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鄖西:「全域旅遊」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10-09 人民網湖北頻道

「雖然受天氣影響,每天還有1200多元的收入。」鄖西縣關防鄉沙溝村村民彭明霞對今年十一「雙節」期間的民宿收入很是滿意。今年38歲的彭明霞,全家4口人,村子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該村在打造田園綜合體建設和民居改造時,她先後投入10多萬元,把自家3樓改造成兩間吊樓民宿。

近年來,湖北省鄖西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著力實施「產業圍繞旅遊轉、功能圍繞旅遊配、形象圍繞旅遊塑」的全域旅遊發展戰略,走出了一條全域旅遊與城鄉統籌、產業融合、農旅融合的發展道路。

「大景區」格局 繪就全域旅遊大藍圖

碧波蕩漾、綠樹成蔭、國旗招展、田舍盎然……十一期間,鄖西縣安家鄉4A級景區五龍河處處美景如畫,吸引了鄂陝兩省眾多遊客前來遊玩。

2014年,湖北省選取13個縣(市)為省級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鄖西縣入選。2015年,天河生態修復工程啟動。2016年,鄖西縣確定發展全域旅遊,明確天河流域為「龍頭」。2017年,天河水鄉景區規劃出臺,目標是建設「三產高度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相得益彰的鄉村振興先行區、全域旅遊示範區」。2019年鄖西獲評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殊榮。

近年來,鄖西縣旅遊業圍繞「一江兩河」(漢江、天河、金錢河)的空間布局,編制了《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規劃》,推動了鄖西旅遊業建設由景區景點開發向全域旅遊發展轉變,由單一門票經濟向綜合產業經濟轉變,由封閉的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融合發展轉變,創造了「一年一家A級景區」的輝煌,4A級景區數量位居全市之首。截至目前,該縣已建成國家A級景區10家。

同時,以「文化旅遊強縣」建設為目標,以「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用「第一景區」「農家百坊」「景觀長廊」的建設理念,積極推進「天河水鄉·百裡畫廊」和「天子渡口·古塞上津」兩個國家5A級景區創建工作,全面推進水石門電站、夾河關電站、孤山電站等水利旅遊景區項目,快速發展澗池鄉「淘寶小鎮」、關防鄉「田園沙溝」等旅遊項目建設。

「大產業」定位 打造全域旅遊大引擎

這幾天,鄖西縣城關鎮小河村村民胡廣峰在節假日嘗到了銷售甜頭,前段時間他通過網絡推介過自已的土特產,沒想到節日裡遊客找上門來購買了5000多元野生葛粉。澗池鄉淘寶村村民梁思維的200多畝軟籽石榴也線上線下被一銷而空。

近年來,鄖西縣堅持「外有形,內有魂」的理念,在構建全域旅遊格局的基礎上,發揮旅遊業拉動、融合、集成和催化作用,凸顯「旅遊+」綜合聯動效應,實施了「農業+旅遊」「網際網路+旅遊」「非遺+旅遊」等工程,提升相關產業綜合價值,文農旅融合發展項目遍地開花。

以天河金街和商業步行街為基礎,創建了商業購物旅遊景區、湖北旅遊名街,發展了旅遊購物形象店,完成了澗池鄉「淘寶小鎮」建設,帶動了全縣農特產品線上線下銷售。運用文化IP理念,賦予工業、農業產品旅遊商品內涵,研發「鄖西記憶」旅遊商品系列,每年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時尚性、實用性、便攜性的旅遊商品、旅遊紀念品、旅遊工藝品100種以上。

不斷探索「非遺+旅遊」的創新發展之路,在保護中發掘七夕文化的價值,激活縣域旅遊市場,使七夕文化經濟效應、品牌效應、宣傳效應、社會效應在旅遊開發中不斷放大。

「大品牌」理念 釋放全域旅遊大效應

「十一期間村來了很多重溫紅色記憶的遊客,他們沒有一個空手回去的,僅土雞和雞蛋就賺了3萬多元,比七夕文化旅遊節期間的收入還多了1萬多元。」鄖西縣紅色文化旅遊景點王家坪村做農特產品銷售生意的村民喻義慶高興地說。

王家坪村是鄖西縣全國文明村。近年來,鄖西縣深挖紅色文化資源,創新旅遊扶貧機制,打造「三區兩街」,大力發展紅色鄉村旅遊,將王家坪村打造成紅色旅遊示範區。

鄖西在推進全域旅遊品牌項目建設的過程中,按照「大節會、大營銷、大市場」的思路,2010年開始,該縣每年舉辦七夕節。從2018年起,該縣將連續舉辦了8年的七夕節從縣城搬到鄉村,活動辦在山川田野,老百姓唱起主角。打破了「一個場地、一臺晚會、一夕熱鬧」模式,讓節慶回歸民間,廣大群眾親身參與、從中受益,鄉村活力四射。

