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華文化滋養青少年心靈――訪「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

2020-12-15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學者講歷史故事會是什麼樣?周功鑫主編的《圖說中華文化故事》叢書可說創造了一種範式,一則成語故事、一本精美圖書,其人物衣飾、空間擺設、使用器具,甚至畫面上的植物,都於史有據,努力復原成當時的生活情景。

潛移默化

2012年周功鑫卸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時,便萌生出版文化叢書的想法。31年博物館工作經驗,讓她非常看重青少年教育。「青少年容易被忽略,因為他們要考試、要升學。但他們恰恰處於價值觀需要建構的年紀,需要優良的讀物。」當然,她還有另一個「野心」,藉助青少年喜愛的漫畫形式講故事的同時,她還想畫出中國式漫畫。

初創並不順利,周功鑫本想直接從當下青少年喜歡的動漫開始,但她的工作團隊花了很多時間溝通,仍然沒有頭緒,無法做出她滿意的作品。於是她想,為什麼不從她最熟悉的圖書開始呢?2014年,經過各種打磨,《圖說中華文化故事》第一套10冊《戰國成語與趙文化》面世了。

這套圖文並茂的成語故事,畫面精美,更特別的是故事後的注釋。以《鷸蚌相爭》為例,看完前邊的故事,再細讀書後的注釋,可以了解到,第六頁中燕國官員所戴的是玄端冠,那是戰國時期官員常戴的頭冠樣式;第七頁中燕昭王身邊擺著的是銀首人俑銅燈,在河北平山縣出土,現藏於河北省文化研究所;燕昭王坐席邊圓圓的器物是席鎮,為了固定鋪席不要亂翹,如今湖北省博物館有藏……

精益求精

周功鑫說,「看了這本書,我不僅希望他們了解這個成語,我還想讓他們借著成語了解趙文化、秦文化,讓他們系統地學習中國文化。」說起這個創意,她說出書前她到大陸的兩所學校交流,講到戰國時人們流行的「曲裾深衣」,參考的是湖南長沙出土的彩繪木俑,當場有聽眾問:「為什麼不放在書裡呢?可以讓讀者了解更多。」

於是,一則成語故事,就變成一個中華文化的全面載體:人物、器物可考,有詳細的城郭圖、精緻的時光軸,背後的參考書目簡直像學術論文。周功鑫說,她想讓全家人來讀這本書,「孩子看成語故事,家長看歷史背景,了解中國那個年代的生活美學。

然而,「讓歷史上真正出現的事物,回到它的場景中去」,實在並不輕鬆。在周功鑫為此創辦的小皮球文創公司裡,有兩位工作人員專門負責做考據。在這個崇尚快餐式文化的年代,他們用一年時間才出版了一套書。按照規劃,他們要出版15套計150冊的「圖說成語」,之後是「圖說中華人物」介紹名君名臣、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等。說到這裡,30多歲的小皮球文創公司執行長陳紹誠開玩笑:「搞不好,出到清朝時我連孫子都有了。」

多元呈現

幸而,隨著駕輕就熟,周功鑫說,他們出版速度已經加快,同時也著手製作動畫片。小皮球的團隊非常年輕,一半以上的人只有20多歲。周功鑫說:「我也有意培養年輕人。因為文化工作是長期的,把他們培養起來,由他們再培養未來的年輕人,文化傳承才會永續。」

當然,周功鑫笑說,這些年輕人畫得很好,但習慣了畫西洋動畫或者日本式漫畫。「我想要的是中國式漫畫。所以不斷和他們說,不對,鼻子太大,中國人不是這樣子。畫秦人,就讓他們看看兵馬俑;畫南方人,就乾脆讓他們看看周邊的人什麼樣,就知道怎麼畫了。」她說,「我們這麼長期地畫下來,讓外國人也懂得,這就是中國式漫畫。」

市場反響不錯,第一套書很快就賣出數千套,去年在大陸出版的簡體版獲評「上海好童書」。除了紙質圖書,線上的《圖說中華文化故事》也在緊鑼密鼓製作過程中,預計今年9月正式推出。

