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並非年頭越早價值越高 少"大器「或受材料所限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玉器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載體,尤其是古玉,發展史長達八千年,與各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禮儀、等級和審美觀都有著密切的關係,這是其他藝術品無法比擬的。可以說,玉器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華文史的縮影。

  在廣東,古玉收藏向來相對於書畫、瓷器收藏較為小眾,但正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行的民間古玉藏品展顛覆了人們對廣東藏玉的慣有認識。雖然只是民間藏玉展,但藏品涵蓋上至距今5000餘年的新石器晚期文化,下至近現代時期,讓幾位國家級專家都連連感嘆「實屬罕見」。

  古玉為何少大器?

  主持人:中國的玉文化博大精深,因為年代跨度很大,很多人習慣把古玉分為高古玉、中古玉、近古玉,這是怎麼區分的?

  雲希正:目前對高古玉、中古玉、近古玉的時代劃分並不完全一致,我是傾向於把漢代以前的古玉劃分為高古玉,包括新石器時代還有夏商周三代;漢代以後的屬於中古玉;近古玉的時代劃分現在也不完全一致,有的人把明代以後的玉器視為近古玉,有的人把清代、民國的玉器直接劃歸近現代玉器。

  主持人:各個時期的玉器有著獨特的時代特徵,但我們發現,古玉的個頭普遍比較小,就像這次的「拾貝齋藏玉精品展」,一件長38.8釐米的「玉鉞」,就被視為「鉞中之王」,這是為什麼?

  劉雲輝:古玉也有大器,但的確比較少,以小件為主,這主要是受當時的材料所限。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玉璧、玉琮都是和田籽玉,是當時皇室用的東西。那時候巴掌大的一塊玉就很了不起了,大件的玉器一般材質都不是特別好。

  中國玉器發展史上有幾個高峰,漢代就是其中的一個高峰,當時的玉器製作量很大,有禮儀玉、裝飾玉、葬玉、生活用玉等。特別是西漢時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東漢時班超再次打通這條線路,這使得大量來自新疆的優質和田玉料可以進入中原地區。

  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不息,經濟蕭條,玉器發展進入低谷。而且當時道教發展起來,人們將玉看成是延年益壽的藥物,一度出現「食玉」之風,認為「服玉者,壽如玉」,這對玉器的發展也產生了負面影響。

  還有相信金縷玉衣可以防腐,這是中國玉文化的糟粕,但並不是主流。中國的玉文化是世界上最發達的,中國玉器八千年綿延不斷,至今仍在生產與使用。而世界其他兩個古代玉器產地——中南美洲瑪雅文化和紐西蘭毛利人的玉文化流行時間很短,而且器形種類單一,不像中國的玉文化根植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非常了不起。

  古玉收藏不單只是和田玉

  主持人:瑪瑙是古人非常看重的寶玉石,水晶在古玉中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但似乎一般的藏家收藏的古玉都僅限於和田玉,這是為什麼?

  雲希正:不是藏家不願意收,而是這兩種製品比起和田玉的製品要少得多。水晶、瑪瑙被地礦學者稱為半寶石,文物鑑賞家稱其為非主流玉器,但它們在廣義的玉料家族中佔有顯要位置。今天看來,水晶、瑪瑙蘊藏豐富,但古水晶、瑪瑙製品遺存較少,真品難尋。

  事實上,水晶、瑪瑙的開採與使用,是和玉器同步的。早在舊石器時代,我國就曾利用水晶作為打制石器的原料,到了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開始使用瑪瑙、水晶製作簡單的工具和人體裝飾品,但品種、數量比較少,遠不如玉器製作發達。玉、水晶、瑪瑙有著共同的時代特徵,製作工藝也基本相同。

  從西周開始出現的「組玉佩」,除了玉璜、牌形飾為主體外,串聯其間的珠、管首先瑪瑙。到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水晶、瑪瑙製品的範圍擴大,創新增多。當時將水晶製品鑲嵌在高等級劍具的劍首,文獻上稱為「明珠標首」;瑪瑙製品裝飾在劍鞘上,古人視作「紅玉」。

  和田玉在王室中的主導地位是慢慢建立起來的,王朝的建立就是和田玉大規模東輸的最重要動力。從夏朝開始,和田玉東漸,到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大量和田玉料進入中原地區,最終確立了和田玉在王室中的主導地位,其他地方玉就成為了陪襯。

  主持人:古玉的材質除和田玉、瑪瑙、水晶以外還有哪些?

