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麼加薪失敗的總是你?
來公司已經1年多的小吳最近打算和老闆談加工資的事情,起因是在最初面試入職時,是有和老闆達成過一致,正式工作一年後,視情況加薪,現在已經到期了,自己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工資方面小吳覺得是有必要增長的,而且小吳從小道消息得知,部門同事已經有2、3個人已經加薪成功了。
她的心理預計是加薪兩千元,他直接找到老闆,談起加薪的事情,並且直接表示了自己目前的工作強度和能力,要求加薪兩千元,老闆當即直接拒絕了他。
老闆表示:「對於加薪問題,因為今年疫情影響,公司暫時沒有調整薪資的計劃」,小吳失望地離開了。公司的回覆雖然很官方,但是卻在情理之中。為什麼別人談加薪能成功,小吳談加薪卻失敗了呢?
這是因為小吳不了解「拆屋效應」的影響,「拆屋效應」是指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著再提出較小的要求,相比之下,人們會比較傾向同意較小的那個要求,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就被稱為「拆屋效應」。
「拆屋效應」來自於魯迅先生發表過的演講——《無聲的中國》:「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和公司談加薪類就似於此,小吳在這場談判的過程中過早地表示出了自己的底線,直接表示出了自己最低的要求,最低的心理價位,對於加薪,公司都能本能拒絕的,恨不得發一個人的薪水幹兩個人的活,所以如何和領導提加薪?怎樣提成功的概率會高?是有一定的技巧的。
二、「拆屋效應」的應用,隨處可見
1.每一件商品的促銷,都離不開「拆屋效應」
現在商品促銷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事情,剛剛過去的一年一度購物盛宴「雙十一」,就離不開「拆屋理論」。各式各樣的優惠促銷讓客戶眼花繚亂,一般來說,貴的商品中間總是會穿插著比較便宜的商品。雖然不是說單純的「拆屋效應」就可以影響商品的定價,但是最終的促銷活動中,「拆屋效應」是佔有很大的作用的。
再舉個例子,你逛街買衣服,商家的報價是300元,這並不是說商家不想賣,因為人們買東西都有一個還價的心理,如果還下去了價格,心裡會產生一種佔了很大便宜的感覺,就會迅速的付錢。此時你問老闆200賣不賣,老闆肯定會面露難色,會跟你再互相切磋幾個來回。最後老闆說210你拿走,我就當幫你帶的,這個你時候,你覺得和你的心理預期已經非常接近了,於是爽快的付錢走人,感覺買到了一件非常划算的衣服,但其實這件衣服的成本只有100塊,服裝店的老闆就巧妙地運用了「拆屋效應」,先把價格提到一個高度,然後再答應和你差不多的預期。
2.「拆屋效應」為職場談判保駕護航
在職場中,談判是比較容易遇到的一個場景,雙方都代表各自的利益,如何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最重要的。有時候我們需要在談判的開頭提出一個看似不可能接受的條件,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策略,可以讓你在談判中佔據主導地位。
舉個例子,我有個朋友微微特別擅長打網遊,有次微微和她的朋友製作了一個彩蛋視頻,這個視頻被遊戲公司看中想要買下版權作為遊戲的宣傳視頻,作為報酬一開始微微要求遊戲公司提供遊戲中非常稀有的道具,對方沒有答應,後來遊戲公司提出可以提供次一個等級的道具,然後微微考慮了下就答應了,合作也很愉快。其實微微一開始想要的,就只是次一個等級的道具,但是如果在談判的最開始就提出,很顯然也是會被拒絕的。
3.「拆屋效應」讓別人無法拒絕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不太願意連續拒絕同一個人兩次,這是一種微妙的心理。當我們拒絕了別人的一個看似無理的要求後,我們內心會生出一種微妙抱歉的感覺,所以接下來當他再次提出和前一個相比不那麼無理的要求後,我們或多或少的會想要去滿足他,來彌補自己心裡的這種愧疚感。當提出真實要求不可能被接受的時候,就要先提出一個更加不可能被接受的要求。
舉個例子,當領導在6點下班前宣布加班到晚上10點,而你晚上8點約了朋友吃飯時,如果你說:不行啊,老闆,今晚有重要的事情,沒法加班的。領導肯定會給一個大大的白眼,無視你的需求。但是如果你說:我不行,今晚有事,6點必須走。這個時候,領導可能就會放低他的要求,對你說:那你加到8點吧。
三、掌握3個方法,教你玩轉「拆屋效應」
1. 轉移目標,合理「拆屋」
「拆屋效應」類似於一種調和的心理戰術,先是假意提高自己的要求,但是不要太過於遠離自己的初衷,將你內心的真實目標逐步分解,這樣別人接受的難度就沒有那麼大,你也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標。
舉個例子,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小吳,他一開始就和老闆提出漲薪兩千元,並且陳述理由,領導直接拒絕了他,如果他在一開始先和老闆提出要漲薪五千元,並且陳述理由,在領導拒絕後,小吳改為加薪兩千元的要求,在當時的情景下,老闆有很大的可能同意會同意他的要求,而不是像開頭一樣直接拒絕他。
2.不要輕易拒絕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很多時候,我們容易將困難放大,害怕做出改變,我們總是喜歡選擇比較容易的事情去做,而且總覺得老闆不了解員工的實際情況,外行指揮內行,對於老闆的決定,總是抱著一種對抗的心理,久而久之,對於職場升職是弊大於利的。殊不知,你的老闆可能一直在運用「拆屋效應」的策略。
舉個例子,當你的老闆在分配任務的時候,首先他會提出一個非常不合理的要求,這樣一方面顯示出他的高追求,另一方面可以顯示出底下員工的能力,這個時候不要第一反應就是牴觸、拒絕,當他提出這個看似不合理的要求時,就是用到了「拆屋效應」。真實的情況是,老闆的心理預期其實並沒有他說出來的那麼高,他自己在心裡是打了折扣的,他清楚地知道這個要求很苛刻,這個時候,如果你勇於承擔的話,不僅在領導面前可以獲得非常好的印象分,甚至當只完成了一半的任務,老闆都會繼續重用你。
3. 注意說辭,把握語言的「度」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真正的溝通是要拿出你的誠意的,我們可以掌握一些聊天的技巧,但是卻不可以濫用這個套路。不要在一開始就提出讓人反感的要求,讓人不想與你再繼續溝通下去,這樣的「拆屋」只會收到相反的作用。
比如說,當我們和老闆談加薪時,你不能把加薪與否當作你是否會繼續幹下去的條件,沒有人喜歡被威脅,也不要因為老闆沒有滿足你的預期就怠慢工作,產生離職的念頭。如果公司對你的職業發展是非常有成長空間的,那你最重要的是繼續加強自身能力的養成,為下一次加薪談判做好「拆屋」準備。
如果你也受到過「拆屋效應」的影響,你應該試試上面三種方法,合理運用「拆屋效應」,你就能在職場上更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