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耀明珠,秀美青銅峽

2020-10-13 頑社區

青銅峽水利樞紐

  青銅峽的美,在於大山大河的壯美與雄渾,在於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積澱。

  這裡孕育了2000多年的黃河灌溉文化,秦渠、漢渠、漢延渠、唐徠渠等14條引黃古渠由此而發,千秋流淌,惠澤古今。2017年,寧夏引黃古灌區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而青銅峽正是引黃古灌區的精華之地。

  如今的青銅峽,黃河樓、黃河大峽谷、黃河壇,已經成為全國遊客心馳神往的旅遊目的地,靚麗的人文景觀和厚重的黃河文化,讓你在短時間裡與黃河古韻有一個美麗的邂逅。黃河岸邊、稻花香裡、賀蘭山下,處處皆詩意,遍地是物華,青銅峽這顆耀眼明珠,璀璨奪目,熠熠生輝。

  黃河岸邊

  青銅峽因黃河而興、因黃河而美、因黃河而富。黃河岸邊,慈祥的黃河母親像巍然屹立,她一手持書簡,一手持稻穗,用她博大的胸懷護佑著這片土地,守護黃河安瀾,福澤百姓萬千。與黃河母親像遙相呼應的黃河樓是寧夏黃河流域重要的人文景觀之一。黃河樓集黃河文化展示、觀光、文博、休閒、旅遊等功能於一體,清晰地描繪出了黃河流域的歷史變遷和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每當華燈初上之時,大型實景劇《黃河謠》躍然而出,傳唱出了黃河文化的精神和延綿千年的歷史脈搏。在黃河樓登高遠望,兩岸美景盡收眼底,黃河岸邊綠樹成蔭,稻花香裡魚米豐倉,秀美青銅峽如詩如畫。

  「河流九曲匯青銅,峭壁凝暉夕照紅。」黃河受峽口石山阻礙,上遊水澇成災,下遊旱情肆虐,人民深受其害。大禹治水到此,扛起自己的青銅耜劈山成峽,夕陽下石壁色如青銅,青銅峽由此而來,從此黃河水得以疏通,滋養沃野,潤澤後世。

  始建於1958年的青銅峽水利樞紐,將黃河水攔腰截斷,古峽出平湖,蔚為壯觀。洩洪時節,噴湧而下的黃河水激起水浪數十米,氣勢磅礴。青銅峽水利樞紐是我國唯一一座閘墩式水電站,它結束了寧夏引黃灌區無壩引水的歷史,也是目前唯一一座沿用古渠系統繼續發揮灌溉作用的水利樞紐工程。

  來到黃河大峽谷,賀蘭山、牛首山兩座山峰仿佛一雙攤開的大手,緊緊地捧起我們的母親河。暢遊在黃河母親的懷抱,只見108塔組成的大型塔群莊嚴地坐落在黃河的西岸,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雄渾的大禹站像,手持石耜,櫛風沐雨,已然成為勞動人民開山治水、戰天鬥地的形象化身。秦王古渡、群蝦壁、天書閣、觀音臺、睡佛山、青銅峽石刻等自然景觀,足以讓你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和神奇。穿越了黃河大峽谷,氣勢恢宏的黃河壇屹立於黃河太極灣之側,在這裡,會讓你深刻感受到中華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黃河文化的薰陶。沿著黃河向南,繞過太極灣,穿行在青銅峽庫區溼地自然保護區,茂密的蘆葦和蒲草隨風搖曳,成群的鸕鷀棲息枝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畫卷躍然眼前。每年幾十萬隻候鳥來此棲息,會讓你感受一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在精神家園中品味一場休閒饕餮盛宴。

  走出黃河大峽谷,青銅古鎮作為青銅峽市文旅融合發展的重點項目,即將開門納客,喜迎八方賓朋。這裡既有休閒娛樂的湯泉中心,也有包含各種美食的風情商業街,既有孩子們喜歡的萌寵樂園,也有別具風情的藝術酒店。從遊購娛到吃住行,黃河岸邊,十裡長峽,青銅峽人用最美的姿態迎接各地遊客,來這裡領略黃河峽谷之美。

