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發現甲狀腺結節怎麼辦?神總結在這裡

2020-12-15 騰訊網

  只是因為手賤多摸了下脖子,再也不能淡定地面對甲狀腺……

  作者丨鯨魚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猶記得那個超聲實習的下午,天高風輕,陽光明媚,而界哥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除了學習不感冒,我對徵服星辰大海充滿了興趣。誰知道一聲尖叫吵醒了我的美夢。

  「大家快來看!

  看啥?

  一個、兩個、三個、四個……哇!左邊甲狀腺也有四個!

  我的甲狀腺上有啥??

  這位同學,你的甲狀腺很厲害啊!

  謝……謝謝老師???」

  界哥就這樣突然得知自己的脖子上埋了8顆定時炸彈,沒錯,就是8個甲狀腺結節。扎心,我的星辰大海不會要毀於結節了吧……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和我類似的經歷,在做其他檢查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甲狀腺上有一些結節。這些偶然發現的甲狀腺結節(Incidental Thyroid Nodules, ITNs)往往讓人措手不及,糾結不堪——要不要緊啊?會不會變成癌啊?我是不是不能吃海帶了啊?

  實際上,基於大人群樣本的研究估計,通過觸診可以發現的甲狀腺結節在4%~7%之間;影像學檢查可以發現的結節則是觸診的10倍以上,不過其中大部分都是良性;而屍檢則發現高達50%~60%的成年人都有甲狀腺結節……

  那麼,發現了甲狀腺結節,難道我們就要和自己的甲狀腺說再見了麼?還是能再觀察觀察?或者直接可以放之任之?

  面對這樣的糾結,學術神刊CA Cancer J Clin(IF = 187.04)上近日發表了一篇總結[1],專門來談談這個問題——分別從初次發現、影像學檢查、組織細胞學檢查、分子檢測和偶然發現的分化型甲狀腺癌的監測,五個方面分別闡述——神刊CA神總結,甲狀腺結節不糾結!

  1

  挖地瓜挖出地雷,咋整?

  對於初次偶然發現的甲狀腺結節應該進行完整的評估,包括病史、症狀、體檢和相關的檢查

  1. 病史

  應該重點關注與甲狀腺相關的問題,如甲亢/甲減的症狀、既往的用藥、活檢、手術,是否有頭頸部或全身的放射史。此外,甲狀腺疾病的家族史以及許多可能增加甲狀腺癌風險的症候群也應該被考慮在內,如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候群II型、Cowden症候群、Carney症候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等。

  2. 症狀

  吞咽困難、發聲困難、呼吸困難可能與壓迫或癌症侵犯周圍組織相關,而疼痛更可能提示甲狀腺炎。

  3. 體檢和實驗室檢查

  體檢應全面,實驗室檢查可以包括血清甲狀腺素水平(甲亢/甲減)、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 TPO-Ab(橋本氏甲狀腺炎)等。降鈣素可用於疑似甲狀腺髓樣癌的人群,但不應作為普通人群的篩查試驗;甲狀腺球蛋白 Tg 水平對於甲狀腺完整的人群篩查甲狀腺癌並不敏感。

  而除了基本的病史、體檢和甲狀腺功能檢查之外,影像學也是甲狀腺結節診治的重要一環。

  2

  扛把子,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是甲狀腺疾病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其他影像學手段的敏感性相對降低。

  CT則可由於評估對於周圍組織侵犯程度或者胸骨下甲狀腺腫的程度,但會低估甲狀腺結節的大小;另外,CT檢查中所描述的微鈣化(microcalcification)與惡性的風險無關,這點與超聲不同。

  除此之外,MRI以及PET檢查也可能發現甲狀腺結節。

  不過,無論是如何發現的甲狀腺結節,這些患者都應該接受一次甲狀腺超聲檢查,確定結節的大小並評估其性質

  各個指南和推薦對於甲狀腺結節進行超聲檢查的適應症稍有差別,CA的這篇總結中比較了美國甲狀腺協會(ATA)、美國國家癌症網絡(NCCN)、 美國超聲放射醫師協會(SRU)、 美國放射學會白皮書(White Paper of ACR)等發表的指南或推薦。

  表1 各類指南/推薦中甲狀腺結節超聲檢查適應證

  其中,這些超聲徵象可能提示惡性:

  表2 提示惡性的超聲徵象

  天吶!萬一是惡性那我該怎麼辦?