  劉曉雄:還有綠松石、青田石、琥珀、煤精、琉璃等等。玉的定義應該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玉只包括軟玉和硬玉。

  主持人:現在出土發現的一些琉璃璧,是不是就是當年用琉璃仿製的玉璧?

  劉雲輝:沒錯,古代玉材很珍貴,皇帝墓葬裡就發現有璃璧殉葬。在古代就已經有真玉和假玉之分,文獻有記載,漢代舉行祭祀活動時,不能用假玉,寧可小一點都要用真玉。但到了唐代,人的觀點發生了變化,祭祀也開始有假玉出現,出現了琉璃璧。在墓葬中,柱子本來是要用玉做的,但後來也開始用花石替代了。

  但在真玉和假玉的區分上,古人是很清楚的,真東西就是真東西,代替物就是代替物,不像現在的作假幾乎都可以亂真了。

  雲希正:所以不管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眼力的人,玩古玉都要自己學會識真辨偽。這句話大家都常說,但真正做到也不容易,包括我們在這行工作了幾十年,到現在都要很謹慎。

  古玉偏重藝術性

  新玉偏重工藝性

  主持人:古玉不但很少有大器,玉質更是比不過新玉,玩古玉最大的樂趣是什麼?

  劉雲輝:中國玉器的發展演變經歷了幾個高峰,每個朝代的玉器都有其獨特的時代特點。總體來說,早期的玉器更具藝術性,到了晚期的玉器,基本上我們都認為是工藝品了。

  玉器在古代社會中既是精神財富,也是物質財富。玉所特有的美麗光澤和溫潤內質使它成為一種超自然物品,被賦予人文之美。早期的玉器很多都是禮器,寄託著當時人的信仰,溝通天地,也是身份的象徵,文化內涵很豐富。玉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也很深遠,早在2500年前,聖人孔子就提出「君子比德於玉」,將人的美好品德與玉的溫潤光澤內質聯繫在一起。

  而到了近現代,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人類對大自然逐漸有了認識,敬畏之心大減,玉器的作用慢慢變成了祈福、闢邪吉祥的一種寄託。

  劉曉雄:就好像漢代的玉器,造型靈動、線條流暢,雖然本身的玉質不怎麼樣,但是拓片以後線條非常清晰靈動,那個感覺和近現代的玉器很不一樣。近現代的玉器太多藉助機械的手段,感覺硬邦邦的。當然,我也不否認當代也有一些大師工藝很好,但你細細琢磨比較就會發現,那個味道真的是不一樣的。漢代玉器的信息量、文化內涵非常豐富,但到明清之後就沒有這個味道了,沒有太多文化內涵了。

  並非年頭越早的古玉價值越高

  主持人:現在流傳下來的古玉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是不是所有的古玉都有收藏價值?

  雲希正:古玉的價值也分為不同的層次,如果是從博物館的角度出發,一件古玉價值的高低,是從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這三方面來衡量的,然後分為一般文物、珍貴文物,並不是說年頭越早就越好。

  比如說這次省博展出的玉鉞,我們幾個專家都承認是鉞中之王。玉鉞是神權、王權、軍事指揮權集於一身的象徵物,後來變成王者手中的權杖。石鉞有很多,但玉鉞並不多見。這次展出的玉鉞,接近距今4500年前陝西襄汾陶寺文化玉鉞的特徵,之前發現的陶寺文化玉鉞長僅16.6釐米,而這件玉鉞長38.8釐米,在史前玉鉞遺存中是最長的,所以我們認為它的價值高。

