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行天下|滁州:春草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2021-01-21 詩享書局

這裡是百期經典文化傳播系列《詩行天下》,由湖北之聲與「詩詞世界」聯合出品。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草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西澗》

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韋應物擔任滁州刺史。在這裡,他寫下了大量詩作,其中最有名的一首,當是這首《滁州西澗》。

許是春日的一天,詩人乘著明媚春光,尋幽訪勝,來到了滁州西澗賞景。此時已是暮春時節,群芳已然凋零,詩人閒閒踱步來到了西澗邊,但見一片芳草萋萋。

幽草、深樹,雖及不得百花的嬌豔嫵媚,然而那種青翠欲滴的身姿,那種自甘寂寞的風標,卻更得詩人的喜愛與憐惜。繁茂蔥蘢的樹蔭間,不時傳來黃鶯婉轉的啼鳴,在詩人閒適恬淡的心田裡蕩起一層層漣漪。

傍晚時分,春潮上漲,春雨淅瀝,西澗的水勢變得愈發湍急起來。在這原就荒涼冷漠的郊外渡口上,更難見到旁的行人,水面上只有一葉空舟,隨波縱橫。

作為山水田園派的代表詩人,韋應物的詩歌風格衝淡閒遠,別有一種清幽情調。然而這首《滁州西澗》,在恬淡的氛圍中,卻又隱隱透出一股悽清。

韋應物生在一個官宦家庭,高祖、曾祖都曾在初唐時位及三公。有賴家族的庇佑,韋應物15歲的時候就入宮成為了三衛郎。天寶年間,更是作為皇家衛隊的一員,扈從唐玄宗與楊貴妃去往驪山腳下的華清宮避寒。

然而短短五年後,安史之亂便爆發了,長安淪陷,玄宗西逃,貴妃殞命,過往繁華盡如一夢。山河破碎、國讎舊恨,終於激發起了這位早年豪縱不羈、橫行鄉裡少年的別樣情懷,他從此立志讀書,以家國為己任。

從代宗到德宗年間,韋應物曾經多次出仕,卻因為個性耿介,觸犯權貴,而屢次遭到貶謫。每一次辭官或者被退職之後,他就隱居在各處僧舍之中。蘇州刺史任滿後,他一貧如洗,甚至沒有盤纏回京,只得寄居在蘇州的無定寺中,最終客死他鄉。

因而那「獨憐幽草澗邊生」的「獨憐」二字,其實不僅僅是對萋萋芳草的單純喜愛,更是對那種高標傲岸、不隨俗浮沉人格的自我保全與堅守。

而那野渡裡、風雨中獨自橫著的一葉孤舟,也許亦是那個國勢動蕩、風雨飄搖時代裡詩人自己的寫照。

滁州是吳文化和淮揚文化的交匯地,因而有「吳風楚韻,氣貫淮揚」的美譽,古往今來的文人騷客,亦是流連不絕。

除了韋應物外,南宋大詞人辛棄疾、千古詞人蘇軾都曾在此揮毫潑墨,留下名篇;一代清官包拯、西晉琅琊王司馬伷也曾在此留下佳話、傳說。而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正是令滁州千古聞名的人物——歐陽修。

公元1045年,轟動一時的「慶曆新政」宣告失敗,範仲淹、韓琦、富弼等人相繼被貶。歐陽修也參與了革新,然而當時的他官職低微,尚不在被貶之列。政敵們便故意捏造一起醜聞,歐陽修遂被貶到了滁州。

來到滁州的第二年,歐陽修就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作——《醉翁亭記》。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文章的開頭,便是一段清新細緻的環境描寫。「環滁皆山也」,寥寥五字,點出滁州的地理特徵。而在眾多滁州名勝中,最為人美譽的便要數「蓬萊之後無別山」的琅琊山。

琅琊山中有大片天然次生林,繁樹蔥蘢,流水淙淙,密林之中還掩映著建於唐代的琅琊寺,和建於宋代的醉翁亭及豐樂亭。

關於醉翁亭的建造,歐陽修寫道:「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醉翁」二字,可謂文章的題眼,同時也是作者本人人格的一種詩意化的呈現。