  3

  懷疑惡性?組織活檢可以上場了

  臨床或影像學上提示惡性可能的甲狀腺結節應該接受甲狀腺細針穿刺抽吸活組織檢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FNAB)。各個指南和推薦對於進行這項檢查的適應症也有所不同,但大多數均同意FNAB適用於直徑大於10mm的任何實性或低回聲結節或超聲具有可疑徵象的結節

  各項指南和推薦對於FNAB的適應症總結如下:

  表3 指南/推薦中甲狀腺結節FNAB的適應證

  觸診下的FNAB取得的標本中有15%~20%無法診斷,而超聲引導下的FNAB能將這一比例降低約一半。同時,超聲還使得醫師能夠在結節或淋巴結最為可疑的區域取樣,或在出現多個異常的患者中選擇最可疑的位置。另外,即刻進行細胞學檢查可以在單次操作中額外取樣,以降低無法診斷的可能。此外,空芯針穿刺活檢(Core-needle biopsy)比FNAB相比更可能造成出血和其他不適,很少是必須的。

  對於甲狀腺結節如何處理,應該根據以甲狀腺細胞病理學Bethesda報告系統出具的細胞病理學診斷結果決定[2,7,8]。這一系統將診斷結果分為6級,並給出了相應的處理意見並預測了惡性比例。

  表4Bethesda病理診斷不同分級的處理建議及惡性比例預測

  *NIFTP: non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 with papillary-like nuclear features

  此外總結也還提及,對於持續不確定其性質的結節,比如Bethsda III級(AUS/FLUS)、Bethsda IV級(FN/SFN),診斷性的切除或密切的臨床/超聲隨訪都是可行的。同時,分子檢測也可以用於指導患者作出決定,比如繼續觀察還是進行手術,僅行腺葉切除術或還是甲狀腺全切

  那麼,分子檢測又是怎麼一回事?

  4

  分子檢測,精準治療的一個縮影

  文中提及了幾種分子檢測的試劑盒,包括Afirma GEC、ThyroSeq、ThyGenX、ThyraMIR、Rosetta GX等,這些試劑盒各有特點。

  表5 不同分子檢測試劑盒的特徵

  *AUS/FLUS; FN/SFN

  Afirma GEC試劑盒檢測了142種良性病變相關的基因,其陰性預測值較高,陰性結果與良性組織學結果的符合率高,但其預測惡性腫瘤的能力有限,因此更適合用於做排除(rule-out)的診斷

  而ThyroSeq試劑盒能夠檢測14個基因的點突變以及42個基因中的重排,其陽性預測值較高,適合用於做確定(rule-in)的診斷的方法

  而另一種檢測7種甲狀腺乳頭狀癌基因突變的試劑盒ThyGenX和檢測miRNA表達的ThyraMIR聯合應用後,也能作為一種很好的確定(rule-in)診斷的方法

  這些分子檢測手段並不是要替代醫師及患者的臨床判斷,而是應該被作為指導臨床決定的輔助意見

  比如對於某些具有高風險的、持續不確定其性質的結節的患者,可能會對手術猶豫不決,但分子檢測的結果可能會幫助他作出決定;

  又或者具有低風險的、持續不確定其性質的結節的患者不願意選擇隨訪,那這樣的一個排除性的檢測結果,可能讓他在隨訪時更為安心。

  5

  偶然發現分化型甲狀腺癌,如何觀察?

  一般不會常規推薦對已知的癌症進行觀察,但對於一些特殊的患者採取觀察的手段可能是合適的,比如需要在全身狀況改善後再進行甲狀腺手術的患者,或者預期壽命有限、有手術絕對禁忌症的患者等,但是如何識別出能夠安全地避免手術的甲狀腺癌患者卻困難得多。

  先前的兩項相關的臨床試驗顯示[9,10],微小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在五年的隨訪中,僅有4.6%~7%的出現了腫瘤生長,1%~1.5%者出現了淋巴結轉移,15%接受了手術。然而,對於微小的、低危的甲狀腺癌不選擇手術,而是選擇進行非侵入式的管理,其成功與否和腫瘤本身、患者、醫療團隊的許多特點都密切相關。

  在這一選擇被廣泛推開之前,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被研究清楚,包括:如何選擇惰性的、高分化的甲狀腺癌患者,如何在疾病進展時及時幹預,以及這一選擇的長期結局如何?

  長路漫漫,CA也只好聳聳肩表示,掌握眼前的,總是沒有錯。所以,我們拎一個key point吧!

