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峽北岔口明長城

2020-08-29 貓咪成長記

青銅峽境內古長城,南起廣武鄉蘆溝湖,北至邵剛鄉磨石口,全長40.6公裡,是明代嘉慶年間修建。因年代已久,大部分已坦塌,但長城最北端的北岔口一段卻保存較好,是迄今寧夏境內明代長城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北岔口長城,位於青銅峽市以西約40公裡處的賀蘭山南麓的營子山,呈南北走向,西臨內蒙古自治區,北岔口長城始建於明成化十年(1474年),所處地勢險要,地形複雜,山勢險峻,自古為軍事要塞。

到過北岔口長城的專家都感慨不已:走了這麼多地方,看了這麼多長城,西部最美的長城首推北岔口,與嘉峪關長城相比,北岔口長城是一種大美,可以說,北岔口長城能夠進行局部修復的話,那將來肯定是僅次於八達嶺之外的一段中國長城!它是目前寧夏乃至河西走廊地區保存最完好的明長城之一。它是北方明長城黃土夯築牆體中最為完整地展現原始風貌的長城建築遺存,是夯土長城構築的典範。

北岔口段明長城,牆體總高內側9.7米、外側8米,頂部寬3.2米。夯土層清晰,頂部內側女牆殘高0.4~0.8米,底寬0.4米,殘存垛牆殘商0.6~2.5米,底寬1米,頂寬0.4米。牆體地段位於賀蘭山山前臺地上,屬以夾雜小礫石的黃沙土分段版築而成的夯土牆,其選材料並未有嚴格規定,一般均屬就地取材,在地勢相對較低,周圍黃沙土堆積較多之處多用黃沙土夯築而成。土內多含有小石粒等,夯打堅實。從斷面來看,其夯築均是分次夯築,即先夯築內側主牆,然後在以主牆為中心,兩側再加夯附牆。










北岔口長城不僅保存完整,而且構築方式、結構也很有特點。長城構築走向形勢也很複雜。在北岔口北側的營子山上座落著兩道石砌、土築長城縱橫交錯、依山勢走向,蜿蜒盤旋於高山峻岭之上,起伏於山谷之中。長城沿途在每兩個山水溝處都建有一個涵洞,用來排洩山洪。營子山東側一山脊上築有烽火墩一座,底部見方15米,高17米,山上還有用石頭砌築的房屋,可能是把守邊關的軍卒宿營處所。登高遠望,南邊10裡許海拔1579米的大柳木皋山拔地而起,山頂上築有一座烽火墩與北岔口烽火墩遙相對立。大柳木皋山腳下座落著一個古城堡,屬方城,邊長175米,早已坦塌,只剩牆痕。

在營子山東側的山腳下,一道橫跨北岔口的土築長城,宏偉狀觀,似一條巨龍向南北方向延伸而去。總長約15餘裡。這段長城基本完好,特別是向北至青銅峽與永寧縣交接處的磨石溝口的這段長城保存非常完整。人們可以在長城上面往返行走,盡情地賞鑑明長城的雄姿態。青銅峽北岔口明代古長城建築工程,充分體現了明代長城的建築特徵。

幾百年來,它巍然屹立於寧夏的邊關,曾經受了多少狂風暴雨的衝刷和烽煙戰火的洗禮。在那高大的城牆上,同樣記載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英勇抗擊外患的戰鬥歷史,譜寫著英雄的古代勞動人民偉大的創造精神和壯麗篇章。


