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機遇下,為積極響應黨和國家「人才強國」的戰略,引導社會科學人才評價,充分釋放人才創新活力,展示東莞「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圍,在東莞市科學技術協會的指導下,東莞市工程師協會於12月6日組織召開「東莞市科技人才評價標準體系建設交流會」。會議由全國勞動模範、市工程師協會副理事長王猛擔任主持,來自全市各行業的70多位科技人才參加了研討會。
交流會上,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在面對面的交流中,碰撞出許多實踐靈感,對如何更好地完善人才評價標準體系建設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會上,廣東省工程師學會執行會長劉桂雄教授進行了「學會承擔工程技術人員職稱評價與水平評價實踐」報告分享,他指出:作為民間科技社團應充分利用平臺作用,從行業資源、人才資源和資本三個方面,依法開展自我治理,不斷提升活動平臺及社會影響力;在工程技術人才評價標準制定方面,建議堅持科學評價,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突出技術性、實踐性和創新性,並建議對科技人才職稱申報專業進行重新論證及劃分,聚焦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和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儘快落實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專業的需求調研和評審組織工作;借鑑港澳等地人才評價的創新做法,提高廣東省內工程技術人才的專業化、職業化和國際化水平。
東莞職業技術學院的李國臣教授,在會上就「卓越工程師培養與東莞智造」主題進行了精彩分享,他結合國家《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有關要求,呼籲廣大科技企業深度參與卓越工程師培養過程,加強同學校和科研機構的聯繫,動態制定培養標準和用人標準,在標準制定方面,尤其要注重人才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引導和培養。來自廣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的羅衛強副總經理在報告中詳細對比了華為、OPPO、vivo、富士康、鴻海、阿里、技研新陽等優秀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他認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是人才評價的基準,能力是必備條件,業績是結果導向,但是職業道德始終是放在評價標準的第一位。
會上,廣東省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東莞檢測院、東莞市特種設備行業協會會長蔡延彬從「人才考察」角度對科技人才評價標準進行了詮釋,他引用《勞動法》對員工試用期的相關規定,結合特檢院實際情況,認為:職稱評價標準歸結為品德、能力和業績三個方面,評價標準因人而異,科學分類評價專業技術人才能力素質,對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實現「幹什麼、評什麼」還建議對不同類別人才採取不同的評價權重,對特殊人才通過特殊方式評價。
科技人才評價是一個系統工程,需多方聯動,共同參與。首先,找準人才分類這一關鍵突破點,採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去完成不同的評價內容,從而滿足不同的評價需求。據悉,東莞市工程師協會接下來將組織開展我市人工智慧專業職稱評審的相關調研,並草擬相關評價標準,將為我市多類型人才培養貢獻力量。
文字:趙海霞 通訊員 李全會
編輯: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