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箱售價為50元的冷凍鮁魚 ,僅箱子就重達1.64公斤。
"問題紙箱"被撕開後,類似"水泥"的塊狀物多得讓人吃驚。
魚商集中的紅利市場外,被回收的紙箱堆在路邊。
2月2日是除夕前的最後一個周六,很多市民出門買海鮮"備年貨"。
農曆新年近在眼前,「備年貨」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大大小小的年貨中,海鮮是必不可少的一樣,近日不少市民撥打快報熱線稱,一些用來裝水產品的紙箱裡,竟然摻雜著多層厚厚的「水泥 」。2月1日、2日,快報記者在暗訪中發現 ,一些打著「10斤一箱」旗號銷售的鮁魚 、帶魚 ,光是紙箱就重達3.28斤。業內人士稱,這些紙箱中加入的類似「水泥 」的東西為石粉,目的在於壓秤。
單位過年發福利,「水泥紙箱」裝鮁魚
2月1日,市民張先生撥打快報熱線反映,1月中旬單位發福利,他領到了10斤鮁魚和10斤帶魚。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把魚從紙箱裡拿出來一稱,箱子竟然重達2斤多。
那箱子也不大,咋就那麼沉呢?張先生好奇地撕開箱子一角,發現紙箱的夾層裡竟然有很多硬邦邦的塊狀物,用手輕輕一碾,塊狀物都成了粉末。他這才意識到,擺在眼前的紙箱正是被媒體曝光過的「水泥紙箱」。
「這也太坑人了!紙箱裡竟藏著這麼多東西,製造和銷售這種箱子的人還有沒有良心?」冷靜過後,張先生把自己的遭遇告訴給了單位同事,負責採購的同事也大吃一驚。他說在採購時並沒有留心箱子,只聽水產品店的員工說「10斤一箱」。他當時想有箱子很方便,就算壓秤也不過多出1斤左右,沒想到箱子會那麼沉。
無獨有偶,2月1日當天,家住芝罘區的吳女士也向快報反映,她在紅利市場外的北馬路上買了一箱鮁魚,回家發現箱子有兩斤多重。「一箱鮁魚重10斤,箱子就佔了近三成,氣得我當時話都說不出來了!」吳女士怒氣衝衝地說。
可疑紙箱真不少,明顯可見塊狀物
2月1日上午9時許,記者在紅利市場外的北馬路上看到,路北側有不少水產品商鋪,商戶們將攤位擺放到路邊人行道上銷售,出售的產品均是冰凍水產品,其中冷凍鮁魚、冷凍帶魚居多。
記者詢價時發現,這些紙箱裡裝的冷凍水產品不論是鮁魚還是帶魚,都打著「10斤一箱」的旗號,每箱的價格從50元至100餘元不等。
記者逐一查看了各攤點,發現絕大多數攤點上都有可疑紙箱。從這些紙箱邊緣,能明顯看到灰色或白色的塊狀物,記者隨即購買了兩箱疑似用「問題紙箱」裝的鮁魚,一箱50元,另一箱70元。
隨後,記者將這兩箱鮁魚帶回家稱重,結果讓人大吃一驚:50元一箱的冷凍鮁魚,連魚帶箱重9.52斤,空箱子重3.28斤,箱子重量佔到超過總重量的34% ;而70元一箱的冷凍鮁魚,連魚帶箱重9.48斤,空箱子重2.76斤,箱子重量佔到超過總重量的29%。
紙箱為何這麼重?裡面究竟有些什麼東西?記者分別撕開兩個紙箱,類似凝固後的「水泥」塊狀物瞬間跳了出來,不僅僅是紙箱的邊緣,甚至連紙箱底部也都摻雜了「水泥」。
曾用過「問題紙箱」,能聯繫到經銷商
2月2日上午10時許,三環農貿市場一位海鮮商人對記者說,該市場出售的海鮮以新鮮的為主,並沒有魚商銷售紙箱裝的冷凍鮁魚、帶魚,消費群體大多是平日裡買菜的市民。
「稱完裝在塑膠袋裡,冷凍的海鮮這裡沒有。」該商販建議記者到別處再找找。
當天中午12時許,記者在幸福河市場看到,市場裡除了有銷售新鮮水產品的攤點外,沒有商戶銷售冷凍的水產品,裝水產品的工具也增加了紙箱和保溫箱。記者逐一查看了七八家商戶的包裝冷凍鮁魚、帶魚的紙箱後發現,紙箱都很正常。「之前用過『水泥紙箱』,但是工商部門不讓用。」一名魚商說。
下午2時許,紅利市場內顧客並不多,不少水產品商戶正在收攤,記者走遍該市場的攤點,均沒有發現「問題紙箱」。記者以水果商的身份向該市場內的一名海鮮商戶詢問「問題紙箱」經銷商,對方稱:「我能聯繫到一個,他賣過摻水泥的紙箱,不知道現在還賣不賣。」這名魚商猶豫半天,最終把自己的聯繫方式留給記者,稱「明天再聯繫」。
添加到紙箱裡的,是石粉而非水泥
這些分量十足的紙箱裡究竟摻雜了什麼東西?它們究竟是怎樣生產出來的?購置一套生產這種紙箱的設備,與生產一般紙箱的設備又有什麼區別?帶著諸多疑問,記者採訪了在某包裝機械廠工作了多年的史先生。
