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是世界上一個失去了本民族服裝的民族,這位清朝皇帝曾想恢復漢服

2020-12-24 騰飛說史

韓國人、日本人在節日慶典的時候,都會身穿本民族傳統的服裝,中國的少數民族在重大節日也會身穿本民族的服裝。而中國的漢族則是一個失去了本民族服裝的民族。

(明代的官服)

(穿和服的日本姑娘)

有的學者認為,漢服是一個虛無的概念,因為從漢唐至明清,漢族人的服裝總是在不斷地發展。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眾多,但是漢服絕對不是一個虛無的概念,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詞彙。漢服就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漢服應該以明朝的漢服為標準樣式,為什麼我們要選擇明朝的服飾為漢服的標準樣式呢?因為明朝是漢族最後建立的一個朝代,恢復漢服當然是恢復明式漢服。這個我們可以與日本和韓國作一個對比,韓國歷史上有新羅時代、高麗王朝時代、朝鮮王朝時代,韓國的韓服當然是朝鮮王朝時期的韓服。沒聽說有人身穿新羅時代和高麗時代的韓服。日本歷史上有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平安時代、室町(ting)幕府時期、江戶幕府時期,日本現在的和服當然是以江戶幕府時期的和服為標準樣式。

在乾隆皇帝的時候,乾隆非常喜歡漢服,經常身穿漢服,有一次竟然想恢復漢服,不過被一位大臣及時制止了,《清稗類鈔》記載:高宗在宮,嘗屢衣漢服,欲竟易之。一日,冕旒袍服,召所親近曰:『朕似漢人否?』一老臣獨對曰:『皇上於漢 誠似矣,而於滿則非也。』乃止」。

(身穿漢服的乾隆)

乾隆是否真的想恢復漢服,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從這一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乾隆很喜歡漢服,以致於有一次竟然萌發了易服的想法,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漢服的魅力有多大。

漢服不僅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日本的和服、朝鮮半島的韓服、越南的越服、琉球的琉裝都借鑑了漢服的樣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沒有漢服,就沒有日本的和服、朝鮮半島的漢服、越南的越服和琉球的琉裝。

比如,女裝韓服赤古裡群,就是源於明代的襖裙,只不過韓國人將其進行了改進,裙擺做得更大,腰圍也往上提了很多。

(明式韓服的襖裙)