  又比如說這次展出的一件東漢水晶翁仲,跟河南洛陽燒溝漢墓出土的翁仲風格很接近,但河南等地出土的翁仲高度僅在2.9-4.1釐米之間,而這件東漢水晶翁仲高16釐米,應該是迄今發現最高的一尊水晶翁仲。

  劉曉雄:一件古玉價值的高低,跟其在歷史上的作用,跟墓葬主的身份都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同時期的古玉可以分為普通品、帝王玉、民間玉等等,價格差別非常大。

  現在很多人都說「古玉賣不過新玉」,我並不認同,關鍵要看什麼樣的古玉。如果是同樣大小的一件圓雕動物,漢代的價值肯定比明清的高,

  玩玉器的群體可以用金字塔來打個比方,玩新玉的人在金字塔底層有一大堆,慢慢往上是一些玩明清玉、玩中古玉、玩高古玉的。有些新玉玩家玩著玩著,隨著認知度的提升,就會一直往上追,變成古玉玩家。在我介入古玉收藏這20多年來,高古玉的價格一點都不便宜。

  收藏心得

  偏激的人不能玩收藏

  主持人:劉曉雄先生玩古玉20多年,有什麼心得體會可以跟藏家們分享?

  劉曉雄:20多年一路走來,尋尋覓覓,面對各種誘惑,能夠堅持下來的確非常不容易,至今我沒賣過一件藏品。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走上這條道路,怎麼堅持下來的,我自己也說不清楚,可能就是興趣愛好吧。我也走過彎路、打眼交過很多學費,玩收藏買到假東西沒有一個人可以避免,關鍵是不要一路錯下去,那就真的完蛋了。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要找對老師、找對專家,還要跟行家之間多一些溝通交流。

  我有很多朋友一開始一起玩古玉,但很多人中途放棄了,能堅持下來的,都是因為有著一顆平常心,沒將收藏當做投資,而是在收藏的過程中不斷學習、糾正、提高。收藏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例子:買到一件東西,一個行家說假,一個專家說真,另一個專家又說不靠譜,如果沒有一顆平常心和一定的定力,你很容易會糾結,時間長了,就雲裡霧裡自己都分不清真假了,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信心。如果再帶一點功利心,急功近利的話,買到假東西打擊就很大。所以玩收藏的人性格千萬不能偏激,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要不收藏就不是一種樂趣了。

  其實一件東西有人說真、有人說假這很正常,有時候十個專家都可能會有十種說法,關鍵是收藏者自己有一個底線。比如說一塊古玉,有人說是漢代的,有人說是春秋的,還有人說是戰國的,這不是原則性問題,只是斷代有爭議,只要是老東西,沒必要計較短短一兩百年的爭議,自己慢慢去研究就是了。

  主持人:那你是如何平衡各方意見的?

  劉曉雄:收藏這一行有三家:專家、行家、藏家,我認為這三者是個有機的整體,缺一不可。現在社會上這三家的矛盾比較大,經常是同樣一件東西行家、專家各有看法,藏家對行家也有一些意見,這是個很要命的問題。其實這三家本來應該是個有機的整體,相互補充,各有所長,三個專家三個不同的觀點我都正面吸收的話,對自己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劉雲輝:劉先生這樣的收藏家真的很少有。他的藏品涵蓋上至距今5000餘年的新石器晚期文化,下至近現代時期。史前時期如有紅山文化的玉聯璧等,良渚文化的神面紋玉琮等,有龍山晚期文化的玉璧等。進入歷史文明時期,藏品中除夏代之外,商代、西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唐代、五代、宋、遼、金、元、明、清時期的玉器幾乎沒有缺環,基本上可以自成系統,這在收藏家中實屬罕見。

  雲希正:要收藏就首先要做好功課,不能盲目地收,偶爾可能會碰到一件好東西,但是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在交學費,抱著撿漏的心理玩收藏是不行的。收藏最終還是取決於收藏者本身的學識,你的眼力需要依靠你的學識,學識不僅僅是從書本上來的,還要研究各地考古出現的東西,找到收藏可以借鑑的標準器。

