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盯著就不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要翻過三座大山

2020-12-14 楓糖媽媽

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為什麼這麼難?

我們要每天「盯著」才能提高孩子一時的成績,卻最終陷入「不盯著就不學」的困境;

我們在孩子小學時還能把他的成績「盯」上去,到了初中、高中卻陷入深深的無力;

雖然我們拼命賺錢,給孩子報了那麼多輔導班,孩子卻總想著見縫插針的玩手機,從來沒想著主動的學習。

「他要是把玩的心思放在學習上,現在肯定是學霸了!」多少父母曾經發出這樣的感嘆?

從不愛學習到自主學習,從糊裡糊塗的學到有目的的學,孩子要翻過三座大山、一個陷阱

第一座大山 學習動機

要讓孩子把心思放在學習上,首先要讓他們有個內心認可的學習目標和動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L·德西,在他的著作《內在動機》裡這樣總結:「做出改變是一項只能由個人為自己做出的決定。

要想讓孩子做出改變,放更多心思在學習上,唯一的可能,是他自己做出「改變的決定」。

如果孩子自己不想學,家長說破嘴皮也沒用。

所以,要讓孩子成績有本質的提升,我們首先要想辦法幫孩子找到學習動機和學習目標。

我們將在專欄後面的章節中,陸續提供兩種方法、三個通用動機,幫助孩子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學習動機。

第二座大山 行動力

目標停留在口頭上,就永遠是夢想。

每個孩子都希望成績優秀,成為那個逆襲的傳說。但是很少有孩子能夠為了達成目標、實現夢想,真正的行動起來。

行動力不足的原因有許多。

首先,孩子可能缺乏足夠的信心,認為自己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成功;

其次,孩子可能害怕失敗,與其嘗試失敗的苦果,不如躲在「這孩子很聰明,就是懶」的遮羞布後面,害怕被人發現自己其實只是個失敗者;

最後,孩子不知道要怎麼行動,目標高高在上,卻不知道從哪裡起步。

所以,要讓孩子真正行動起來,咱們不但需要幫助他們克服種種心理障礙,還要引導他們規劃前進的路線,實實在在邁出第一步。

這部分,我們以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卡羅爾德維克的成長型思維理論和前面提到的愛德華·L·德西的「動機理論」為基礎,給大家介紹4個工具,幫助孩子提升行動力。

1、成長型思維工具;2、ABC情緒管理工具 ;3、元認知工具;4、自我效能提升工具;

第三座大山 學習方法

曾經認識一位初中生,她學習非常辛苦,每天作業都要寫到凌晨1點。可是孩子的成績卻一直處於中下遊。

仔細溝通之後發現,孩子陷入了低效勤奮的陷阱,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身心俱疲,卻沒有任何效果。

在與學生們接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越是不那麼聰明的孩子,越是聽話的孩子,越容易陷入這些「低效學習陷阱」。

學習從來都不能只靠勤奮,還要有方法。

我們要做的不是簡單的給孩子打雞血,讓他「拼命學」,而是要引導他們走上高效學習的道路,真正提高學習成績。

以前沿腦科學、認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我們將介紹多種學習方法,幫孩子擺脫學習誤區,找到屬於自己的高效記憶、學習方式。

1、高效記憶方法2、高效筆記3、像人工智慧一樣學習4、對付拖延症方法5、考前複習方法

一個陷阱 挫折深溝

無論是好學生還是學習困難生,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總是難免遇上「考砸了」的時候。而許多孩子就此一蹶不振,破罐破摔。

學習本身就是個充滿挫折的過程,因為所有的學習,都是從「不會」這個挫折開始的。無論孩子前面打了多少「雞血」,學了多少方法,他們都一定會反反覆覆的遇上學習的挫折。

美國心理學教授安吉拉·達克沃斯在對數千學生進行了幾年的跟蹤研究後發現,智商、社交能力、顏值都對成績影響不大,甚至原生家庭也不能真正影響成績,真正的關鍵在於孩子的意志力。

即使考砸了,即使努力了一陣子沒效果,也要堅持,並堅信總有一天可以成功,這樣的意志力,可以通過三大工具來培養和磨練。

1、優點放大鏡2、時間望遠鏡3、理性顯微鏡本專欄將最前沿的腦科學研究、認知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成果用於孩子的成長,結合多年的教育經驗,幫助孩子建立自主學習的學習動機和能力素質。

