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紅色革命遺址文保單位簡介(4)

2020-10-15 唐河岸邊LZQ

10.廣佛寺戰鬥紀念地舊址 位於唐河縣黑龍鎮西南4公裡廣佛寺村東。

據傳該村清代彭姓始住建村,有十二寡婦集資修廟,廟宇敬奉很多佛像,稱廣佛寺,村以廟名,沿用至今。村東有金水河自南向北流過,河寬十數米,經黑龍鎮李店、西張莊村,在郭灘鎮王張營村西北匯入唐河。村東有一座石板橋連接河兩岸,河西50米高坡處有廣佛寺寺院。寺院坐北朝南,規模宏大,為唐西南著名寺院。民國時期,寺院改為學校,大雄寶殿內壁畫仍存,石碑埋於教室內。1947年底,解放軍某部東進時,在此處遭遇國民黨部隊堵截,兩支部隊隔河激戰一夜,解放軍勝利擊退敵軍。戰鬥中犧牲的8名解放軍戰士,解放後被葬於湖陽鎮南「罐山革命烈士陵園」。廣佛寺大殿東陪殿東牆上至今仍保留有當年戰鬥時留下的機槍彈孔。該戰鬥紀念地對研究當地解放戰爭史料提供了資料,具有重要歷史價值。2017年5月,被唐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立於廣佛寺學校內的廣佛寺戰鬥紀念地舊址文保碑)

11.釘耙山戰鬥紀念地舊址 位於唐河縣南部的黑龍鎮東南部、湖陽東北部和祁儀鎮西部的三鎮交界處釘耙山一帶。1945年10月,抗日戰爭勝利之後,為了迅速鞏固和擴大紅色政權,李先念率新四軍第五師,王樹聲率河南軍區部隊,王震率359旅南下支隊會師於祁儀南部王田一帶山區,成立了中原局和中原軍區。並從359旅選出部分幹部和地方幹部一起在湖陽成立了中共唐南縣委,領導地方籌集款物,動員群眾運送糧草,轉運傷員,配合中原軍區作戰。

紅色政權在湖陽的蓬勃發展,就像一把尖刀捅進了國民黨統治區的心臟,使蔣介石坐臥不安。他親自召開會議,研究對策,妄圖把我中原政權扼殺在搖籃之中。1945年11月17,國軍四十七軍從唐河縣城南下,企圖堵截向棗北集結的中原部隊。18日8時許,當國民黨軍從黑龍鎮以東山地進至釘耙山時,我三五九旅第七一八團佔領湖陽以東至蓼山、尖山有利地形,七一七團從右翼迂迴,向釘耙山之敵發起猛烈進攻,殲敵一部。此時,國軍後續部隊佔領了釘耙山以北有利地形,妄圖抵抗,三五九旅即令七一九團加入戰鬥,與敵軍展開爭奪釘耙山的激戰。雙方在湖陽蓼山至釘耙山一帶,經過一晝夜的殊死搏鬥,敵軍被我軍一舉擊潰,斃傷該師三八一團400餘人,俘其團長雙宗海以下600餘人,迫國民黨軍主力向新野、唐河方向逃竄。此役史稱「湖陽戰鬥」。2017年5月,被唐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2月,中共唐河縣委、唐河縣人民政府定為紅色革命遺址,並立碑紀念。

12.中原局、中原軍區司令部駐地舊址 位於唐河縣祁儀鎮南3公裡杜門樓村。該村杜甫昌家的杜家大院,主屋坐西朝東,為建於清光緒年間的五脊六獸大瓦房。另有南北陪房,構成了一座完整的四合院。「三軍會師」以後,中原軍區一部駐紮在祁儀南部臨泉、王田一帶山區村莊。12月13—15日,國軍181師542團、541團和543團陸續集結祁儀,中原軍區集中一、二縱隊,在祁儀東、北10裡範圍內分割包圍了國軍佔領的各個村莊。激戰一晝夜,至15日黎明,除郭凹村543團團部和一個營之外,其餘全被擊潰。181師輜重營長朱仁遠被擊斃,543團團長安西箴被俘,繳獲大批武器彈藥,此役被稱之為「祁儀戰鬥」。1945年10月下旬至12月,時任中原軍區司令員李先念曾在杜門樓杜家大院居住並指揮了這場戰鬥。

2017年5月,杜家大院被唐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中共唐河縣委、唐河縣人民政府定為紅色革命紀念地,並立碑紀念。

(杜門樓村杜家大院)