  延伸閱讀

  古玉收藏誤區

  一、求大求美

  一些收藏家往往喜歡收藏體形大的、圓雕的、造型奇異的高古玉,殊不知這正是仿古作坊投其所好製作的仿古玉。唐代以前,由於受運輸能力所限,玉料的塊度較小,而且玉器的用途以佩戴為主,因此玉器的體形不大,基本上是片狀,很少見陳設用玉,這是基本規律。目前市場上很多看上去大而美的高古玉都是仿品。

  二、貪圖便宜

  很多收藏家都有這種心理,認為市場上可以撿漏,花小錢買好東西,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古玩市場已經發展了十幾年,特別是近幾年來經濟發展迅猛,收藏群體急劇擴大,連海外的中國文物都回流到國內,加上現在的社會資訊十分發達,撿漏的機會基本沒有。「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對於每個收藏家來說都是真理。

  三、過於心急

  傳統收藏家把收藏古玉當作閒情逸緻,窮其一生所收藏的古玉不過一二百件。但現在有一些收藏家財大氣粗,認為只要投入巨資就能收到大量古玉,這是違背收藏規律的。他們在三四年內一口氣購買幾百件古玉,結果大部分是仿品,這些仿品一眼望去用料、雕工、沁色幾乎一致,顯然是某一地作坊的產品。 記者 許悅 實習生 郭敬靜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盧兆蔭、古方)