相關焦點

  • 品漢服之美: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
    其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華夏人民(漢族)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徵,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自炎黃時代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代的規範制式,到了漢朝已全面完善並普及,漢人漢服由此得名。隨後各朝代的漢服雖有局部變動,但其主要特徵不變,均是以漢代為基本特徵。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史記》載,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
  •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服裝,為什麼漢人穿漢服,就總有人反對?
    日本人穿和服,大家都嘖嘖稱讚;而當漢人穿著漢服出來,卻會跳出來一堆質疑者?事實上,中國從周朝開始,華夏就是這個國度主體民族的總稱,華夏人的服裝,就已經和周圍的戎狄夷蠻有很大的差別,由此得了一個專門稱呼,即為:華服。
  • 為什麼大和民族/韓民族就有傳統服裝,我們漢民族就沒有?
    歷史上真正的漢服自然是沒有現在的好看,因為生產技術比不上現代,但無論如何,漢服都比滿族服裝好看。真實歷史的滿服,醜的要死。亡國兩百多年,漢代已經從服飾美麗的華夏淪為了醜陋的野蠻人。為什麼大和民族/韓民族就有傳統服裝,我們漢代族就沒有? 是我們漢代人不配有(天生低劣於大和民族/韓民族),還是我們比較特殊(天生優於大和民族/韓民族,又或者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追求世界人民大團結?)不需要有?我們漢代年年高考讓分,承受各種不平等政策和外國人優待政策就算了, 穿個衣服還要被你們嘲笑為「皇帝的新衣」?
  • 為什麼穿漢服會破壞民族團結?
    2006年的時候,有一個主流媒體突發奇想,打算舉辦一個56個民族56朵花的民族服裝選美大賽。因為我們中華民族有56個民族,56個民族56朵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56個兄弟姐妹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
  • 和服韓服與漢服,中日韓民族服飾對比
    漢服的以上這些特徵,是和其他一些民族服裝具有明顯區別的。比如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雖然二者均是來源於漢服,但是經過漫長的時間推移,已經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明顯不同於漢服了。日本還有一種禮儀服裝稱「十二單衣」,又稱「唐衣」,根據款式細節應該是來源於中國唐朝的「鈿釵禮衣」。根據歷史文獻的大量記載,在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曾派大量「遣唐使」來中國,學習並帶回去中國先進的文化藝術、律令制度、科學技術等,其中也包括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服裝制度。
  • 民族服飾文化之爭:再論漢服、韓服、和服與唐裝
    聽說過一個笑話,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在一起合影,每個民族都穿著本民族的服裝,唯獨漢族西裝革履打著領帶,情形略顯尷尬,甚至有些滑稽。這雖然是個笑話,但是也讓很多人認為漢族根本沒有什麼民族服裝,其實我們漢民族不但有民族服裝-漢服,更有著深厚的民族服飾文化,且影響著整個東亞鄰國。漢族的前身被稱為華夏族,何為華夏?周公制禮始有華夷之分,春秋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 漢服是漢朝的服裝嗎 為什麼稱漢服為同袍
    漢服是漢朝的服裝嗎 為什麼稱漢服為同袍 2019-03-20 11:16:41 來源:全球紡織網 漢服是漢朝的服裝嗎?為什麼稱漢服為同袍?
  • 隨心淺談|漢族人穿漢服就是原罪?瓦解漢族的認同感、自豪感總共分...
    我國1993年加入人類基因組計劃,其研究成果和復旦、北大學校學者研究揭示了漢族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純種民族之一,該項成果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發表。這一成果推翻了漢族是融合民族的理論,漢族的基因構成是一個非常單一的民族,說明了漢族來自於同一父系,也就是漢民族的「超級祖先」。且南北漢族父系是同源的,差異僅體現在母繫上,證明南北漢族父系同源,戳破了漢民族僅是「文化民族」的謊言。
  • 探秘「漢服」演變,唯美漢服美了3000多年!如今依然驚豔世界
    漢服還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鑑漢服特徵。然而漢族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丟失自己傳統服飾的民族!令人感嘆不已。近年來,伴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漢服熱」又開始流行開來,「漢服熱」加深了人們對華夏禮儀文明的認識,帶動全民學習國學的熱情。
  • 韓國人的韓服實際上是起源於中國的漢服?漢服起源於何時?
    說到漢服,很多人可能會誤解漢服應該是漢代星期的一種服飾,但是你要是這麼想的話可就大錯特錯了,傳統認為漢服最早定型於周朝,傳承於秦朝,一直到17世紀中葉都是華夏文明最瑰麗的文明,並且一直傳承了下來,但是由於17世紀中葉的清政府是滿洲貴族,滿族人有自己的一套穿衣風格,從那個時候其,漢服才漸漸淡出了中國人的視線
  • 日本人穿和服,朝鮮人穿韓服,為什麼中國人平時不穿漢服
