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故事代代傳(傳承·紅色基因 時代風華)

2020-09-03 人民網山西

核心閱讀

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陳家莊村,曾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發揮重要作用,留下不少紅色遺址。

近年來,從自發保護到政府組織,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綜合開發利用,當地走出一條有特色的保護路徑。村子面貌改變,紅色旅遊也日益紅火,帶動鄉村發展。

正值雨季,山西運城市的稷王山在雲霧環繞中若隱若現。

稷王山中的陳家莊,曾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對解放晉南地區發揮重要作用,留下了不少紅色遺址。近些年,從自發保護到政府組織,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從跬步積累到綜合開發,村裡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保護路徑。

摸清文物資源

趁著村裡的舊址還在,搶救性搜集整理

陳家莊村子不大,村莊順著河道,往西北和東北方向延伸,像是張開臂膀歡迎遊客。四周的土山將村子圍繞,這些山很有特點,從下到上一圈圈堆積,當地人稱之為「磨盤嶺」。如今的陳家莊乾淨整潔,村廣場前豎立的紀念碑,訴說著這個村子的過往。

2005年,剛剛退休的仇家文怎麼也想不到陳家莊能有今天的面貌。

1945年到1948年,陳家莊是中共太嶽三地委、三專署、三分區司令部等黨政軍機關駐地,政治部、司法科、晉南報社等30餘家機關單位分布在村裡。

仇家文的父親參加過遊擊戰,他打小就從父輩們口中聽過不少革命先烈的事跡。從教師崗位上退休之後,仇家文婉拒了返聘邀請,他心裡藏著一個想法,得抓緊時間完成。每次回村,仇家文都看到村裡年輕人大多進城發展,曾經的革命舊址也年久失修。他想趁著村裡的舊址和老人還在,把陳家莊的史料、舊物搶救性搜集並整理出來。

最初,心裡一點底都沒有。「千頭萬緒,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我就挨家挨戶和村裡的老人聊,從搞清楚當年舊址所在地開始。」

要理清楚歷史脈絡,靠走訪還不夠。仇家文輾轉找到聞喜縣黨史辦,但資料還不全,他又跑到運城市黨史辦。不會用電腦的他,硬是在這期間學會了這項技能。「盯著電腦反覆看,每個細節都要搞清楚。」

歷經兩年時間,仇家文將了解到的陳家莊歷史編寫成書。2007年,仇家文把這本書送到聞喜縣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負責人史炳仁手裡。史炳仁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分量。和仇家文同齡的他,決定幫仇家文一把:「光搜集資料還不夠,要為後人留住能看到的東西。」

更多力量參與

從自發保護到政府組織,綜合規劃提升

可真正想留住一些東西,難。史炳仁說:「有的窯洞、舊址損毀嚴重,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修繕資金來源。」

當時,陳家莊村集體經濟還很薄弱。史炳仁退休前擔任聞喜縣人大主任,他四處奔走,呼籲重視陳家莊紅色遺址保護,好不容易為陳家莊「要」來十幾萬元修繕經費。

拿著這筆錢,他們修繕了損壞最嚴重的晉南報社等幾處舊址。「先緊著嚴重的修復。眼看著牆皮都掉沒了、窯洞都快塌了,滿腦子想的是趕緊先撐住。」村裡的工匠也一齊上陣,一些遺址得到了有效保護。

陳家莊會議舊址,村民稱之為「大窯洞」,比一般窯洞要深得多、高得多。大窯洞原先住著人,史炳仁和仇家文積極做思想工作,最終以2000元一年的價格租下並修復。史炳仁感嘆:「老區群眾淳樸,一聽說這是革命舊址,思想工作都能做得通。」

2010年,陳家莊的紅色遺址保護工作穩步推進。當時仇家文擔任村支書,每天早上起來都會在村裡的大喇叭裡喊:「村裡的門牌、石坊,咱們都要好好保護起來……」他們在村委會擠出一間小屋子,用搜集來的文物辦起了小型展覽。

