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生態立體碧道 覽「小鳥天堂」勝景

2020-12-18 瀟湘晨報

增江是東江的一級支流,是增城區最重要的河流。南方日報記者 吳偉洪 攝

濱水而建,與水交映,夾岸繁花,風光旖旎。鋪設紅色瀝青的三層立體碧道為觀賞「增江畫廊」的美景提供了更多角度,精心打造的荔湖溼地成為親子休閒的最佳去處……在廣州增城,竣工不久並對外開放的增江6.5公裡省級碧道試點成了周末廣州市民休閒放鬆的新晉「打卡點」。

增城水系發達、生態良好,把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是既有綠水青山也有金山銀山的國際大都市的生動寫照。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增城正結合推進水環境治理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科學布局碧道沿線景觀設計,完善配套基礎設施,精心做好美化綠化亮化工作,打造公共生活休閒空間,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

除了6.5公裡省級碧道試點建設,今年增城將投入2.1億元,重點推進增江碧道光輝大橋至雁塔大橋段、西福河碧道燕崗橋至神崗橋段以及仙村河碧道、荔湖碧道、石馬龍水庫碧道等29公裡碧道建設。

●南方日報記者 朱偉良 通訊員 增宣 朱卓東 姚玉函

「增江畫廊」打造省級碧道山水畫卷

據了解,增江是東江的一級支流,是增城區最重要的河流。其中,從初溪蘭河壩至湖心島約40公裡河段為「增江畫廊」國家水利風景區,沿線山水風光獨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要素齊全,旅遊資源豐富,人文歷史底蘊深厚,猶如一幅巨型山水畫卷,是展現增城魅力的特色名片。

去年,廣東省提出高標準推進廣東「萬裡碧道」建設,在南粵大地打造「河清岸綠、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的生態廊道。在此背景下,增城在「增江畫廊」良好基礎條件上,以水為脈,碧道為軸,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動水治理與景觀、休閒、遊憩、歷史人文等相結合,啟動增江碧道建設,致力打造江河安瀾的雨洪通道、詩情畫意的休閒文化廊道、水陸聯動發展的濱水發展帶。

其中,增江雁塔大橋南至初溪攔河壩長約6.5公裡河段由於灘地眾多、水域形態豐富,且沿岸景點眾多,更是被納入了省級碧道試點工程之一。增城區水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自2019年9月至今年6月,隨著最後一個景觀節點的建成並對外開放,長約6.5公裡的增江省級碧道試點正式全面竣工。

「巨型鳥巢」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從增江河西岸的櫻花園南行,不久便來到最新開放的碧道景觀節點——聖皇洲廣場。聖皇洲廣場臨水而建,與素有增城「小鳥天堂」的聖皇洲隔水相望。

筆者了解到,聖皇洲位於雁塔山下、增江河中,在水中央,是一個四面環水的綠洲。島上植物主要以竹林為主,鷺鳥在竹林築巢,島上被觀察到的鳥類包括白鷺、夜鷺、黑鳶、褐翅鴉鵑、領鵂鶹、斑頭鵂鶹、池鷺、八哥、絲光椋鳥等100多種。其中,黑鳶、褐翅鴉鵑、領鵂鶹、斑頭鵂鶹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在增江碧道規劃建設的初期,聖皇洲前期曾有加固施工計劃,但當施工人員到達聖皇洲上施工時,發現聖皇洲上鳥兒驚擾而散,不肯回巢。出於鳥兒棲息考慮,我們馬上停止了加固施工,人員也及時撤出了聖皇洲島,還『家園』於鳥兒。後來發現鳥兒逐漸回巢,數量還比以前增多了。」增城區水務局水務所所長劉磊介紹。

站在親水平臺上,水面翩飛起舞的白鷺盡收眼底,耳畔啾啾的鷺鳴清晰可聞。市民在碧道上休閒漫步,一水之隔的聖皇洲上鳥兒盡情盤旋飛舞,碧道與聖皇洲,人類與鳥兒,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若在傍晚時分來到此處,人們還能與一場「千鳥歸巢」的自然奇觀驚喜邂逅。