在國慶和中秋期間,鄖西結合「與愛同行,惠遊湖北」活動,組織了非遺傳承活動、特色文藝節目進景區演出。該縣文化館、縣七夕文化傳承中心先後在各景區舉辦了10多場文藝表演,表演了特色節目30多個,展示了非遺特色項目11項。讓鄖西有良田沃土變成觀光熱土、農家宅院變成遊客樂園,全域旅遊散發出了特別的韻味與厚重感。

鄖西縣委書記張濤說:「我們將積極探索景區帶村、能人帶戶、『公司+農戶』『合作社+戶』等旅遊扶貧模式,讓旅遊業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快速增長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

(責編:周恬、張雋)

相關焦點

  • 湖北鄖西:天河七夕文化引領縣域經濟發展
    人民網鄖西8月4日電 (王天天 王琛 查方政 楊洪霞)在第五屆七夕旅遊文化節之際,鄖西縣被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授予「中國天河七夕文化之鄉」的稱號。 鄖西作為國家南水北調工程核心水源區,為了保護水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積極探索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深入挖掘、利用當地天河七夕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雙贏」,在全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中具有典型示範意義。 「文化就是創造,文化只有與經濟發展相結合,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鄖西縣縣長楊華林說,創建「中國七夕文化之鄉」。
  • 湖北鄖西:「七夕文化」發展惠及更多群眾
    原標題:湖北鄖西:「七夕文化」發展惠及更多群眾   人民網武漢8月3日電 (李如勝)8月2日,是傳統七夕佳節。在地處湖北西北部的鄖西縣城,第五屆中國(鄖西)天河七夕文化旅遊節如約上演。依託著濃厚的七夕文化元素,近年來鄖西主打「七夕文化」的品牌越叫越響。
  • 「天河七夕文化之鄉」湖北鄖西發展「浪漫經濟」
    新華網武漢8月3日電(記者李偉)「七夕在中國,天河在鄖西」,相傳湖北鄖西縣正是牛郎織女相會之地。七夕故事園、天河民俗博物館、七夕乞巧漢錦坊、天河廣場……鄖西城市建設無不蘊含著濃濃的中國七夕文化元素,並推動「浪漫經濟」發展。鄖西地處湖北西北部,北依秦嶺,南臨漢江,被譽為「中國喜鵲之鄉」「中國天河七夕文化之鄉」。
  • 美學經濟助推縣域高質量發展!修武不簡單!
    美學經濟助推縣域高質量發展!修武不簡單!-29 0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美學經濟助推縣域高質量發展
  • 陽朔縣:「綠色引擎」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四連冠
    □本報通訊員桑碧玉 何錫林 陽朔縣積極搶抓創建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先導區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雙重機遇,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面增強縣域經濟活力,持續壯大縣域經濟實力,顯著提升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把縣域經濟打造成富民強縣的重要支撐。
  • 楊建國:「美學經濟」驅動修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兩年,能夠叫響全省,乃至全國縣域高質量發展的IP,能夠真正形成自身獨特路徑的縣域,屈指可數。這其中,修武圍繞著「美學經濟」的探索,成為了河南最典型,也最特殊的縣域之一。  過去這幾年,筆者一直在關注焦作,也一直關注著修武在鄉村振興、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全域旅遊發展等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多個層面取得的不俗成績。
  • 「美學經濟」如何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河南這個人口最少的縣給出答案
    大河網訊(記者 祝傳鵬)河南省現有104個縣(市),數量居全國第四位,隨著河南縣域經濟實力的持續增強,多地找到了因地制宜適合自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其中,焦作市修武縣圍繞著「美學經濟」這樣的探索,成為河南最典型也最特殊的縣域之一。
  • 【高質量發展看蘭山】蘭山區文旅融合,助推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華豐集團:黨建引領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蘭山區文旅融合,助推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蘭山區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文旅惠民為切入點,以夜遊發展為突破口,以文旅融合為抓手,加快推動旅遊市場消費復甦和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著力提升群眾文旅生活滿意度。
  • 湖北嘉魚縣招才引智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日前,江蘇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考察團赴湖北嘉魚縣參觀考察,商談合作辦學事宜。據了解,紡織印染服裝產業是嘉魚縣的傳統產業,也是該縣近年來著力發展的產業方向之一。目前,全縣紡織服裝業初步形成以潔麗雅紡織、漢麻科技、嘉麟傑紡織為龍頭的產業集群。但因為缺少高級技工和創新引領人才,該縣紡織產業發展受到制約。
