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製骨頭湯,如何把握好湯汁的濃度以及口感,這是一個餐飲從業者會經常碰到的問題,很多人看似明白了,其實還是屬於一知半解的程度,主要原因就是,這個所謂的「湯」,包含的範圍比較廣,牽扯到的東西也很多。
其實這裡所說的「牛骨湯」,只是「湯」中的一種,另外我看了有些人的說法,即使是這個「牛骨湯」,雖說有些解釋是正確的,但是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下面我們就從最基礎的「湯」的種類開始,以牛骨湯為例,具體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做到「牛骨湯怎麼做湯才濃,口感醇厚」。
本文為「小喬的美食美客」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一,首先要明白高湯的重要性
在餐飲界有句行話,叫做「當兵的槍,廚子的湯」,還有一種說法叫「唱戲的腔,廚子的湯」,這就說明高湯對於一個廚子來說是有多麼重要。
以前的老式山東魯菜館,最為看重的就是店裡的那鍋高湯,頭天夜裡就開始熬高湯,第二天開門營業的時候,這鍋高湯正好熬製好了;魯菜館裡講究的是「一鍋湯」,就是別管是做燉菜、炒菜還是湯菜,這一鍋高湯如果用完了,那後面晚來的客人就不接待了,時間再早,也要關門停業。
二,高湯的種類
平時飯館裡所用的湯,都可以稱之為高湯,高湯的本意是什麼呢,就是用各種動物性食材在清水中燉煮、熬製,最後出來的這種帶有鮮香味道的湯,就是高湯。
但是這個高湯從性狀上來區別,是分成兩種的,一種是奶湯,一種是清湯,但是都屬於高湯。
1,奶湯
奶湯也被稱為「澆頭」,顏色奶白,比較稠,一般都是在青菜做好之後,把這個奶湯澆在上面,一個是使菜品的色澤更加好看,另外一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增加青菜的鮮香味道。因為素菜本身無味,如果用別的帶顏色的調味料進行調味,青菜的品相會不好看,所以就用到了這個奶湯。
奶湯一般用於高檔的素菜製作當中,主要是以「澆」為主,對於一般飯館和家庭來說,很少能用到,這裡就不多介紹了。
2,清湯
清湯是我們平時用到的最多的一種高湯,但是要按照平時的用途來說,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專門用來做菜用的清湯,另外一種就是這裡所說的,那就是用在牛肉麵、牛肉湯裡的清湯。
這兩種清湯的區別在哪裡呢?其實從本質上來說,這兩種清湯都是在大鍋裡熬出來的高湯,區別是,做菜用的清湯需要清澈透亮,不能有雜質,要把裡面的雜質去掉,這就是魯菜當中特有的烹飪技法了,叫做「吊高湯」。
「吊高湯」就是把大鍋裡熬出來的高湯,通過用雞脯肉剁碎、吸附出雜質的方法,把普通的高湯變成顏色更好看、更清澈、味道更鮮的高湯。魯菜的吊高湯分為吊「紅哨」和吊「白哨」兩個步驟,具體做法就不多說了。
但是大家要明白,這兩種高湯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主要是吊過的高湯,顏色上更純淨、透亮。
下圖是兩碗高湯的對比,一碗是普通的高湯,另外一碗就是魯菜裡吊過的高湯。
三,如何熬製高湯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對高湯應該有了一個比較大概的了解:高湯分為奶湯和清湯,奶湯不大常用,就不多介紹了;而清湯又分為兩種,其實都差不多,主要是魯菜用到那種清湯是過濾完雜質的,平時我們用到的也少。所以歸結下來就是,我們平時用鍋熬出來的湯,用來下麵條、下餛飩、下牛肉、羊肉的湯,就是高湯。