周功鑫說,數千年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是我們共同的資產,如何讓這份蘊涵先人智慧與創意的豐厚資產,透過更具廣度和深度的推廣,內化成年輕一代的想法、視野及作為,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談成語 小詞彙裡藏著中華大文化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談成語 小詞彙裡藏著中華大文化時間:2019/11/2 8:50:54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馬丹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讓博物館「活」起來
    專訪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 讓博物館「活」起來  20多歲進入臺北故宮博物院,從講解員一路成長為院長,她自嘲是「入宮」30年的資深「宮女」。銳意改革後,臺北故宮博物院變得越來越「年輕」——周末的全民派對、爆款刷屏的文創產業和「朕知道了」的表情包。
  • 原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用文化串聯臺灣與黃山
    黃山7月13日電 題:原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用文化串聯起臺灣與黃山  作者 舒俊 餘皓  7月12日,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傳統文化專家周功鑫以黃山發展顧問的身份,應邀參加安徽省黃山市第一屆發展大會。
  • 原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用文化串聯起臺灣與黃山
    周功鑫與參加活動的嘉賓合影 舒俊 攝中新網黃山7月13日電 題:原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用文化串聯起臺灣與黃山作者 舒俊 餘皓7月12日,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傳統文化專家周功鑫以黃山發展顧問的身份,應邀參加安徽省黃山市第一屆發展大會。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文化的傳承要分齡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4日訊(記者成琪)「文化本身源遠流長,我們怎麼樣讓不同的人,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人獲得學習?分齡是非常重要的。讓不同年齡有不同的學習。」12月4日,在浙江烏鎮舉行的「2017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上,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發表了上述觀點。
  • 臺灣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周功鑫女士到訪創佰匯
    3月13日上午,臺灣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周功鑫女士一行4人,來訪創佰匯前沿科技孵化平臺。中關村品牌協會、創佰匯、中華國際智庫創始人,原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國家創新戰略辦公室主任蓋玉雲先生等對周功鑫女士的到訪表示熱烈歡迎。雙方就開展兩岸文化和創新創業交流合作展開深入商談。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讓成語成為孩子歷史文化的啟蒙
    新華社上海11月2日電(王宛藝 郭敬丹)成語故事如何化身一把「鑰匙」,開啟中華五千年歷史的大門?1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在上海宋慶齡學校的「宋慶齡講壇」上,就「從成語故事中學中國歷史文化」這一主題,與約1300名中外師生展開互動交流。
  • 喜馬拉雅獨家上線臺北故宮前院長周功鑫講述國寶檔案節目
    :臺北故宮國寶檔案》13日獨家上線喜馬拉雅,這是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錄製的首檔長篇音頻節目,也是首次系統性地向大眾講述臺北故宮國寶的故事。  近年來,喜馬拉雅持續打造優質內容,葉嘉瑩、傅佩榮、閻崇年、易中天、張其成等百餘位歷史人文名家相繼在喜馬拉雅開設音頻節目,這些精心製作的歷史文化好課也在喜馬拉雅表現搶眼。  逛博物館成生活選項  周功鑫曾負責展覽和教育推廣多年,她堅信用文物說話,回溯歷史的原貌,從講解員一路成長為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她自稱是「入宮」30年的「資深宮女」。
  • 原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做客上海交大文博講堂
    原標題:為博物館藏品打造「年輕密鑰」 原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做客上海交大文博講堂  在昨晚舉行的上海交通大學堂[TANG]·世界博物館館長文博講堂上,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用一場名為《華夏之美——臺北故宮肩負的使命:中華文化的傳播》主題演講,解讀博物館走進年輕一代的「密鑰」。
  • 周功鑫: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新舵手」
    個性積極、認真,語文能力強且勇於直言,這是臺北故宮老同事對周功鑫的共同印象。2008年,已經退休的周功鑫重回臺北故宮出任院長。她最了解臺北故宮在臺灣,提起「周功鑫」這個名字,必然要與臺北故宮聯繫在一起。
  • 操辦全世界最成功的展覽——對話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