在漸漸暗沉的暮色中,成群結隊的鷺鳥從遠方的天際聚攏而來。抬頭望去,滿天飛鳥盤旋,遮天蔽日,鷺鳴此起彼伏,遍傳江心,整個聖皇洲便成了一座天然的巨型「鳥巢」。

「三層立體碧道」提供多層次觀景空間

沿聖皇洲繼續前行,便來到了立體碧道的所在處。從空中俯瞰,一側是波光粼粼的「增江畫廊」,一側則是建於網格護坡上的三層立體碧道,「鷺鳴江心舞碧波映彩虹」,美麗景色令人嘆為觀止。

據劉磊介紹,該段立體碧道佔地約1.1萬平方米,與政務中心、櫻花園、聖皇洲廣場、觀海長廊串聯形成帶狀濱水景觀空間。邊坡共設置三層景觀道,為行人提供多層次的遊憩空間,既可以全面觀看上遊城區天際線、「雙塔鎖江」等景點,又可以多角度感受聖皇州「千鳥歸巢」的奇觀。其中,一層的親水道為騎行道,是貫通聖皇洲廣場和觀海長廊的主要道路;二層為位於半山腰的慢行步道,是邊坡主要的觀賞慢行道;三層為登山道,主要結合路面通行道,串聯山體公園各個景點。

而除了具有休憩觀光功能之外,該段立體碧道的建設更是對增江沿岸的水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支撐。「立體碧道的設計建設主要結合邊坡的加固和復綠,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河道護腳採用了格賓石籠軟性護腳,同時採用『生態草坡入水+水生植物』與疏林草地的綠化配置方式,既提高了生態效益,又營造了自然蜿蜒的岸線景觀。」劉磊說。

三大景觀節點兼顧五大功能

立體碧道是增江省級碧道試點工程的景觀節點之一。增江省級碧道試點工程位於增江「一江兩岸」水利綜合整治工程下遊段。試點工程以水為主線,兼顧生態、安全、文化、景觀、經濟等功能,進行護岸和景觀提升建設,貫通濱河慢行系統,建設水上遊線,打造水清、河暢、岸綠、通行、安全的濱水空間。除了立體碧道,工程重點打造的另外兩個景觀節點——政務中心濱水廣場、荔湖溼地此前已先後開放。

其中,政務中心濱水廣場是利用廣州亞運皮划艇賽場觀景平臺改造而成。廣場將原有的單一空間劃分為流線型的自行車騎行道和慢行步道。自行車道兩側設置了草花植帶,慢行步道則鋪裝了鋼琴鍵盤狀的黑白相間磚石,充滿趣味與活力。

位於荔湖街羅崗村段的荔湖溼地則重點對堤內430多畝魚塘和140多畝灘池進行生態改造,提升綠化面積142.08畝,種植水生植物面積42.76畝,與增江連通形成生態溼地。在此基礎上,該景觀節點進一步完善了休閒配套設施,新建及改造慢行系統約4.7公裡,新增及翻修廊架7座,翻修涼亭7個,改造景區廁所2個,對2個地面停車場進行升級並設置近200個車位;合理設置親水棧道,提升遊玩安全性;設立鳥類保護區、營造無人島等動物繁衍場所,提高生物多樣性。

今年將繼續建設29公裡碧道

增江省級試點碧道的建成開放是增城區近年來鐵腕治水、打造現代化中等規模生態之城的生動實踐。按照《廣州市碧道建設實施方案》的規劃要求,2025年前增城將建成碧道總長248.7公裡。目前,增城區級碧道規劃初步成果已經完成編制。

按照初步規劃,增城區碧道建設將緊緊抓住「三面環山、一面臨江、眾水繞城、生態優美」的特徵,突出保護與開發並重、陸域與水域並舉,凸顯歷史底蘊深厚、紅色基因傳承、嶺南水鄉田園特色,助力打造宜業宜居宜遊優質生活圈,建設現代化中等規模生態之城。

碧道總體結構布局為「一橫兩縱多節點」,結合沿線功能布局,主要分為都市型、城鎮型、鄉村型、自然生態型四個類型。其中,「一橫」為東江北幹流大河風光碧道,「兩縱」分別為增江活力山水畫廊碧道及西福河生態文化碧道。「多節點」指打造派潭鎮、小樓鎮、正果鎮、仙村鎮、石灘鎮、朱村街+中新鎮組團、荔湖+荔城+增城街組團、新塘鎮+永寧+寧西街組團等8個節點,實現「碧水漫道,理想增城」的規劃目標。

