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園林建築:園林一畝三分地,怎樣框住士大夫「隱心」

2021-01-20 行走的旅遊筆記

在中國建築藝術中,園林建築可稱為除皇家、廟宇建築之外的中國建築藝術寶庫。由於皇室建築和廟宇建築都不能脫離傳統的設計語言,而在園林建築中,可以看到藝術的發散。

明代園林建築大發展,是因為明代的社會生產力比前代要高,士大夫們也有充足的社會資源。無論南北、商賈世家、官宦百姓,都在追求士大夫們對園林設計的追求,喜愛園林建築。

這股風潮的背後,是士人對園林建築藝術的獨特審美追求。中方在建築設計中比西方的石料、經久等設計語言更具有藝術話語權。明朝園林建築中,士人對心靈的追求,與園林設計相結合,使大江南北林立的園林成為一種雅致優美的景觀。

園內,設計很講究。

宮廷和官邸建築中最常見的就是他們自己的管理和居住建築。假如生命只處理不完的事情,和一些生活上的瑣事,未免會失去生命的樂趣。遊山玩水無疑是古代中國人放鬆自己最好的選擇。

但古代交通並不發達,而且名山大川,常有豺狼虎豹。在艱難的旅途中,面對山川潛在的危險,遊山玩水有時並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是一種多愁善感。為便於自己享受遊山玩水的樂趣,花園無疑是最佳的去處。

第一,優雅是最高的標準。

花園的建造,除了人工的設計和雕琢外,還有一個很高的標準——不失丘壑的自然之美。總之,園林設計的最高標準就是雅致。園林中不應讚美人造建築的精巧,而應將自然之景與人造建築融為一體。

文人善於將這些巧妙的組合設計出來,在觀賞園林的同時,也能體會到優雅的樂趣。亭的建造,與周圍的山、石、花、木相得益彰。站在亭子裡,可以品茗,也可以觀景,消磨憂愁。

二是石頭向假山的轉化。

自然環境中,無非山、石、花、木。石頭,花,木材都可以通過手工雕琢製成,但是粉飾高山,卻成了一道難題。其實在明人士大夫眼中,早已有了解決之道——用巨石取代。從中國境內的石料中挑選出來,可以看到太湖洞庭西山的太湖石,是最好的建材。

太湖石為黑色,白色理,形大,又不容易生長苔蘚等物,很適合做園林假山。色和形都和山相似,又便於打理,因而太湖石的美名,就傳遍了大江南北。它在北方園林建築中,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江南,本來就是多山的地方,因此園林中只需用少量的建築來點綴,便可領略山林的樂趣。而且北部地區,多是平原,難以領略山川之美。因此太湖石在北方園林中,其地位是不可動搖的。除皇室寵愛外,士大夫們更是「愛慕」它。時至今日,頤和園景點,仍能看到太湖石的身影。

對大自然的崇敬和喜愛。

古代中國人的理想,除了生活需要之外,就是回歸自然,享受山水的樂趣。隱逸運動是東晉南北朝時期的一股風潮,它在士大夫的生活中得以體現。隱逸風潮雖在後歷史時期消逝,但隱逸文化已融入中國文化之中。

園林化的興起,是隱逸文化的又一體現。在家,享受美麗的風景、快樂的生活,無疑是人生最輕鬆的享受。這一隱逸文化的淵源,又與《道德經》有著密切的聯繫。「人、地、天、道、法自然」。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指出人生最高追求——「道法自然」。宇宙中,有人居住的地方,人可以養育生命,也可以操縱生命。與天地之變一樣,其本質也是自然之變,只有順應自然之變,才能在天地之間,找到立足之地。

就是這樣一種對自然的崇敬和愛戴,士大夫們在園林設計中,找到了一種高雅的設計方案——合乎人性,尊重自然。

明式園林的興起

道文化雖然看起來高深,但其生命行為卻貫穿於國人的精神本質之中。比如吃、住、勞動,都是順時而為,順勢而為,這是最簡單的體現。於是明人所總結和設計的園林建築,在物質發達的明朝,也就風靡了。

官宦商賈爭相仿效,甚至一些平民百姓也在生活中,設計了一些簡單的園林景觀。是士人開放源流,使園林建築成為中國古代建築的珍品。它的園林形態多樣,參差不齊。每一座園林的背後,都是一個人的不同心態。

