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沒有空調,也沒有暖氣的古代,古人們都怎麼禦寒消暑?

2020-12-16 騰訊網

現如今,由於科技的迅速發展,人們因為天氣溫度的高低而產生的抱怨在逐漸減少。夏天在空調房裡蓋著薄被,冬天在暖氣房裡吃著冰棍,一年四季皆為春秋,簡直是爽到不能再爽的事情。

但這一切都是基於我們擁有現代科技,那麼,在科技發展不夠盡如人意的古代,既沒有空調,也沒有暖氣的古代,那人們冬天用什麼取暖,夏天用什麼降溫呢,你知道嗎?

1、 夏季用冰鑑、竹夫人

在一些古裝影視作品中,我們常常能看見每到夏日,皇帝就會帶著一大堆後宮妃子與朝中大臣,浩浩蕩蕩地前往避暑山莊避暑。避暑山莊類似於我們如今的度假村,或者像東北人總愛在冬季前往海南島一樣,都是由於季節天氣原因往別處地方去。

但承德避暑山莊到底是皇親貴族才有資格前去的皇家御用避暑聖地,普通人是沒有辦法前去的,那麼古人們都怎麼來度過炎炎夏日的呢?

《周禮·天官·凌人》中有提及,"祭祀供冰鑑。"其中冰鑑就是古代人用來盛冰的器皿。《吳越春秋》上也曾記載:"勾踐之出遊也,休息食宿於冰廚。"這個冰廚,就是古代人夏季供備飲食的地方。冰鑑在夏天時用來盛冰,並將食物放置在其中降溫,可當作早期的冰箱了,而這其中所用的冰都是在冬天保存下來的。

古人們會在冬天時將冰存入地下十幾米的地方,保存良好的冰可以留存至夏季,這樣一來,古人們在夏天時就有冰可以降暑了。

但是由於儲藏冰的地下室過於耗費財力,所以也只有富貴人家才能夠自由地使用冰,普通老百姓則只能通過上街購買店家推出的冰的飲食來降暑。不過冰到底是水做的,製作成本較低,所以冰的飲食價格也不會很高,是大多數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不止冰鑑,古人們常抱在身上的"竹夫人"也是一消暑良器。所謂"竹夫人",指的是用竹篾編成的竹簍子,中間鏤空,竹編如枕,體型圓長且鏤空,抱起來十分涼快。

"竹夫人"又被稱之為"青奴",早在唐朝時期就有出現,當時叫做"竹夾膝",顧名思義就是用於憩臂休膝的清涼之物。

類似於冰鑑、竹夫人等物件就能夠讓古人在炎炎夏日中體會到涼爽,這並不是古人見識少,而是他們知福惜福,懂得及時行樂,而非欲求不滿。

2、 冬季用湯婆子和食補

《清稗類鈔·詼諧類》中有一則趣聞,乾隆帝南巡時,至天寧寺,聽到流言說天寧寺住持方丈不守出家人的清規戒律,似是破了色戒,於是詢問他有幾個妻子。住持回答:"兩個。"

乾隆帝信以為真,仔細詢問,誰知住持解釋道,"夏擁竹夫人,冬懷湯婆子,寧非兩妻乎?"這其中,竹夫人是古人的消暑利器,而湯婆子則是他們的取暖法寶了。

古人們在過冬時,常會在房屋中備著燃燒的炭火盆取暖,但若是外出,則無法將火盆隨身攜帶,於是就出現了手爐、腳爐這類個人用的取暖用具。

手爐一般為銅製,形似一個捧在手心的小南瓜,是一個迷你版的火盆。其內裡也是燃碳,但是手爐本身的製造工藝比火盆嚴謹許多,既能夠保存熱量不迅速流失,又能將熱量由內而外地傳導出來。

古人們常將其捧於手心取暖,後來用的人多了,手爐的外觀也隨之美化,出現了許多吉祥如意的紋形雕刻於其上。

而腳爐,又稱湯婆子,類似於我們的熱水袋。內裝熱水,再塞到一個布袋子中,然後放到被窩裡伴人度過寒冷的冬夜,俗話說寒從腳起,有了湯婆子,古人們在冬夜就很舒適了。

許多人不知道,在宋代以前,我國是沒有棉花的,沒有棉花也就沒有最基本的禦寒工具,那時候的古人們就只能用鴨絨、羊絨來作為被子的填充物,或是將打獵得來的皮草往床上一鋪,然後穿上厚厚的衣服睡覺。

