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突然視力模糊,真是老花眼嗎?小心是「垂體瘤」

2020-12-15 齊魯壹點

當人們步入老年以後,身體機能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下降,新陳代謝會逐漸減緩,皺紋增多,眼睛開始老花,偶爾還會頭暈頭痛等情況,許多老人都習以為常。因此,當出現「視力下降、頭暈、頭痛」等症狀時,就誤以為是年齡大導致的機能衰退的緣故,不會太在意,今年76歲的何先生(化名)就是如此。

半年前,何先生突然出現視力模糊的情況,剛開始不是很嚴重,想著自己年齡大了,肯定是老花眼了,也就沒太在意。但隨後幾個月,何先生看東西越來越模糊了,最近兩個月還出現了頭痛、噁心等症狀,他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為了弄清病因經歷一波三折,最終元兇竟是「垂體腫瘤」

何先生意識到自己可能生病了,便立即聯繫了還在上班的兒子,隨後於2020年1月初,何先生在兒子的陪同下就診於浙江當地某醫院,並進行了相關檢查,初次被診斷為腦梗,治療了兩三天後便出院了,可回家沒幾天,何先生視物模糊、頭痛及噁心的症狀沒有任何緩解,反倒比之前更嚴重了。

為了弄清究竟得了什麼病,何先生在兒子的陪同下再次就診於當地的這家醫院。該醫院對何先生進行了全面的檢查,並進行了頭部MRI檢查,結果顯示為:患者鞍區佔位,結合其臨床表現,診斷為垂體腫瘤。終於找到患者症狀不斷加劇的元兇是「垂體腫瘤」,但在哪裡做手術,找哪位專家做手術又成了一道難題。

因為當地醫療資源有限,患者年事已高,為了安全起見,何先生的兒子決定帶父親去醫療資源更好的上海進行治療。

但是,當時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日益嚴峻,為了患者安全,手術只能擇時開展。

李士其教授行經鼻蝶微創手術,成功切除垂體腫瘤

患者於2020年3月18日就診於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並收治於神經外科6B病區。入院後完善患者各項檢查,發現患者雙側視力僅為0.2,顳側視野缺損;同時,為了進一步確定其腫瘤的位置、大小及發展情況,神經外科6B病區主任潘仁龍建議其增強頭部掃描。

隨後,患者進行了頭部鞍區MRI平掃+增強,結果顯示:蝶鞍部顯著擴大,鞍區見一不規則腫塊,大小約為2釐米X2.7釐米X1.9釐米,病變向鞍上生長,突入鞍上池,推移視交叉,向下生長,鞍底受壓變薄,與右側海綿竇部分解剖結果分界不清。

▲影像顯示,腫瘤已嚴重壓迫患者視神經

根據患者檢查結果,潘仁龍主任介紹,患者之所以視物模糊就是因為垂體腫瘤向鞍上生長,突入鞍上池,壓迫到視神經傳導物,而使得患者視物範圍變小,顳側、鼻側視野缺損,表現為進行性視力下降、突然頭痛並視力下降。一般1-3cm的大腺瘤或大於3cm的巨大腺瘤,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視力問題。

為了更好地治療患者,李士其教授、潘仁龍主任、吳治群博士對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了會診,大家一致認為,患者年事已高,並已經出現視物模糊、頭痛及噁心等情況,手術指徵明顯,應及早手術,否則患者這些症狀還會加重,視力會越來越差直至失明。

起初,患者兒子及家人聽說要進行「手術」時很有顧慮,因為患者年齡已近八旬,患者很可能經受不起——尤其是類似開顱這樣的大手術。但當他們聽說李士其教授做的手術是微創的「經蝶竇垂體瘤切除術」,不用開顱,他們這才放心。

李士其教授詳細解析,此技術是運用神經內鏡、鼻竇內窺鏡等手段,借鼻腔通道,經蝶竇微創直達垂體切除腫瘤,具有腫瘤暴露佳,創傷和危險性小,手術時間縮短、顱面外觀無損傷等優點,可很大程度降低對腦組織、腦神經和血管的損傷,微創切除垂體瘤,確保患者安全。

在徵得患者家屬同意,手術準備就緒後,於3月22日,李士其教授在潘仁龍主任協助下經蝶竇入路成功為患者進行了手術,在蔡司顯微鏡(雙螢光)下順利將患者鞍內腫物切除。術後患者視物模糊、頭痛、噁心等症狀明顯緩解,目前患者恢復良好,已康復出院。

