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縣紅色革命遺址文保單位簡介(六)

2020-09-16 唐河岸邊LZQ

(接五)

16.獅子山戰鬥紀念地舊址 位於唐河縣湖陽鎮新店村東北獅子山。

該山在湖陽南2公裡處,新店村東北部;山體北高南低,孤山突起,側看山形酷似臥獅,昂首面北而臥,故名獅子山。南北長2000米,寬1000米,主峰海拔248.6米。南坡山腳下礓石河自東而西流,河內有溫泉,常年川流不息,新店村就在河之南邊。1934年11月22日上午,佯攻棗陽的紅二十五軍一個團從湖北省棗陽北部向唐南進發,在新店村東北獅子山西麓遭遇國民黨軍襲擊,紅軍搶佔山頭,擊潰阻敵後,急速向東北方祁儀鎮王田、韓莊一帶行進。此戰紅軍犧牲連長以下十幾位官兵,當地群眾將他們就地掩埋在礓石河東岸,新中國成立後,烈士遺骸安葬湖陽罐山革命烈士陵園。2020年8月,此戰鬥紀念地舊址被唐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17.中共南陽中心縣委成立地舊址 位於唐河縣源潭街。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中共鄂豫邊省委為了加強對南陽地區抗日鬥爭的領導,8月,派郭以青到南陽負責地下黨全面工作,並恢復籌建各縣黨的領導機構。10月,成立了中共南陽特別支部委員會,郭以青任書記,袁寶華、葛季武任委員,領導南陽地區各縣黨的工作。

其後,在特支的領導下,抗日救亡團體遍及南陽城鄉。1938年1月,中共河南省委指示,將中共南陽特支改建為中共南陽中心縣委。6月上旬,在唐河縣源潭鎮召開南陽各縣黨組織負責人會議,正式宣布建立中共南陽中心縣委,縣委機關設在源潭鎮,後遷到南陽城區復興中學,隸屬中共豫南特委領導。郭以青任書記,袁寶華任組織部長,葛季武任統戰部長,王曉舟任軍事部長,李柏任青年部長。中共南陽中心縣委下轄中共鎮平中心區委、縣委,中共唐河縣源潭區委、縣工作委員會,中共南召中心區委,中共方城中心區委,中共鄧縣區委。會議要求各縣按照客觀形勢,積極發展壯大黨的組織,做好抗日武裝鬥爭的準備工作。2020年8月,源潭南陽中心縣委成立地舊址,被唐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18.「12·8慘案」11烈士就義處舊址 位於唐河縣源潭街小南門外。

(位於源潭小南門處的石牌坊)

(2019年10月,中共唐河縣委、縣人民政府定為紅色革命遺址,並立碑紀念)

1938年夏,唐、方、泌三縣的興隆、陌陂、饒良(此3鎮1965年劃歸社旗縣)一帶180餘村莊的農民,在黃槍會的號召下,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武裝抗糧抗捐鬥爭。中共河南省委和唐河縣工委也先後派出曹月清、王曉舟、王書明等領導和地下黨員到各地同槍會建立聯繫,進行指導,抗糧抗捐鬥爭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不久,南陽聯防處主任別廷芳率兩個團的武裝,對槍會進行「清剿」。為了減少對峙和群眾傷亡,根據中共河南省委和豫南特委領導的指示,通過共產黨統戰工作和社會知名人士斡旋,終於和別廷芳部達成聯防處武裝撤退、槍會組織解散的協議。中共唐河縣工委立即對槍會骨幹人員進行隱蔽;並將王書明、王振乾、李德成、楊子連等12名中共地下黨送往竹溝學習,予以保護。一個月後,學習期滿返回。

1938年9月,國民黨地方政府卻背信棄義,對唐、方、泌三縣邊界參加抗糧抗捐鬥爭的槍會骨幹與會眾進行殘酷的報復和屠殺。9月20日,唐河縣聯防處主任趙兼恕首先發難,率領縣民團武裝到唐北大楊莊、胡裡等曾成立過槍會的村莊進行鎮壓。

1938年12月6日,國民黨南陽專署專員朱玖瑩親自到唐河縣密謀策劃,令南陽自衛軍第三團團長劉宗閣率全團武裝自平氏開赴源潭「清剿」。聲言要緝拿共產黨員王曉舟,「要死的,不要活的」。王曉舟之兄王化佛得到消息後,告知王曉舟迅速轉移。唐河縣工委則一面迅速集中一部分武裝,秘密就地隱蔽,準備必要時自衛還擊;一面由工委書記李協民通知源潭中學黨組織,將政治面貌突出的黨員暫時轉移。在工委還未來得及對源潭民團常備隊進行具體安排時,朱玖瑩和趙兼恕已率領聯防隊武裝到達源潭,並立即宣布戒嚴,包圍了常備隊。然後拿出叛徒趙**提供的名單,逮捕了分隊長曹書章(中共黨員)、王書明(中共黨員)等30多人(後曹書章乘機逃脫),並於次日上午將王書明、曹興民、張書亭等11人殺害於小南門外,其他20餘人被作為壯丁拉走。

