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去浙醫二院內分泌科病房找徐小紅主任醫師,徐主任正在為一位病人做生活質量測量表。這位病人很年輕,24歲,男性,餘杭人,大號的病號服還是遮不住他圓滾滾的肚子。
病人靠在床頭,頭髮乾澀,臉色灰暗,醫生和他說話,他一直沉默。他媽媽陪在旁邊,見兒子不搭理醫生,大聲催促,「你說呀,醫生在問你呢,快說呀,怎麼又不說話了!」
兒子還是沒有任何回應,低頭看醫生遞給他的測量表。媽媽又要發火,徐主任趕緊把她拉出病房,先和媽媽談談。
陽光健康的兒子
突然對生活失去興趣
「我兒子以前不是這樣,很陽光的。1米80的大個子,體重150多斤,身體蠻好,經常跟同學出去打籃球。有個女朋友,感情蠻好,家裡都來過了。後來查出來腦子裡有垂體瘤,需要手術。手術做完還好好的,誰知道過了半年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變化真是大!以前我兒子背一桶純淨水一口氣走上5樓,現在連10本書都拿不了10分鐘,還不如我力氣大!還有就是體重一直在上升,現在都有190斤了,肚子上全是肉。以前是肌肉,現在都是肥肉了,軟趴趴的。
「性格也變了,以前和我們有很多話說。現在呢,他只會『嗯』、『曉得了』這兩句,逼他多說一句話都難。對女朋友也是,不願意跟人家打電話不願意出去玩,只能分手了。
「人真的不對了。兒子讀的是計算機專業,在公司做計算機維護。出院後回到公司,人家問他電腦的問題,他都無從下手,也不願意再玩電腦,只是坐在位子上發呆,什麼事也不想做。公司看他狀態不對,找個理由把他辭退了……來醫院之前,兒子在一家小公司做保安,真要是來個什麼小偷強盜,他怎麼打得過人家呀!」
這位媽媽很焦慮,徐主任希望再單獨和病人談談。
徐主任來到病人的床邊,拿著一張生活質量測量表逐條與他對照:我很難交到朋友、完成簡單的任務也會讓我大費工夫、我缺乏信心、我時常忘記別人對我說過的話、我避免和不熟的人接觸……共25個選項。這位小夥子有17個選項選了「是」,屬於生活質量嚴重受影響的人群。
成年人也會缺乏生長激素
徐主任給這個病人做了相關實驗檢查,小夥子被確診為垂體瘤術後導致的成人生長激素缺乏症。
以前只聽說過孩子缺乏生長激素,那會長不高,身材矮小。那麼成人也會缺乏生長激素嗎?而且這位小夥子長到180釐米的個子了,還會生長激素缺乏嗎?
徐主任說,其實成人生長激素缺乏症的病人並不少,多繼發於垂體腫瘤或做過垂體瘤手術的病人。前期浙醫二院內分泌科就曾對該院垂體瘤術後的患者做過調查,結果發現其中將近40%的患者存在生長激素缺乏的現象。「每年到我們醫院神經外科做垂體瘤手術的病人有1000多個,這樣一估算,每年約有400位就可能患生長激素缺乏症。」
目前醫學界對垂體瘤產生的病因還不明確,認為可能是人體下丘腦調控失常或者是垂體細胞自身缺陷。如果有了垂體瘤,病人可能出現頭痛、視力減退、睡眠異常、飲食異常和性格改變等問題。
成年人缺乏生長激素有些臨床特徵,就和上面說的那位小夥子一樣,身上少肌肉,多肥肉,肚子尤其大;骨密度下降,容易骨折;工作和生活能力下降;經常情緒低落,有孤獨感。
「成人生長激素缺乏症應該得到更多關注。醫生和病人都要有這個意識,顱內腫瘤的病人在做完手術後,應該常規進行各項激素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可能存在的各種問題。其中大部分成人生長激素缺乏的病人在補充了生長激素後,生活質量及相關指標會得到明顯改善。」
都市快報 記者 王真 通訊員 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