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長篇小說《豔陽天》的作者浩然,相信很多上了年紀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1964年,隨著《豔陽天》第一卷的面世,名不見經傳的浩然頓時成了轟動一時的知名人物。如今,一轉眼56年時間過去了,後來的他到底怎麼樣了呢?
浩然,本名梁金廣,1932年出生於河北唐山趙各莊一個貧困的家庭。為了養家餬口,他的父親很早便來到了開灤礦區當礦工,後來更是將家人安置在了礦區附近的一個大糞場子生活。在那裡,人們只要一出門就會看到遍地堆積的大糞以及聞到滿世界的大糞味。而浩然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逐漸長大的。
1942年,父親突然離世,隨後浩然跟著母親投奔到了薊縣的舅父家。舅父家的情況其實也比較艱難,浩然在13歲之前,一共只念過三年小學和半年私塾。不過,正是得益於這三年半的學習,才使他對中國民間文學及古典小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46年,國內局勢開始發生變化。14歲的浩然,便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參與了部分社會活動,並在三年後成功進入了青年團工作。在那裡,他有了充足的時間去自學文化以及從事文學創作。在此之前,浩然一共只上過三年半的學,他深知自身知識的匱乏。所以,他瘋了一般的學習,就此走上了一條獨特的自學成才之路。
幾年後,有了一定基礎的浩然被調入《河北日報》當記者。也許是出生農村的緣故,浩然對農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曾對人說,他要以「深入一輩子農村,寫一輩子農民,給農民當一輩子忠實代言人」為誓言,進而創作出屬於中國農村中國農民自己的文學作品。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豔陽天》面世了。《豔陽天》創作於1962年,在此之前,浩然曾經歷了長達幾年時間的不如意,有多達上百篇的文章被雜誌社退稿。可是,他始終沒有放棄,一直在創作他心儀的作品。終於,在1964年底,《豔陽天》第一卷出現了。伴隨著它的出版,一股爭相閱讀的熱潮開始在全國湧現。而浩然的名字,也就此走進千家萬戶,成了那個時代轟動一時的知名人物。
從那以後,浩然的創作之路變得異常平穩。多年來,他一直筆耕不輟,諸多優秀的作品接二連三地被推出。像《金光大道》這種極具時代烙印的作品,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值得一提的是,成名後的浩然從未有過一刻忘記自己的誓言。他曾多次帶著妻子兒女一起回到從前生活過的農村,去看望那些難忘的父老鄉親們。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浩然開始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徹底過上了隱居的晚年生活。
如今,一轉眼56年時間過去了,後來的他到底怎麼樣了呢?其實,浩然雖然遠離了大眾的視線,但他的文學之路卻並未就此停歇。1986年,他從北京市文聯宿舍搬到了河北省三河縣定居,期間,他一邊深入農村為農村生活縱情謳歌,一邊又致力於培養文學新人。
最終,在浩然的努力下,短短幾年時間,三河縣便湧現出了一大批有聲有色的作者群。鑑於他在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1997年被北京作協推舉為了主席,後來更是成了北京作協名譽主席。2008年2月20日,因冠心病引起的心臟衰竭,浩然不幸離世,享年7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