  稻花香裡

  良田美池萬千頃,魚米之鄉百姓歡。沉穩寬厚的黃河水,孕育出了青銅峽秀美鄉村濃鬱的風土人情。青銅峽水稻種植歷史已逾千年,在黃河母親千百年的哺育下,形成了葉盛這片肥沃而又富含硒元素的獨特產區,其中尤以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葉盛地三村所產稻米為佳。米粒大而飽滿,晶瑩透亮,香氣馥鬱,早在清代就被列為宮廷貢米。每至周末,區內外遊客自駕來到葉盛富匯龍門農家大院,在此品嘗濃香四溢的地三貢米,與親朋好友採摘、燒烤、垂釣、嘗農家菜,領略田園風光。

  近年來,青銅峽市精心打造「稻花香裡」鄉村旅遊線路,培育出了「旅遊+農業」的新業態。全國最美休閒鄉村韋橋村、大青葡萄長廊、瞿靖農耕科普基地、富匯龍門農家大院、清逸園農莊等一批集鄉村休閒體驗、科普教育遊學、田園觀光娛樂於一體的產業融合示範基地蓬勃發展,一村一景,一村一韻,傳遞著悠然情致,訴說著物阜民康。

  大壩鎮韋橋村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核心之地,為唐徠渠、大清渠、漢延渠、惠農渠四大古渠之首。唐代鎮河牛、明代石獅、明代大壩營遺址、清代通智碑、石攆雙龍等歷史遺存見證著「漢唐古渠第一村」厚重的歷史傳承。小壩先鋒村所產大青葡萄粒大、肉甜、皮薄、汁多、頗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青銅峽獨特的自然資源和風土人情孕育出了豐富的美食文化,老苗月餅、「回鄉寨子」豆乾、牛氏八寶三枸面、一百零八塔七日八寶茶、「驢先生」自熱火鍋、塞外香自熱米飯、米汁和峽口蘇氏羊雜、連湖西紅柿等一批特色農產品蜚聲區內外,已成為遊客們舌尖上念念不忘的鄉愁和記憶。

  賀蘭山下

  賀蘭山下,一座座現代化的風力發電機巍然聳立,遙遠的古人類遺址在默默訴說,古老的北岔口明長城穿越著時光。

  位於青銅峽西南部的鴿子山遺址,入選 2016 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末期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古人類文化遺址,距今1.27萬年至0.8萬年,這一時期,遷徙遊動的狩獵——採集生產模式逐漸被定居的農業生產所取代,人口增加,社會複雜化,人類演化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北岔口明長城、廟山湖、廣武巖畫等歷史遺存星羅分布在賀蘭山下,豐富的人文和歷史遺蹟讓這裡成為體驗歷史文化,探尋古今、休閒度假的最佳旅遊目的地。

  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在這片金色的大地上,數萬畝的葡萄園為青銅峽人民帶來了紫色的希望,20多年來,勤勞樸實的青銅峽人民在賀蘭山下打造出了面積達6萬畝的鴿子山酒莊集群示範區。北緯38度甘城子產區,具備世界公認的釀酒葡萄最佳生長條件,以西鴿酒莊、御馬酒莊、華昊酒莊、禹皇酒莊、皇蔻酒莊為代表,集酒莊、種植、生態觀光為一體的葡萄酒文化旅遊產業正在迅速崛起。

  山河相依的青銅峽,不僅山川秀美,田園如畫,風景宜人,而且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底蘊深厚。這裡是黃河上遊絲路古道詩情畫意之地,是中國西部寧夏平原美麗富庶之地,行走在青銅峽,總有一種讓人怦然心動的美,美在人傑地靈,美在文化底蘊,美在物產豐饒。塞上耀明珠,秀美青銅峽!

黃河母親像

黃河樓

黃河大峽谷(本版文圖均由青銅峽市文化旅遊體育廣電局提供)

