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碧道 串起鄉愁|公園|溫泉鎮|獵德村|獵德湧|碧道|流溪河

2020-12-14 騰訊網

廣州獵德湧的親水公園古樸大氣,綠樹成蔭。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 攝

廣州東山湖公園的碧道串聯起公園的美景。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 攝

流溪河溫泉鎮碧道。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 攝

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新實踐

在獵德湧碧道上打太極、釣魚,已經成為廣州CBD裡一道獨特的風景;沿著流溪河碧道騎行、漫步,在吸氧的同時,感受古老溫泉鎮的日新月異;踏著東山湖蜿蜒的碧道觀景,幸福感油然而生……

廣州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建設水碧岸美的萬裡碧道,成為人民美好生活去處」決策部署,目前,全市已建成省、市級試點碧道近120公裡,並提出了到2025年建成1506公裡碧道的目標。廣州正以「廣州碧道:理想水生活」為總體理念,高質量推進碧道建設,奮力打造萬裡碧道的「廣州樣板」,為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提供堅實支撐。

廣州特色

千裡碧道格局

以珠江為主脈,重點打造30公裡南粵「最珠江碧道」,構建廣州碧道主廊道。

以流溪河、增江為兩大支線,彰顯鄉野風情、田園生活,支撐廣州生態格局。

北部山水型碧道計劃建設576公裡,突出山水園林特色,融合周邊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打造回味鄉愁記憶的最家鄉碧道。

中部現代都市碧道計劃建設550公裡,突出現代化特色,薈萃中心城區風景名勝、人文景觀,打造最都市的先鋒水岸。

南部水鄉型碧道計劃建設380公裡,突出廣府水鄉、濱海風情,恢復城市水系「彈性」,打造最生態的感潮河網。

以水係為紐帶串聯重要生態、景觀節點,形成覆蓋全市的碧道網絡,充分展現廣州特有生態魅力。

截至目前,廣州已建成省、市級試點碧道近120公裡;

2020年,計劃建設碧道300公裡以上;

到2025年,計劃建成1506公裡碧道。

案例聚焦

一湧「換顏」築起親水臺

兩岸美景「招來」煙火氣

獵德湧碧道:串起「八韻」變身CBD風景線

獵德湧與廣州新中軸線平行,緩緩流過珠江新城,是高樓林立的CBD中難得的濱水空間。在獵德湧的最南端就是有著八百年歷史的古村獵德村,湧邊兩岸碧道已經建成,只見古色古香的石橋、欄杆,以及兩岸的祠堂古建築等,在一灣清水的簇擁下,更見雅致。兩岸綠樹環繞,簕杜鵑開得正熾,遊客三三兩兩在湧邊散步和聊天,親水平臺上有村民在打太極、釣魚。

獵德湧碧道不僅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了一個休閒遊憩的好地方,還是一條功能複合的廊道。天河區水務局辦公室主任黃仁毅表示,碧道還發揮著防洪排澇、發揚優秀傳統文化、調節氣候和淨化空氣、帶動河湧周圍經濟發展等多重功能。

獵德湧碧道結合文化底蘊深厚的獵德村原有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以青石板路、廊橋、堤岸文化欄杆、景觀花池、獵德龍舟、獵德鼓等龍舟文化元素,形成了「獵德八韻」8個標誌性景點,成為CBD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此外,水務部門在原有河寬基礎上,局部降低堤岸高度修建了親水平臺,從而加大了河道的過流能力,配合湧口水閘及下遊分洪道,有效降低河湧水位,保證河湧排澇通暢。

獵人坊是依湧而建的一條美食街,一家酒吧的老闆告訴記者:「過去我們的大門都朝著馬路開,面向河湧的後門是不開的,因為湧水太臭了。現在不同了,你看家家食肆朝著河湧的門都是大開的,晚上湧邊燈光閃爍熱鬧非凡,食客遊人都很多。」隨著碧道的建成,河湧兩岸的商家、食肆也是越開越多,不少酒吧、咖啡館正在裝修中,看中的就是這裡超高的人氣和優美的環境。

流溪河碧道:連接自然美景帶動鄉村振興

廣州擁有「山水城田海」良好的自然資源稟賦,碧道建設按照北部、中部、南部不同的自然稟賦及區域特點,塑造北、中、南三大碧道生活圈。如果說獵德湧碧道是中部都市型碧道的代表,展現的是廣州國際大都市的風貌;山水型碧道則一路向北,山環水抱的流溪河碧道與周邊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完美融合。