除了6.5公裡省級碧道試點建設,今年增城將投入2.1億元,重點推進增江碧道光輝大橋至雁塔大橋段、西福河碧道燕崗橋至神崗橋段以及仙村河碧道、荔湖碧道、石馬龍水庫碧道等29公裡碧道建設。截至目前,年度碧道建設任務總體進度已達60%。其中,石馬龍水庫碧道已基本完工,西福河碧道燕崗橋至神崗橋段和仙村河碧道已分別完成形象工程的98%和80%。

【來源:中國廣州發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立體碧道、百鳥築巢……來增城打卡6.5公裡增江碧道吧!
    鋪設紅色瀝青的三層的立體碧道為觀賞「增江畫廊」的美景提供了更多角度,精心打造的荔湖溼地成為親子休閒的最佳去處......在增城,剛剛竣工並對外開放的增江6.5公裡省級碧道試點成了過去端午小長假廣州市民休閒放鬆的新晉「打卡點」。
  • 生態環境好,鳥兒最知道!廣州增城有座「小鳥天堂」
    鳥類對環境、氣候變化較為敏感,被喻為檢驗生態環境的指標之一。近年來,隨著廣州增城區的綠色發展和環境提升,眾多珍稀鳥類也被吸引而來,並就此停留駐足、繁衍生息。在增城中心城區荔湖街道,距離熙熙攘攘的萬達商圈、地鐵口只有2公裡處一座巨大「鳥巢」—荔湖聖皇洲江心小島坐落於增江河上、雁塔山下。四面環水的生態綠洲是城市客廳,也是鷺鳥棲息的「小鳥天堂」。
  • 請給「小鳥天堂」一條生路
    「小鳥天堂」的命運,也就成了未知數。每個人看完冼某輝的愛鳥、護鳥的經歷,都會被他愛護生命,保護生態的拳拳之心感動。170餘畝土地的土地,本來冼某輝是可以用來賺大錢,然而,他不僅不從中賺錢,還拼了命的向這塊土地砸錢,以一人之力,在一塊荒地上打造出「小鳥天堂」的奇蹟,這是鳥兒之幸,也是生態之幸。
  • 北流會仙河公園建「小鳥天堂」生態溼地景區 市民可騎車觀鳥賞景啦!
    北流市按照「建設與保護」並重的生態理念,在會仙河公園建設「小鳥天堂」生態溼地景區,目前「小鳥天堂」木棧道工程已基本完成。 小鳥天堂的生態理念連接北流與玉東新區的會仙河是明朝開挖的人工運河,是天然候鳥南遷的聚集地,河畔溼地,蔓草逐水而生,水鳥嬉戲、白鷺翻飛,現有鳥類20多種。今年初,北流市提出了建設會仙河公園小鳥天堂的生態理念。
  • 自駕江門新會,玩轉小鳥天堂和陳皮村!
    自駕周邊遊,我們來到了江門新會的小鳥天堂,這裡就是巴金先生《鳥的天堂》裡描寫的地方,有一段是這樣寫道的:「這一次是在早晨,陽光照在水面上,也照在樹梢。一切都顯得非常明亮。我們的船也在樹下泊了片刻。 起初四周非常清靜。後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朋友陳把手一拍,我們便看見一隻大鳥飛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隻,第三隻。我們繼續拍掌。
  • 生態長廊|桐山河碧道有望年底建成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點擊觀看視頻)這個好地方就是梧桐山河碧道(試點段),近日,該工程施工已全面鋪開。在上遊段施工現場,工人們在正在岸邊進行綠植鋪設,目前工程量已完成了15%左右。據相關人員介紹目前施工的主要內容為土方開挖,即將開始的是擋牆砌築以及園路的修建,包括景觀廊架、臺階。
  • 悠悠碧道 串起鄉愁|公園|溫泉鎮|獵德村|獵德湧|碧道|流溪河
    以水係為紐帶串聯重要生態、景觀節點,形成覆蓋全市的碧道網絡,充分展現廣州特有生態魅力。截至目前,廣州已建成省、市級試點碧道近120公裡;2020年,計劃建設碧道300公裡以上;到2025年,計劃建成1506公裡碧道。
  • 萬裡碧道美如畫,汕頭金平區打造生態綠廊惠民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去年底以來,金平區高標準推進廣東「萬裡碧道」建設,打造「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的生態廊道。在大港河左岸,剛剛對外開放的萬裡碧道試點段,就成了市民休閒的新「打卡點」。
