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網訊 晏明智、記者張愉報導:11月25日,南昌舉行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初步設計中間成果專家審查會。大江網記者從會上獲悉,規劃裡的1號線中山路站、八一廣場站作為地下三層的換乘車站,為了方便乘客,均在考慮修建上下行扶梯。
中山路站和3號線「樓下樓上」換乘
上海隧道院南昌項目部項目負責人鮑豔玲介紹,審查會主要邀請專家對1號線擬定的24個車站把關。除了為1號線的重點難點,特別是換乘車站(如中山路站、八一廣場站、世貿路站)做地下結構把關外,還會對其他車站的規模、標準進行把關。
據悉,上午的會議主要審查中山路站和八一廣場站。兩個車站作為換乘車站(中山路站和3號線換乘,八一廣場站和2號線換乘),結構均為地下三層。其中,中山路站是「十」字換乘。所謂「十」字換乘是區別於L型換乘和通道換乘的一種換乘方式,與其他兩種換乘相比,「十」字換乘為「樓上樓下式」換乘,換乘距離最近,乘客最少走路。
「換乘節點很重要。」參與了上海地鐵設計的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俞加康接受採訪時表示,「你們的線網規劃都出來了,換乘車站都設計好了,1、2號線在世貿路站和八一廣場站換乘,這個挺好。」他表示提前做好規劃,不僅對日後的工程很重要,也能為乘客乘坐提供更多便利。
中山路站、八一廣場站擬修上下行扶梯
採訪中,俞加康強調在控制好規模的情況下,設計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他建議作為地下三層站的換乘站都要考慮設置自動扶梯。南昌地鐵在規劃時,中山路站和八一廣場站都將修建上下行扶梯。
據悉,地鐵設計規範規定,車站出入口的提升高度超過6米時,應設上行自動扶梯;超過12米時,應考慮上、下行均設自動扶梯。「像中山路站、八一廣場站,我們沒有到12米,但是人很多,有個下行扶梯更方便、更人性化了,可是這樣超過了標準。此外,中山路因為很狹窄,建設難度很大,我們是在『螺螄殼裡做道場』。中山路修建上先行扶梯要做一個比較細緻的分析。這些都需要在今天的會議上探討。」鮑豔玲說。對此,俞加康也表示:「超越並不代表浪費,節約的原則是指車站的規模、站內的設備房或者工作人員的辦公區域做到夠用就好,儘量把更多的空間給乘客使用。我的意見是在別的一些方面,如裝修等可以節省成本,但建議拿一部分資金出來,提高為乘客服務的標準。」
專家稱地鐵內無障礙電梯和消防設施不能少
從以人為本的原則出發,俞加康還建議南昌修建地鐵時要考慮設計無障礙電梯(升降機):「無障礙電梯不是單純給殘障人士使用的,在國外,青年如果背著很大的包,可以通過直達電梯乘坐地鐵,這樣很方便。」此外,他還表示,地鐵內的消防設施不能少。「作為大面積的地下建築,特別是換乘車站,人員流動又大,地下消防很重要。」俞加康說,「即使閒置了五十年沒用也必須有,不能因為使用的次數少就不建。」
【專家簡介】俞加康:先後擔任上海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2號線一期、4號線、5號線、8號線、2號線西延伸段和1號線北延伸段等線路的總體設計負責人,3號線一期設計總監,是國內軌道交通領域唯一的「中國工程設計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