從化溫泉鎮素有「中國溫泉之都」之美譽,流溪河流域溫泉鎮30條一級支流全部達到Ⅱ類以上水質,治水已取得了顯著成效。總長超過8公裡的溫泉風景區環湖碧道建設已在全市先行一步。在碧浪橋頭,高大的玉蘭花樹散發著陣陣清香,掩映在竹林叢中的木棧道沿流溪河而建,遊人三五成群沿著碧道漫步,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體味著溫泉鎮日新月異的變化。一位遊客告訴記者:「溫泉鎮真的變化很大,過去只是有溫泉,流溪河邊很多地方都走不通,沒什麼可玩的地方;現在沿著流溪河能走一圈,還可以騎單車,一家老小都很高興呢。」

溫泉鎮鎮長謝文姬告訴記者:「我們在沿線配建了生態停車場和生態公廁等,還正在建設一個平衡車公園,以期為遊客提供更好的體驗。」溫泉鎮環湖碧道融合流溪河兩岸的地形、地貌、水文、交通等環境資源,將附近的景觀廣場、休閒公園、溼地公園等自然與人文景觀資源串聯起來,創造出獨具溫泉特色的路徑遊線,帶動鄉村旅遊發展。

不僅如此,廣州已將流溪河碧道列為市級碧道示範項目,從溫泉人工壩往南到太平鎮,新建43.4公裡碧道,涵蓋城鎮型、鄉村型、自然生態型3種碧道類型,包括水安全提升、水環境整治、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景觀與遊憩系統構建,共14項內容。該示範項目計劃今年底完工,這樣的「換顏」工程,不僅改善周邊的生態景觀,同時也將帶動沿線的旅遊經濟。

專家點評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

以河流為主線 串聯山水林田湖草

廣東要建設「萬裡碧道」,是要連綿萬裡的。碧道建設必須要保證連通性,即通過碧道讓河流能夠真正發揮生態上的連接作用,以河流為主線,把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種生態要素一一串聯起來,使生態系統完整地、穩定地發揮作用;也通過碧道建設,能夠讓河流成為人與自然聯繫的紐帶,城市的人可以通過碧道通山達海,遠足自然。

與綠道相比,碧道的功能更加複合,是江河安瀾的雨洪通道、碧水清流的生態廊道、詩情畫意的休閒文化廊道、水陸聯動發展的濱水發展帶。正因為如此,碧道建設需要更多部門協同,不單單是水利部門一家的事情,需要加強部門協同,挖掘河流的多元價值。

同時,碧道也是廣佛同城的重要推動力。過去廣佛的中心都在白鵝潭,後來大家各奔東西,原來的中心區如何再度煥發活力?藉助碧道的建設,提升兩個大都市的中心區品質;藉助碧道進一步加強廣佛都市圈的一體化,廣佛公路、地鐵、水系休閒帶的一體化,甚至遊艇也可以打造廣佛遊。

基層思考

天河區水務局辦公室主任黃仁毅

不為了建而建 融入流域治理

碧道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為了建碧道而建碧道,要有流域治理的理念。同時也要彰顯嶺南文化特色,真正留住鄉愁。像天河獵德村,是一個很有文化積澱的古村,村裡的龍舟文化幾百年來不斷傳承;碧道建設過程中,我們也非常注重與龍舟文化相結合,湧水治理好了,划龍舟更帶勁;兩岸的親水平臺也成為觀看龍舟賽的好地方;跨湧橋下還開闢成了平時存放龍舟的場所……

獵德湧碧道正是結合深厚的獵德村原有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以青石板路、廊橋、堤岸文化欄杆、景觀花池、獵德龍舟、獵德鼓等龍舟文化元素,形成了「獵德八韻」8個標誌性景點,包括表現昔日獵德村龍舟慶典場面的「碧波爭渡」;以獵德村千年古樹為載體,營造濱水樹影氛圍的「榕影畫堤」等。

基層思考

從化區溫泉鎮鎮長謝文姬

撬動多方力量 推動「還綠於民」

溫泉鎮的流溪河兩岸過去有多個「斷點」,遊客無法靠近河岸,岸邊也是雜草叢生。在環湖碧道項目建設過程中,溫泉鎮撬動多方力量,共建共治共享,聚焦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

例如,沿線地塊涉及的溫泉賓館、毅華溫泉酒店、幸福樓等企業以無償或低價租用等方式,為項目建設提供共約100畝用地,切實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保障項目順利落地。

同時,溫泉鎮積極配合環湖碧道項目,推動「還綠於民」,切實改善景區及周邊環境整體形象。

(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娟 通訊員趙雪峰)