1,熬製高湯的口訣
關於熬製高湯的口訣,我看到有好幾種,說法有的還不一樣,我這裡只介紹一下最傳統的魯菜熬製高湯的口訣,那就是「無雞不鮮,無肘不濃,無骨不香,無水不純」。
無雞不鮮,高湯中的鮮味來源,非雞莫屬,提鮮味的就是雞;無肘不濃,這裡就對應了問題中提到的「牛骨湯怎麼做湯才濃,口感醇厚」了,要想高湯比較濃,口感醇厚,必須要用到豬肘子;無骨不香,要想高湯出香味,就必須要用骨頭。
這裡強調一下,我看到有種說法,說是骨頭的作用是使高湯更濃,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骨頭的作用,就是用來增香的;無水不純,這個和吊高湯有關係,這裡就不多做解釋了。如果說骨頭是增加高湯濃稠度的,那就把人給帶偏了。
說白了,上面熬製高湯的口訣中所用到的食材,就是最簡單的三種食材,雞、肘子、骨頭,但是對於這三種食材,我們要知道其中的原理,要學會變通。
雞,這個就沒必要多說什麼,就是用來提鮮的,當然最好是那種散養的雞。
肘子,上面講到了肘子的作用是使高湯變得更濃稠,口感更醇厚,而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肘子外面的那層皮,如果說嫌肘子的成本太高,可以用其他類似的食材來代替,比如說便宜的豬皮,效果也不會差太多,高湯變濃,就是豬皮裡的膠類物質起的作用,這就是變通。
骨頭,骨頭出香味,但是要看這個高湯是拿來做什麼用的,如果就是普通的用來做湯菜的高湯,或者用來下普通的麵條、餛飩,用豬大骨就行,如果是用來下牛肉麵或者下牛肉湯的高湯,肯定要用牛骨,以此類推,還有羊骨,道理是一樣的。
但是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豬大骨是一種通用的骨頭,用牛骨或者羊骨熬製高湯時,裡面可以同時加入適量的豬大骨,以增加更多的香氣,這一點要知道。
2, 高湯熬製的方法
熬製高湯的傳統做法,講究的是一比一的比例,就是說10斤水,對應的是10斤食材(三種食材的總量),但是這樣做成本太高,這是以前老魯菜館的做法。
普通餐館或者家庭熬製高湯,比例隨意搭配,總之是食材越多,熬出來的高湯味道越鮮美,再次對應問題中提到的,「牛骨湯怎麼做湯才濃,口感醇厚」,要想湯濃、醇厚,就要多加肘子,或者是多加豬皮(豬皮下鍋前,一定要用火燒一下表面),這樣解釋應該很好理解了吧。
熬製高湯之前,食材一定要清洗乾淨,並且在水中多浸泡,這是去腥的根本,之前說過很多次了,這裡不再說了。
食材下鍋,簡單地放點蔥、姜、料酒即可,大火燒開轉為小火,大火燒開的時候要注意隨時撇去浮沫,這個要注意。另外一點也要說明一下,熬製高湯的時候,水一定要一次性加夠,最忌諱的就是中途感覺缺水了再去添水,如果這樣做,高湯原來的鮮味會蕩然無存,好好的一鍋高湯就壞掉了,這個一定要注意。
然後開始慢慢熬製,開頭的時候也說了,以前的魯菜館熬製高湯,都是在頭一天的晚上就開始,整整熬製一夜,這裡也不是說一定要用這麼長時間,總之時間越長,高湯的品質越好。
四,最後的總結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和記憶,這裡做一下最後的總結:1,要知道高湯的重要性,要知道奶湯、清湯以及吊出的清湯三者的區別;2,我們平時最常用的做法,做出來的湯,就可以稱為高湯;3,要知道熬製高湯的口訣,要明白其中的原理,要學會變通;4,熬製高湯最傳統的食材就是雞、肘子(或者豬皮)、骨頭這三種,這就足夠了,沒必要亂加其他食材;5,熬製前水一定要加夠,最忌諱中途添水;6,熬製高湯關鍵是時間,是個功夫活。希望上面介紹的,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