陳家莊紅色遺址的保護起步後,經費還是很不夠用。到2014年,聞喜縣委縣政府將陳家莊的保護提上了議程。時任郭家莊鎮黨委書記吉俊偉回想著當時的場景:「縣裡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縣裡各局都是成員單位,結合自己的職能,交通局負責道路維修,民政局負責紀念館的籌建,文旅局負責革命文物的修復保護與申報,還有黨史辦、扶貧辦、農辦等共17個部門參與其中。」

一年時間,陳家莊大變樣,800米的青磚、土混硬化街巷修建完成,小遊園、烈士紀念碑、紅色文化廣場也在這一時期修建。太陽能路燈、進村硬化道路等基礎設施得到完善。更重要的是,文物部門將10處紅色遺址「打包」申請,於2016年成為山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探索開發利用

社會力量「認養」,專業團隊設計

得益於順利入圍「省保」,陳家莊的10處紅色遺址修復有了資金保證。聞喜縣文化和旅遊局局長王張科顧不上高興,又繼續申報第一次遺漏的8處遺址。

「這8處遺址我們一直知道,只不過因為有的史料不清楚或舊址破壞,僅憑記憶、口述,難以通過評估。」王張科帶著文物部門同志進行「二次發掘」,「比如在縣委舊址的文物認定上,原本有地下通道。我們專門進行了勘探,發現地道不僅通著,而且能佐證旁邊還有一處舊址。再結合口述歷史,上級文物部門最終通過了初步審核。」

為了更好保護革命文物,他們還採用了社會力量「認養」的辦法。「磨盤嶺上有一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王張科說,他們與企業籤訂了認養協議,企業出資20餘萬元進行修復。「一籤20年,企業可以在保護的基礎上適度利用,但不能移動文物等。」

文物不僅要保護好,還得「火」起來。雖然早在2009年,陳家莊就掛牌了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但知名度一直打不響。走紅色文化融合旅遊發展的道路成為當時的優選。「保護與利用這對關係,拿捏尺度需要技巧。」王張科說。

2017年末,他們想到引入專業團隊,進行整體保護和開發設計。當時,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在聞喜縣做完裴家大院的規劃,「初步接觸後,確定『一心』『三軸』『三區』的布局,陳家莊的發展思路變得清晰起來。」王張科說:「一個紅色文化核心展示群,紅色旅遊發展軸、鄉土文化體驗軸、村莊建設發展軸,打造『紅色旅遊區、鄉土體驗區、村莊建設及產業發展區』。」2018年,聞喜縣正式發布規劃,計劃分批投資,對陳家莊進行開發。

目前,紅色旅遊區已經建設完畢,分布在村裡的革命遺址已經連成一條完整的旅遊路線。去年,陳家莊的參觀遊客達到3萬人次,「來旅遊的人慢慢變多,我們越來越有希望。」仇家文說。

不過,還是有些遺憾。「前期修復時,由於資金有限、經驗不足、時間緊迫,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目標。比如在一些窯洞修復中,村民們用土辦法,拿水泥、土混著就抹牆了。」

