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礎創新人才評價體系

2020-12-26 中國社會科學網
完善基礎創新人才評價體系

2020年08月11日 08:2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周勇

字號

內容摘要:2016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引進和集聚人才,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的領軍人才」。

關鍵詞:

作者簡介:

  2016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引進和集聚人才,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的領軍人才」。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連續印發兩個有關基礎創新人才的文件,一是《關於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強調「分類建立健全涵蓋品德、知識、能力、業績和貢獻等要素,科學合理、各有側重的人才評價標準」;二是《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價改革的意見》,再次要求堅持分類評價,「基礎前沿研究突出原創導向,以同行評議為主」。由此可見國家對基礎創新人才的重視,以及建立有效基礎創新人才評價體制的迫切性。

  當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基礎創新人才評價需要攻克幾個難點。一是理論評價。當前科技評價以效用評價為主,而大多數基礎創新成果問世後並未應用於實踐,短期內也不一定應用於實踐,因此,依據市場估值和具體效用價值評價基礎創新人才並不可行。此外,基礎創新人才大多有獨特的行為規範,工作環境相對更獨立,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協作研究可以只是很少的現場接觸,不便於按照一般規則監督。二是方法層面。複雜的基礎研究,特別是原創性研究往往開拓新領域,具有劃時代意義,非一般科研人員所能勝任。此外,基礎創新人才的價值往往是在石破天驚的成果被創造出來時才獲得承認,在成果創新性研究的漫長過程中不可能通過成果對他們進行評價。三是制度層面。當前,基礎創新人才評價雖然在各行各業發展很快,但各部門缺少評價的聯合行動,也缺少評價結論的相互對接。此外,煩瑣的評價有時也會弱化激勵作用。

  對此,需要分別從理論、方法、制度角度找出相應對策,進一步完善基礎創新人才評價體系。

  發展基礎創新人才評價理論

  首先,應根據不同階段分別採取不同價值評價形式。鑑於成果產出的抽象性、不可預知性、非漸進性、階段不明性,貢獻和影響的難以度量、時期不明、對象和領域不明,在成果產出前,應對基礎創新人才更多進行勞動價值評價,而不是效用價值評價。即在成果產出前主要根據勞動付出強度、時間,勞動中包含的科研成分和潛在價值評價基礎創新人才。在成果產出後,應更多採用效用價值評價。值得說明的是,在成果產出前所進行的勞動價值評價可能只評價了人才的部分價值,相當於坐冷板凳時期的「冷」價值;而在成果產出後進行的效用價值評價,其估值可能遠遠高於前期勞動價值評價值。因而,這種後期高評價值是必要的,是對其基礎創新人才貢獻的充分、應有激勵。

  其次,應盡最大努力做好進入評價,慎重進行退出評價。國家培養一名基礎創新人才不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正是因為進入評價對於基礎創新人才意義重大,所以需要遴選出真正能夠搞科研、願意搞科研、熱愛搞科研、專心搞科研、有科研潛力、能夠出成果的基礎創新人才。同時,基礎研究發現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最終成果出來之前,所有的成長都是沉沒成本。因此,退出評價於基礎創新人才意義不大,應慎重實施。

  探索基礎創新人才評價新方法

  首先,應創新評價手段,推進複雜評價。基礎創新性成果外在形式可能表現簡單,卻具有複雜的知識結構。因而對基礎創新人才的評價,不能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一個基本原則是,對複雜問題的評價是在內容和方法上的複雜化和規範化。因而要進一步探索採用模糊評價法、綜合評價法等方法,綜合運用信息技術、大數據、計算機仿真等手段。

  其次,要更多依據過程信息,重視過程評價。基礎創新成果產出周期長,結果信息不能成為基礎創新人才評價的常態信息,而過程評價能夠有效解決基礎創新人才評價難問題。在網際網路時代,萬物留「痕」。因而可以藉助數字、遙感、網絡等技術手段,充分利用大數據,發掘基礎創新人才的各類過程信息,以此類過程信息作為評價主要依據。