希望能夠切實幫到大家,如果各位有任何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我是@楓糖媽媽,多平臺育兒領域優質原創作者,多平臺籤約作者。專注於孩子養育中的心理成長、教育心理,幫助您不打不罵、不生氣,提升孩子的責任感、自制力和學習成績。

相關焦點

  • 自主之家丨學習感悟:爭做踐行學思行的自主人
    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從根本意義上來講就是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在低階年齡段,孩子自主意識較差,家長應該承擔起主要培養責任,教帶孩子如何制定計劃,完成計劃,總結計劃,家長要嚴格執行監督管控。一對考上清華的學霸雙胞胎曾經說過:假期不是用來休息的,而是用來反超的。
  • 火花思維專家課堂,範老師教你怎樣培養孩子自主學習
    如今,在線教育機構層出不窮, 英語、語文、數學、編程、樂器陪練等等,可以挑選的學習科目也是越來越多。但是,到底什麼樣的教學方式才適合孩子呢?。對於這個眾多家長同樣倍感困惑的議題,火花思維的資深教研專家顧問範佩芬老師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 6歲前,不培養孩子閱讀能力,上小學後追悔莫及
    尤其孩子幼升小這個階段,有一種能力,是今後各科學習的基礎——把這個基礎打好,孩子在今後的學習中,就會事半功倍,那就是——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太重要了,是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底層能力之一。上學後,學語文、學數學,都需要閱讀。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習越來越輕鬆?
    想要孩子成為優秀之人的最佳途徑,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前提。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習越來越輕鬆,日子越來越快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親子共讀開始從胎兒時期開始,孩子就有了聽的能力,並且在出生後就對聽有探索力。
  • 孩子會拼音能識字了,但就是不自主閱讀,咋整?
    在漫長的學前期,家長堅持每天拿出一些時間親子閱讀,幫助孩子建立了歸屬感,培養了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待到孩子終於認識了一些常用漢字,家長以為可以就此告別親子共讀,開啟自主閱讀了,沒想到現實又給爸爸媽媽上了一課——孩子自己讀了幾行就沒興趣,依然纏著爸爸媽媽給念。
  • 怎麼培養孩子的英語思考能力
    培養良好的品德,才是根本。如果根本牢固,學什麼都會真誠,在事上也會認真應對。培養良好的習慣,不是在形式上,就是在事上練。在事上有愛心,對物體更願意投入精力和時間。因為,有事才能有物。藉助於物,才能成事啊。所以,要想學會英語,掌握知識,就要在學習上下功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能力,並不是在英語的時候才有的,在家庭環境中,和家長互動中就已經有了。在跟著家長的時候,家長已經在教孩子怎麼學習了。
  • 學齡前孩子學什麼?掌握認知規律,培養六項能力,別盲目雞娃
    有一種反智的觀點其實一直都很流行,那就是孩子就應該什麼都不學。讓寶寶們學知識,會影響他們的創造力。事實上,破壞孩子創造力的,並不是學習知識本身,而是死板的「學習方式」。創造力說的是用活用自己的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如果啥也不學,用什麼來發散角什麼來創造呢?
  • 怎麼培養孩子參與少兒英語學習呢
    少兒英語學習是為了學,那就在學上下功夫。如果學英語是為了英語,那沒英語的時候就不知道怎麼學了。教孩子學英語,學的是表達。表達是在互動中產生,互動是為了溝通,所以表達要在溝通中練習。學習思維是用於學習的思維,也是在學習中產生的思維。
  • 《教育的本質》:從小培養自學能力,14歲考上中科大少年班
    龍鳳胎從上小學開始,一直到初中、高中,都以半學校半在家自學的方式學習。在小學剛開始自學時,兩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在班上並不出類拔萃,語數外也就是90分多一點,跟班上別的動輒考滿分的孩子比起來,差距還是明顯的。但陳校長更看重的是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他相信隨著孩子們能力的提高,以後成績會有比較大的提升。
  • 遠見超童,培養孩子自學習型能力最佳配方!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董總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經常給他們買一些學習工具,希望能幫助孩子的學習。但是她發現,市面上很多產品,剛開始用的時候還可以,但是孩子學著學著就乏味了,沒興趣了,這也是她很頭痛的問題。
