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就要到了,慶祝端午節最直接方式就是吃粽子。雖然粽子很美味,但是吃多了,吃的不對,都有可能對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
家長對於孩子的飲食健康通常都是比較關注的,那麼孩子在吃粽子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第一,多大的孩子可以吃粽子?
這個問題比較重要,因為粽子不是適合所有年齡段的孩子。因為粽子是以糯米為原料的,比較黏,對於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
太小的孩子如果磨牙還沒有萌出,咀嚼食物的能力比較弱,當吃粽子的時候不能充分地咀嚼,比較黏的粽子就容易噎到孩子,出現危險。
糯米這種食材,跟大米白面等比起來,比較難以消化。年幼的嬰幼兒,消化能力是比較弱的,所以也不太適合吃粽子。
根據孩子的出牙情況以及消化能力,綜合考量,最起碼要在孩子一歲以上,才能吃粽子,最好是在一歲半以後。當孩子的磨牙已經萌出,能夠充分地咀嚼,再讓他嘗試吃粽子。
一歲以上的孩子,如果磨牙已經萌出了,可以少讓孩子嘗幾口粽子,3—6歲的孩子,可以適當少量進食。
第二,粽子不宜多吃。
便是孩子到了可以吃粽子的年齡,但是也不要一次吃得過多。一是吃太多不容易消化,二是怕孩子攝入過多的糖分和熱量,對身體健康不利。
粽子的口味很多,像傳統的大棗粽子、豆沙粽子都屬於甜味的,孩子很喜歡吃一些甜味的東西。糯米本身也有一定的糖分再加上甜味的粽子,其他的糖分,這樣就容易攝入過多的糖分。
而一些肉粽子、蛋黃粽子等,其中脂肪含量較高,對於一些比較肥胖的孩子來說,要少吃。
3—6歲的孩子,吃粽子的時候儘量不要讓孩子自己吃完一整個,這樣有點多,讓孩子吃幾口或者是一半就可以了。6歲以上的孩子根據粽子的大小可以讓孩子吃一個,但是也要搭配其他的食物來吃。
第三,避免3種容易引起消化問題的吃粽子方法。
粽子本身就不太容易消化,所以在吃的時候更要注意一些問題,避免增加胃腸負擔,影響消化。
避免空腹食用粽子。儘量避免讓孩子空腹吃粽子,容易讓糯米增加胃腸的負擔,吃粽子的時候可以安排在兩餐之間,或者是搭配其他的食物一起來吃。
避免在晚上吃粽子。就像粽子這樣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儘量不要選擇在晚餐時使用避免,還沒有消化的時候孩子就去睡覺了,這樣容易造成胃部的不適,影響健康。
避免吃涼粽子。傳統的糯米粽子,特別是加了肉、蛋黃等之類的粽子,不適合涼著吃。不僅口感不好,涼了以後發硬。而且涼了之後更難以消化,孩子吃了容易增加胃腸負擔。
最後還有一個溫馨小提示,需要家長注意。那就是吃完粽子以後要注意口腔清潔,保護好孩子的牙齒。
粽子比較黏,容易粘在牙齒上,而且加上有糖分,這樣就更容易齲壞牙齒。所以在吃完粽子以後一定要注意口腔的清潔,家長可以讓孩子去漱漱口或者刷牙,避免齲齒的發生。
快樂過端午,更要健康過端午,粽子好吃可別貪多喲。
我是咩小胖,育嬰師早教師更是寶媽,多平臺育兒領域原創優質作者。有著多年早期教育經驗,為家長提供個性化教育指導。歡迎關注,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育兒更要育己,讓我們跟寶貝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