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為什麼這麼難?
我們要每天「盯著」才能提高孩子一時的成績,卻最終陷入「不盯著就不學」的困境;
我們在孩子小學時還能把他的成績「盯」上去,到了初中、高中卻陷入深深的無力;
雖然我們拼命賺錢,給孩子報了那麼多輔導班,孩子卻總想著見縫插針的玩手機,從來沒想著主動的學習。
「他要是把玩的心思放在學習上,現在肯定是學霸了!」多少父母曾經發出這樣的感嘆?
從不愛學習到自主學習,從糊裡糊塗的學到有目的的學,孩子要翻過三座大山、一個陷阱。
第一座大山 學習動機
要讓孩子把心思放在學習上,首先要讓他們有個內心認可的學習目標和動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L·德西,在他的著作《內在動機》裡這樣總結:「做出改變是一項只能由個人為自己做出的決定。」
要想讓孩子做出改變,放更多心思在學習上,唯一的可能,是他自己做出「改變的決定」。
如果孩子自己不想學,家長說破嘴皮也沒用。
所以,要讓孩子成績有本質的提升,我們首先要想辦法幫孩子找到學習動機和學習目標。
我們將在專欄後面的章節中,陸續提供兩種方法、三個通用動機,幫助孩子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學習動機。
第二座大山 行動力
目標停留在口頭上,就永遠是夢想。
每個孩子都希望成績優秀,成為那個逆襲的傳說。但是很少有孩子能夠為了達成目標、實現夢想,真正的行動起來。
行動力不足的原因有許多。
首先,孩子可能缺乏足夠的信心,認為自己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成功;
其次,孩子可能害怕失敗,與其嘗試失敗的苦果,不如躲在「這孩子很聰明,就是懶」的遮羞布後面,害怕被人發現自己其實只是個失敗者;
最後,孩子不知道要怎麼行動,目標高高在上,卻不知道從哪裡起步。
所以,要讓孩子真正行動起來,咱們不但需要幫助他們克服種種心理障礙,還要引導他們規劃前進的路線,實實在在邁出第一步。
這部分,我們以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卡羅爾德維克的成長型思維理論和前面提到的愛德華·L·德西的「動機理論」為基礎,給大家介紹4個工具,幫助孩子提升行動力。
1、成長型思維工具;2、ABC情緒管理工具 ;3、元認知工具;4、自我效能提升工具;
第三座大山 學習方法
曾經認識一位初中生,她學習非常辛苦,每天作業都要寫到凌晨1點。可是孩子的成績卻一直處於中下遊。
仔細溝通之後發現,孩子陷入了低效勤奮的陷阱,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身心俱疲,卻沒有任何效果。
在與學生們接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越是不那麼聰明的孩子,越是聽話的孩子,越容易陷入這些「低效學習陷阱」。
學習從來都不能只靠勤奮,還要有方法。
我們要做的不是簡單的給孩子打雞血,讓他「拼命學」,而是要引導他們走上高效學習的道路,真正提高學習成績。
以前沿腦科學、認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我們將介紹多種學習方法,幫孩子擺脫學習誤區,找到屬於自己的高效記憶、學習方式。
1、高效記憶方法2、高效筆記3、像人工智慧一樣學習4、對付拖延症方法5、考前複習方法
一個陷阱 挫折深溝
無論是好學生還是學習困難生,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總是難免遇上「考砸了」的時候。而許多孩子就此一蹶不振,破罐破摔。
學習本身就是個充滿挫折的過程,因為所有的學習,都是從「不會」這個挫折開始的。無論孩子前面打了多少「雞血」,學了多少方法,他們都一定會反反覆覆的遇上學習的挫折。
美國心理學教授安吉拉·達克沃斯在對數千學生進行了幾年的跟蹤研究後發現,智商、社交能力、顏值都對成績影響不大,甚至原生家庭也不能真正影響成績,真正的關鍵在於孩子的意志力。
即使考砸了,即使努力了一陣子沒效果,也要堅持,並堅信總有一天可以成功,這樣的意志力,可以通過三大工具來培養和磨練。
1、優點放大鏡2、時間望遠鏡3、理性顯微鏡本專欄將最前沿的腦科學研究、認知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成果用於孩子的成長,結合多年的教育經驗,幫助孩子建立自主學習的學習動機和能力素質。
希望能夠切實幫到大家,如果各位有任何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我是@楓糖媽媽,多平臺育兒領域優質原創作者,多平臺籤約作者。專注於孩子養育中的心理成長、教育心理,幫助您不打不罵、不生氣,提升孩子的責任感、自制力和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