  • 嘰裡呱啦專注英語啟蒙,讓孩子自主學、自信學、高效學
    嘰裡呱啦專注英語啟蒙,讓孩子自主學、自信學、高效學 2020年09月15日 10:1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英語的實用性也變得越來越強,家長們也漸漸意識到:給孩子做英語啟蒙是一項長線投資,不想在孩子成長學習的道路中走「彎路」。
  • 不知道讓孩子學什麼運動?青少年最佳運動能力培養期給你答案
    青少年最佳運動能力培養期 不同體育項目適合在不同的年齡學習。作為家長,應該知道各個年齡階段,適合孩子鍛鍊哪種體育運動能力,千萬別錯過孩子的最佳運動能力培養期。因為,如果一旦過了這個年齡,有些體育運動能力是很難再學會了。 靈敏、動作速度、技巧學習要越早越好
  • 孩子的閱讀能力決定了以後的學習能力!
    孩子的閱讀為什麼如此重要 1 閱讀能力是整個學習能力的核心 很多老師和家長有這樣的觀點:我把孩子送到學校去,不就是在學習閱讀嗎?他讀語文教材不就是在學習閱讀嗎?
  • 9歲李伯廷拿下詩詞冠軍,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實用小技巧,學起來
    7歲的黃多多能夠自己寫劇本在10歲的時候就能夠和大師皮爾伯格交談探討寫作方法,如今的多多,寫作能力早已甩了同齡人好幾條街。 黃磊在孩子的閱讀上可是下了大功夫,不光親自陪著,從閱讀積累到練習寫,黃磊都用著有趣幽默的方法、在最大限度範圍內去培養多多的語文閱讀興趣。
  • 當孩子學不進去的時候,是因為不懂這9種方法
    老師們一定聽過家長的這些疑問,「孩子怎樣才能進好學校?家長該做些什麼?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不愛學,總是要家長推著往前走,怎麼辦?」孩子的學習能力發展是有規律的。13歲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維、直覺思維、模仿能力比較強,這個階段學語言最合適。比如小學背古詩就比大學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維、邏輯推理能力發展起來了,再學數學等學科會更容易。
  • 語文學習少默讀,大聲朗讀好處多,提高寫作能力,就怕學生不張嘴
    家長輔導完作業已經夠煩躁的,還要抓著孩子聽他朗讀?一篇課文讀三遍,草草讀完籤了字。這樣的朗讀確實沒有什麼意義,還不如不讀。也有的家長說,我們家孩子就是性格溫和,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我們都是不大聲說話,讓孩子在家裡哇啦哇啦地朗讀,不是我們的教育原則。
  • 疫情期間自主學習效果引擔憂,iEnglish助力學生英語能力提升
    疫情期間,自主學習效果引發擔憂目前,根據各地教育廳發布的開學通知,非畢業年級尤其是小學生開學時間較晚,低年級學生還需較長時間在家自主學習。張老師是河北某高中的高三英語教師,他表示「高考在即,高三學子應當爭分奪秒備戰高考,疫情影響下,學生在家自主學習,學習效果無疑大打折扣。」在校期間,時間安排規律,固定英語早讀、課堂聽講,有老師幫助及同學之間的互相影響,學習效率高。在家則恰恰相反,自律性不強的同學暫不提,即便懂得自我約束,學習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 培養二子上清北,教師父母總結心得,教育孩子學習:要懂得4先4後
    在年級的交替階段,陳爸總是鼓勵兩個孩子,先自學完成下年級的部分課程。這其中,他教孩子預習的2點技巧是:1、預習要優先預習自己感覺到吃力的知識內容;2、預習不能求全面,以快速瀏覽為主即可。在孩子父親看來,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課前預習就像是一個「磨刀」的過程,能夠大大提高孩子課堂學習時候的效果,是首先在孩子上學的時候就要培養的習慣。
  • 在線少兒英語品牌阿卡索,引領學生從被動學習走向自主學習
    雖然這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家長和孩子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但是,面對著海量令人眼花繚亂的網課市場,家長們選擇起來也著實犯了難。    「我看你學啥,我也學啥」,這種固有的思維方式無疑會讓眾多的家長陷入到一種跟風的窘境之中。可我們要明白,真正適合孩子的教育應當是充分地尊重他們身心發展的特點,使他們能夠發自內心自覺自愿地去學習。只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了,才能從根本上改善他們的學習質量。
  • 孩子有必要學編程課嗎?雖然很火,但我不建議你盲目讓孩子學
    很多人都說學習數學沒有用,生活中用不到,"我買菜又用不到一元二次方程",但是學習數學可以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編程思維比編程能力更重要 我們之所以想讓孩子學習編程,未必是想讓他成為程式設計師、科學家,而是想培養他的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