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9月21日,廣西南寧學院有部分學生在學校食堂就餐後出現了食物中毒現象,據統計,共有24名學生患此症狀。事發後,校方派救護車將學生統一送往醫院救治,目前,中毒學生中11人已返校,13人留院觀察。目前,涉事餐廳已停業整改。
一頓烤肉飯24人中招
據悉,出現食物中毒的24名學生都曾在當晚於校內二食堂中,一家售賣烤肉拌飯的檔位就餐。9月21日,凌晨,學生中陸續有人出現嘔吐和腹痛症狀。
校方在得知這一情況後,第一時間將學生送往邕寧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22日下午,已有11位學生正常回校上課,另外13名同學仍在醫院接受調查。事發後,有同學要求曝光這家店鋪,並對這家店的食品安全提出了質疑。
涉事餐廳為外包餐廳 目前已停業整頓
據南寧學院知情人士透露,該學校目前實行封閉式管理,涉事餐廳為學院外包餐廳。在事發後,第二天清晨當地轄區便介入調查,已對涉事餐廳進行了封閉處理,對相關食材進行採樣和封存,並進行了相關檢測,目前該餐廳已進行停業整頓狀態。
如今的高校頻頻搬出規定不讓學生點外賣,因為不衛生不安全,可現在外包食堂也不安全了。大學將食堂外包出去交由專人打理,是現在高校常用的處理方式。負責任的餐飲承包公司往往有一套專門的管理方法,他們會配備專業的廚師,並向學生了解喜好,為學生提供健康營養的餐飲條件,幫助學校更好的管理食堂。然而,在逐利的市場環境下,現存的餐飲承包公司水平參差不齊,部分食品監管,食品選材的管理上仍存在缺陷,致使食品安全問題屢次發生。
對於校方而言,將食堂承包出去,不等於在校園食品這一方面上便能從此做高枕無憂,做"甩手掌柜"。完善食堂監管體系,健全監督機制,規範食品採購和驗收程序,嚴把食品質量關,依然是學校應負起的責任。
加強食品安全管理不可懈怠
校園食品通常指由學校食堂、供餐單位,以及食品商店向學生提供的餐飲和食品,這些食物和學生的健康息息相關。然而近年來,不管是校園餐飲輿情事件還是校園周邊食品安全亂象,卻頻頻被媒體和公眾曝出,為什麼高校屢發食品安全問題?
搜索"校園食物中毒",新近發生的案例也不少見。2020年,9月17日,安徽馬鞍山星光多名學生疑似食物中毒被送往醫院,教育局介入調查。9月12日,廣西富川一學校25人在食用米粉後,因食物中毒送醫入院進行治療,2019年3月18日,武漢某中學11人發現食物中毒,嚴重者已經休克......
為何在國家高度倡導保障學生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依然屢發食品安全問題?是學校的監管問題還是承包商偷工減料?但無論什麼原因,學生的安全都應放在第一位。
受食物中毒影響而上吐下瀉的孩子們令讓人為之心痛。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既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更易擾動家長和公眾的敏感神經,因此,加強校園食品安全管理,保證校園食品安全,意義非常重大。
據《輿情周刊》統計,2019年我國發生的校園食品安全事件問題中,食源性疾病問題佔42.43%,居首位;食材過期變質問題、後廚管理亂象分別佔比 27.27%、9.09%。學生易患食源性疾病,其實與學校食堂從業人員職業素養不足、食品材料無法保證安全、供餐單位缺少科學規範管理和先進的管理模式等原因存在一定關聯。
在加強校園食品安全管理上,學校需根據自身存在的問題,做到"對症下藥",堅持多措並舉、常抓不懈。在日常生活中,加大對食堂從業人員進行培訓,組織從業人員定期集中學習和參加食品安全培訓考核,掌握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要求提高職業素養;引進先進管理模式,實施科學規範管理,從食品原材料採購到食品最終消費全程進行全面科學、有效的食品安全管控。
將切實提高校園安全的措施落到實處,保障師生舌尖上的安全。讓師生吃的安心,吃的舒心。
校園食品安全,關乎師生的身心健康,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神經。築牢校園食品安全防線,撐起師生健康保護傘,應成為校園內常態化建設工作,別讓舌尖上的美味,演變為舌尖上的"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