相關焦點

  • 天河碧道,你怎麼這麼好看!
    沿著濱水漫道一路往前還有粵韻文化戲臺、長廊、獵德鼓、廊橋、景觀花池、宗祠、青石板路、獵德龍舟等濱水景觀。據介紹,此地位於天河區屬下獵德街的獵德村,北靠珠江新城、南臨珠江,獵德湧從村中流過,將村莊分為東、西村。獵德村開村於宋朝,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是一個擁有豐厚文化底蘊的傳統村落。
  • 廣州天河區碧道統籌「五個水」,水清還需景美
    獵德湧碧道水清、岸綠、景美。6 月 12 日,中國水利報副總編輯張衛東一行調研廣州市河長制湖長制工作,並就廣東省萬裡碧道建設工作在天河區獵德湧進行現場考察。碧道建設是廣東治水的升華,是河長制湖長制實施成效的匯聚,是生態文明思想在國際化大都市中的實踐碩果。
  • 天河區碧道建設統籌「五個水」,蘊含「三道一帶」
    6月12日,中國水利報副總編輯張衛東一行調研廣州市河長制湖長制工作,並就廣東省萬裡碧道建設工作在天河區獵德湧進行現場考察。碧道建設要統籌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景觀。碧道建設是廣東治水的升華,是河長制湖長制實施成效的匯聚,是生態文明思想在國際化大都市中的實踐碩果。
  • 1506公裡碧道 屬於我 屬於你 屬於廣州 屬於世界
    今年將著力推進流溪河碧道、閱江路碧道、臨江大道碧道、生物島碧道、二沙島碧道、沙面碧道等6條碧道示範段的建設。千裡碧道建設廣州已先行一步,海珠湖、東山湖、珠江、蕉門河等一段段靚麗碧道初現,煥發出新的活力。建設萬裡碧道是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提出的決策部署。
  • 流溪河將建43.4公裡碧道示範段
    發源於呂田鎮桂峰山的流溪河是唯一一條全流域位於廣州境內的戰略備用水源地。記者近日從市河長辦獲悉,當前流溪河流域溫泉鎮以上的30條一級支流已全部達到Ⅱ類以上水質,實現了市人大提出的「溫泉鎮以上區域流溪河要率先消滅III類水」的要求。未來,從化還將建設43.4公裡的流溪河碧道示範段,構建最美主題徑。
  • 廣州從化區: 創造溫泉特色碧道 打造宜居宜業水生活
    有二級以上保護區河湖63個,流溪河流域溫泉鎮以上30條一級支流全部達到Ⅱ類以上水質,素有「中國溫泉之都」、「廣州後花園」之美譽,去年更是獲評「中國十佳綠色城市」。目前從化流溪河治水已取得了顯著成效。「看得見悠悠青山,望得見綠水潺潺」,粵港澳大灣區的美麗「後花園」呼之欲出。
  • 廣州2025年底建設1506公裡碧道,打造理想「水生活」
    今年碧道建設的重點任務又有哪些?按照《方案》計劃,2020年廣州將著力推進流溪河碧道、閱江路碧道、臨江大道碧道、生物島碧道、二沙島碧道、沙面碧道等6條碧道示範段的建設,為碧道建設提供示範實例,迎接省碧道動員大會召開。1、廣州碧道流溪河示範段項目。
  • 廣州:清澈的河湖回來了 還要建設千裡碧道
    流溪河碧道建成後,市民和遊客又多了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去處。陽光下,美麗的流溪河讓人流連忘返。曾經全市最黑臭河湧之一的車陂湧實現華麗轉身,位於老城區的曉港湖已經清澈見底,廣州最大城中村大源村建起了「惠民碧道」……廣州城市的水環境發生著巨大變化,不僅如此,未來廣州將不斷鞏固提升黑臭水體治理成果,促進河湖「長制久清」;同時將碧道建設作為水環境治理的升級版高質量推進,2025年底前建成碧道1506公裡。
  • 從化高標準推進碧道建設,2022年底要建160公裡
    記者15日從市水務獲悉,按照廣州市河長辦下達的建設任務,從化區還專門安排了流溪河支流鴨洞河1公裡和牛欄河4公裡的碧道試點以及建設工作,其中牛欄河碧道和鴨洞河碧道項目主體工程已全部完成,龍潭河碧道項目正在施工中。下一步結合中小河流治理以及近年來完成的河道堤防建設項目,從化區將高標準加快推進碧道建設,力爭到2022年底完成建設160公裡的目標任務。
  • 海珠碧道意向圖出爐 閱江路碧道琶洲起步
    兩公裡閱江路碧道示範段工程將亮相琶洲。4月7日,記者獲悉,海珠碧道意向圖出爐,其中,今年廣州將著力推進6條碧道示範段的建設,其中包括海珠區閱江路碧道。  據介紹,《廣州市碧道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5年)》(下稱《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全市要建成碧道1506公裡,基本建成貫通全市的碧道骨幹體系。
  • 建設碧道主題特色遊徑,講好「廣州故事」
    ,感受城央最美自然生態;黃金水道線,38.7公裡,主要沿珠江前航道天河段、獵德湧、琶洲湧、黃埔湧等,串聯珠江新城、國際金融城、琶洲網際網路集聚區等城市重要經濟產業片區;工業拾遺線,18.2公裡,主要沿珠江後航道碧道,串聯信義會館、太古倉、廣州商務港、廣鋼遺址、廣船遺址等,見證廣州近現代工業的奮鬥歷程;科創環島線,33.2公裡,主要沿生物島環島碧道、大學城環島碧道,串聯生物島、大學城環島路徑。
