

在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10日趁著周末,兩江新區人和街道和睦路社區在棕櫚泉小區舉辦端午節社區鄰裡聚會。

聚會邀請了來自以色列、英國、巴西、羅馬尼亞等9個國家的30多位「洋鄰居」,和社區的街坊鄰居一起包棕子、裝香囊、學棕編、看川劇、寫毛筆字……讓「老外」 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因為是周末,早上10點剛過,100多位街坊鄰居就早早來到社區的端午鄰裡聚會現場,其中不少是高鼻深目、金髮碧眼的「洋鄰居」。

社區專門邀請了5位包粽子的巧手大媽和10多個志願者,現場義務教大家包粽子、裝香囊。

活動現場,粽葉、蜜棗、糯米等材料都已提前備好,來自羅馬尼亞的Samoan夫人在熱心大媽的悉心傳授下,花了20分鐘,包出了她人生中第一個粽子,十分興奮。

端午社區聚會現場,人和美術館幾位書畫家的出現引起外國友人的興趣,特別是書畫家手把手教外國小朋友寫中國書法,更是讓他們切身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魅力。

參加和睦路社區端午鄰裡聚會的外國友人說:通過這次聚會,他們終於弄明白了中國傳統的端午節是怎麼一回事。香甜軟糯的中國粽子、大詩人屈原、以及傳說中的白娘子和許仙的故事……更讓他們這些中國鄰居眼中的「老外」,愛上了中國傳統的端午節。上遊新聞記者 楊新宇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鄉村民宿學包粽子 外國友人巴南體驗民俗文化
    包粽子吸引著外國友人來體驗。李潔 攝人民網重慶6月14日電 包粽子、打餈粑、製作五穀貼畫、體驗中國書法,14日,2020年「老外@Chongqing·體驗非遺暨老外遊鄉村」第五期活動走進巴南區石灘鎮,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交流,來自韓國、衣索比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外國友人,親身體驗了巴南生態文明和鄉村振興的建設成果。
  • 學非遺、包粽子 ……50名外國友人在巴南區豐盛古鎮過端午
    學非遺、包粽子、寫書法……6月24日,重慶市巴南區豐盛古鎮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洋徒弟表演中國非遺 傳統文化走向世界「涼風繞繞天要晴囉依喲喂,么妹囉清早囉出了的喲門喲囉依喲嗬依喲……」活動舞臺上,來自貝寧的可樂等4名外國友人和中國搭檔開始了他們精彩的表演,這是他們今年在重慶學習中國的非遺文化後的第一次演出
  • 「老外」學包粽子 蕪湖南瑞社區居民熱心幫忙
    17日下午,南瑞社區在錦秋園小區舉辦了「品味和諧端午弘揚民族傳統」系列活動。其中,3名外國友人「友情加盟」的包粽子比賽,更是讓現場充滿了歡聲笑語。「這隻手卷粽葉,那隻手裝米,不要急。」在活動現場記者看到,每位外國友人身邊都有一名熱心居民充當指導老師(如圖)。由於語言不通,「老師們」光說沒用,便手把手的幫助「老外」們一步步完成卷粽葉、裝米、捆線等環節。
  • 外國友人巴南區體驗非遺傳統
    加拿大、匈牙利等駐渝總領事館的嘉賓,以及重慶交通大學留學生,在渝工作、生活的10國外國友人和市民朋友一起,學非遺、做月餅、迎國慶……近距離感受中國文化和節日。外國友人參與做月餅。在麵點師傅示範之後,一聲令下,中外聯合組隊的隊員們在限時5分鐘內爭先揉面、包餡、模具成型……外國友人雖手法生疏,但興致很高,在中國隊友的指導下,一個個形狀各異的月餅在外國友人的手上誕生,現場被歡笑聲包圍。來自瑞士的達爾文與其他外國友人一起分享自己家鄉的團圓節。「在我的國家沒有中秋節,但是一樣有慶祝團圓的節日,和今天的場景一樣,也是親朋好友們圍坐在一起。
  • 桐鄉深厚文化底蘊令外國友人陶醉