(源潭街郭文森(左)、牛保等老人,向尋訪組指認當年國民黨在小南門殺害11名烈士的具體位置)

聲勢浩大的唐河縣農民抗糧鬥爭,在國民黨當局殘酷鎮壓下失敗了,「源潭慘案」也給唐河縣地下黨組織造成了極大的損失。但是,唐河縣人民不畏強暴的鬥爭精神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卻永遠留在人民心中。2019年10月,源潭「12·8慘案」舊址,被中共唐河縣委、唐河縣人民政府定為紅色革命遺址,立碑紀念;2020年8月,被唐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焦點

  • 唐河紅色革命遺址文保單位簡介(4)
    戰鬥中犧牲的8名解放軍戰士,解放後被葬於湖陽鎮南「罐山革命烈士陵園」。廣佛寺大殿東陪殿東牆上至今仍保留有當年戰鬥時留下的機槍彈孔。該戰鬥紀念地對研究當地解放戰爭史料提供了資料,具有重要歷史價值。2017年5月,被唐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 嵐山區六處文保單位列入山東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
    近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一批山東省革命文物名錄,嵐山區有六處文保單位榜上有名。本次公布的革命文物名錄分為可移動珍貴革命文物和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兩部分。全省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共897處,其中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79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91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215處;可移動珍貴革命文物3233件/套,包括一級文物82件/套、二級文物21件/套、三級文物3130件/套。
  • 萬寧踏頭遺址,六連嶺革命根據地舊址入選海南省級文保單位
    近日,省政府公布了海南省第四批3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萬寧市東澳鎮的踏頭遺址和萬寧市和樂鎮的六連嶺革命根據地舊址入選其中。踏頭遺址出土的文物踏頭遺址位於萬寧市神州半島上,是一座典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沉睡了三千多年被考古人員發現,在海南實屬罕見。踏頭遺址已出土的文物有石錛、石斧、石刀、紡錘和許多精美的陶器藝術品等等。
  • 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泉州德濟門遺址(原)
    2018.12.31清晨,俺滿懷著激動和心情來到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泉州德濟門遺址遊玩,  記得還有該處的文字介紹,可能被俺誤刪了,抱歉得緊!
  • 五百餘處革命遺址 訴說瓊島紅色往事
    《海南周刊》今起推出「革命遺址尋蹤」專欄,再度展現那段令人懷念的紅色往事。 瓊島各地留下的500餘處珍貴的革命遺址,記錄著中國共產黨人和海南人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英勇奮鬥的輝煌歷史。再度踏尋瓊島革命遺址之際,心中滿懷崇敬之意。時光荏苒,瓊島革命的崢嶸歲月也註定會漸行漸遠,但,革命遺址所承載的歷史,卻是永遠不會忘卻的紀念!
  • 紅色足跡---鶴壁市淇縣革命遺址概述(一)
    是淇縣黨史研究室按照中央、省、市上級黨史部門的安排部署,在進行淇縣革命遺址普查工作的基礎上編輯整理而成。《紅色足跡》的編寫內容是以革命遺址普查工作內容為依據,記述了淇縣在1919年至1949年民主革命時期的革命鬥爭歷史史話。
  • 六本「毛主席偉大革命實踐簡介」
    偶然機會得到六本延安革命聖地簡介冊子。不過書來的挺不容易,六本書歷時一年多找齊全。讓我再次了解了延安,了解了毛主席在延安的十三年的輝煌經歷,十三年偉大革命實踐。起先是發現書友圈裡三本冊子,《毛主席在王家坪偉大革命實踐簡介》(初稿)、《毛主席在楊家嶺偉大革命實踐簡介》(初稿)、《毛主席在棗園偉大革命實踐簡介》(初稿),並且每本都蓋有多個參觀留念圖章。有一本所蓋圖章數量較多(其中還有一枚「林彪付主席在王家坪住址參觀紀念」)。
  • 別讓紅色遺址 成為逝去的記憶
    但是,部分革命遺址的新探索,也為我們重塑紅色品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樣本,如六連嶺「突圍」、母瑞山「再造」、便文村的紅色「吃苦遊」……用紅色吸引人,借綠色留住人,將紅色旅遊和生態旅遊捆綁整合,不失為一條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好路子。
  • 翟峰:革命文物立法中的「舊址」與「遺址」之辨
    」「近代興建的涉及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紀念碑(塔、堂)等紀念建築」。而「革命舊址」則是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寶貴資源。也就是說,「革命舊址」與其他類型文物的「舊址」相比,其保護利用價值即更具特殊性。
  • 井岡山茅坪革命遺址觀光記
    這裡與井岡山茨坪一樣,也是革命舊址相當集中的地方,有毛澤東、朱德、陳毅等領導人的舊居和眾多舊址。這裡保留了中共湘贛邊界黨的「一大」會議舊址、八角樓毛澤東舊居、工農兵蘇維埃政府舊址、紅軍醫院舊址、紅四軍士兵委員會舊址、中共湘贛邊界前委和特委舊址等七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關於提請宜興蔣氏先祖遺址遺蹟依法列入文保單位的報告