相關焦點

  • 印象黃河 彩虹之上《寧夏文旅薈》今晚走進塞上明珠青銅峽
    這裡就是塞上耀明珠秀美青銅峽10月12日晚20:25,寧夏衛視《寧夏文旅薈》,讓我們跟隨青銅峽市委書記張自力的腳步走進青銅峽
  • 寧夏青銅峽 詩意塞上明珠
    天下黃河富寧夏,塞上明珠青銅峽。黃河岸邊,稻花香裡,荷蘭山下,處處皆詩意,遍地是物華。青銅峽這顆耀眼明珠,璀璨奪目,熠熠生輝。河色如青銅,青銅峽由此而得名。從此黃河水得以疏通,滋養沃野,潤澤後世。牛首山和黃河水在這裡相遇,自然與人文在這裡輝映。十裡長峽十裡景的黃河大峽谷,盡覽大河奔湧的壯美風景和美麗傳說。漫步塔林期間,滌蕩心中煩惱。
  • 黃河邊一顆璀璨明珠,古老傳說伴隨深厚文化,寧夏青銅峽風光無限
    青銅峽口過輕舟,百八亭亭塔影浮。關於青銅峽這個名字可謂歷史悠久,早在上古時期就有青銅峽這個稱呼,青銅峽承載著上古時期兩位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大禹和共工氏。其中大禹治水可謂家喻戶曉,但還有一件事就是共工怒觸不周山。
  • 塞上明珠號首發式在吳忠市青銅峽火車站舉行
    7月5日11時,隨著一聲汽笛長鳴,鋁產品快運班列——塞上明珠號(青銅峽火車站至上海鐵路局)滿載著2750噸鋁產品徐徐駛離青銅峽火車站,向著2350公裡之外的上海鐵路局一路飛奔而去。其中,塞上明珠號是青銅峽大壩站至南方各鐵路局的鋁產品快運班列,是為青銅峽鋁業公司和伊利乳業量身打造的貨運直達列車,以滿足廣大客戶對運輸快捷、準時、安全的需求。   副市長楊金海出席發車儀式。
  • 鳥島、峽谷、水利樞紐…黃河岸邊的青銅峽,是個寶藏地!
    青銅峽鳥島屬於青銅峽水庫區的一部分,因其棲息許多鳥而得名。這裡景色得天獨厚,有自然河流、湖泊和天然林區,是觀光旅遊的好地方。航拍青銅峽黃河大峽谷青銅峽攔河大壩、寧夏水利博覽館、一百零八塔、大禹文化園宛如一顆顆明珠鑲嵌在黃河兩岸,這裡就是著名的青銅峽大峽谷。
  • 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銅峽
    青銅峽鎮是因1958年建設黃河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而得名,位於寧夏青銅峽市府所在地小壩南部19公裡處。青銅峽鎮的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是黃河上遊最後一道峽谷,素有「黃河小三峽」之稱。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景區內有青銅峽攔河大壩、寧夏水利博覽館、一百零八塔、大禹文化園、十裡長峽、鳥島、牛首山西寺、中華黃河壇等眾多景點座落在黃河兩岸
  • 青銅峽有什麼旅遊景點
    青銅峽好玩嗎?下文為大家整理了青銅峽有什麼旅遊景點,希望可以幫到您哦!青銅峽有什麼旅遊景點青銅峽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銀川平原之南。九曲黃河穿境北流,舉世聞名的青銅峽攔河大壩坐落於境內。2003年青銅峽市綜合經濟實力名列中國西部百強縣(市)第80位,被譽為「塞上明珠」。
  • 春到青銅峽黃河大峽谷
    ↑ 4月5日拍攝的青銅峽黃河大峽谷風光(無人機照片)。 青銅峽黃河大峽谷位於寧夏青銅峽市青銅峽鎮,長10多公裡,是由石灰巖和砂頁巖構成的黃河峽穀類風景區,內有寧夏引黃古灌區、青銅峽水利樞紐、108塔、大禹文化園等多處景點。
  • 銀川平原,從沙湖到青銅峽
    我在銀川老市區南部的汽車站乘班車到達了青銅峽市,以為這樣就能遊玩青銅峽,結果在那裡卻沒有看見青銅峽,糾其原因,原來在上世紀備戰時期,國家為防止敵國可能的轟炸大壩傷及百姓,就把城市遷到遠離大壩的現在的位置,真正的青銅峽在現在的青銅峽鎮。
  • 昆明:「高原明珠」惹人醉 秀美風光引八方客
    國慶中秋假期,環滇池旅遊受到廣大市民和遊客的青睞,滇池周邊的景區景點迎來客流高峰,而「高原明珠」的秀美風光也被廣大遊客「點讚」。滇池湖畔,匯集了大量旅遊資源,滇池大壩、西山「睡美人」、風景秀麗的滇池溼地、斑駁古樸的海晏村、七彩雲南·歡樂世界等,串起了環滇池旅遊的「珍珠鏈」,也讓滇池成為遊客來昆必到的「打卡地」。
  • 秋到青銅峽,庫區溼地成「鳥類天堂」
    初秋時節,寧夏青銅峽庫區已成為候鳥的天堂,如畫一般的自然溼地生態景觀躍然眼前。  青銅峽庫區溼地是黃河上遊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也是寧夏境內面積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這裡灘涂、林區、湖泊並存,非常適合遷徙鳥類停留、覓食,每年4月和10月中下旬,途經這裡的鳥類數量能達到幾十萬隻,非常壯觀。」青銅峽庫區溼地保護建設管理局資源管理科科長朱銳說。
  • 談古論今話話寧夏-5 青銅峽黃河大峽谷
            青銅峽黃河大峽谷位於寧夏吳忠青銅峽市青銅峽鎮,國家4A級景區,為石灰巖和砂頁巖構成的黃河峽穀類風景區,長10多公裡,寬50-100米,兩側的崖壁高30米以上,具有典型粗獷雄渾的北方黃河特色,被譽為「黃河中上遊第一峽谷」,素有「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銅峽」之美譽。