一、士大夫在居所文化藝術中的運用。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各種制度的完善,使明人對生命的追求更為迫切。但在良好的社會基礎上,它不像西方那樣發展現代科技,而是在文化道德、文化尋求突破。因此明代園林,各具特色,風格各異。

有些文人,喜歡在園林設計中添加綺豔之物,以體現自己的特色;而有些文人,則喜歡在園林中,設計出新穎的裝飾,如池水的倒影,使人能抬頭也能看見池中之物,以增加園林的觀賞性;還有一些文人,不飾雕琢,以一種樸實無華的美,來襯託他們樸實的心境。

由於設計的多種多樣,使得中國古代園林建築具有多種多樣的形式。每一座園林,都有不一樣的設計和風格。觀看園林的過程中,也充滿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即使在今天,很多精美的設計仍然是值得全世界學習的。

官宦商爭相仿效的窘態。

文人在園林中得到了體現美的境界後,一些士人、宦賈,也爭相仿效,希望文人在自己的園林中也能得到體現。但在具體運用過程中,官宦商賈困窘百出,因為他們並不像士大夫那樣有設計美感。

裝飾過於繁複,氣勢恢宏,使園林失去了那份自然的美感。而在園林建築藝術中,反而成了病態的美。而且這種病態,說白了就是俗氣。花園是以雅致為美,如果有俗氣的影子,那肯定是失敗的園林作品。

難以模仿的心境;

士人作為園林設計的「主力軍」,在明代園林潮流中,在園林建築藝術中得到了大美的無形體現。但那些隨波逐流的官宦商賈,卻很難領悟士大夫們對園林設計的精妙之處,而只是簡單的搬運工和仿效,猶如「魯班門弄斧」,成為園林建築藝術的反面教材。

原因和本質上,都和設計師的心態有關。受到書本文化的影響,士人的心態更為淡定和富足,因此在文化設計上,更能體現出文化之美。官宦商賈,受其發展的大背景影響,很難脫離人世間的「俗氣」。

文化教育不僅得益於個人的文化積澱,而且還得益於個人的精神追求。通過文化可以直觀地或者藝術地表現出內心的想法。但園林建築藝術,除建築形式外,景物的融合設計,成為關鍵。

景致幽幽,景致悠悠。

優雅中最能體現其美的一種表現,便是幽幽。由於景致幽深,能委婉而含蓄地表現一種美的體現,與雅致的審美感受,不約而同,而且意境深遠。因此在明代園林中,最高的園林建築藝術作品,就離不開幽幽二字。

就是這種幽靜的隱秘,使得園林景觀充滿著好奇和未知。山窮水窮,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幽深美的最佳體現。幽人野客,不經人工雕琢,將自然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這才是園林藝術的最高境界。

因此,士人在設計園林時,不擇手段,把一塊石頭的放置放置好,正是為了襯託石頭的自然景觀。這一對山水樂府的追求,正是源於士人心態、樸素豁達的體現。每一朵花和每一棵樹木,都是自然的產物和美麗。

在建築中,生活態度得到了完美體現。

最初,園林的功能主要是接待客人,讀書,休息,講學。但在士人的生活追求中,園林建築卻搖身一變為一件藝術品。這種藝術表現了士大夫的人生理想,以及他們高雅的心境。

如今,書桌已成為學習生活的主戰場,根據自身的需求,書桌的布置也成為自己文化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只是明人士大夫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大自然的天地間,用山水建築,與自然進行了完美的融合。

明朝園林,也是美也是俗的,正是明朝時期,人們在探索和運用建築藝術。時至今日,建築藝術也成為許多地區和城市的代名詞,因此,許多建築設計語言,得以傳遍全球。但想要提升中式建築的設計美感,對明代園林建築而言,的確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