《醉翁亭記》寫於作者被貶謫之後,然而全文的主線卻是一個「樂」字。由「山水之樂」到「遊人之樂、宴酣之樂」再到「與民同樂」、「樂萬物之所樂」。

可以說,「醉翁之樂」正是涵韻了以上所有的樂趣,而它所呈現出的,也便是一種心懷萬物、隨遇而安、曠達自放的「醉翁精神」。

被誹謗中傷而貶到滁州的歐陽修,沒有一意沉溺在個人的抑鬱不平裡,而是以隨遇而安的精神,積極勤政。倡導農桑、修築城牆、訓練強兵、寬簡持政,使得「政成民安,州以無事」,還先後開發、建設了醉翁亭、豐樂亭、醒心亭、幽谷泉等,並立碑作記。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一雙腳踏遍了滁州的山山水水,一支筆寫盡了滁州的四季變幻,歐陽修真正地將自己融入了這方山水中,因而才能寫出這樣令人傾心的風光旖旎。

除了《醉翁亭記》外,歐陽修還寫有六首小詩,題為《琅琊山六題》,分別吟詠了歸雲洞、琅琊溪、石屏路、班春亭、庶子泉、惠覺方丈,字句間別有一種清新秀麗的怡人風姿。比如這首《琅琊溪》:

空山雪消溪水漲,遊客渡溪橫古槎。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春日裡,山中的冰雪都消融了,化作涓涓流水,匯入小溪中,使得溪水不斷上漲。如作者一般的遊人們,都趁著這絕好春光外出踏青,他們穿過橫跨在小溪上的簡易小橋,去到對岸。

作者看著那溪水蜿蜒,心裡想著,不知這溪水的源頭是遠還是近呢?視線裡,是一朵朵山中落花順著溪水而來,又打著轉兒往更遠處而去......