  改革基礎創新人才評價制度

  首先,要將相關評價結論對接。基礎創新事關國家科技創新全局,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前途和命運。基礎創新具有不確定性、不可預知性,它的創新過程是脆弱的,但社會貢獻卻是巨大的,因而需要得到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和扶持。對基礎創新人才評價不僅要追求本體對象,即基礎創新人才,還要有對各類支撐因素及其相關主體的評價,如相關機構、項目、成果等。要加強評價結果的互通互用,減少評價工作量,提高評價的有效性。

  其次,要將自評價與他評價相結合。一個合格的基礎創新人才本身就具有高度的研究自覺、良好的學風、充分的自律能力,因而是能夠進行人才自評價的。歷史上,凡偉大的科學家,他們的劃時代成果都不是外界評價、他人評價、各種第三方評價的結果,而是自我奮進、自我追求、自我熱愛的結果。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自評價甚至比他評價更有優勢,更有適應性。應允許對基礎創新人才以自評價取代一定範圍的他評價。應充分信任和肯定基礎創新人才的自評價結果,並且將這些自評價結果用於相關管理活動,與相關決策對接。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加快完善新疆人才發展治理體系
    原標題:加快完善新疆人才發展治理體系 ●把用好用活人才作為核心內容,為使用而引進、在使用中培養、以使用來激勵,讓人才各得其所、用當其時、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依據市場標準評價、使用和激勵人才,減少對用人主體和資源配置的直接幹預,形成政社分開、政事分開
  • 東莞市科技人才評價標準體系建設交流會舉行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機遇下,為積極響應黨和國家「人才強國」的戰略,引導社會科學人才評價,充分釋放人才創新活力,展示東莞「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圍,在東莞市科學技術協會的指導下,東莞市工程師協會於12月6日組織召開「東莞市科技人才評價標準體系建設交流會」。
  • 清華大學完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 推進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
    近年來,清華大學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為核心,改進選錄機制,優化專業學位培養模式,加大學科交叉人才培養,加強質量管理,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實現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優化招生方式,把好選拔錄取入口關。
  • 人社部印發《關於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的意見》
    《意見》明確,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形成科學化、社會化、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評價機制;堅持深化改革、多元評價、科學公正、以用為本;發揮政府、用人單位、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作用,建立健全以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等為主要內容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形成有利於技能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制度環境,促進優秀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 破「四唯」後,高校人才評價立什麼
    「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近幾年南京工業大學改革完善了多元人才評價體系,對人才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為和貢獻加以觀測考察,鼓勵並引導高校人才走出「象牙塔」,把論文寫在車間裡,寫在裝置上,寫在產品中,投身到現代化建設和民族復興偉大進程中去。 其次,要體現分類多元。
  • 突出品德、分類評價,技能人才評價的內容和方式有這些新變化!
    不久前,人社部印發了《關於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的意見》,對改革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健全技能人才評價標準、完善評價內容和方式等方面作了安排。這一期,一起來看看技能人才評價內容和方式要如何完善——1突出品德、能力和業績評價堅持把品德作為技能人才評價的首要內容
  • 培育強大完善的創新市場,為創新造海
    比如,在高科技產業發展上,政府從五大方面構建了全方位的服務體系,包括金融服務體系、人才服務體系、以「高交會」為主要平臺的高科技交易市場體系、以高新園區為平臺的區域服務體系、以華強北為代表的產品配套市場體系等。市場因交易而生,交易對象的獨特性,決定了其市場的獨特性。創新市場與其他市場差別的核心是交易的產品。
  • 完善哲學社會科學社會服務評價體系
    完善哲學社會科學社會服務評價體系 2020-12-08 15: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京生:培育強大完善的創新市場,為創新造海
    比如,在高科技產業發展上,政府從五大方面構建了全方位的服務體系,包括金融服務體系、人才服務體系、以「高交會」為主要平臺的高科技交易市場體系、以高新園區為平臺的區域服務體系、以華強北為代表的產品配套市場體系等。 市場因交易而生,交易對象的獨特性,決定了其市場的獨特性。創新市場與其他市場差別的核心是交易的產品。
  • 王京生:培育強大完善的創新市場 ,為創新造海