  醫生常常會偶然發現甲狀腺結節(ITN)。首先,應該對偶然發現甲狀腺結節患者進行初步評估,包括完整的病史、體格檢查、甲狀腺功能檢查、甲狀腺超聲,並對可疑的病灶行FNAB。

  對於明確的良性結節主要進行複查隨訪,而明確的惡性結節應手術切除

  在細胞病理學診斷不確定的情況下,重複FNAB、持續性觀察隨訪、必要時的分子檢測都有可能指導臨床;對於持續不確定其性質的結節,手術切除仍然是診斷最終的標準

  偶然發現的微小的、甲狀腺癌可以進行監測,其可行性和安全性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界哥嘚啵嘚

  想要原文獻的小夥伴,文末留言吧!不用謝,請叫我界雷鋒。

  參考文獻

  [1] Fisher, S. B., & Perrier, N. D. (2018). The incidental thyroid nodule. CA Cancer J Clin. 2018 Mar;68(2):97-105. doi: 10.3322/caac.21447.

  [2] Haugen BR, Alexander EK, Bible KC, et al. (2016). 2015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thyroid nodules and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the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Guidelines Task Force on Thyroid Nodules and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Thyroid. 2016 Jan;26(1):1-133. doi: 10.1089/thy.2015.0020.

  [3] Hoang JK, Raduazo P, Yousem DM, Eastwood JD. (2012). What to do with incidental thyroid nodules on imaging? An approach for the radiologist. Semin Ultrasound CT MR. 2012 Apr;33(2):150-7. doi: 10.1053/j.sult.2011.12.004.

  [4] Tanpitukpongse TP, Grady AT, Sosa JA, Eastwood JD, Choudhury KR, Hoang JK. (2015). Incidental thyroid nodules on CT or MRI: discordance between what we report and what receives workup. AJR Am J Roentgenol. 2015 Dec;205(6):1281-7. doi: 10.2214/AJR.15.14929.

  [7] Cibas ES, Ali SZ. (2017). The 2017 B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Thyroid Cytopathology. Thyroid. 2017 Nov;27(11):1341-1346. doi: 10.1089/thy.2017.0500.

  [8] McCoy KL, Jabbour N, Ogilvie JB, Ohori NP, Carty SE, Yim JH. (2007). The incidence of cancer and rate of false-negative cytology in thyroid nodule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4 cm in size. Surgery. 2007 Dec;142(6):837-44; discussion 844.e1-3.

  [9] Ito Y, Miyauchi A, Kihara M, Higashiyama T, Kobayashi K, Miya A. (2014). Patient age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progression of papillary microcarcinoma of the thyroid under observation. Thyroid. 2014 Jan;24(1):27-34. doi: 10.1089/thy.2013.0367.

  [11]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編寫組. (2008). 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甲狀腺結節. 中華內科雜誌, 47(10), 867-868. doi: 10.3321/j.issn:0578-1426.2008.10.034.

  [12]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內分泌學組, 中國抗癌協會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 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 (2013). 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 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誌, 33(2), 1249-1272. doi: 10.3760/cma.j.issn.2095-2848.2013.02.003.

  [13] 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頭頸學組. (2016). 甲狀腺結節影像檢查流程專家共識. 中華放射學雜誌, 50(12), 911-915. doi: 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6.12.003.

  [14] 中華醫學超聲雜誌(電子版)編輯委員會淺表器官學組. (2017). 甲狀腺結節超聲診斷規範. 中華醫學超聲雜誌:電子版(4), 241-244.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7.04.001.