    著漢服、賞李花、扯綿兜、學竹編、包粽子、品美食…… 桐鄉深厚文化底蘊令外國友人陶醉 發布日期:2019-04-01 08:38 信息來源:嘉興日報瀏覽次數:      隨著桐鄉「朋友圈」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切身感受到桐鄉與眾不同的城市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 川劇變臉、龍舞表演……駐華外國記者銅梁安居古城體驗傳統文化
    ……縣令出巡、川劇變臉、龍舞表演、艾灸體驗……12月17日下午,在重慶銅梁安居古城,這些品味傳統民俗文化的獨特方式,讓2020走讀中國·感知重慶駐華外國媒體參訪團對古城的歷史人文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川劇變臉、縣令出巡展現傳統民俗文化安居古城位於銅梁區安居鎮,距今有1400多年歷史,古城內有市、區級文物古蹟197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其中「九宮十八廟」璀璨奪目,街巷明清建築鱗次櫛比,湖廣、福建、江西、廣東等地會館聞名遐邇。
  • 「我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 杭州江幹有群外國友人參與社區治理!
    「我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 杭州江幹有群外國友人參與社區治理!為了讓他們能夠在異鄉感受家的溫暖,社區在組建鄰裡坊之後,主動收集需求建議,連結資源。在坊長和網格員的走訪過程中了解到,原來不少外籍友人在辦理籤證上曾遇到問題,還有一些希望能在杭州創業就業。為此,錢運社區積極聯繫海關、出入境管理局、科技局等部門,在鄰裡坊年度計劃中增加了「為外籍友人提供政策諮詢」的服務活動,為他們搭建在杭安居樂業的平臺。
  • 傳承川劇火種 努力傳播優秀傳統文化
    「鐵梅作為代表發言,這不僅是我們川劇院的驕傲,也說明了習總書記對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視。」國家一級導演、市川劇院副院長曾幀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從事川劇藝術表演60多年的國家一級演員、市級川劇傳承人熊平也興奮不已,「現在黨中央對中華傳統文化、地方戲曲的重視,讓我們這些老同志真正感受到文藝的春天來了。
  • 中國傳統文化太有魅力了!外國友人遊木洞古鎮、體驗非遺項目
    活動邀請在重慶工作、學習、生活的外國友人和非遺愛好者齊聚一堂,參觀、體驗、遊學,豐富在渝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在鄉村美景中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由上遊新聞、巴南區文旅委、巴南區攝影家協會共同舉辦的「行攝巴南」攝影大賽採風團也在現場開展了攝影採風活動。
  • 看菊展、賞花燈 外國友人在渝感受中華傳統文化
    新華網 歐陽虹雲攝  新華網重慶11月26日電(歐陽虹雲)11月26日,2020年老外@Chongqing·體驗非遺暨老外遊鄉村活動走進重慶巴南區,外國友人和市民一起看菊展、賞花燈,打卡「最重慶」的「老巴縣」。   2020年老外@Chongqing·體驗非遺活動已持續開展多場。
  • 14位外國友人走進浙江桐鄉感受清明傳統民俗
    14位外國友人走進浙江桐鄉感受清明傳統民俗 2019-03-31 12:29:0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 包粽子、聽評彈、看龍舟……這群歪果仁在蘇州玩嗨了
    來自德國、芬蘭、英國、加拿大、俄羅斯、印度等6個國家的9位外籍粉絲走進蘇州,在金雞湖畔包粽子、做香囊、聽評彈,感受傳統端午佳節的魅力。   每逢端午時節,蘇州的小巷深處、廳堂裡滿目皆是青綠的箬葉和糯米的晶瑩。趁著濃厚的節日氛圍,外籍粉絲們也在金雞湖畔開啟了包粽子初體驗。
  • 「我們的節日」包粽子、編彩繩、制香囊……來瞧瞧咱李滄人的端午節!
