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習科學與技術研究,ID:xxkx-j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發表說明】
本文為佛山市南海區南海實驗中學 劉傳懿老師學習《學習科學》課程的心得。
————————————————————
學習了王珏老師在《學習科學》課程中關於「輸出式學習」的理論介紹,我對學習產生了全新的認識。
首先,我學到:輸出式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我還了解到:學習,本質上是一種對話過程,要麼自我對話,要麼和群體對話。
有效教學的過程,是要力求促進每一個孩子自我對話、群體對話,最起碼要促進學生自我對話。
下面我就以七年級地理上冊《世界的地形》為例來談談我的做法。
世界的陸地地形分為五種,即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如何讓學生識別這五種地形?我在這一個環節的設計很巧妙。我沒有直接出示圖片,告訴學生這個圖片地形是平原,那個圖片的地形是高原。而是用下面這種有趣的說法吊起全班學生的胃口:
出示幻燈片(五張地形的圖片)
(把文字轉為圖片,知識可視化,語義情境化,做到了高效輸入。另外,老師PPT中的圖片與教材中的圖片有不同,遵循了變式教學,是有意義的重複。)
老師:「下面這個問題有點難度,每個班都不能全對。看看我們班的情況 。
大家可以看書本的文字,可以看書本的圖片,可以討論。
這個問題是,黑板上五幅圖片分別對應哪五種地形?為什麼?
要求:不是一兩個人答對,而是全班回答,所有同學的答案統一,才叫學得好,學會了。」
學生一聽,可以看書,可以討論,還有答案不統一的?不會吧?馬上進入熱烈的學習和討論中。
這麼一激勵,學生的勁頭來了,馬上翻書找文字對圖片進行判斷。
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所有人都進入到學習狀態中。
這時,老師看到的情景有:有的學生不會馬上去看書,而是憑感覺判斷每一幅圖是什麼地形。
這時,需要老師適時加上一句,「答案就在書上,記得看書印證自己的答案哦。」這其實就在提醒學生的預習。
也有的學生很快說出自己的看法。當然有的對,有的不一定對。
這時,老師再適時地加上一句:「把你的答案告訴同桌,如果你的答案和同桌的答案不一樣,說服他。」
同桌之間很快討論完,再全班進行提問,全班學生一起回答五幅圖片分別對應什麼地形,並適時問「為什麼」。
學生翻書找文字的過程,就是一個自主的信息輸入(預習)過程。
學生翻書找文字後並進行判斷,就是對預習效果的一個即時反饋。
無論對或錯,等會老師要講的內容,對學生來說,他都會心裡有數,並能從老師的講解中馬上get到這節課重要的內容,知道哪些內容是書上有,可以不用做筆記,哪些內容是書上沒有但是老師卻強調了的,這樣聽課的效果會更好。
學生看書並進行判斷講出答案,是自我對話,答案不一定正確,再安排與同桌對答案的過程,就是小組對話。
這個對話過程,就是隱性思維顯性化的過程,能讓思維更加明晰。
與同桌的對話,就相當於開展小組教學,讓小組中的每一個人都有機會輸出。這個過程,就把內部思維明晰化了。
若與同桌的答案不一致,要求「說服他」。這個「說服他」的過程,其實就「輸出式學習」。這個與同桌不一樣的答案,可能錯,可能對。為了讓同桌與自己的答案一致,必定要講原因。
在與同桌說服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習的內容輸出的過程。無論自己的答案是對是錯,在這個過程,雙方都會進行辯論,真理越辨越明,知識越講越清晰。這個知識點自然不用老師講、學生也清晰明了並學會了。
只要從學生大腦中向外輸出知識,如: 看圖判斷,與書上的知識互相印證、表達自己的理解、和其他同學開展討論、給其他同學講解知識等,均為輸出式學習方式。以上過程,學生全程積極參與,全班學生的有效學習率得到保證。
再安排全班學生一起回答五幅圖片分別對應什麼地形,並適時問「為什麼」。這其實就是群體對話的過程。比如
第一幅圖片,
「什麼地形?」
「平原」
「怎麼看出是平原?」
「因為它很平。」(學生的答案很統一,其實講的也沒錯,平原的特徵就是地勢平坦。)
第二幅圖片,
「什麼地形?」
「高原」
「怎麼看出是高原?」
「因為它很高。」(學生的答案很直白,與第一幅圖片的答案很是對仗,全班學生都在笑,但的確有道理。)
「怎麼看出它很高呢?」(一步步的追問,讓部分猜答案的同學知其然也知所以然)
「因為有積雪啊。」(學生眼尖,看出圖片遠處有積雪,說明海拔高,這就是觀察)
「對,高原,是海拔高處的平坦;平原,是海拔低處的平坦。」(教師適時補充一句,兩種地形的異同點巧妙地通過學生的觀察進行了學習。)
……
依此類推,另三種地形也同樣教學。
其中有一些不同的聲音,也很快被其他同學馬上說出了理由來解釋。
比如有的學生對丘陵和盆地會有混淆,馬上有學生說出了自己的觀察
「盆地這幅圖片,四周有高山,說明中間低,四周高,符合盆地的特徵。」
課堂上,孩子們真的學得很認真,把我要講的要點,他們已經全都講出來了。
思維通過輸出式學習後得到快速提高。
再讓學生在世界地形圖上找一些世界之最,學生自己發現用顏色來表示海拔高度,加深對五種地形的了解。這比單純的記背五種地形的特徵印象深刻多了。
學的關鍵,是輸出式學習。「輸出式學習」是一種「有意義學習」,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我相信今後自己會更會主動地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去思考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輸出式學習的機會,包括書面的輸出作業和口頭的輸出作業,既包括自我對話,也包括創造更多的群體對話的機會,讓學生在初學知識時,把隱性思維顯性化,讓長時記憶更加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