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在追求物質富足的同時,也在追求著精神層面的豐富、愉悅。我市一些農村,經過高校專家的點撥,正在破繭成蝶、美麗蛻變。我以為,藝術化的村莊,還需補上村民文明禮儀這一課。
文明禮儀,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一條重要的道德規範,是人與人在社會交往中所必須遵循的言語行為準則。它反映著一個人的精神面貌、文化涵養和文化素質,是一個人心靈美、語言美和行為美的和諧統一。
之所以提出補上村民文明禮儀這一課,一方面是村莊顏值提高了,村民收入增加了,前來「打卡」的人多了,需要村民相應的文明禮儀匹配。如果村民待人謙恭和氣,談吐文明有禮,舉止端莊大方,就會給人以愉悅和溫暖;如果村民為了個人的一點蠅頭小利、一點小小的方便而不顧及他人,任性而為,甚至在與人交往中語言粗俗、態度傲慢、行為粗野,就會使人感到寒意和不滿。另一方面是村民的確需要進一步提高文明素質。實事求是地說,經過這些年的文明素質教育,村民的行為規範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有相當一部分人缺乏應有的禮儀。他們說話出口成「髒」,公眾場合大聲喧譁,公共場所吸菸,隨地吐痰、小便,遛狗不牽繩等等。村民文明素質不提高,即使村莊顏值提高了,也是像專家們說的那樣屬於「穿衣戴帽」「塗脂抹粉」的表面功夫。
多年前,《浙江通訊》約我寫一篇「滕頭的一天」。那天一早我就在奉化滕頭村轉,遇見不少早起的村民,他們遇見我都微笑著跟我打招呼,一位早鍛鍊的婦女還熱情地跟我聊了起來,給我印象是村美、人美。
其實,文明是由細節構成的,與人們的幸福感緊密聯繫在一起。希望我們的村級組織在藝術駐村、提升顏值中,不要忘了補上村民文明禮儀這一課。(李國民)
【來源:寧波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