警惕垂體瘤常見症狀,應早發現早治療

雖然大部分垂體瘤為良性腫瘤,但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時治療,垂體瘤壓迫神經或者引起其他嚴重的症狀,就會給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很大傷害。垂體瘤常見症狀主要有以下幾種:

a、出現視力下降:由於垂體腫瘤生長在蝶鞍內,向上發展則壓迫視交叉或視神經而造成視力、視野的改變,90%以上的病人都會出現視力減退,也可為單眼視力減退的症狀,甚至造成一目或雙目失明。

b、會引發頭痛:2/3的患者早期都會出現此症狀,疼痛主要位於眼眶後、前額部及雙側太陽穴附近,程度較輕,呈間歇性發作。主要是由於垂體瘤起源於顱底的蝶鞍內,蝶鞍周圍為密閉的骨質,只有上方覆以韌性的鞍隔,腫瘤直接刺激或生長後造成鞍內壓升高而引起頭痛。

c、內分泌功能紊亂:腦下垂體中的各種內分泌細胞可產生相應的內分泌細胞腺瘤,引起內分泌功能紊亂。在早期微腺瘤階段即可出現內分泌功能亢進徵象,隨著腺瘤的長大和發展,可壓迫、侵蝕垂體組織及其垂體、蝶鞍周圍結構,產生內分泌功能下降症狀。

d、生長激素亢進:嗜酸性垂體腺瘤如發生在骨骺閉合前表現為巨人症,發病在成年後則為肢端肥大症,介於兩者之間的為混合型。

e、不孕不育:在臨床上泌乳素瘤佔垂體瘤的一半以上,由於垂體分泌的高泌乳素的影響及雌激素的減少,女性患者往往會出現月經量明顯減少、泌乳,繼而導致閉經、不孕等症狀。而男性患者則會出現鬍鬚變少、女性化、乳房發育、性功能低下、不育等症狀。

垂體瘤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我們應該對垂體瘤的常見症狀有所了解,當出現上述某一種或多種症狀時,大家一定要及早去醫院進行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相關焦點