  • 廣州從化區:創造溫泉特色碧道 打造宜居宜業水生活
    從化區溫泉風景區環湖碧道實景(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廣州5月16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趙雪峰)今年3月出臺的《廣州市碧道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了建設1506公裡碧道的目標。
  • 比公園還美的碧道,廣州後年要建成逾千公裡
    2022年底全市建成1000公裡以上碧道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李紅衛介紹,自001號議案決議印發以來,廣州市水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建成汙水處理廠9座,新增汙水處理能力46萬噸/日,建成汙水管網8019公裡。第一批48個城中村已完成埋地汙水管約2827公裡,截汙納管工程已全部完工;第二批49個城中村,累計完成埋地汙水管約2081公裡。
  • 2020廣州番禺區有哪些碧道可以玩?
    同時,由其區委、區政府共同牽頭研究部署碧道建設工作,並邀請城市規劃經驗豐富的設計單位編制碧道建設規劃,明確了碧道建設目標、原則、任務和工作路線圖等,通過「規劃一張圖,實施分階段」,推動碧道建設工作落實。  根據各片區不同的自然稟賦及區域特點,番禺區將因地制宜豐富碧道內涵。  七盞燈和南湖水庫碧道  「碧道+生態公園」。
  • 東部的西湧綠道、西部的茅洲河碧道開建了
    西湧綠道開建!入選「廣東省十大最美海灘」之一的深圳西湧海灘,將建一條3.6公裡長的綠道,連接南西公路段、西湧社區8個居民小組及4號濱海浴場。4月2日,記者從大鵬新區建築工務署獲悉,南澳西湧片區綠道已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除了便利社區居民出行外,更可滿足遊客遊覽需求,建立和完善片區交通慢行體系。西湧海灘長約4公裡,是深圳最長的海灘。除了最美海灘外,西湧社區還有一座千年歷史的鶴藪古村。另外,西湧社區西貢居民小組還有著大鵬半島「樹王」、樹齡約570年的樟樹。
  • 廣州已建成近120公裡碧道
    4月27日,記者從廣州市水務局了解到碧道建設的最新進展,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蕉門河、東山湖、生物島、花都湖、增江、車陂湧、海珠溼地、流溪河等省、市級試點碧道近120公裡。接下來廣州將著力打造南粵「最珠江碧道」,逐步推進1506公裡碧道建設,塑造北中南三大碧道生活圈。
  • 廣州大學城25.14公裡碧道系統建成
    南都訊 記者陳燕 通訊員趙雪峰 位於大學城華工生活區旁的赤坎湧,曾是兩所高校生活區之間的荒廢地,如今,經過治理已變成環境優美的濱水碧道和小公園。中心湖是大學城內的運動休憩熱門地,通過生態補水、提升水體生態自淨功能,水質已經基本穩定在IV類,中心湖人才公園將在國慶前對外開放。
  • 打造廣州北部山水碧道區,流溪河兩岸將整體提升
    功能區由「保留區」調整為「控制利用區」根據從化區《關於加快實現「老溫泉、新活力」從化溫泉地區全面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從化溫泉地區整治提升方案》,溫泉鎮擬在流溪河溫泉人工湖壩至衛東壩段實施相關兩岸綠化改造及市政基礎設施等工程。
  • 城市公園如明珠嵌入肇慶碧道
    西江日報訊 (記者 陳松連) 城市公園是市民生活的「後花園」。它是城市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不僅是市民休閒遊憩的活動場所,也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近日我市印發的《肇慶市推進「古端州 ·新活力」三年行動方案》中,推進城市公園建設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屬於八大提升工程中環星湖旅遊業態提升工程的一項 「重頭戲」。8月12日,記 者從市自然資源 局了解到,八大提升工程中的城市公園建設項目主要包括大欖崗長者公園和羚山湧碧道公園的建設。為切實做好城市公園建設這項重要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高標準、高質量謀劃建設,旨在打響「肇慶碧道」品牌。
  • 從耕田到耕樓 廣州獵德村人均年收入改造前後增長9倍
    原標題:從耕田到耕樓,廣州獵德村人均年收入改造前後增長9倍   12月12日,記者從獵德街「獵德人家」揭牌儀式上獲悉,作為廣州舊村改造的示範標杆,獵德村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