  • 廣東建設萬裡碧道 秀出兩岸風華
    往下遊去,直到洋湧河水閘的位置,水質基本穩定達到Ⅳ類標準。」曾亞告訴記者,從2017年年底初見成效後,茅洲河的治理速度可以用「一二三」來形容,即「一年消黑,兩年消劣,三年穩定達標」。  聽起來似乎是容易的事,實則不然。「茅洲河的治理面臨四大難題。」曾亞解釋說,第一,茅洲河是感潮河段,河海互動比較多,成效鞏固難。第二,茅洲河生態環境欠帳較多。
  • 廣州未來將建成2000公裡碧道,宛如巨型山水畫卷……
    via羊城派打造四片特色主題遊徑打造四片多條碧道主題特色遊徑:北部古驛商圩線、中部城央組合線、南部海絲記憶線、東部田園風光線,串聯一批最能體現「廣州味道」的文化資源、生態資源、活動空間,訴說廣州故事△閱江路碧道的兒童公園成為了小孩子玩樂的天堂
  • 五一假期健康遊:新會小鳥齊飛天然氧吧戶外觀鳥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這段文字,這就是巴金先生筆下的著名散文《鳥的天堂》,描寫的是新會的小鳥天堂。 據調查統計,小鳥天堂的鳥類主要有15目35科105種。2011年小鳥天堂升級改造後,鳥類的覓食空間增加。
  • 廣州已建成近120公裡碧道
    廣州碧道建設注重「粵府特色、珠水魅力」全市已建成蕉門河、東山湖、生物島、花都湖、車陂湧、海珠溼地、流溪河等省、市級試點碧道近120公裡,一條條各具特色的碧道成為市民休閒鍛鍊、賞景遊湖的新去處。如二沙島、新河浦湧碧道示範段項目,通過已建的東山湖公園碧道,與擬建的新河浦湧碧道、東濠湧碧道連通,推進河、湧、湖水系互聯互通,盤活老城公共空間,構建宜居宜業宜遊的濱水生活圈,實現雲山珠水共逍遙,示範水清岸綠、三道一帶的最文體生活;臨江大道碧道示範段在高品質濱江綠地內打造了廣州市第一條面向市民開放的碧道緩跑徑,示範新舊共生、粵賞四季的最藝術生活。
  • 保「小鳥天堂」靜謐,顯江湛鐵路柔情
    「一株榕樹便天堂」,這是作家巴金對「小鳥天堂」的盛讚。一顆百年榕樹,棲息著3萬隻鷺鳥,這樣的景色,讓巴金留下了著名散文《鳥的天堂》,也讓「小鳥天堂」自然生態景區馳名中外。而今,它有了一個安靜的「鄰居」--江湛鐵路。
  • 黃埔長洲有個小鳥天堂
    (通訊員埔宣供圖) 全國千隻 廣東百隻 這裡約有6隻  廣州有個小鳥天堂,藏身於長洲島中山公園,幾棵榕樹構成的小島引來過千隻候鳥,成為它們休養生息的地方。昨日,記者從廣州市黃埔區長洲街獲悉,一群攝影發燒友在「小鳥天堂」拍攝到了國家瀕危動物黃嘴白鷺。
  • 音樂燈光水秀、夜遊水上巴士…珠海超長碧道打算這麼建!
    什麼是碧道? 碧道是以水為紐帶,以江河湖庫及河口岸邊帶為載體,統籌生態、安全、文化、景觀和休閒功能建立的複合型廊道。 、魚翔淺底的自然生態廊道,留住鄉愁、共享健康的文化休閒漫道,可打造成高質量發展的生態活力濱水經濟帶,成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好去處。
  • 大學城碧道、海鷗島碧道……番禺5年要建300公裡碧道
    記者5月28日從市河長辦獲悉,《廣州市番禺區碧道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5年)》(下稱《方案》)近日出爐。《方案》明確了番禺碧道建設的責任主體、主要任務、資金渠道等,為番禺未來五年碧道建設提供了具體遵循;其中提出,到2025年底,累計建成碧道304.9公裡,碧道綜合功能和社會效益日益顯現,成為番禺生態文明建設的亮麗名片。
  • 一位幸運粉絲贏取「遊天堂勝景、泡氡氣溫泉2日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