  特邀嘉賓

  嘉賓主持

相關焦點

  • 職場潛規則:一個人沒有價值的幾種表現,越早改掉越早成功!
    一個人在工作場所的價值取決於工作中的表現。領導每天處理很多事情,但是每件事的價值是不同的。一件事情的難度越大,它的重要性越高,它所提供的價值就越高,反之亦然。一個人在工作場所的價值表現取決於他可以提供的價值,另一方面,這種表現需要領導者的認可。兩者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個人沒有價值的幾種表現,越早改掉越早成功!
  • 翁牛特旗博物館的紅山古玉
    翁牛特旗博物館的紅山古玉整理:辛學飛翁牛特旗是赤峰通往北部旗縣的必經之地這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兩條玉龍在翁牛特旗的母親河——少郎河兩岸出土,它向世人證明了這裡不僅是遠古人類的主要居住區,而且還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翁牛特旗其甘嘎查位於烏丹鎮東部二十公裡處水草豐美,景色宜人這裡出土的兩個玉玦都是紅山文化早期興隆窪時期的遺存
  • 岫巖玉之岫巖玉手鐲價值
    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聊聊岫巖玉,岫巖玉產自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名玉。岫巖玉又分老玉,又稱黃白老玉,其玉如其名,色澤淡黃偏白, 老玉中的籽料乃是一種珍貴璞玉,被稱為河磨玉,屬於閃透玉石,其質地樸實、凝重。
  • 古玉的古樸自然美,是東方歷史文化的物證代表之一
    古樸是一種美,精緻是一種美,簡潔是一種美這些都是古玉的真美特徵。古玉的拙樸自然美,是東方歷史文化的物證代表之一。今後文化藝術品的強者一定產生在中國,因為我們有任何文明不可替代的古玉藝術品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獨一無二,它產自中國是珍貴稀少國寶。
  • 古珠 ,有收藏價值嗎?
    大約在兩到五萬年之間,他們被新的智人所取代,這種智人就是與我們現代人密切相關的人類。我們在世界不同地域的考古資料和墓穴中都能看到珠子的身影,不管是史前還是文明社會,不同的人群不約而同地給他們可以獲得的某些材料打孔,用於穿戴、裝飾甚至是某種象徵。
  • 樹化玉的價值與保養方式,告訴你為什麼樹化玉價值百萬!
    可是受利益驅使,緬甸的寨民們不顧政府的法令,肆意盜挖,利用國家管理上的漏洞,各種樹化玉蜂擁而出,致使緬甸樹化玉的貯存資源日益減少。有專家擔憂,過了三五年之後,恐怕在緬甸也很難再找到樹化玉了。因此,緬甸也必定會採取更嚴厲的法律來禁止走私,市場上的貨源將日益短缺。[1]樹化玉的大量開採讓人們忽略了它的珍貴的科考價值和稀有寶貴,只作為一般的天然藝術品來收藏。
  • 古玉的種類有哪些?各朝各代都有什麼不同?
    在我國古代,石之美者謂之玉,古玉泛指古代的美石,只要是美麗漂亮的石頭,都可以稱為玉;雖說古玉的指代非常廣泛,但是古代玉器的劃分卻是非常嚴格的,正所謂無規矩不方圓,不管是祭祀、佩戴、軍事,哪怕政治方面的需求,都有不同的規格和標準,這也造成了古玉的名稱和種類繁多。
  • 古玉工痕之一:凡有人工之處都應有解玉砂磨痕
    工痕是鑑別古玉真假的重要依據。古玉工痕種類比較多,比如砣痕、拉絲痕、接刀痕、開料痕、管鑽痕、桯鑽痕、對鑽痕、象鼻穿等,與工痕相應是不同年代琢玉工具和工藝的區別。在古玉收藏熱方興未艾的今天,仿製古玉工痕也並非完全做不到,所以考察古玉工痕不能就工痕而談工痕,而應將工痕與老化特徵、仿製成本、成品價位等因素綜合起來考慮。在各種工痕中,解玉砂磨痕是一種比較特別的工痕,理由如下。其一,解玉砂治玉工藝持續時間很長。
  • 箴言錄丨大覺璉和尚:為人中正不倚,必成大器
    年十七,受法華經試而得度。後依穎真律師受具足戒。初以講學冠於諸方,其後,巧遇禪者勸其參禪,乃參謁襄州洞山之延慶子榮禪師,留住十年,修習華嚴教學而有所省悟,乃承嗣子榮之法。初住廬山歸宗寺,後住四祖山、廬山圓通寺等,世稱「圓通訥」。皇佑年間,仁宗賜號「祖印禪師」。熙寧四年(1071)示寂,世壽六十二。
  • 來,帶你搞清楚司南/闢邪玉/玉榮
    比如1階不需要玉榮力、2階需要1點玉榮力、5階就需要80點玉榮力(神坑……)玉榮分為紅色、綠色、藍色三種,共9個。每個玉榮都有不同的品級和力值,品級越高、力值越大越好。至於玉榮屬性,在低階地圖不用管,到了高階地圖可以根據boss弱點穿戴適合的玉榮。
  • 鑑賞|石之美者,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裡的「古玉風華」