相關焦點

  • 塞上耀明珠,秀美青銅峽
    黃河岸邊、稻花香裡、賀蘭山下,處處皆詩意,遍地是物華,青銅峽這顆耀眼明珠,璀璨奪目,熠熠生輝。  黃河岸邊  青銅峽因黃河而興、因黃河而美、因黃河而富。在黃河樓登高遠望,兩岸美景盡收眼底,黃河岸邊綠樹成蔭,稻花香裡魚米豐倉,秀美青銅峽如詩如畫。  「河流九曲匯青銅,峭壁凝暉夕照紅。」黃河受峽口石山阻礙,上遊水澇成災,下遊旱情肆虐,人民深受其害。大禹治水到此,扛起自己的青銅耜劈山成峽,夕陽下石壁色如青銅,青銅峽由此而來,從此黃河水得以疏通,滋養沃野,潤澤後世。
  • 青銅峽有什麼旅遊景點
    青銅峽好玩嗎?下文為大家整理了青銅峽有什麼旅遊景點,希望可以幫到您哦!青銅峽有什麼旅遊景點青銅峽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銀川平原之南。九曲黃河穿境北流,舉世聞名的青銅峽攔河大壩坐落於境內。2003年青銅峽市綜合經濟實力名列中國西部百強縣(市)第80位,被譽為「塞上明珠」。
  • 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2020年「引客入青」政策發布會暨「暢遊青銅峽」小程序上線啦!
    市召開2020年「引客入青」政策發布會暨「暢遊青銅峽」小程序上線發布。,提升青銅峽智慧旅遊發展水平,由青銅峽市文化旅遊體育廣電局策劃推廣的旅遊電商平臺「暢遊青銅峽」,經半年的設計和測試,7月26日起正式上線試運營。
  • 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銅峽
    青銅峽鎮是因1958年建設黃河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而得名,位於寧夏青銅峽市府所在地小壩南部19公裡處。青銅峽鎮的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是黃河上遊最後一道峽谷,素有「黃河小三峽」之稱。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景區內有青銅峽攔河大壩、寧夏水利博覽館、一百零八塔、大禹文化園、十裡長峽、鳥島、牛首山西寺、中華黃河壇等眾多景點座落在黃河兩岸
  • 寧夏青銅峽 詩意塞上明珠
    天下黃河富寧夏,塞上明珠青銅峽。黃河岸邊,稻花香裡,荷蘭山下,處處皆詩意,遍地是物華。青銅峽這顆耀眼明珠,璀璨奪目,熠熠生輝。河色如青銅,青銅峽由此而得名。從此黃河水得以疏通,滋養沃野,潤澤後世。牛首山和黃河水在這裡相遇,自然與人文在這裡輝映。十裡長峽十裡景的黃河大峽谷,盡覽大河奔湧的壯美風景和美麗傳說。漫步塔林期間,滌蕩心中煩惱。
  • 春到青銅峽黃河大峽谷
    ↑ 4月5日拍攝的青銅峽黃河大峽谷風光(無人機照片)。 青銅峽黃河大峽谷位於寧夏青銅峽市青銅峽鎮,長10多公裡,是由石灰巖和砂頁巖構成的黃河峽穀類風景區,內有寧夏引黃古灌區、青銅峽水利樞紐、108塔、大禹文化園等多處景點。
  • 銀川平原,從沙湖到青銅峽
    我在銀川老市區南部的汽車站乘班車到達了青銅峽市,以為這樣就能遊玩青銅峽,結果在那裡卻沒有看見青銅峽,糾其原因,原來在上世紀備戰時期,國家為防止敵國可能的轟炸大壩傷及百姓,就把城市遷到遠離大壩的現在的位置,真正的青銅峽在現在的青銅峽鎮。
  • 探訪內蒙古明長城
    ↑這是1月19日拍攝的清水河縣北堡鄉境內的明長城。↑這是1月19日拍攝的清水河縣北堡鄉境內的明長城。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這是1月19日拍攝的清水河縣北堡鄉境內的明長城局部。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這是1月19日拍攝的清水河縣北堡鄉境內的明長城局部。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 秋到青銅峽,庫區溼地成「鳥類天堂」
    初秋時節,寧夏青銅峽庫區已成為候鳥的天堂,如畫一般的自然溼地生態景觀躍然眼前。  青銅峽庫區溼地是黃河上遊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也是寧夏境內面積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這裡灘涂、林區、湖泊並存,非常適合遷徙鳥類停留、覓食,每年4月和10月中下旬,途經這裡的鳥類數量能達到幾十萬隻,非常壯觀。」青銅峽庫區溼地保護建設管理局資源管理科科長朱銳說。
  • 談古論今話話寧夏-5 青銅峽黃河大峽谷
            青銅峽黃河大峽谷位於寧夏吳忠青銅峽市青銅峽鎮,國家4A級景區,為石灰巖和砂頁巖構成的黃河峽穀類風景區,長10多公裡,寬50-100米,兩側的崖壁高30米以上,具有典型粗獷雄渾的北方黃河特色,被譽為「黃河中上遊第一峽谷」,素有「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銅峽」之美譽。
  • 青銅峽黃河故道尋訪記
    1 一個來自青銅峽的疑問「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銅峽」。青銅峽,黃河上遊的最後一道峽谷,素有「黃河小三峽」之譽。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來到這裡轉了個360度的大彎。在這個傳說中大禹治水劈山成峽的地方,山體粗獷雄渾,黃河平和開闊。登船而行,「十裡長峽」之美盡收眼底。
  • 鳥島、峽谷、水利樞紐…黃河岸邊的青銅峽,是個寶藏地!
    青銅峽鳥島屬於青銅峽水庫區的一部分,因其棲息許多鳥而得名。這裡景色得天獨厚,有自然河流、湖泊和天然林區,是觀光旅遊的好地方。航拍青銅峽黃河大峽谷青銅峽攔河大壩、寧夏水利博覽館、一百零八塔、大禹文化園宛如一顆顆明珠鑲嵌在黃河兩岸,這裡就是著名的青銅峽大峽谷。
  • 在寧夏青銅峽,我遇見了黃河
    寧夏吳忠的青銅峽市是黃河文化的富集區,引黃灌區的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地質公園黃河大峽谷,黃河兩岸既有新景觀也有舊文物。黃河壇全稱是「中華黃河壇」,是黃河金岸的標誌性建築,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青銅峽市,為了禮敬黃河、祭拜黃河、感恩黃河,黃河壇於2010年5月開工建設,2011年4月底建成。黃河壇背靠賀蘭山山脈,隔河屹立牛首山,左傍萬裡黃河臂彎,右依青銅峽峽口。
  • 接下來青銅峽的天氣是這樣的
    這兩天青銅峽的天氣不冷不熱的,真是太舒服了美膩的古峽藍更是賞心悅目簡直是太美好了有句話說的好啊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樣好的青銅峽美景要是你以為只有白天美那你就是大錯特錯初秋的青銅峽傍晚每天早晚都能感受到嗖嗖的小涼風爽歪歪啊~爽歪歪~是誰一天到晚總是說青銅峽的四季沒有春秋
  • 塞上明珠號首發式在吳忠市青銅峽火車站舉行
    7月5日11時,隨著一聲汽笛長鳴,鋁產品快運班列——塞上明珠號(青銅峽火車站至上海鐵路局)滿載著2750噸鋁產品徐徐駛離青銅峽火車站,向著2350公裡之外的上海鐵路局一路飛奔而去。其中,塞上明珠號是青銅峽大壩站至南方各鐵路局的鋁產品快運班列,是為青銅峽鋁業公司和伊利乳業量身打造的貨運直達列車,以滿足廣大客戶對運輸快捷、準時、安全的需求。   副市長楊金海出席發車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