白天呢,沒有棉花,也不能將鴨絨被穿在身上,就只能靠熱氣騰騰的食物來禦寒。火鍋作為我國獨創的美食,不僅現代人愛吃,古人們也十分中意於它。

據考究,戰國時期就已經有火鍋的存在了。當時叫做古董羹,用陶罐做鍋,一般以肉類作為食材,其中以牛、羊肉為甚,為寒冷的古人們增加了不少的火氣。

古代條件雖然艱苦,且從歷史記載中可以看見,寒冬給他們的打擊是十分巨大的,光是顆粒無收就足以令他們滅亡。但他們依舊利用智慧衍生出各種禦寒抗暑的利器,這樣堅韌且不服輸的樣子值得我們學習。

3、 不必杞人憂天

古人們禦寒消暑的手段也不只是這些。從許多流傳下來的歷史建築中,我們可以發現其特點,北方建築屋面坡度大,牆體厚,門窗洞口小;而南方建築屋面坡度小,牆體較薄,窗洞開得較大,格局更為通透。

這也是根據南北方地域差異的不同,天氣溫度的不同來制定的。北方下雪,天氣寒冷,就需要大坡度的屋頂來減少雪在屋頂的堆積,和通過厚實的牆體來延緩室內溫度的降低;而南方天氣炎熱,雨季多,則需要大而通透的窗戶來疏通房內潮溼悶熱的暑氣,利用薄牆來加快室內外對流。這些都是古人們的智慧,而我們不過是拾人牙慧。

