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冷眼
2020年4月下旬,我國發布最大的內陸湖青海湖監測數據顯示,水體面積為4543平方公裡,較上年同期增大28平方公裡,較近10年 (2010至2019年)同期平均偏大164平方公裡。這確實證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是青海湖變大了,並且擴大的面積還不是一點,按照這個趨勢下去,還將會的面積可能還會擴大,並且覆蓋的區域也將擴大。
當然這對生活在青海湖周邊地區的人來說,能夠帶來一定的經濟效應,對農業和畜牧業都具有極大的推動力,所以算是一個好事情,不過也有人在想這個問題,那就是近幾十年青海湖在不斷擴大,會不會有一天會衝出大山流向海洋?其實可以用這樣的一句話來說,青海湖並不是死水潭,有流入的肯定也有少部分流出,只是多少問題,那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問題。
青海湖的形成
青海湖是在20~200萬年前形成的,是一個構造斷陷湖,也就是說青海湖其實由於斷層陷落形成的湖盆積水湖泊,並且我國這樣的湖泊還是不少,除了我們說的青海湖之外,還包括了雲南的滇池、洱海,四川的邛海,內蒙古呼倫池等等,所以這種湖泊的構造並不是奇怪的事情,同時在現代社會之中,斷層變化引起的地質變化也非常多,只要發生一次較強斷層移動,必然會有相應的影響。
所以青海湖就是這樣出現的,而在大約13萬年前,該地區也還發生了一次新的構造運動,導致了青海湖進一步的改變,周圍山地強烈隆起,從上新世末,湖東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來注入黃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東向西流入青海湖,而過後又分離出了多個湖泊,例如海晏湖、沙島湖等子湖,所以其實青海湖一直在發生改變,只不過它的主體變化不大。
青海湖的增長,縮減變化
在青海湖縮減和增長過程之中,青海湖還經歷了「閉塞湖」的事情,加上天氣的變化,導致青海湖逐步縮小,並且成為了鹹水湖,根據科學考察記錄數據顯示,唐代時期,青海湖為400公裡,清乾隆時期為350公裡(這個是周長距離),。而在現代社會之中,我們是直到1908年的時候,才推算出青海湖的湖面積為4800平方公裡。過後一直處於縮減狀態。
到了2000年的時候,通過遙感衛星數據分析,青海湖的面積是4256.04多平方公裡,這就是青海湖縮減的最終數據。在2013年的時候,青海湖就開始出現了增長,並且證據最強的就是在2017年,該湖泊比2016年8月測得的同期數據增大了60.19平方公裡,較歷年(2005~2016年)同期平均增大101.54平方公裡,所以這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
到了2020年再次測試的時候,已經達到了4543平方公裡,雖然還沒有1908年測算的4800平方公裡湖面面積大,但是可以看到青海湖一直在不斷地擴大,所以可以明確的說該湖泊是在增大了,並且趨勢越來越明顯,這可能跟我國進行青海湖存在一定的關係,所以這算是保護下來的結果吧,當然具體原因可能跟大量的流水進入存在一定的關係。
青海湖會不會有一天會衝出大山流向海洋?
從已經測量的數據來看,青海湖還是沒有達到這個可能性,畢竟整個湖泊是在斷陷盆地之中,同時如今的流水方向也是由東向西發展,所以湖水通過東南部的倒淌河洩入黃河,如今已經是沒有了,但是地質構造屬於活動的狀態,所以我們無法說明未來會不會回歸原來的樣子,但是就算是由東向西發展,其實我們前面就說明了,青海湖並非是完全沒有與外界連結的。
它的變動還引發了其他湖泊的形成,所以其實也可能存在湖水流入流出的請儘快,所以完全說它沒有衝出大山流向海洋,這基本上無法肯定,只不過從如今對湖水的水系來看,湖水的供應量是非常大的。
湖周大小河流有70餘條將水輸送到湖泊,同時還有一些大山幹流,所以青海湖相當於就是一個水源聚集點,所以青海湖每年獲得徑流補給入湖的河流主要有有40餘條較大的,其中最強的就是布哈河、沙柳河、烏哈阿蘭河和哈爾蓋河,這4條大河的年徑流量達16.12億立方米,佔入湖徑流量的86%。
這也是為何如今青海湖擴大的原因之一,所以綜合情況來說,青海湖可能還是存在一些支流,只是流出的可能並不多,這個就需要科學考察下才清楚,但是如果青海湖持續擴大,構造條件沒有變化,那麼衝向大海的可能性不大,本來由東向西就是整體往高處流的模式,所以如果整體看是很難進入大海,但是地勢的變化我們始終不能琢磨透,肯定也有流入大海的一部分,所以不能絕對的說有沒有流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