  • 長得太高也是病,可能是生長激素分泌過多症,主要由垂體瘤引發
    根據相應臨床調查研究發現腺瘤佔垂體瘤的30%以上,其中引發生長激素分泌過多的流體,當中有80%以上為大腺瘤。除此以外,如果垂體瘤持續的發展就有可能會導致腺垂體功能的退化進而引發相應體內激素不足的問題,比如出現毛髮脫落、性慾減退的相應問題。還有可能會誘發糖尿病,並導致多種心臟病。
  • 視力模糊竟是顱內腫瘤作祟
    中老年人出現視力模糊很容易被認為是老花眼而不被重視。殊不知,視物模糊也有可能是腦腫瘤所致。廣州一阿姨視力模糊兩年一直以為是老花眼,直到最近,她才知道罪魁禍首竟是顱內一個雞蛋大小的腫瘤。今年49歲的芳姨(化名),近兩年來看東西總是模模糊糊。
  • 看東西模糊就是「老花」?這種眼病早期症狀與老花眼相似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焦守廣 通訊員 奮媞 楊小荷老花眼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40歲以後,很多人都會或早或晚地出現老花。於是,很多老年人將「看東西模糊」都歸咎於「老花」。其實則不然。許多眼病都會引起視力下降,「看東西模糊」,比如不為人知的黃斑前膜。
  • 老花眼突然轉好 警惕是白內障找上門 - 山西新聞網
    喜歡讀書看報的黃阿姨發現一件奇怪的事兒,十幾年的老花眼突然「不花」了,甚至最近看報紙也不用戴老花鏡了。黃阿姨以為自己服用保健品後「返老還童」了。近日,68歲的黃阿姨陪朋友去大同飛視眼科醫院參加眼健康公益講座,她問醫生,是不是眼睛有「返老還童」的可能?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老人吃完隔夜炒蘑菇 頭暈視力模糊中毒了
    黑龍江晨報8月16日訊 近日,哈市一位七旬老人因吃了一盤剩蘑菇,導致出現了頭暈、視力模糊,家人以為老人是患了心腦血管疾病,急忙送到了哈市第一醫院就診。老人今年70歲,親戚從山上採了些蘑菇送給他,老人當晚便把蘑菇都炒了,結果剩下了半盤。
  • 鼻子變大、嘴唇變厚、手指變粗……「容貌變醜」竟是腦垂體瘤作祟
    ,屬於有分泌功能性垂體瘤的一種。 在臨床中,垂體瘤多發生於20至40周歲的青壯年,男女比例相差無幾,只有部分類型的垂體瘤,如泌乳素型垂體瘤患者女性居多。 垂體瘤會導致激素分泌異常或者壓迫周圍神經和血管,從而引起壓迫症狀。
  • 生長激素缺乏症 1米80壯小夥突然性格大變渾身無力
    陽光健康的兒子  突然對生活失去興趣  「我兒子以前不是這樣,很陽光的。1米80的大個子,體重150多斤,身體蠻好,經常跟同學出去打籃球。有個女朋友,感情蠻好,家裡都來過了。後來查出來腦子裡有垂體瘤,需要手術。手術做完還好好的,誰知道過了半年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 眼睛疲勞、乾澀、視力模糊?從醫70年老中醫教你一招恢復視力!
    每天上班盯著電腦,一盯就是幾小時;閒暇時間玩玩手機,刷起來經常又忘了時間......試問:老鐵們的眼睛還好嗎?相信大家的眼睛,或多或少都碰到過不舒服的時候吧!那麼,眼睛看東西時間長了常常會感到疲勞、乾澀、酸脹、疼痛,這是怎麼回事?其實這是一種視疲勞綜合症,目前它已是眼科常見病之一。
  • 「煥晶」時代告別老花眼白內障 中德眼科專家面對面解讀
    中新網上海新聞11月17日電 日前,中德眼科專家在上海德視佳眼科門診部就「煥晶」時代告別老花眼白內障這一主題
  • 老花眼和白內障吃藥沒用!手術是唯一治療方法
    專家提及,一項幫助中老年人群防治老花眼和白內障的新技術已被引入中國。三焦人工晶體植入術可以通過一次手術同時解決老花眼和白內障的問題,從而使患者能夠清晰地看到遠近處的物體。 大多數人上了一定年紀後都會經歷一個眼睛老花的階段。
  • 眼睛模糊,預示有哪些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不是近視的人,也經常有眼睛模糊的問題出現。尤其是一些患病的中老年人,比如長期被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困擾的老人,經常有眼睛模糊的問題出現。一般晚上的時候,因為受到一天的工作、學習、勞累讓人更容易眼睛模糊。
  • 眼睛突然看不清,原來是它惹的禍
    去年,她的眼睛突然看不清了,左眼模糊得厲害,跳舞變換動作時經常踩到舞伴。跳不成最愛的水兵舞,閒在家裡的楊阿姨整個人都沒了精神,做了檢查後才知道是得了白內障。醫院為楊阿姨做了白內障手術,並植入了多焦點人工晶體。術後檢查,楊阿姨的視力從0.12恢復到了0.8,重新歸隊跳起了水兵舞,也恢復了往日的神採。
  • 52歲以上幾乎100%面臨老花眼問題!專家:老花眼手術已成為美國主流...
    華聲在線12月24日訊(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通訊員 李青霞 記者 李琪)眼睛就像一臺照相機,晶狀體類似其中的調焦裝置,當晶狀體逐漸衰老,調節光線的能力減弱,出現視力下降、視近困難時,就是俗稱的老花眼。據研究,老花眼通常在38歲左右出現,發病高峰是在42-44歲左右,幾乎所有患者在 52歲時都會出現老視症狀,發病率接近100%。
  • 天氣冷突然視力下降?臺灣醫生:小心發生眼中風
    臺灣安南醫院眼科主任徐聖曜提醒,民眾若發現視力突然下降,由其是糖尿病、高血壓與高血脂等三高患者,應該到醫院做徹底眼科檢查,釐清病因與嚴重度。徐聖曜表示,眼中風在臨床上名為「視網膜血管阻塞」,造成視網膜中成千上萬的神經細胞失去了血液的養分供給,也造成突發性、無痛性,視力急劇喪失。視網膜因為血管阻塞,可造成水腫,這種缺血性的傷害也可能對視神經產生極大的影響。
  • 兩次成功除瘤 老人感激送錦旗
    此次因腫瘤侵犯神經,近一年不能好好說話、吃飯,被病痛折磨的老人再次想起了曾經的熟人——武漢腦科醫院·長江航運總醫院神經外科一病區的醫生們,兩次因病結緣,兩次成功的除瘤治療,讓老人一家感動不已。據許婆婆回憶,兩年前,因體檢意外查出右側大腦中動脈動脈瘤,她慕名找到該院神經外科順利進行了動脈瘤夾閉手術。
  • 老年人看東西模糊、重影、黑點,是疲勞導致還是另有原因
    上了年紀,看東西模糊、重影、變形,總覺得眼前有黑點……很多老年人覺得這是上了年紀的一種正常現象。但是,這也可能是某種眼部疾病所導致的。年紀大了,對於疾病不能習以為常,身體的各種器官更是珍貴無比,應該經常保養,眼睛也一樣,對老年人來說非常重要,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