山西省文物局革命文物處處長王志軍認為,論重要性和保護資金等方面,陳家莊還比不上一些知名紅色遺址,但全國革命老區裡有很多「陳家莊」。「陳家莊保護紅色文化資源的道路,是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較優選擇,『主動保護』和『充分激發各保護主體』的辦法,螺旋式上升的保護方式,不僅及時『搶救』了文物,也帶動了紅色旅遊的發展。」王志軍說。(本報記者 喬 棟)(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漢中市: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
    以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以延安精神培育時代新人。近年來,漢中市因地制宜,利用厚重的文化資源將紅色革命文化融入立德樹人實踐,在中小學教育中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有效推進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以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紅色塑魂魄,精神代代傳。
  • 紅色基因代代傳 3個作品獲陝西 「紅色小喇叭 相伴我成長」活動...
    「紅色小喇叭,相伴我成長」文藝會演暨表彰儀式在西安舉行。西部網訊(記者 李卓然)紅色喇叭聲聲響,紅色基因代代傳。3個作品獲一等獎。「活動開展以來,大家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弘揚紅色精神、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因素,幫助廣大少年兒童牢記歷史、銘記英雄、感恩生活,做愛祖國、愛學習、有理想、有道德的新時代好少年。」陝西省婦聯主席龔曉燕希望,同學們堅定理想、刻苦學習,當好紅色傳人、練就過硬本領,努力成長為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才。
  • 玉泉區: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玉泉區: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2020-12-23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原標題: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紅色是血與火的顏色,象徵著光明與熱情,是中華文化獨特鮮明的標識,是中國特色文化的魅力所在。伴隨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紅色文化熱」方興未艾。
  • 服務更精細 景點增魅力(傳承·紅色基因 時代風華)
    這一幕,發生在不久前舉辦的2020湖南紅色旅遊文化節暨湘潭首屆紅色文化產業博覽會上。湖南紅色旅遊文化節如今已舉辦17年,多年來朝著「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精神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目標不斷創新,也見證著湖南紅色文旅產業的不斷升級:增加科技元素、注重參觀體驗、融合多元業態,內容更紮實,形式更靈動。
  • 延安「小小講解員」:讓紅色基因代代傳
    用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傳承紅色基因,做革命事業接班人。向『小小講解員』學習。」8月8日,在楊家嶺革命舊址,中央文明辦三局局長熊大同鄭重地寫下這行字。「周末和節假日,只要有時間,我就會到革命舊址為遊客講述延安的紅色故事。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小小講解員」艾桐羽自豪地說。1992年,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附屬小學成立了延安第一個「延安精神小小講解團」。「一方面,我們希望不斷創新教育模式,使延安精神在校園裡得到傳承和發揚;另一方面,讓孩子們通過為遊客講解紅色故事,培養交流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 【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合水縣:發展紅色旅遊 傳承紅色基因
    近年來,合水縣把加快紅色旅遊開發、以建設紅色旅遊縣為目標,積極推廣紅色旅遊資源,營造健康濃鬱的紅色旅遊氛圍。日益彰顯的區位優勢、日臻完善的交通條件,讓該縣紅色文化日益凸顯,發展紅色旅遊的條件逐漸成熟。 8月18日,「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 「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合水縣:發展紅色旅遊 傳承紅色基因
    近年來,合水縣把加快紅色旅遊開發、以建設紅色旅遊縣為目標,積極推廣紅色旅遊資源,營造健康濃鬱的紅色旅遊氛圍。日益彰顯的區位優勢、日臻完善的交通條件,讓該縣紅色文化日益凸顯,發展紅色旅遊的條件逐漸成熟。 8月18日,「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 道縣:走進紅色課堂 傳承紅色基因
    本網訊 5月31日,道縣舉行「樹湘精神」進校園暨「走進紅色課堂、傳承紅色基因」主題研學教育活動啟動儀式。要求各學校將責任扛在肩上,落實「十個一」活動任務,即上好一堂紅色教育課、唱響一首紅色主題歌、觀看一部紅色影視片、傳承一段紅色英烈情、組建一個紅色宣講團、編寫一套紅色學習冊、參觀一次紅色紀念地、開展一次紅色研學行、舉辦一次紅色書寫畫、打造一批紅色示範校,同時與「向日葵工程」有機結合,創建全縣學校德育教育品牌。
  • 「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白銀景泰:深耕紅色沃土
    新華網蘭州8月19日電(蘇燕平)8月17日,由甘肅省委網信辦主辦的「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網絡媒體行」活動啟動。採訪團首站到達白銀市景泰縣,在紅西路軍景泰組成紀念園和一條山戰役紀念館,聆聽紅軍西路軍不畏艱險、浴血奮戰的英雄故事。
  • 湖南會同:用活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
    近年來,該縣緊緊圍繞「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目標,在全縣中小學深入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的紅色校園文化,豐富了青少年學生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內涵,讓紅色精神入腦入心。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讓更多的人知道粟裕將軍光輝的一生 ,學習粟裕將軍的光輝歷史,學習粟裕將軍的愛國主義精神。」年逾七旬的羅本義老人,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粟裕紀念館的退休講解員,老人已經連續30年為會同縣林城鎮第一完全小學,義務宣講粟裕大將的故事。