相關焦點

  • 發現甲狀腺結節怎麼辦,飲食上注意些什麼?如何預防?請看此文
    也就是說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人患有甲狀腺結節,所以,了解甲狀腺結節的相關知識,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劉醫生今天在這裡給大家詳細科普一下。首先,什麼是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結節其實和肺結節比較類似,它指的就是發生在甲狀腺內部的類圓形或者圓形病灶。
  • 發現甲狀腺結節怎麼辦?飲食注意什麼?提醒:它的量攝入足夠即可
    甲狀腺結節是比較常見。尤其是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大家也越來越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了,醫學檢查儀器也越來越發達,在體檢時,我們就時常會發現甲狀腺結節的的情況。根據調查顯示,如果藉助B超手段。一般人群中約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會診斷患處有此病。
  • 發現甲狀腺結節怎麼辦?飲食上有何注意事項?本文為你詳解
    甲狀腺結節是一種很普遍的問題,很多朋友一發現甲狀腺結節,就嚇得不行,認為這是癌變的前兆,認為一定要切除才能夠保證安全,這都是對於甲狀腺結節認知的一些誤區,發現了甲狀腺結節一共怎麼辦?甲狀腺結節會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重大影響?在飲食上又該注意哪些?
  • 體檢查出甲狀腺結節,又不想在頸部留疤,怎麼辦?
    體檢查出甲狀腺結節,又不想在頸部留疤,怎麼辦?小王姑娘參加了單位組織的體檢,發現甲狀腺上長了一個2cm的結節,她很緊張,立刻趕到醫院就診。她找到上海仁濟醫院腫瘤介入科李萍主任。經過李主任祥細檢查後發現該結節形態規則,內部呈囊實混合性表現,甲狀腺分級TR 3級,良性可能大,李主任建議小王先做甲狀腺穿刺,在明確病理診斷後行甲狀腺消融術。局部消融是目前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首選的方法,微創是特點,通過超聲引導,把消融針插入結節內部,消融針發熱導致結節發生凝固性壞死,達到治療目的。
  • 2020年甲狀腺宣傳周,查出甲狀腺結節怎麼辦?會不會癌變?
    每年5月份的第四周為國際甲狀腺知識宣傳周,近年來,甲狀腺健康日益得到社會公眾的關注,尤其是甲狀腺結節問題容易引起大家的疑惑和擔憂。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甲狀腺結節的那些事,幫助大家更加科學理性地對待甲狀腺結節,共同守護您身體中的「小蝴蝶」。甲狀腺是什麼?
  • 查出了甲狀腺結節,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現如今,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重視,加上檢查技術的不斷進步,很多人會在體檢中查出了甲狀腺結節,這已經很常見的事情了。只不過,有些人對於甲狀腺結節還不是很了解,經常會有這樣的疑惑:甲狀腺結節是什麼?患病時該注意哪些問題呢?今天就來好好了解一下!
  • 體檢查出甲狀腺結節?關於結節,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甲狀腺結節是指在甲狀腺內的腫塊,可隨吞咽動作隨甲狀腺而上下移動,是臨床常見的病症,可由多種病因引起。臨床上有多種甲狀腺疾病,如甲狀腺退行性變、炎症、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都可以表現為結節。甲狀腺結節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多髮結節比單髮結節的發病率高,但單髮結節甲狀腺癌的發生率較高。
  • 甲狀腺結節患者不可以吃哪些食物 如何治療
    患上甲狀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那麼在日常的飲食方面甲狀腺結節患者不可以吃哪些食物呢?患上甲狀腺結節怎麼辦,甲狀腺結節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甲狀腺結節的注意事項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另外飲食還要根據甲狀腺功能指標來具體區分: 甲亢伴發甲狀腺結節,需要嚴格忌碘飲食,食用無碘鹽,禁食海帶、紫菜、海魚等海產品;如果是橋本甲狀腺炎伴髮結節,無需嚴厲忌碘,但是吃過多的含碘多的食物會增加甲狀腺細胞的損害及增加抗體的產生,加劇甲狀腺細胞的破壞,因而不建議過度食入很多海產品;
  • 甲狀腺結節「天敵」已發現,每天喝一點,遠離結節,助身體更健康
    導語:最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疾病的發生概率也越來越高,尤其是甲狀腺結節已經成為一種多發的疾病。但是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一般在體檢的時候能夠及時發現,但是甲狀腺結節在早期的時候沒有症狀,所以在平時我們更應該多注意身體的一些變化,這樣才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並積極治療。
  • 甲狀腺結節飲食注意
    甲狀腺結節是內分泌系統的多發病和常見病。觸診獲得的甲狀腺結節患病率為3%~7%,高解析度B超檢查獲得的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為20%~76%。 甲狀腺結節患者經常詢問醫生這樣的問題:含碘的食物到底能不能吃?要不要吃無碘鹽?
  • 怎麼看待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結節分幾個等級?
    甲狀腺在健康體檢中常常會出現,尤其是近年來超聲等檢查設備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化,出現甲狀腺的機率也越來越高。據調查,約有一半的成人最後都會出現甲狀腺,這讓很多人領到檢查單猛然深陷焦慮,擔心結節是否是惡性,是否會是腫瘤?需不需要進一步穿刺活檢或是手術治療切除?
