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葡萄牙在澳門挑起炮戰 解放軍六天打得對方賠禮道歉

2020-12-11 勇哥讀史

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曾與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菲律賓、土耳其、泰國、南非、希臘、比利時、盧森堡、哥倫比亞、衣索比亞、紐西蘭、南朝鮮、印度、蘇聯、越南這20個國家的軍隊交過手。

實際上,在1952年,解放軍還與葡萄牙打過一場為期六天的小型「炮戰」。這一戰,解放軍將驕橫的葡萄牙軍隊打得服服帖帖,最後不得不向中方賠禮道歉。

當時的澳門,有大約1500名葡萄牙駐軍。在澳門關閘,中、葡雙方在前沿都有士兵把守。關閘中間劃出了一條中立區,規定雙方彼此不能進入中立區。

這其實是一次小便引發的「炮戰」。

1952年7月15日,一名葡萄牙士兵在小便時,受到中國士兵取笑,惱羞成怒,對中國士兵破口大罵,還開槍射擊。

中國士兵向中立區投了手榴彈,對葡萄牙士兵的行為進行警告。

這件事過了10天後,再次發作。

7月25日,幾名葡萄牙士兵進入中立區,將橫置在雙方哨位間的「木馬」向中方這邊推移。在警告無效後,中國士兵嚴厲制止。葡萄牙士兵竟用刺刀刺傷中國士兵,還要搬出機關槍進行恐嚇。

雙方旋即發生衝突,展開槍戰。

當晚8時,葡萄牙方面率先挑起炮戰,炮轟中國拱北無辜居民。面對葡萄牙的囂張氣勢,中國邊防部隊果斷髮射迫擊炮給予還擊。

此事發生後,中國方面向葡萄牙澳門當局發出嚴正聲明,稱葡方不但闖入中方地界,還首先開火,葡方要負全部責任。

澳葡政府自知理虧。鑑於當時中國和葡萄牙沒有建立外交關係,澳門總督就委託經濟局長羅保為代表,通過與中共關係較好的澳門工商界知名人士何賢、馬萬祺等出面,與中方進行調處。

但是,就在何賢、馬萬祺等八方奔走時,7月26日,葡萄牙士兵再次向中方開槍、開炮。中國邊防部隊毫不猶豫進行反擊。這次炮戰,一直持續到7月30日才停止。

在雙方的軍事較量中,葡方死亡2人,傷7人;中方士兵死亡2人,傷30人。民兵群眾死亡2人,傷9人,民房數間被毀,農民的耕具及禽畜也部分遭受損失。

在這場「炮戰」有愈演愈烈的勢頭之際,8月2日,中方關閉了關閘通道。此前,澳門一直依靠中山縣提供蔬菜、水果、糧食供應,此舉使得澳門斷絕了生活資料來源,澳門居民怨聲載道。

一時傳言滿天飛。

其中一條傳言是:中國將利用這次衝突,動用一個師的兵力,將駐澳門的葡萄牙軍隊趕走,收回澳門。

這是葡萄牙方面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也是他們難以承受的結果。於是,澳門總督又派羅保去請何賢、馬萬祺再度調解,請求中國政府寬恕。

時任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廣州市市長,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葉劍英一直關注澳門關閘事件。他認為,澳門事件是由於葡方個別哨兵失誤造成,決定予以寬大處理,只要求澳葡政府正式道歉和作象徵性的賠償。

8月23日,澳門當局正式派經濟局長羅保為代表,在何賢、馬萬祺陪同下,帶著澳門當局的「道歉書」,通過關閘到來到中山。

澳門葡萄牙政府在道歉書中保證今後不再有同樣事件發生;對中國人民因此事件所遭受的生命財產的損失,向中方賠償損失44393.3元人民幣(舊幣4億4千393萬元),保證葡萄牙士兵不再進入中立區,葡方從原警戒基線後撤50米,並將木馬撤銷。

新華社就此報導,稱:「7月25日到30日,因澳門葡兵越過我前山(廣東中山縣南部)邊防部隊警戒線所引起的衝突事件,澳門葡政府已在8月23日正式派代表向我前山邊防局書面道歉,保證今後不再有同樣事件發生。這一事件至此已告結束。……」