「這種『問題紙箱』除了被用於裝水產品外,還被用來包裝雞蛋、水果等多種產品,在紙箱生產行業內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史先生說,「問題紙箱」被業內人士稱為「加重箱」。「像包裝水產品的普通紙箱有1斤多重,但加重箱能達到2~4斤。」
「添加到紙箱裡的東西並不是水泥,而是石粉。」據史先生介紹,紙箱一般有3層和5層之分,每兩層之間塗上膠水,石粉正是摻在膠水中,被一併塗抹到紙箱裡。不用水泥壓秤,是因為水泥混合膠水黏度不夠,生產不出紙箱;而想憑藉多塗膠水來壓秤也不現實,膠水太多的話,箱子壓根就生產不出來。
記者了解到,一套普通的包裝機械價格在20萬元至30萬元之間,如此看來,生產加重箱的成本並不低。「有關部門禁止生產加重箱,但是在利益的驅使下 ,還是有人鋌而走險。」
工商回應
使用加重箱侵權,若接舉報將查處
2月2日下午,記者諮詢了煙臺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芝罘分局鳳凰臺工商所,一名工作人員回應稱,針對此類行為,受害者應當前去工商部門舉報,工商部門將會前往攤點查處,並且對此類加重紙箱進行沒收。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此類紙箱嚴格來說已經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如果能提供錄音、錄像等證據,證實有攤位在使用這種加重紙箱,工商部門工作人員會前往攤點進行檢查,一旦發現確實有違規的箱子,將會對其進行沒收處理,並會對攤點進行罰款,責令其進行整改。」
乾元律師事務所的李竟律師則表示,商家使用加重箱,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0條和第49條的規定。「首先,在雙方交易過程中,要保證交易品數量的足量,商家採用了加重的箱子使鮁魚的斤兩縮水,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0條的規定。另根據第49的規定,商家稱魚的重量在9斤以上,但實際上只有7斤左右,這是一種對顧客的欺詐行為,經查實後,商家需要賠償顧客的損失,並且依據相關的規定進行整改。」
/追問/
箱從哪來?
除非有熟人介紹紙箱廠很難聯繫
「有沒有重3斤左右的紙箱?我想它用來包裝單位年貨。」2月2日上午10時許,記者向紅利市場一位攤主詢問。對方稱:「箱子和水產品是由廠家進行組裝後發給我們的,我的攤位上沒有這種紙箱。」北馬路上水產一條街的一位攤主也稱,「我這裡的貨有的是從海陽那邊發過來的,禮盒也是在那裡就包裝好了。」
而對這些水產品進行冷凍、包裝的廠家們,卻並未在紙箱上註明產地、廠家。「在煙臺和周邊的縣市就有定做這類紙箱的紙箱廠。」據一位攤主透露,這種重達3斤的箱子很常見,「現在禮盒裝的水產品大部分用的就是這種箱子。」
記者隨後以「定做加重箱」的名義聯繫了兩家紙箱廠。一家位於黃務的紙箱廠說了一句「做不了」就掛斷了電話,另一家紙箱廠位於門樓,同樣稱「難以製作」。當記者詢問在哪裡能定做加重紙箱時,兩家紙箱廠的工作人員均稱「並不知情」。而據環海路農貿市場一位從事水產買賣行業多年的商戶介紹,「除非有熟人介紹,否則很難聯繫上紙箱廠定做這類加重箱。」
流向何方?
單位訂購發福利個人買去為送人
究竟是誰在購買那些禮盒包裝的水產品?據一位水產經銷商介紹,「這種帶著包裝盒的水產品很好賣,源源不斷地發向市場。」
那些被「水泥紙箱」所包裝的海鮮都流向了哪裡?2月1日,在煙臺漁業海洋有限公司門前的一處攤位上,記者看到大量的鮁魚禮盒被不斷地裝上輕型卡車。前來拉貨的一位工作人員稱,「這是單位裡訂購的,給職工們發的年貨。很少有個人買這些禮盒裝的魚,大部分都是單位訂購,給員工發福利。」
在路邊的一個攤位前,記者詢問一位購買鮁魚禮盒的顧客:「買這些鮁魚乾什麼用?是否知道紙箱中摻了水泥或沙子?」對方稱:「知道,這裡10斤裝的禮盒裡,魚能夠有個五六斤就不錯了。」但據他介紹,買這種鮁魚禮盒是為了送人,包裝好看拿得出手。
「這種禮盒包裝的水產品專門是為過年等節假日準備的,平時雖然也有人買,但是交易量要比現在小得多。」一位正在出售水產品的攤主向記者透露,「主要是針對單位大批購買。一般來說,如果自己吃的話,很少有人會買禮盒裝。」
A8、A9版文/圖 快報記者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