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期熱播的電視劇《慶餘年》中有一個狗血的劇情,就是範閒當眾作詩,其實大家都知道範閒是在背詩,只不過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沒有這首《登高》而已,且這首詩被後人稱為古今七律第一,這也是範閒為什麼會選擇這首《登高》的原因。
下面來為大家具體的解析一下這首《登高》。
登高 [唐]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詩的首聯是很明顯的寫景,主要的意象有:沉悶的高天,悲啼的猿,水中的小塊陸地,飛旋在空中的大鳥。即非常清楚明白地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意象唯美,但意境悽涼畫面。
詩的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一直以來都是最為著名的,因為它通過「紛紛擾擾的落葉,奔騰不絕的長江水」,這兩個主要的意象來塑造畫面,表面意義是在描述此時已為深秋,環境蕭瑟,而實際上更深層的意義是表達自己長長的憂思與悲涼。
詩的頸聯「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則是描述了自己如今的情況,一是點明自己漂泊在外,無依無靠。二是點明自己的身體狀況不盡人意,越來越差。詩句中「萬裡,百年」這些誇張的數字形容詞更是將自己此時心裡的悲涼,無奈,孤苦刻畫的淋漓盡致。
詩的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為我們刻畫了一個白髮蒼蒼,形容潦倒的老者形象。「繁霜鬢」點明此時的自己已經是很蒼老得了,「濁酒杯」則是側面表現自己的憂愁,只能是借酒消愁。而「新停」二字則是點明此時的自己因病連酒也不能喝了,可能自己連唯一的慰籍都沒有了。
總得來說,本詩屬於傷感,壓抑,沉悶,憂思一類的詩文。
作者借用種種意象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生動形象的畫面。再加之當時的社會背景便可以知曉此時的杜甫不僅僅只感慨自己身世的悲涼,更加擔心國家的命運。這也就是為什麼杜甫一直以來都以憂國憂民著稱。
(註: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歡迎查漏補缺,還有喜歡文史的朋友可以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