至此,中國與葡萄牙的六天炮戰告一段落。

相關焦點

  • 「八二三」炮戰,為什麼說「打得好」
    今年是金門「八二三」炮戰60周年。「八二三」炮擊金門,是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場非典型戰爭:金門、馬祖駐軍傷亡慘重,蔣介石卻連聲說「打得好」;軍事行動本該高度機密,但第一次炮擊之後的每一步行動幾乎都事先告知對方。其實,這場戰役是一次「軍事形式的政治鬥爭」。
  • 關於澳門的一個小故事
    1949年底,我解放軍在澳門駐守,哨兵在江邊撒尿,葡萄牙肛瘻哨兵大罵起來,說是侮辱了他們,而且直接子彈朝著我哨兵打過來。前來巡哨的班長發現情況問明原委,直接接過哨兵的衝鋒鎗,對著葡萄牙哨兵崗樓打了過去,射殺了三名葡萄牙士兵。葡萄牙外交部提出抗議,當時不少人很擔心,這又會是一個震驚世界的外交事件。
  • 金門炮戰為什麼持續21年才結束?金門炮戰怎麼結束?
    金門炮戰過程戰爭開始之前,大陸解放軍對金門炮戰做了充分的準備,兵力和武器更是進行了周密的布置,甚至連民兵都動用了,離臺灣最近的海岸城市都布置了多個炮群,準備參與此次戰役的包括海、陸、空軍隊,早在戰爭很久之前,大陸方面就已經在準備此次戰役,空軍早已入住福建
  • 為了中國統一—1958年金門炮戰
    1958年8月23日,福建沿海解放軍萬炮齊發,掀起金門炮戰序幕。自這一天起,福建沿海就進入了戰時前線狀態,直到1979年元旦,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的軍事行動才徹底結束。這是自1955年以來臺海地區最大規模的戰爭行動。
  • 澳門回歸曲折路 澳門王曾參與斡旋
    澳門-大中華的暴風眼 靜中見動:澳門回歸曲折路 澳門王參與斡旋1952年, 澳門大碼頭附近的果欄街發生了一起葡萄牙黑人士兵調戲中國婦女的案件, 引起街道兩邊的華人居民極度奮慨。走入70年代, 葡萄牙國內實現民主化, 澳門被承認是中國領土, 只是等待適合的回歸時機,1976年, 中葡建交。
  • 為何葡萄牙曾在澳門建銅像紀念殖民者?這背後是滿清抹不掉的恥辱
    曾經在澳門有一座雕像,紀念的卻是葡萄牙殖民者的總督,因為這個總督被殺,滿清丟失了澳門。說起來,滿清這件事確實很丟臉。1553年,葡萄牙商人通過賄賂中國官員,以貨物被水浸溼需要晾曬為理由,留在了澳門。1554年,明政府批准葡萄牙人在沿海地區進行貿易,此後葡萄牙商人開始在澳門定居。
  • 澳門回歸20周年,曾經的小漁村,人均GDP如何達到世界第二?
    澳門在秦始皇統一中國時被正式納入了中國的版圖。1553年,葡萄牙不斷地擴張領土,但是到中國的時候卻停下了腳步。1513年葡萄牙就想佔領中國山東的一個小島,多次交戰都被明朝的軍隊打敗了。所以當葡萄牙人再次來到中國,他們不是想得怎樣佔領,而是想如何不被趕出去。所以他們以貨物被打溼了,要上島晾曬貨物為理由登上了澳門。
  • 實拍1958年金門炮戰:圖2國軍在炮擊廈門,圖4是國民黨的指揮部!
    實拍1958年金門炮戰:圖2國軍在炮擊廈門,圖4是國民黨的指揮部!金門炮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國共雙方以隔海炮擊為主要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炮戰。圖中是正在炮擊金門,硝煙四起。
  • 郝柏村親歷的金門炮戰
    換句話說,如果解放軍打金門、馬祖,打外島,美軍「協」不「協防」?要美國國會授權美國總統作決定。所以當時艾森豪總統他就說:「這個我們不說,讓中共去猜,讓他去猜。」1958年7月15日,美軍進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7月16日,中國政府發出了譴責侵略的聲明。
  • 單日打雙日停,金門炮戰的背後,體現了怎樣的政治智慧?
    1949年,面對無可阻擋的解放洪流,節節失利的國民黨無奈退守臺灣,並盤踞在浙、閩沿海的幾個島嶼上。而士氣高漲的解放軍指戰員們,已從內陸推進到海岸線,解放臺灣及沿海各島事宜隨之提上日程。如此觸手可及的地理位置,解放軍要是真想打,國軍是萬萬守不住的。美國也因此建議臺灣當局,撤出金馬守軍,其用心不言自明:進一步拉大兩岸距離,為泡製「兩個中國」創造條件。萬幸的是,兩岸雖政見不同,但在國家統一的大是大非上高度一致。
  • 金門炮戰!知多少,看看這裡,體會當年的歷史!
    金門炮戰(臺灣稱八二三炮戰,香港稱金門八二三炮戰),又稱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國共雙方以隔海炮擊為主要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炮戰。炮戰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發起,國民黨軍隊隨後開始反擊。