往期精彩

梭羅《瓦爾登湖》最震撼人心的6句話,句句都是生命的真諦

詩行天下|宣城與李白:念一個人,懷一座城

每天一首古詩詞|晏殊: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相關焦點

  •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西澗
    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春潮不斷上漲,還夾帶著密密細雨。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閒地橫在水面。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⑵獨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裡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⑶深樹:枝葉茂密的樹。深,《才調集》作「遠」。樹,《全唐詩》注「有本作『處』」。⑷春潮:春天的潮汐。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橫:指隨意飄浮。
  • 《滁州西澗》: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西澗:滁州城西郊的一條小溪。 憐:喜愛。 野渡:荒郊野外的渡口。 【名句】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 十首野渡的古詩詞,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唐代的李中曾經晚泊,「野渡帆初落,秋風蟬一聲」;宋代的慧性高僧悟道,「雁影落寒潭,孤舟橫野渡。」此生若註定漂泊,願意聞著荷花的芬芳,將孤舟當成溫床,在夏夜的野渡旁,悠閒地看著天上的月亮。下面精選十首野渡的古詩詞,歡迎補充和收藏!1、滁州西澗 唐代: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 韋應物《滁州西澗》詩賞,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寫景七言絕句。作者通過寫遊玩時所見之境,抒發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寫作背景韋應物出生於京兆的望門貴族,韋氏家族不但貴宦輩出,文學方面亦人才迭見。47歲時,去滁州做刺史(正四品下的官階),任職一年,49歲春夏閒居滁州西澗。這首詩《滁州西澗》就是韋應物在滁州呆的這段時間所作。詩歌賞析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翻譯:我唯獨喜愛這生長在河邊的幽草,此時黃鶯在幽深的樹叢中啼鳴著。到了接近傍晚的時候,春潮夾帶著雨水,流的湍急,惟有無人的小船橫向江心。
  •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一聯出自韋應物《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
  • 唐詩三百首最有意境的寫景古詩: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比如唐詩300首當中最有意境的寫景古詩: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且看全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首古詩的題目是《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最著名的詩句,也是唐詩300首當中最有意境的寫景古詩。當時的作者擔任滁州刺史,遠離朝堂,卻也有更多的時間和大自然親密接觸。滁州西澗就是作者當時時常去光顧的地方,對於當地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都非常熟悉,而且在大自然的環境當中,作者過上了恬淡自如的生活。
  • 【第274期】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傍晚時分,春潮上漲,春雨淅瀝,西澗水勢頓見湍急,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閒地橫在水面。作者任滁州刺史時,遊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鬱的小詩。此詩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還蘊含了詩人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與憂傷情懷,也就是作者對自己懷才不遇的不平。
  • 韋應物: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西澗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最是喜愛在那澗邊幽谷裡生長的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鳴的黃鸝鳥兒。傍晚下過一場急急的春雨後,春潮上漲,水勢越發湍急,四處無人,只見荒野的渡口無人看守,只有一葉小船兀自橫在水面上。想當年,韋應物還在做皇帝侍衛的時候,是何其的威武,何其的風光,何其的霸道,卻又何其的無知。雖然連鄰裡街坊都懼怕他的淫威,但其實惡棍的名聲也緊隨而來。當退去皇帝侍衛的光環後,無依無靠的他忽然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甚至大字都不識幾個。
  • 典◎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西澗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賞析】  此詩歌詠西澗在晚潮春雨中的情景,作於詩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刺史期間。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西澗,在滁州城西。獨憐,獨獨喜愛。
  •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浪子回頭的詩人韋應物
    江河滔滔,滾滾向前,有多少人能看見其中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於是有人難耐寂寞,雖浪得虛名,依然躁逐之心不死;還有人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樓,光說不練,甚至閉著眼睛瞎指揮;更有甚者,有人不怕大風搧了舌頭,以為自己可入蟾宮折桂,可下深海捉鱉,認為天下事不過唾手可得。
  • 野渡無人舟自橫,作者韋應物究竟經歷了什麼?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及,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是唐德宗二年(781)詩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間,春遊滁州城西郊野兩山之間的溪流所作。第二句,詩人從視覺、聽覺兩方面來勾畫,枝葉茂密的樹木深處,黃鸝唱著悅耳動聽的歌。「深」字既狀寫大樹參天、枝繁葉茂之態,又突出樹林深處的靜;「鳴」字以動襯靜,也為西澗增添生機。第三四句寫雨中所見所聞。春潮帶著雨水,夜晚急著上漲;渡口無人之小船,獨自打橫在江上。
  • 如何解讀「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句所表達的意境?
    這句詩出自唐朝詩人韋應物的《滁州西澗》,全詩是一共四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解讀詩詞本意這首詩的意境很有畫面感,大意是:最是憐愛溪澗邊靜靜生長的綠草,溪澗旁參天大樹茂密的樹冠上藏著黃鸝,不時地鳴叫。
  • 金沙江與普渡河交匯處的三條小船正是「野渡無人舟自橫」
    我下到谷底, 沒有碰到人 車路也走到了盡頭。這正是「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正是「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正是「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正是「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正是「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正是「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正是「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正是「野渡無人舟自橫」。
  • 詩歌鑑賞 | 春潮帶雨晚來急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譯文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春潮夾帶著暮雨流的湍急,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閒地橫在水面。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⑵獨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裡的小草。幽,一作「芳」。
  • 用「野渡無人舟自橫」作畫,難倒了無數職業畫師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首詩是韋應物寫的一首詩,名字叫做《滁州西澗》而這首詩出自於他任滁州刺史期間到西澗去遊玩的時候寫的所見之景物,有的人會把它當作是純粹的寫景之作,而有的人覺得他裡面表達的某些情感,反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並沒有標準答案。後來,宋朝的皇帝宋徽宗在建立翰林院建立畫院之後,他要招收符合心意的畫師。
  • 野渡無人舟自橫:古詩竟大有科學道理
    古人描寫春日景象的詩句繁多,韋應物的《滁州西澗》無疑是名篇之一: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當你徜徉在幽草、深樹、鳥鳴、春雨的優美意境中時,可否想過:自然狀態下的小舟為何是「橫」(垂直於堤岸)而不是「縱」(平行於堤岸)呢?
  • 詩文典講詩詞-滁州西澗-野渡無人舟自橫是什麼意思?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情景讓韋應物感到,自己就像這小船,雖然人生的風雨也很急,可他不是仍然沒被擊垮,仍然能保持自在平和的心態嘛?後來,韋應物被調任蘇州刺史,這就相當於省長了,他依舊關心百姓,清正廉明,去世時一貧如洗。
  • 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的人生詠嘆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詩《滁州西澗》早已膾炙人口。我也非常喜歡這首詩,早就想為這首詩作曲,寫成歌供大家傳唱。恰逢這幾天正在為一家企業的廠歌作曲,我就乘興而起,開始醞釀操作。可是,當我坐在鋼琴前,看著那熟悉的黑白鍵盤,卻躊躇半天,舉棋不定。因為,定什麼調式,用怎樣的旋律,才能充分而準確地表達這首詩的意境以及詩人的情懷,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攝影咋表現「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和「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意境?
    詩詞的意境,除了桃紅柳綠還有雨綿綿,除了落英繽紛還有舟自橫。今天選了兩句我喜歡的詩文,和大家一起共賞。關鍵是咱們在品詩詞的同時,還要琢磨著把詩中意境用攝影的鏡頭表現出來。「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句古詩名句出自唐代 韋應物《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詩意: 特別喜歡山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中婉轉啼唱的黃鸝。春潮不斷上漲,還夾帶著密密細雨。荒野渡口已經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閒地橫在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