    有「深谷」之稱的深圳,之所以在科技創新上成功崛起,原因之一就是注重政府體制改革的創新,不斷轉變政府職能,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比如,在高科技產業發展上,政府從五大方面構建了全方位的服務體系,包括金融服務體系、人才服務體系、以「高交會」為主要平臺的高科技交易市場體系、以高新園區為平臺的區域服務體系、以華強北為代表的產品配套市場體系等。
  • 綠維文旅:旅遊資源評價體系的創新構建(附案例)
    因此,新時期旅遊資源評價的技術思路需要充分順應市場趨勢,結合開發條件及投資狀況,從資源本體的細分維度、市場認知維度及開發投資維度等視角,對評價體系進行創新與完善,為旅遊資源的開發規劃及管理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 中西醫結合,助力完善我國公共衛生體系
    原標題:中西醫結合,助力完善我國公共衛生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 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一大特色和優勢。
  • 武漢創新幹部考核評價體系
    原標題:武漢創新幹部考核評價體系   武漢市把幹部敢不敢扛事、願不願做事、能不能幹事作為識別幹部的重要標準,把幹部幹了什麼事、幹了多少事、幹的事群眾認不認可作為選拔幹部的重要依據,探索建立了日常考核、分類考核、近距離考核的「知事識人」幹部考核綜合評價體系。
  • 山青新探索——以教師評價改革引領教育創新
    「《總體方案》是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為我們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山東青年政治學院人事處處長張杰說,「我校創新實施「51251」人才工程,構建人才績效評價和績效激勵機制,實現對人才評價由絕對指標評價變為相對指標評價、由單個項目評價變為綜合全面評價、由靜態評價變為動態評價。
  • 探秘中國高考評價體系
    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試中心正式發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這是中國考試戰線推動學科命題標準化、科學化,實現考試現代化的裡程碑式舉措,必將在考試內容創新、學科測量變革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給未來高考、教學帶來極大衝擊。
  • 成都推進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科研項目評審、科技人才評價將有這些新...
    根據《改革方案》,科研項目評審不再只是專家說了算,將突出市場化、社會化評價和多元主體參與;科技人才評價將更加注重質量、貢獻、績效,推行科技人才代表性成果評價制度。該方案將自2021年2月7日起實施。誰用人,誰評價。成都將賦予科創空間重大人才計劃評審權,按其引進創新團隊數量、科技成果轉化效果,給予自主評選名額。同時,落實職稱評審權限下放改革措施,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自主開展職稱評審;支持企業對技能人才自主選擇過程考核、結果鑑定、業績評審、技能競賽、校企合作等多種方式綜合評價。同時,為適應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成都將動態調整完善科技人才分類評價體系。
  • 著力健全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
    面對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新型作戰力量人才、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高水平戰略管理人才等方面人才隊伍建設困局和全面推進軍事人員現代化戰略要求,必須創新新時代軍事人才培養方法路徑和模式機制。單靠哪一渠道都難以實現人才強軍戰略目標,只有綜合運用三位一體、多點同向發力,才能推動軍事人才建設水平整體躍升,為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提供重要支撐。
  • 孫銳:科技人才評價必須遵循真正的同行評議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科技人才評價、網絡時代傳播倫理、創新發展、社會治理、藉助資本激發農村活力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科技人才評價一定要業內來評、同行來評和第三方來評,而不是由政府來評、組織來評和領導來評。同業評議背後的實質是科學共同體評價、專業共同體評價。在某一科學共同體、知識共同體內部,「專業化」不是一個空泛概念,而是具體的、實在的,是以一系列專業化工作、不同形式的創新成果以及其他核心技術性要素作為客觀證據支撐、標示的。
  • 復旦大學:深化人才評價機制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國教育...
    三是壓實工作責任,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人才工作辦公室,二級院系組建人才工作小組、配齊分管教師思政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完善黨委中心線、院系中場線、支部生命線「三線聯動」工作機制,層層壓實責任,讓人才評價改革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二、健全分類評價體系,突出品德業績能力導向一是堅持分類指導,健全科學的人才分類評價體系。
  • ...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
    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以下簡稱「三評」)改革是推進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部署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要求,深入推進「三評」改革,進一步優化科研項目評審管理機制、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方式、完善科研機構評估制度、加強監督評估和科研誠信體系建設,現提出如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