  • 甲狀腺結節有幾種類型?得了甲狀腺結節飲食注意什麼?
    點擊查看   現在大家對體檢越來越重視,不少朋友在體檢後都會發現有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結節非常普遍,不過,大多數結節都是良性的,少數結節有惡變的傾向,對此也需重視。除治療以外,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就是平時的飲食問題了。
  • 甲狀腺結節會自己消散嗎_成都甲狀腺結節去什麼醫院看好?
    程肅敏主任擅長: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甲亢、甲減、甲狀腺囊腫、甲狀腺瘤、甲狀腺腫大等甲乳外科疾病;善於為患者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有效解決甲狀腺疾病難治、復發率高的難題。  北京地壇醫院專家趙文鵬擅長:診治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甲狀腺微小癌(未轉移)、甲亢、甲減、橋本氏病、甲狀腺囊腫、甲狀腺腺瘤、亞甲炎、甲亢突眼等甲乳外科疾病。  醫院位置: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一環路北二段1號  看診時間:早上8:00-下午1 7:00  甲狀腺結節會自己消散嗎_成都甲狀腺結節去什麼醫院看好?
  • 肺小結節、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離「癌」到底有多遠?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在體檢中被查出身體某處長了結節。雖然不及「癌」顯得嚇人,但患者也不免會忐忑,擔心結節是「癌」或者會發展為「癌」,經常向醫生進行相關諮詢。結節真的有那麼可怕嗎?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在體檢中最常見被查出的3種結節。
  • 小超人科普時間|如何科學隨訪甲狀腺結節
    「4類啊?看陳阿姨很擔心,一直幫陳阿姨做檢查的超聲醫生便仔細調閱了信息系統內這麼多年來的超聲就診資料,發現原來4a類結節所在的位置上,最初的超聲圖像竟然是一個近2釐米的囊實性結節(圖1),現在卻被4a類結節取而代之(圖2)……由於這個4a類結節僅有4mm,參照2016年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師協會(AACE)、美國內分泌學會(ACE)和義大利內分泌協會(AME)聯合更新發布的「甲狀腺結節診治指南
  • 甲狀腺結節,記住1多2少,結節可能會慢慢消失
    現在很多人都會患有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結節,就是甲狀腺裡面長出了一個硬塊,如果發現脖子兩邊出現了不對稱的情況,而且有一邊有明顯的突起,那就很有可能出現了甲狀腺結節,就應該去醫院進行檢查確診了。大部分的甲狀腺結節對於身體來說沒有太明顯的危害,部分患有甲狀腺結節的人可能會影響到心血管,內分泌以及呼吸等系統功能,少部分人會出現病變的情況,在檢查的時候主要通過甲狀腺4項血清檢查等檢查來判斷是否患有甲狀腺結節。
  • 如何看甲狀腺結節B超報告
    很多人聞結節而色變產生嚴重的思想負擔,與此同時,學術界對現階段甲狀腺結節是否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也存在不少爭議,這一切都源於對甲狀腺結節的了解有限,未能真正識別結節的性質。甲狀腺超聲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TI-RADS)根據結節的超聲表現特徵,將診斷結果由良性到惡性分為1-6級,為解讀甲狀腺結節的性質提供可靠的依據。  甲狀腺結節的超聲表現可以歸為兩類,一類屬於良性徵象,主要包括:結節形態規則,有完整的包膜,結節內部可呈等回聲、高回聲、混合回聲和低回聲,結節的縱橫徑之比小於1,結節周邊見完整的聲暈,結節周邊測及環狀的彩色血流信號。
  • 哈爾濱甲狀腺醫院:甲狀腺結節患者應該注意什麼
    核心提示:甲狀腺結節常見於中年女性。一旦出現甲狀腺結節,除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和醫生的積極治療外,科學合理的日常保健對疾病的恢復也起著重要作用。那麼,甲狀腺結節患者在日常保健中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甲狀腺結節常見於中年女性。
  • 甲狀腺結節很「猖狂」?根源被發現,為了健康,再喜歡也儘量改正
    甲狀腺結節在這幾年是非常「猖狂」的,並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其中的根源,也已經發現,希望你為了自身健康著想儘量改正甲狀腺結節很「猖狂」?簡單說,一個人經常生氣會導致體內出現結節,比如乳腺結節和甲狀腺結節等相關統計,發現女性患病率高達20%~70%,主要是女性愛生悶氣有關。所以女性朋友一定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包容別人也是善待自己的方式,如果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一定要讓自己冷靜下來,再做出決定。
  • 甲狀腺結節,鍛鍊後消失了?做好3件事,助你高效預防甲狀腺結節
    先明確:什麼是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結節我們通俗的話,就是甲狀腺能摸到包塊,這個包塊要在甲狀腺B超能查到,能證實這個結節叫甲狀腺結節,如果能摸到包塊,但B超不能證實為甲狀腺結節,不能稱之為甲狀腺結節。如果要是惡性結節,我們一般原則上要切除能摸到的甲狀腺結節,發病率大概在5%左右,如果甲狀腺B超檢查,大概在40%的病人都能發現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結節的惡性率大概在10%左右。關鍵是我們要把這些甲狀腺結節進行評估,如果是良性結節動態觀察,如果惡性結節大部分需要手術,除非特別小的,也可以臨床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