    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上臺後,一直強調把臺灣本土文化和藝術融入臺北故宮的收藏,試圖通過強調臺灣本土歷史割裂與大陸的聯繫。2006年1月,扁系人馬林曼麗接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當被問及如何看待與北京故宮合作時,用詞不無傲慢:「對大陸北京故宮,與其說合作不如先競爭,我相信臺灣故宮的優勢要勝過北京。
  • 「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 資深故宮人
    新任「閣員」名單中有不少是校內學者,而「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也將由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長周功鑫出任。將擔任故宮院長的周功鑫算是老故宮人,她由導覽工作作起,隨後擔任第一任院長蔣復璁的秘書,其後並擔任故宮展覽組組長,在故宮的資歷有27年之久。
  • 專訪臺北故宮前院長周功鑫:翠玉白菜人氣高因為一般人看得懂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 視覺中國 資料「就故宮整體而言,它的收藏是非常多元多樣的。當時運到南方的藏品,是從藝術史的角度選擇了被認為是精品的文物南遷。但現在的北京故宮也徵集了很多文物。」11月13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在上海國際童書展上出席了「圖說中華文化故事」系列叢書的新書首發活動。
  • 當故宮博物院遇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兩「掌門」暢談文創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央廣網寧波4月16日消息(記者曹美麗 杜金明)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朕知道了」膠帶,「故宮貓」手機殼,印有「萬萬歲」字樣的口罩,還記得這些紅極一時的有趣產品嗎?如果您對中國的博物館稍有了解,就會知道,這些創意是源自兩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些產品創意新穎,或形象呆萌,或美觀別致。但不知您有沒有注意,這些有趣的產品還有一個共同特點,都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提到這些創意,就不得不提到兩個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這兩位被認為是中國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重要推動者,巧的是,二人昨天在浙江寧波相遇了。
  • 訪臺北故宮院長:向臺北故宮學習什麼?
    記者採訪臺北故宮博物院長周功鑫(左)1972年,自臺灣輔仁大學法語系畢業之後,她就開始了在臺北故宮漫長的工作旅程。從基層導覽解說員做起,歷任務蔣復璁、秦孝儀兩任院長秘書,展覽組組長等職。在16年的展覽組長任內,她籌展無數,並於1989年創立志工制度。個性積極、認真、語文能力強且勇於直言,是臺北故宮老同事對周功鑫的共同印象。因與當時臺北故宮發展理念不合,1999年周功鑫自臺北故宮退休。
  • 周末趴、翠玉白菜、朕知道了……周功鑫是這樣讓臺北故宮博物館活起來的
    銳意改革後,臺北故宮博物院變得越來越「年輕」——周末的全民派對、爆款刷屏的文創產業和「朕知道了」的表情包。她策展的「山水合璧」展,讓分開360多年的《富春山居圖》首次實現「合卷」。她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教授。近日,周功鑫在上海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有中華文明可以說是一脈相承,從未間斷。
  • 被指臺北故宮院長任內涉圖利 周功鑫:不實指控
    被指臺北故宮院長任內涉圖利 周功鑫:不實指控 時間:2012-10-17 08:58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0月16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民進黨籍民代姚文智今天說,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涉圖利劉培森事務所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將展出3D版《富春山居圖》
    臺北故宮在所有熱愛中華文化的人們眼中,是一座頂級寶藏。這座頂級寶藏的頂級守護與宣揚者,便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  早知道周功鑫院長事務異常繁忙,日前,記者經多方努力,終於在臺北舉行「華人企業領袖遠見高峰會」時約到了她。而記者見到她時,已到了深夜時分。
  • 周功鑫做客上海交大堂·世界博物館館長文博講堂
    許婧 攝   中新網上海3月30日電(記者許婧)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30日晚間做客上海交通大學堂[TANG]·世界博物館館長文博講堂,帶來題為《華夏之美——臺北故宮肩負的使命:中華文化的傳播》的主題演講。  「世界古老文明中,惟有中華民族所創造的中華文化,一脈相承,不曾中斷,並屹立至今。」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稱:「把臺北故宮變成臺灣人的故宮」
    文 I 蘭斌強昨天(16日)下午,臺灣新上任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召開的媒體茶敘會上稱:要「把臺北故宮變成臺灣人的故宮」、「臺北故宮的文物不是搶來的,中國不敢來要。」並囂張表示「不怕挑動敏感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