  • 渡江戰役紫石英號事件:解放軍三輪炮戰,英國灰溜溜撤出我國
    眾所周知在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主要作戰對象為國民黨軍隊,然而在這當中我軍也曾與當時的英國發生過一場衝突,而這場衝途就是1949年的紫石英號事件了。在經過前後三輪的炮戰,英國可謂是吃了大虧,最後灰溜溜地撤出了我國。這次的炮擊事件發生在1949年渡江戰役時期,實際上早在渡江戰役前無論是我軍還是國民黨軍隊都曾向當時的英法美等國發出正式的公告,不允許進入長江水域。
  • 正告「臺獨」分子們:「金門炮戰」2.0版即將上線,敬請查收
    如果對方敢開第一槍攻擊我軍戰機,那麼解放軍就可以對臺灣軍事力量開展毀滅性打擊,把解決臺灣問題推向新階段。 現在,只缺一個政治信號,實戰演習,就可以變成實戰打擊! 民進黨當局如此囂張,難道是忘了當年發生在前輩身上的「金門炮擊」事件?是否需要體驗一下那種炮聲轟隆的日子?是否提心弔膽地過日子「臺獨」分子的最終夢想和理想狀態?
  • 解放軍為何一直沒有解放金門島?關鍵轉折點就是這場炮戰
    1949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挾漳廈戰役大勝之餘威,組織3個建制步兵團實施攻島作戰,意圖解放福建沿海重鎮金門島。但因敵情不明、缺乏經驗、決策失誤、渡船不足、敵眾我寡、後援不濟等短板,攻島部隊雖浴血奮戰三晝夜,仍最終失利,鑄成了一段歷史遺恨。
  • 葡萄牙佔據澳門300年?其實是他們在澳門「挨揍」
    其實,這種賃人房屋卻上房揭瓦的行徑,用來形容明朝時租用澳門的葡萄牙人,是再合適不過了。15世紀,葡萄牙人開始在全世界許多地方進行殖民的歷程,每到一地燒殺搶掠、大獲其利。在徵服了馬六甲海峽以後,葡萄牙殖民者又把目光投向了大明。
  • 葡萄牙佔據澳門:不速之客的到來
    汪柏趕來和對方交涉,看見這幫人深目高鼻,分明就是佛郎機人。對方的船長索薩卻極力否認,強調自己是葡萄牙人,不是佛郎機人,又說想在中國做貿易,而且願意交兩成的稅。 所謂的佛郎機,是當時南亞、東南亞人對歐洲人的蔑稱。早在正德年間(1517年),佛郎機國使臣皮萊茨要求覲見。明朝官員翻遍書籍,也沒找到這個叫佛郎機的國家,拒絕了皮萊茨。
  • 1958年,為何金門炮戰由「真打」變成了「演戲」?一直打打停停
    1958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旨在解放臺灣,統一中國,下令炮轟金門。頓時福建前線火炮基地上火光一片,金門島上國民黨陣地也應聲陷入火海。這就是炮擊金門行動,又稱為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臺灣稱為八二三炮戰。接到消息的蔣介石急忙召開緊急會議,並且讓人馬上通報美國,要求美國履行之前雙方籤訂的《共同防禦條約》中的義務。
  • 解放軍在戰爭中為什麼只多不少,且越打越多?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解放軍在戰爭中為什麼只多不少,且越打越多?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電影《大決戰》) 1948年9月21日,西集團由南北兩面插至商埠與濟南外城之間
  • 金門炮戰最緊張時,炮火連天,民兵妹子都上前線了
    為了挫敗美國的陰謀,維護海峽兩岸的穩定,20世紀50年代末,毛主席下令,要求駐紮在福建地區的解放軍集中優勢炮火,對金門島開始炮擊,並讓上將葉飛具體指揮金門作戰。一時間,金門附近的大陸陣地響起了震耳欲聾的炮擊聲。
  • 1958年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不懼美國,在大國博弈中取得勝利?
    金門炮戰的開場戲由解放軍空軍部隊上演。關注軍事的人都知道,在搶灘陣地戰中,空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戰中的諾曼第登陸戰,英軍的飛機在登陸部隊搶灘之前,傾瀉了近萬枚炸彈,掃清了暗堡等據點。而在1949年的金門登陸戰中,我軍由於幾乎沒有空軍部隊,空中支援基本為零,近萬名戰士永遠地留在了金門海灘。但1958年解放軍的空軍部隊已經形成了有效火力,具備了對抗國民黨空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