相關焦點

  • 唐河縣紅色革命遺址文保單位簡介(六)
    此戰紅軍犧牲連長以下十幾位官兵,當地群眾將他們就地掩埋在礓石河東岸,新中國成立後,烈士遺骸安葬湖陽罐山革命烈士陵園。2020年8月,此戰鬥紀念地舊址被唐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17.中共南陽中心縣委成立地舊址 位於唐河縣源潭街。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中共鄂豫邊省委為了加強對南陽地區抗日鬥爭的領導,8月,派郭以青到南陽負責地下黨全面工作,並恢復籌建各縣黨的領導機構。
  • 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泉州德濟門遺址(原)
    2018.12.31清晨,俺滿懷著激動和心情來到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泉州德濟門遺址遊玩,  記得還有該處的文字介紹,可能被俺誤刪了,抱歉得緊!
  • 五百餘處革命遺址 訴說瓊島紅色往事
    《海南周刊》今起推出「革命遺址尋蹤」專欄,再度展現那段令人懷念的紅色往事。 瓊島各地留下的500餘處珍貴的革命遺址,記錄著中國共產黨人和海南人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英勇奮鬥的輝煌歷史。再度踏尋瓊島革命遺址之際,心中滿懷崇敬之意。時光荏苒,瓊島革命的崢嶸歲月也註定會漸行漸遠,但,革命遺址所承載的歷史,卻是永遠不會忘卻的紀念!
  • 紅色足跡---鶴壁市淇縣革命遺址概述(一)
    是淇縣黨史研究室按照中央、省、市上級黨史部門的安排部署,在進行淇縣革命遺址普查工作的基礎上編輯整理而成。《紅色足跡》的編寫內容是以革命遺址普查工作內容為依據,記述了淇縣在1919年至1949年民主革命時期的革命鬥爭歷史史話。
  • 嵐山區六處文保單位列入山東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
    近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一批山東省革命文物名錄,嵐山區有六處文保單位榜上有名。本次公布的革命文物名錄分為可移動珍貴革命文物和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兩部分。全省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共897處,其中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79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91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215處;可移動珍貴革命文物3233件/套,包括一級文物82件/套、二級文物21件/套、三級文物3130件/套。
  • 「紅色」與「綠色」相接,文化魅力南陽唐河
    南陽8月7日電(通訊員:高雨陽)2020年的暑期,河南科技學院疫情下家鄉旅遊調研小組高雨陽來到南陽唐河縣,在革命紀念館裡深切感受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紅色象徵著豐厚的革命歷史蘊藏,代表著獨具特色的地域環境和文化風貌。綠色象徵著青山綠水,家鄉的唯美風光。讓「紅色」與「綠色」相接,讓唐河這個大別山革命老區煥發出新的活力。
  • 萬寧踏頭遺址,六連嶺革命根據地舊址入選海南省級文保單位
    近日,省政府公布了海南省第四批3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萬寧市東澳鎮的踏頭遺址和萬寧市和樂鎮的六連嶺革命根據地舊址入選其中。踏頭遺址出土的文物踏頭遺址位於萬寧市神州半島上,是一座典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沉睡了三千多年被考古人員發現,在海南實屬罕見。踏頭遺址已出土的文物有石錛、石斧、石刀、紡錘和許多精美的陶器藝術品等等。
  • 翟峰:革命文物立法中的「舊址」與「遺址」之辨
    」「近代興建的涉及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紀念碑(塔、堂)等紀念建築」。而「革命舊址」則是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寶貴資源。也就是說,「革命舊址」與其他類型文物的「舊址」相比,其保護利用價值即更具特殊性。
  • 井岡山茅坪革命遺址觀光記
    這裡與井岡山茨坪一樣,也是革命舊址相當集中的地方,有毛澤東、朱德、陳毅等領導人的舊居和眾多舊址。這裡保留了中共湘贛邊界黨的「一大」會議舊址、八角樓毛澤東舊居、工農兵蘇維埃政府舊址、紅軍醫院舊址、紅四軍士兵委員會舊址、中共湘贛邊界前委和特委舊址等七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關於提請宜興蔣氏先祖遺址遺蹟依法列入文保單位的報告