    社區居民一邊聽著社區工作人員講述端午節的由來,一邊動手包著粽子。手巧的居民還現場帶出師了四五個徒弟。居民動手參與,鄰裡其樂融融,不僅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同時也拉進了鄰裡之間距離。虎山路街道百通馨苑社區組織社區文藝愛好者,在線上進行雲端文藝展演,送去對廣大居民端午佳節的祝福,在增添節日文化氛圍的同時,更好地引導廣大居民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魅力。
  • 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向外國友人宣傳推介泉州
    包粽子、聽南音、看木偶戲……25日,來自美國、俄羅斯、菲律賓、埃及、葉門、義大利、約旦等國家的近20名外國友人在泉州走街串巷,體驗閩南文化與端午民俗。近二十名外國友人體驗閩南民俗感受古城文化包粽子、聽南音、看木偶戲……25日,來自美國、俄羅斯、菲律賓、埃及、葉門、義大利、約旦等國家的近20名外國友人在泉州走街串巷,體驗閩南文化與端午民俗。
  • 頌詩詞包粽子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在如皋泗陽北京路實驗學校品「粽」裡鄉情的行達講堂上,老師通過圖文並茂的課件以及粽子、艾草等實物展示,向同學們詳細地介紹了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現場】我們還會吃粽子,對。我們還會佩戴香囊,還會用艾葉來洗澡、沐浴。【配音】通過形式多樣的節目,一起紀念屈原,感悟端午的意義,共同傳承文明,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 包粽子、吃西瓜,「漱玉平民杯」社區文化節可真熱鬧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漱玉平民杯」第五屆社區文化節第二場文藝匯演走進了歷下區尚品燕園小區,為居民提供公益服務、文藝演出以及商品展銷活動的同時,還特意舉辦了「愛在父親節」——吃西瓜、包粽子比賽,好吃刺激又有趣的遊戲,讓居民們笑聲不斷、掌聲不停。
  • 泉州文化「活地圖」英文講解員「上線」,與外國友人一同暢遊...
    這個端午節,他們帶領二十名來自美國、俄羅斯、葉門、埃及、義大利、約旦等國家的友人,探訪古城,品味古早美食,體驗包粽子民俗,在邊走邊體驗中了解古城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泉州晚報記者殷斯麒 文/圖)
  • 外國友人遊金沙 搭建國際文化交流平臺
    2014年2月14日是中國傳統的元宵佳節。元宵節有吃元宵、賞花燈的習俗,因此,外賓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開始親手包元宵、做花燈,體驗中國傳統文化。一個個親手包好的元宵、一盞盞美麗的四角宮燈,都寄託了他們對生活的美好想往。晚上,外賓們還在金沙太陽節園區欣賞了絢麗的花燈,「金沙聖殿」「開明治水」等富有金沙特色的燈組以及從韓國不遠萬裡空運而來的韓國燈組,都讓他們讚不絕口。
  • 俄羅斯友人在吉林琿春感受中國「年味」
    如今,中俄朝三國交界處的小城吉林省琿春市的年俗活動吸引了外國友人的目光,許多俄羅斯人紛紛來到該市社區體驗中國「年味」。琿春市河南街道的永盛社區如今成為俄羅斯人眼裡的「網紅社區」,許多俄羅斯人慕名而來,在這裡體驗漢族、滿族和朝鮮族的傳統文化。社區的居民友好團結,文化氛圍開放包容,不少俄羅斯人在這裡買房定居,一住就是多年。
  • 外國友人走進傳統手工藝大展 體驗文化傳承
    活動期間,來自駐濟外國文教專家和留學生代表走進傳統手工藝大展,參觀領略魯繡、剪紙、微雕、刻瓷、磚雕、唐錦彩、布藝、麵塑、泥塑、皮影、兔子王、蛋殼雕、葫蘆烙畫等近千件具有「老濟南記憶」的頂尖民間藝術家創作的精品,走進百工坊手藝學堂,現場跟隨手工技藝傳承人學習製作匠心禮品,與非遺傳承人、傳統手工名家現場互動交流,親身參與剪紙、結藝、沙畫表演等喜聞樂見的環節,讓駐濟外國友人更多地了解濟南的傳統文化和風土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