  • 泰昌初中舉辦「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報告會
    10月23日下午,泰昌初中舉辦「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報告會,全校師生1800餘人聆聽報告。報告會通過生動的事例向師生講述了發生在巫山本土的紅色故事,希望同學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時刻學習先輩的無私精神,好好讀書,長大後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 精彩絕倫,江西講解高手走心演繹紅色故事(附第三屆江西省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獲獎名單)
    10月13日至14日,由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舉辦,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承辦的第三屆江西省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暨第二屆江西省紅色旅遊五好講解員大賽在南昌舉行本次大賽由大江網(江西頭條)獨家全程參與圖文直播,總點擊量近220萬人次,大量網友留言對這種紅色故事的傳播形式表示肯定!
  • 南平: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
    英名牆前,緬懷先烈 徐陸鋒 攝 21日上午,在長江支隊南平紀念園,南平長江支隊歷史研究會與南平一中共同舉辦「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南平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肖建平說,長江支隊精神是福建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鼓舞激勵我們建設美麗新福建的強大精神動力。南平市關工委將努力與南平市長江支隊歷史研究會一起,共同為傳承弘揚長江支隊精神、為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作出新的貢獻。
  • 高臺在行動:傳承紅色基因 講好紅色故事
    在高臺縣黑泉鎮九壩灘,血戰高臺復原場景項目正在緊張施工中,一個微縮版的高臺縣城已經雛形初顯,城內設置了車馬店、醋坊、酒坊、炒炮店、鐵匠鋪、當鋪等具有時代特色的商鋪。血戰高臺復原場景一角 秦際鎮/攝「目前整個項目的主體工程已經完工,只剩下裡面的做舊和裝飾、裝修、裝潢。」
  • 「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網絡媒體行」首站到達景泰縣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推動全省紅色旅遊創新融合發展,把紅色文化制高點優勢轉化為紅色產業優勢,引導、鼓勵廣大遊客走進紅色旅遊景區,接受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8月17日,由省委網信辦主辦的「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 湖南中小學生開展主題活動:走進紅色課堂 傳承紅色基因
    近日,湖南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印發《關於在全省中小學生春遊秋遊中開展「走進紅色課堂、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活動的通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引導全省中小學生在主題活動中增進愛國情感
  • 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定西通渭:賡續長徵精神 煥發「紅色+」旅遊新活力
    中國甘肅網8月20日訊 (本網記者 王莉文)8月20日,由甘肅省委網信辦主辦的「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網絡媒體行」第三站來到定西市通渭縣,重走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道路,感受「榜羅鎮會議  「景區的建設加大了,文物的保護開發和展示利用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了,在各大主題活動教育中發揮了主陣地作用,而我也架起了紅色文化和遊客之間的橋梁。」王珊作為一名榜羅鎮革命遺址紅色旅遊景區的講解員,挖掘紅色歷史,講好紅色故事,傳播紅色文化,在平凡的崗位上走好了自己的長徵路。
  • 【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定西通渭:賡續長徵精神 煥發「紅色+」旅遊新活力
    中國甘肅網8月20日訊 (本網記者 王莉文)8月20日,由甘肅省委網信辦主辦的「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網絡媒體行」第三站來到定西市通渭縣,重走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道路「景區的建設加大了,文物的保護開發和展示利用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了,在各大主題活動教育中發揮了主陣地作用,而我也架起了紅色文化和遊客之間的橋梁。」王珊作為一名榜羅鎮革命遺址紅色旅遊景區的講解員,挖掘紅色歷史,講好紅色故事,傳播紅色文化,在平凡的崗位上走好了自己的長徵路。
  • 龍山縣「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徵文比賽圓滿收官
    新湖南客戶端7月5日訊(通訊員 彭南覺)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團員青年、少先隊員中講好紅軍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引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團縣委、龍山縣教體局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徵文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