  • 赤水:打造全域旅遊 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赤水市深入實施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推動「觀光遊」向「觀光+休閒度假康養體驗遊」轉變,著力構建「全景赤水、全域旅遊」新格局,持續實現旅遊業「井噴式」增長。
  • 焦作市召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座談會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縣域治理「三起來」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委書記王國生、省長尹弘關於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及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的調研講話精神,4月27日上午,焦作市召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共同交流探討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方法、抓手。
  • 鄖西做大七夕經濟
    湖北日報訊 (記者戴文輝、通訊員查方政、楊洪霞)昨日,2017年鄖西七夕文化旅遊節落下帷幕。此次旅遊節的推介會上,鄖西4家4A級景區與省內外百餘家旅行社籤約;經貿洽談會上,17個項目集中簽約,總金額11.9億元,主要為光伏、風能發電和香菌、木耳深加工等綠色發展項目。  據了解,此次節會由社會力量組織舉辦,政府沒掏一分錢。
  • 美學引領縣域高質量發展的修武實踐
    在美學引領下,從黨建美、服務美到景區美、民宿美、公路美、城建美、產業美、鄉村美,修武縣以美學經濟為統領,催生了一個個美學亮點,成就了縣域百花齊放的全域之美,誕生了美學經濟領航全域旅遊的「修武範本」和鄉村振興的「美學路徑」,也使得修武成為縣域美學經濟的策源地和創新高地,走上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在國內率先闖出了美學經濟新路徑。
  • 安順:做好全域旅遊大文章 助推旅遊高質量發展
    今年來,我市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深入推進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推進旅遊產業發展和疫情防控,全面克服疫情對旅遊業造成的影響,加快把安順建設成為國際一流山地旅遊目的地和國內一流康養目的地,進一步做好全域旅遊大文章,助推安順旅遊高質量發展。
  • 奮力開創焦作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看看這些領導大咖怎麼說……
    2020年10月21日《焦作日報》A03版編者按10月20日下午,我市「學湖州晉江、促高質量發展」系列電視論壇第二場——焦作市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舉辦。本次論壇由市「學湖州晉江、促高質量發展」主題活動工作領導小組主辦,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焦作廣播電視臺、焦作日報社承辦。
  • 湖北鄖西:七夕旅遊文化節拉動「鄉村旅遊經濟」
    帳篷音樂節、 水鄉音樂節、 荷塘音樂節、 自行車騎行 、 愛情馬拉松、 旅遊推介會、經貿洽談會、七夕民俗傳承……從8月中旬開始,湖北鄖西七夕文化旅遊節活動輪番上演,實現旅遊收入近3億元。「鄖西七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七夕文化」構築了鄖西地域鄉村文化的獨有魅力,成為一個集農耕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紅色旅遊、自然生態為一體的旅遊資源大縣。從2010年開始,該縣每年舉辦七夕文化旅遊節活動。連續舉辦11屆的鄖西七夕文化旅遊節,經歷了從政府操辦到市場承辦的嬗變,成為全員參與、全民共享的文化旅遊盛會。今年受新冠肺炎影響,經濟發展比較低糜。
  • 湖北鄖西:七夕旅遊文化節拉動「鄉村旅遊經濟」
    帳篷音樂節、 水鄉音樂節、 荷塘音樂節、 自行車騎行 、 愛情馬拉松、 旅遊推介會、經貿洽談會、七夕民俗傳承……從8月中旬開始,湖北鄖西七夕文化旅遊節活動輪番上演,實現旅遊收入近3億元。
  • 黑河愛輝區加快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東北網12月11日訊 今年以來,愛輝區積極克服疫情影響,精準落實「六穩」「六保」各項舉措,全力以赴上項目、擴投資、育產業、促消費,加快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愛輝區大力實施「五個一」推進機制,一個專班,建立黨政一把手「雙組長」制領導小組;一個方案,制定縣域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實行項目化、清單化推進;一個政策,出臺18條扶持政策,支持民營企業快速發展;一個平臺,搭建各層面交流平臺,每季度進行調度;一個考評,建立完善考評體系,對各鄉鎮、各部門實行年度績效考核。
  • 貴州習水全力推動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習水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為抓手,堅持規劃引領、生態引領、服務引領、品牌引領,主打城市鄉村、生態綠色、紅色文化、歷史文化等旅遊品牌,打造黔川渝結合部縣域旅居中心,推動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 安徽郎溪縣:全力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多虧了企業幫辦專員的全程跟蹤幫辦服務,給我們找到了大廠房,還幫我們招了很多人,解決了企業發展大難題。」郎溪經濟開發區的威盛家具有限公司行政經理肖其峰感激地說。作為一家從事高檔床、沙發出口的企業,威盛家具有限公司主要為歐美網店供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