  • 青銅峽黃河故道尋訪記
    1 一個來自青銅峽的疑問「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銅峽」。青銅峽,黃河上遊的最後一道峽谷,素有「黃河小三峽」之譽。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來到這裡轉了個360度的大彎。在這個傳說中大禹治水劈山成峽的地方,山體粗獷雄渾,黃河平和開闊。登船而行,「十裡長峽」之美盡收眼底。
  • 青銅峽北岔口明長城
    青銅峽境內古長城,南起廣武鄉蘆溝湖,北至邵剛鄉磨石口,全長40.6公裡,是明代嘉慶年間修建。因年代已久,大部分已坦塌,但長城最北端的北岔口一段卻保存較好,是迄今寧夏境內明代長城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這段長城基本完好,特別是向北至青銅峽與永寧縣交接處的磨石溝口的這段長城保存非常完整。人們可以在長城上面往返行走,盡情地賞鑑明長城的雄姿態。青銅峽北岔口明代古長城建築工程,充分體現了明代長城的建築特徵。幾百年來,它巍然屹立於寧夏的邊關,曾經受了多少狂風暴雨的衝刷和烽煙戰火的洗禮。
  • 在寧夏青銅峽,我遇見了黃河
    寧夏吳忠的青銅峽市是黃河文化的富集區,引黃灌區的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地質公園黃河大峽谷,黃河兩岸既有新景觀也有舊文物。黃河壇全稱是「中華黃河壇」,是黃河金岸的標誌性建築,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青銅峽市,為了禮敬黃河、祭拜黃河、感恩黃河,黃河壇於2010年5月開工建設,2011年4月底建成。黃河壇背靠賀蘭山山脈,隔河屹立牛首山,左傍萬裡黃河臂彎,右依青銅峽峽口。
  • 接下來青銅峽的天氣是這樣的
    這兩天青銅峽的天氣不冷不熱的,真是太舒服了美膩的古峽藍更是賞心悅目簡直是太美好了有句話說的好啊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樣好的青銅峽美景要是你以為只有白天美那你就是大錯特錯初秋的青銅峽傍晚每天早晚都能感受到嗖嗖的小涼風爽歪歪啊~爽歪歪~是誰一天到晚總是說青銅峽的四季沒有春秋
  • 內蒙不止有草原,錫林郭勒的這個秀美湖泊,被譽為是草原上的明珠
    很多人印象中的內蒙古就是一望無際的千裡草原,數不清的牧馬、牛羊,以及炊煙嫋嫋的蒙古包,其實在廣袤的內蒙草原上也有數不清的美麗的湖泊,比如內蒙錫林郭勒盟的多倫湖,山、水、沙、草、林渾然一體,構成一幅既壯觀又秀美的立體畫卷,被譽為是草原上的明珠。
  • 【中國夢·黃河情】探訪青銅峽黃河大峽谷
    9月22日上午,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沿黃九省(區)網信辦、中國網承辦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青銅峽黃河大峽谷  青銅峽黃河大峽谷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地處賀蘭山下,黃河岸邊,是寧夏黃河金岸旅遊帶的核心區域,更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寧夏引黃古灌區的精華之地。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是由黃河中上遊最後一道峽谷及兩岸的人文景點構成。
  • 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人民法院懸賞執行公告
    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人民法院懸賞執行公告 2020-12-24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河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成為對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研學遊...
    被人們譽為「塞上明珠」的黃河青銅峽水利樞紐,半個多世紀以來,幾經風霜雪雨侵蝕,幾經黃流激浪衝擊,仍像一條臣龍屹立在寧夏大地、黃河金岸。黃河青銅峽水利樞紐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一座以灌溉、發電為主,兼顧防洪、防凌等多種功能的綜合性水利樞紐工程。是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建設項目,是我國第一座也是唯一的閘墩式水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