    玉,石之美者。在中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中,很少有一種寶石能夠與玉的地位相提並論。發展至今,玉已超越了其世俗意義上的材料價值,成為了文化歷史的見證者。現存的古玉,多數為軟玉,而人們現在經常佩戴的翡翠,是硬玉。翡翠的莫氏硬度是6.5-7,軟玉的莫氏硬度是6-6.5,其實,兩者都是硬度較高的石頭,比普通鋼鐵還要堅硬。由於硬度更高,其工藝也有所不同。翡翠通常是玻璃色澤,明亮且以通透為美。軟玉普遍溫潤淡雅,顏色素淨,結晶非常細膩均勻, 光澤以油潤為美。常見的種類是和田玉,但早期的玉也有不少別的產地。古代的玉都是軟玉,硬玉是清朝才普遍使用。
  • 古玉學步(10):解玉砂痕一點通(上)
    介紹古玉工痕的文章浩如煙海古砣工痕第一要義是「砂痕」,幸在好玉人中並非全都「葉公」,有人專門做了雕玉痕跡對比實驗《大揭秘——實驗驗證仿製古玉工痕》(注),這個我信真,所以也學一次拿來主義。現代玉石雕刻所用的金剛磨頭,仔細看,在合金的鑽杆上沾滿金剛砂解玉砂的材質有很多,多為較硬的玉石或金屬粉末下面實驗開始首先先用現代電動工具加工一個圓,製作很簡單,用時大約1分鐘。
  • 和田玉鑑別有【訣竅】——看懂這5點,你也能鑑玉!
    在暴利的驅使,部分不法商販常以價格低廉的玻璃、化工材料等冒充和田玉;又或是以化學藥水沁色、機器噴砂假皮、玉粉制假等方式以次充好。 那如何評判是否為優質和田玉?又如何辨別真假玉石?就成了當代玉友必學的技能! 評判一件玉石是否優質,以及價值的高低主要從5個方面來看:顏色、質地、外形、皮色、淨度。
  • 「光氣」 是古玉的魂魄
    湖北省博物館籌建於1953年,坐落在武漢東湖風景區,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 。
  • 硬度越高的寶石就越有價值越珍貴嗎?
    硬度越高的寶石就越有價值越珍貴嗎?很多次我在給大家上課時說起寶石硬度的時候,總會有些同學問起這個問題,可能是因為五大寶石太過出名,且五大寶石的硬度又都是特別的高,才引起了大家的誤解吧。那麼今天我就來說一下寶石的硬度!
  • 古玉學步(181):切磋琢磨不離砂 細察打磨砂文化(上)
    華夏古玉文明的「黑科技」秘訣是解玉砂的發現和使用(參見《古玉學步(10):解玉砂痕一點通》、《古玉學步(38):解密古工「黑科技」 軟索一線竟解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從開料、成形、雕琢、打磨的每一道工序都離不開解玉砂。
  • 天長博物館館藏精美古玉,真養眼!
    遊龍構圖奇特生動,挺胸縮尾,靜中見動,氣勢雄健,雖然只是一塊長6.9cm、寬3.84cm、厚0.24cm的小玉佩,卻給人以小中見大、百看不厭的感覺,展示了高超非凡的藝術創造力,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玉佩構思奇妙,龍首昂居頂端,龍眼僅鑽一孔,陽線刻出眼角,畫龍點睛,炯炯有神。這樣就從布局、色彩、雕刻等方面突出了龍的頭部,十分搶眼。
  • 春節機票越早買越便宜
    原標題:春節機票越早買越便宜 每年春運的時候,火車票往往一開售就一票難求,不少人便將目光轉向機票。如何能訂到便宜機票,也成為人們關心的問題。旅遊業內人士張一丹提醒,訂機票的時間越早折扣越高。 如果你的行程可以早些確定的話,不妨提前一個月或更早訂票,此時往往能拿到最低價格。
  • 鬥破蒼穹:薰兒:我是古族少主,來蕭家是為古玉,蕭炎:我不在意
    薰兒,古族少主,年紀輕輕就被培養成「密探」,從小居住在蕭家,只為獲得蕭族隱藏的寶物——陀舍古玉,但卻被主角魅力所吸引,成為了主角的後宮之主,為了蕭炎連家族榮耀都捨棄了。薰兒:我是古族少主,來蕭家是為古玉薰兒從小在古族之中學習管理家族理念,小小年紀就背負起成年人的重擔,這也是薰兒為什麼一直對蕭炎善解人意吧。而當古族安排她前往荒涼的烏坦城做「密探」時,薰兒只是略微有點不喜,但後來為了家族榮耀就接受了家族的安排,從小寄居在蕭家,只為了給古族奪得蕭家秘寶——陀舍古玉。
  • 省農科院早熟梨新品種「新玉」成果農「新寵」
    我省農科院選育的早熟梨新品種「新玉」受到種植大戶和農業企業家青睞。拳頭大小、色澤如玉,既甜又脆的梨子盛在盤中,端到了專家和農戶們面前。吃一片,暑氣頓消,真是伏天美妙的食物。省農科院園藝所施澤彬研究員與梨相伴30多年,眼前的人們因為吃到甘甜香脆的梨子而心曠神怡的表情,他再熟悉不過了。他在20年前選育的早熟梨「翠冠」,到現在仍是我省梨的主打品種,在南方多地也廣為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