    嗶乎君之前看到過一個新聞,說的是周星馳的乾女兒徐嬌穿漢服被誤認為模仿日本人而被罵,徐嬌據理力爭認為中國人就應該穿中國的民族服裝。大家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日本人在傳統節日時會穿上他們的和服。,但到了清朝,滿族統治者為了削弱漢族人的民族認同感,實行了「剃髮易服」的政策,但凡穿戴漢族衣冠、不剃頭者都要治重罪。
  • 雲南規定公職人員上班須穿民族服飾,漢族卻尷尬了:我穿啥
    按規定,相關公職人員每周上班期間至少穿2天民族服飾。該消息一出來,網友們便炸開了鍋。大部分人都覺得這個規定挺有意思也很有意義,畢竟,它既能弘揚民族文化,也能突出民族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旅遊。然而畫風一轉,網友們卻紛紛為漢族擔憂起來:漢族該穿啥呢?
  • 漢族為什麼能同化其他民族而沒有被其他民族同化?
    就算異族統治或者說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短時間的文化斷裂,都只是漢文化中的某一個支流出了問題,而主幹並沒有受到影響。漢文化的兼容並包是世界上其他文化所不能比擬的,如果說狹隘的漢族是「炎黃之後」。但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在歷史上可是曾經有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匈奴、羌人、石羯、突厥、契丹人等等,許多民族都在這裡生活過,甚至統治過。
  • 河北服裝輔料智能網——從古至今服裝的發展歷程
    先秦時期的服裝風格總體是古樸敦厚的。秦漢時期,特別是兩漢,國力雄厚,內外交流日益活躍,衣冠服飾日趨華麗,男子以袍為貴,女子以深衣為尚,服裝風格上雄健莊重。魏晉、隋唐時代,特別是唐朝是一個開放性社會,是古典服飾發展的一個高峰,特點是袒胸、長裙、緊身、短袖,受外來服飾影響明顯,風格上豐滿、華麗、博大、清新。宋朝受程朱理學的影響,服飾趨向拘謹、質樸、清秀、典雅。
  • 作為一個中國人,漢服跟和服的區別,一定要弄明白
    編者按: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漢服之美,穿越歷史,引得今日美人競折腰。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清明小長假,踏青賞花之際,常見一些身著漢服的倩影,穿梭在大街小巷及各個景區,儼然成了身邊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近年來,「漢服」在社會上尤其年輕人中漸漸興起,儼然成為一股潮流。
  •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留存了下來,和這位皇帝有很大的關係
    導讀:無論是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還是有的外國書籍記載中的世界5大文明古國中,都有古代中國的一席之位,而且中國也是唯一一個留存下來的文明古國。中國依然保持著漢族人的傳統和,絕大多數漢人文化的流傳,而古埃及和古印度、古巴比倫這三個都早已被其他族所滅而使得文化的滅絕。
  • 歷史上長期欺負中原王朝的遊牧民族,為何被清朝收拾得服服帖帖?
    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中,漢族帝王對周圍的「夷狄」一般抱的是存而不論的蔑視心態,在對遊牧民族的統治方式上,漢族統治者大多採取的是羈糜、軍事打擊等手段,這種方式雖然可以收一時之效,但卻不能長久。滿族帝王相對於漢族帝王來說,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對「外部環境」的關注,因為他們本身出身於「夷狄」,自身的邊疆少數民族身份,使得他們能夠以一種全新的角度對待和處理邊疆民族問題。與漢族統治者相比,他們知道,要想完全駕馭遊牧民族,只有深入了解每個民族的歷史、現狀、內部關係,才能做出更加合適的決策,才能恰到好處地進行統治。
  • 這是漢民族歷史上唯一的「種族滅絕」行為,從此中國失去一個民族
    ,二十多萬,屍各外,以野狗的豺狼食屯四面八方人士透露,位於承閔本誅,亂死者時則須有很多高鼻子到半」沙沙中記載,這是殺胡令的由來是冉閔,殺了「胡令」,直接進人歷史上汙泥,怨德,何以報德?從某種意義上說,從這個民族可以成為真正的一個民族,因為它只是當時匈奴族的一個分支或部落,而匈奴九種之一就是羌渠在入主之前,隸屬於匈奴,即「匈奴不降」其種族的根源,眾說紛紜,但不足與實在,大約是中國漢代把當時匈奴族的衝擊帶入了中國孔族在歷史舞臺上以侵略者的身份登場他們有足夠讓族人重生的土地完善的語言系統和宗教系統今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謀求自己的發展
  • 中國的文明積澱了中國傳統服飾的獨特風格,如旗袍、漢服、唐裝?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許多少數民族,而五千年的文明積澱了鮮明的中國服飾風格。自古以來,中國傳統文化已經通過世界聞名的絲綢之路傳播到世界各地。衣冠楚楚一天晚上,那個統治中國的年輕皇帝做了一個夢。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唐朝(公元617-907年),這種趨勢是胡服,胡是西北少數民族的通稱,而賦指服裝。事實是,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公元618-907年),它已成為中國的代名詞,指的是具有中國特色或傳統的事物,如唐人街或唐人街。
  • 歷史上,漢族也有融合到其他民族中去的嗎?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華文明在5000年歷史上雖然歷經滄桑,但是生生不息。在四大古文明中,其它文明創造者的後裔已經不復存在或被其它民族同化,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唯獨華夏文明及其血統一直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