    今輯錄史料,舉而記之,呈請主管部門立為文保,以昭子孫極情盡致之孝義,亦為子孫明其確處,知我祖跡之所故也。 關於提請宜興蔣氏先祖遺址遺蹟依法列入文保單位的報告宜興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宜興歷史悠久,文化積澱厚重,相關遺蹟眾多。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和自然因素的交互作用,諸多文物行將堙滅。
  • 白銀景泰:保護利用紅色革命遺址 傳承弘揚紅色文化
    中國甘肅網8月17日訊(本網記者 王莉文)「這個皮箱是我爺爺保護了六十年的寶貝,直到2016年我把它獻給了景泰縣紅軍紀念館,希望能將紅色基因傳承下去。」這是景泰縣中泉鎮大水村趙家水村周文進的紅色記憶。為推動甘肅省紅色旅遊創新融合發展,把紅色文化制高點優勢轉化為紅色產業優勢,引導、鼓勵廣大遊客走進紅色旅遊景區,接受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8月17日,由甘肅省委網信辦主辦的「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網絡媒體行」活動啟動,首站便到達白銀市景泰縣。
  • 遊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山東省汶上縣南旺大運河樞紐(原)
        今年3月27號下午,俺滿懷著激動和心情來到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山東省汶上縣南旺大運河樞紐遊覽。開車出縣城奔南約30分鐘就到了,此處冷冷清清,木大有人來玩,並且下午四點就要關門......
  • 紅色故事代代傳(傳承·紅色基因 時代風華)
    史炳仁感嘆:「老區群眾淳樸,一聽說這是革命舊址,思想工作都能做得通。」2010年,陳家莊的紅色遺址保護工作穩步推進。當時仇家文擔任村支書,每天早上起來都會在村裡的大喇叭裡喊:「村裡的門牌、石坊,咱們都要好好保護起來……」他們在村委會擠出一間小屋子,用搜集來的文物辦起了小型展覽。陳家莊紅色遺址的保護起步後,經費還是很不夠用。
  • 溫州49處文保單位上榜
    溫州49處文保單位上榜 2011/02/11 10:15 來源:溫州日報 瀏覽:3274
  • 廣元市立法保護紅色革命遺址遺蹟
    近日,廣元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各界通報《廣元市紅色革命遺址遺蹟保護條例》立法背景及制定過程等情況,並宣布《條例》從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該市制定出臺的首部文物保護地方性法規。廣元市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域、西部主戰場、後期首府地和紅四方面軍長徵出發地,全市共有4.7萬餘名優秀兒女參加紅軍,有名可查的廣元籍烈士1.3萬餘人,佔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全國烈士總數的3.6%。全市現有紅色革命重要機構136處、重要會議舊址3處、重要革命人物墓地58處。但受歷史、自然、社會、經濟等諸多因素影響,部分紅色革命遺址遺蹟缺乏有效保護,有的甚至面臨損毀。
  • 唐河縣前莊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開館
    日前,唐河縣馬振撫鎮前莊村「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隆重開館,成為全縣村級第一家開辦的紅色文化紀念館。同時,前莊村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2年11月6日晚,賀龍帶領的紅三軍長徵途中,從桐柏縣進入前莊村大河溝一帶宿營,當地群眾給紅軍騰房子,燒水做飯,紅軍首長賀龍與貧苦群眾鄧立松、鄧立有、仝都本、馬廣遠等親切交談,宣講紅軍打仗為窮人的道理,第二天繼續北上,進入唐河縣畢店老鞠莊一帶宿營。
  • 陝西三原全面開發革命遺址 打造紅色旅遊新品牌
    近年來,陝西省三原縣為建設西鹹國際化大都市特色生態文化休閒體驗基地,對縣域內的紅色革命遺址進行全面開發及重點打造,依託「山、水、塬、坡」自然地理優勢,把紅色旅遊景點與黃土生態民俗旅遊結合起來,堅持「以紅帶黃,突出特色」的旅遊開發理念,精心推出紅色文化旅遊基地。
  • 利用革命遺址歷史價值 發揮廣東紅色資源作用
    革命遺址見證了中國共產黨99年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蘊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基因,積澱了我們國家和民族進步與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傳承紅色文化基因的生動教材,是珍貴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財富。
  • 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安徽亳州古地道(原)
        今年5月27號下午,俺滿懷著激動和心情來到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安徽亳州古地道參觀,當地有關部門為招攬遊客,將其宣傳為「曹操地下運兵道」,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