相關焦點

  • #遇見美好目的地#皇帝也耕田,一畝三分地在哪裡?
    皇帝也有一畝三分地,每年的仲春亥日,皇帝都要率領文武百官來到田間地頭,祭祀先農並且親自耕種。那麼這塊地在哪裡呢?為什麼是一畝三分地呢?有這麼幾種答案:一、古人把數字1、3、5、7、9稱為陽數,1和3是陽數中最小的兩位數字,皇帝乃萬金之體,國之根本,不能太過勞累。
  • 紹興園林的千年興衰
    優美的自然條件,悠久的歷史和繁榮的經濟為紹興的園林發現奠定基礎。紹興園林起始於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築美人宮於西施山,《越絕書》雲:「美人宮,周五百九十步,陸門二,水門一,今北壇利裡丘土城。」《萬曆紹興府志》也有相似的記載「在少微山西北,越王作土城,以儲西施,故亦名西施山。可惜西施山被紹興鋼鐵廠施工炸平,已經不復存在。
  • 頤和園與蘇州園林: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有什麼不同?
    從建築的特點上來看,皇家園林建築尺度大,造型飽滿,色彩與氣勢上的強烈震撼。而私家園林中的建築物都較小,而且布置得集中,小巧精緻,秀雅別致,顯得平易近人。蘇州、揚州園林等都屬於私家園林。二者之間既有相同之處,也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下面小編就簡單的做一個對比吧:一.
  • 江蘇園林甲天下   漫遊拙政園  感悟園林建築風水玄機
    江蘇園林甲天下 漫遊拙政園 感悟園林建築風水玄機這充分反映出拙政園利用園地多積水的優勢,疏浚為池;望若湖泊,僅中部現有水面近六畝,約佔園林面積的三分之一。水多也不是好事,水為陰性,水多加上林木多,就造成陰氣重。
  • 老照片:四十年代上海老城廂,古典園林豫園
    豫園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園林,已有四百餘年歷史。位於上海老城廂的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上海老城隍廟毗鄰。園主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從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幾畦菜田上建造園林。經過二十餘年的苦心經營,建成了豫園。
  • 一畝園——中國私家園林史博物館在北京開館
    為此,博物館將免費開放,不遺餘力地弘揚傳統園林歷史文化。   一畝園,是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劉庭風教授帶領學生教學科研實踐的作品,也是繼劉教授2005年英國漢普敦皇宮園林展獲獎作品——蝴蝶園之後的又一傳統中國私家園林大作。    一畝園佔地僅一畝,秉承中國傳統園林的造園風格,以小博精。
  • 【田野原創】一畝三分地
    一畝三分地,原是一個爛河灘,叫趙家灘。自我家承包後,便叫它一畝三分地。叫順了,全村人都這麼叫。對於那地,我早主張退掉。
  • 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
    住的7天。放下行李,直奔蘇州博物館。免費入場。蘇州博物館為著名的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設計。館址為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王府遺址。面積8000多平方米,分東、西、中3路,中路立體建築為殿堂型式,梁坊滿飾蘇式彩繪,入口處側門,內部東側有太平天國古典舞臺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蘇州「最大的」古典園林,佔地78畝,是中國四大園林之首
    說起中國古典園林,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江南園林,說到江南園林,很多人想到的是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哪座園林是甲江南?蘇州的四大庭園,其中蘇州拙政園是蘇州四大園林之首,同時也是中國四大園林之首,因此,中國的庭園被稱為「政園」,中國的古典庭園在國內外很有名,世界園林派主要有三個派別,其中以中國古典庭園為首,蘇州拙政園也被稱為「世界庭園之母」。
  • 上海有一熱鬧的園林景區,據說佔地三十餘畝,風景可媲美蘇州園林
    蘇州西抱太湖、國內河港交錯,依靠水資源豐富的優勢,附近盛產太湖石,為蘇州園林建設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蘇州位於江南,古代是許多富人的居住地,因此在園林建設上下了功夫,千年來的傳承,所以我們今天聊的是:上海有一熱鬧的園林景區,據說佔地三十餘畝,風景可媲美蘇州園林。