    今輯錄史料,舉而記之,呈請主管部門立為文保,以昭子孫極情盡致之孝義,亦為子孫明其確處,知我祖跡之所故也。 關於提請宜興蔣氏先祖遺址遺蹟依法列入文保單位的報告宜興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宜興歷史悠久,文化積澱厚重,相關遺蹟眾多。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和自然因素的交互作用,諸多文物行將堙滅。
  • 紅色故事代代傳(傳承·紅色基因 時代風華)
    史炳仁感嘆:「老區群眾淳樸,一聽說這是革命舊址,思想工作都能做得通。」2010年,陳家莊的紅色遺址保護工作穩步推進。當時仇家文擔任村支書,每天早上起來都會在村裡的大喇叭裡喊:「村裡的門牌、石坊,咱們都要好好保護起來……」他們在村委會擠出一間小屋子,用搜集來的文物辦起了小型展覽。陳家莊紅色遺址的保護起步後,經費還是很不夠用。
  • 別讓紅色遺址 成為逝去的記憶
    比如,中共瓊崖一大舊址、李碩勳紀念園等文保單位直接隸屬於文物部門;雲龍改編舊址、解放海南戰役決戰勝利紀念碑等則屬於民政部門,而像王文儒烈士紀念碑等則歸屬其所在地的鄉鎮和村委會管理,每個革命遺址的管理機構和單位各有不同,給保護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導致籌措保護資金的渠道和方式各不相同,革命遺址在保護中很難「一碗水端平」。
  • 廣元市立法保護紅色革命遺址遺蹟
    近日,廣元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各界通報《廣元市紅色革命遺址遺蹟保護條例》立法背景及制定過程等情況,並宣布《條例》從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該市制定出臺的首部文物保護地方性法規。廣元市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域、西部主戰場、後期首府地和紅四方面軍長徵出發地,全市共有4.7萬餘名優秀兒女參加紅軍,有名可查的廣元籍烈士1.3萬餘人,佔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全國烈士總數的3.6%。全市現有紅色革命重要機構136處、重要會議舊址3處、重要革命人物墓地58處。但受歷史、自然、社會、經濟等諸多因素影響,部分紅色革命遺址遺蹟缺乏有效保護,有的甚至面臨損毀。
  • 溫州49處文保單位上榜
    溫州49處文保單位上榜 2011/02/11 10:15 來源:溫州日報 瀏覽:3274
  • 白銀景泰:保護利用紅色革命遺址 傳承弘揚紅色文化
    中國甘肅網8月17日訊(本網記者 王莉文)「這個皮箱是我爺爺保護了六十年的寶貝,直到2016年我把它獻給了景泰縣紅軍紀念館,希望能將紅色基因傳承下去。」這是景泰縣中泉鎮大水村趙家水村周文進的紅色記憶。採訪團先後參觀採訪了紅西路軍景泰組成紀念園和一條山戰役紀念館,大家認真聆聽了講解員講述紅西路軍在景泰的戰鬥歷史和生活經歷,感受他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一路上還對景泰縣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等情況進行採訪了解。
  • 遊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山東省汶上縣南旺大運河樞紐(原)
        今年3月27號下午,俺滿懷著激動和心情來到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山東省汶上縣南旺大運河樞紐遊覽。開車出縣城奔南約30分鐘就到了,此處冷冷清清,木大有人來玩,並且下午四點就要關門......
  • 8月20日 渭南文化旅遊資訊微報(組圖)
    陝西網訊(記者 陳冰娟)進入八月,渭南陰雨綿綿,暴雨、大雨,中到小雨,輪番上陣,像極了南方的梅雨季節。近日,渭南市文旅局赴合陽、白水等地檢查汛期文物旅遊安全工作。渭南博物館在4個基本陳列展廳推出了微信語音講解服務,為市民帶來智能化的觀展新體驗。
  • 固始、泌陽、上蔡、平輿、唐河獲國家支持縣改市(圖)
    (原標題:固始、泌陽、上蔡、平輿、唐河獲國家支持縣改市(圖))
  • 陝西三原全面開發革命遺址 打造紅色旅遊新品牌
    近年來,陝西省三原縣為建設西鹹國際化大都市特色生態文化休閒體驗基地,對縣域內的紅色革命遺址進行全面開發及重點打造,依託「山、水、塬、坡」自然地理優勢,把紅色旅遊景點與黃土生態民俗旅遊結合起來,堅持「以紅帶黃,突出特色」的旅遊開發理念,精心推出紅色文化旅遊基地。
  • 利用革命遺址歷史價值 發揮廣東紅色資源作用
    革命遺址見證了中國共產黨99年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蘊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基因,積澱了我們國家和民族進步與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傳承紅色文化基因的生動教材,是珍貴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