  • 雖為人工,宛若天成——細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園林文化
    東晉偏安江南,不思進取,士大夫們整日只想著經營已有的莊園經濟。就此,一股奢靡之風開始在上流社會盛行,隨之而來的還有寄情於山水的園林之風。這些士大夫們有充足的時間去享受閒暇的時光,他們生逢亂世,感嘆時間如白駒過隙,世事無常,唯有縱情山水才能自得其樂。加之時人祖尚玄學行,更是進一步助長了這種風氣的盛行。
  • 這裡被稱為上海五大園林中最古老的園林,園林美景堪比蘇州園林
    秋霞圃是中國江南著名的古典園林,位於上海嘉定區嘉定鎮東大街。秋霞圃是一座具有獨特風格的明代園林,由三座私家園林明代龔氏園、沈氏園、金氏園和邑廟(城隍廟)合併而成,全園面積45.36畝。秋霞圃布局精緻、環境幽雅,小巧玲瓏,景物與色彩的變化都不大,好像籠罩著一層淡淡的秋意,讓人充滿著詩情畫意的遐想。秋霞圃與松江醉白池、上海豫園、嘉定古漪園、青浦曲水園並稱為上海五大古典園林,園內建築大多建於明代,而邑廟則可以上溯至宋代,如果按其中的邑廟部分的始建時間推算,可稱為五大園林中最古老的園林。
  • 蘇州「最大的」古典園林:佔地78畝,是中國四大園林之首!
    說起中國古典園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江南園林甲天下」,說起江南的園林,很多人想到的是「蘇州園林甲江南」,那麼蘇州哪些園林甲江南呢?想必是蘇州四大園林,其中蘇州的拙政園是蘇州四大園林之首,同時也是中國四大園林之首,因此拙政園被稱為中國園林之母。
  • 名揚天下的蘇州園林,它脫穎而出,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蘇州,最吸引人的應該是它的園林,蘇州素有「園林之城」的美譽,這裡的私家園林,從公元前6世紀就開始建造, 到了清朝末年,這裡依舊保留了園林170多處,蘇州園林,是古代一種典型的建築形式,展現了中國精妙的建築,而蘇州園林講究的是宅園合一,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所以蘇州園林也可以說是中國古典哲學,歷史,人文的結合。
  • 蘇州最「低調」私家園林,是明朝時期的御史府第,知道的遊客不多
    蘇州最「低調」私家園林,是明朝時期的御史府第,知道的遊客不多說到蘇州,很多人都想去遊玩,景點很多,景色也很美,空氣也很清新,園林比古建築、古村落更能緩解壓力,說到蘇州的園林,人們最先想到的是蘇州園林,但除了這個園林,還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古典園林
  • 談古論今話楊州-2 古典園林建築片石山房
          片石山房是一處始建於明代的古典園林建築。在何園之南,緊緊毗鄰一個規模不大的園林。片石山房現在僅存遺蹟,一般遊客不易找到。石壁、石磴、山澗三者最是奇絕,現天人合一的文化所在,假山前有楠木廳三間,據說在揚州園林中,也是資格最老的建築。
  • 日本留學讀研:風景園林學/景觀建築是一門怎樣的專業呢?
    風景園林,又稱景觀建築,是土地的藝術、計劃、設計、管理、保存和修復,以及人為構造物的設計。風景園林關心的是「地景」的議題。事實上,地景(landscape)就是人類生存狀態在大地上的具體表現。「地景」說明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也表達了文化的內容。
  • 雨後北京天朗氣清,在這座皇家園林看白塔景山中國尊同框
    來到緊挨故宮,有著千年歷史的皇家園林,在通透的天氣下,可以遠遠望見北海白塔、景山萬春亭和更東面CBD區域528米高的中國尊同框,頓時便有古今穿越之感。北海公園是北京歷史悠久的皇家園林,在故宮的西北方向。
  • 淺談傳統美學對我國古典園林建築藝術的影響
    摘  要:中國古典園林是建築、山池、園藝、繪畫、雕刻以至詩文等多種藝術的綜合體。在我國現存的古典園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築藝術瑰寶,它是特定時期人們審美要求的體現,這一審美情趣也必然繼續影響著我國園林建築藝術的發展。
  • 七畝小園,古楓婆娑!蘇州園林中少見的書齋園林
    一XX,蘇州就美成了姑蘇。這個XX,可以是下雪,也可以是入秋。而蘇州秋天的正解,絕對少不了天平山的紅楓。不過我們今天不說天平山,來說一個和楓葉有關的園林。七畝小園,古楓婆娑,是蘇州園林中少見的書齋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