現如今的我們在空調房裡做得久了,生活越發安逸,開始杞人憂天,甚至於煩惱其古人們的生活了。

其實大可不必,因為在古代沒有汽車、沒有這麼多科技的廢棄物,沒有溫室效應,他們的溫度跟天氣都處於適宜的區間內,古人們是可以憑藉自己的智慧充分度過酷暑寒冬的

相關焦點

  • 古代每當寒冬將至,沒有暖氣沒有羽絨服,古人如何保暖呢?
    每當快進入臘月的時候,現代人都會窩在空調房中不出門,人們可能會想沒有空調該如何度過這漫長的寒冬?可是在古代,沒有空調沒有暖氣,棉花也直到元朝才傳入中國,甚至還沒有全球變暖,那古人是如何度過這漫長的冬天,說到這裡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高超智慧了。在春秋時期就有一種燎爐被用於保暖。
  • 沒有空調,沒有冰鎮西瓜,古人是怎麼度過夏天的?
    但是我們古代的盆友們,就沒有這些神器了。他們是怎麼度過夏天呢?難道是靠心靜自然涼?或是靠后羿?不不不,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辦法總比困難多!既成為了農用器械,也成了消暑神器。再然後,水車的加入,讓風扇車從人工手搖變成了靠水力驅動的自動風扇。床上用品篇說到夏天,就不得不提夏天的睡眠了,除了蚊子的騷擾,還有那像鐵板燒的床,往往深夜都難入眠。
  • 沒有空調的古代娘娘們是怎麼過夏天的?
    難以想像沒有電也沒有電器的古代,皇上和娘娘們都是怎麼避暑的?唐代有名的「空調房」—含涼殿娘娘們枕的大概都是攢金絲軟枕吧!古人管涼蓆叫「夏簟」或「涼簟」。當時皇宮貴族使用的是象牙席,又叫「牙簟」。即使在夏天最熱的時候,皇上和娘娘們也得穿的裡三層外三層,衣料換成了用紗、羽緞等做成的單衣。相比現代姑娘們的短袖熱褲,古代娘娘們的夏天可不太好過呢!
  • 沒有空調的古人,如何避暑?
    好在我們可以躲進空調房,吹涼風、吃冷飲、穿薄衫……納涼之餘,難免琢磨,沒有空調的古人是怎麼過夏天的呢?他們有哪些消暑方法?古代木有電,但並不意味古人就不能享有自動風扇,冰箱、空調這些設施。他們甚至還有中央空調……我們不妨穿越千年炎炎盛夏,與古人共消酷暑,享受絲絲清涼透徹脊背!
  • 古代沒有空調暖氣,皇帝是怎麼取暖的?有一種方式很無恥!
    這幾日,寒潮大面積來襲,小編所在的北方城市還下起了小雪,現在的人們有著許多的取暖方式,那古代的人們是怎麼取暖的呢?在紫禁城的皇帝取暖方式和平民又有何不同?
  • 沒有空調的古人,如何避暑?| 生活小貼士
    好在我們可以躲進空調房,吹涼風、吃冷飲、穿薄衫……納涼之餘,難免琢磨,沒有空調的古人是怎麼過夏天的呢?他們有哪些消暑方法?  古代木有電,但並不意味古人就不能享有自動風扇,冰箱、空調這些設施。他們甚至還有中央空調……  我們不妨穿越千年炎炎盛夏,與古人共消酷暑,享受絲絲清涼透徹脊背!
  • 古代皇宮既沒空調也沒暖氣,皇帝冬天怎麼取暖,有種方式很「無恥」
    推薦語:每到夏天,大家普遍都不想出門了,每天待在空調房裡才是最舒服的。說到這我們也要感謝科技的進步,要不然我們哪有空調可以享受呢,那麼問題來了,在中國古代皇宮沒有空調暖氣,皇帝在冬天怎麼取暖?在夏天怎麼納涼呢?
  • 在沒有空調的古代,夏天古人如何睡覺?摟著這個神器就可以了!
    入伏以來,這氣溫是一天比一天高,上班族要是沒有空調的地方工作,那肯定得中暑不可。下班回到家也一樣,要是沒有個空調,晚上幾乎就沒辦法睡覺。人們的工作與生活都離不開空調之類的現代設施。那麼在古代,那時沒有空調、沒有電扇,人們該怎麼過呢?
  • 沒有電風扇和空調,古人是如何降溫的?
    隨著炎炎夏日的到來,氣溫也開始飆升,走在路上都快要被曬成鹹魚。不過比起古人,現代人還是要幸福得多了,現代人起碼還有電風扇、空調這些電器可以解暑,但古人一沒電力、二沒電器,又是如何解暑的呢?其實,千萬別小看古代的勞動人民,面對炎熱的天氣,古人也是想出了許多降暑大法的,不信你看。
  • 古人消暑會用到冰嗎?這些冰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呢?
    現代很多人都想著穿越到古代,可是大家也不想想,古代有現在這麼方便的生活嗎,有暖氣嗎,有空調嗎,有電嗎等等,其實這些東西還真沒有,但是古人的智慧還是很豐富的,就比如說咱們大家在電視劇上經常看見古人在炎熱的夏天還能喝到冰鎮酸梅湯,吃到冰鎮西瓜等,這時候,大家可能不禁會想,古人這些冰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呢,他們消暑的時候會用到冰嗎?
  • 日本沒有暖氣,冬天怎麼過?
    中國現在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好,北方的家庭幾乎家家戶戶都已經裝配上了暖氣。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生活自在又舒服,就連農村的也改革了,條件不比城市裡差。但是真正了解日本的那些朋友,是知道日本沒有地暖這種設備的,日本國家面積小,但是人口多。導致人口密度大。但是這樣並不能解決天冷沒暖氣的原因,而且日本的冬天和東北一樣寒冷,他們又是用什麼辦法撐過一個個冬天的呢?
  • 宋代之前還沒有棉被,古人冬天如何禦寒?佩服古人智慧
    的確,古代人物資匱乏,沒有現代化的產業,就連棉花的大量傳入也是在宋元時期才引進,即便之後引進了棉花,棉花也只是流通在富人之間的產物,對於窮人來說就是奢侈品。那麼對於宋元之前的年代,沒有棉被可以抵禦寒冷,那古人冬天是如何禦寒的呢?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實乃佩服。
  • 如果穿越到沒有空調的古代……
    1942年和1999年夏季,我國華北地區先後出現了2次極端高溫天氣,氣溫分別達到42.6℃和42.2℃,也都低於乾隆八年的44.4℃。這麼熱的天,又沒有空調,古人是怎麼度過的呢?在沒有冰箱和冷櫃的古代,古人用冰窖來保存冰塊。一般來說,冬天人們會從結冰的河裡鑿取冰塊,然後儲藏於冰窖中。
  • 沒有空調,古代人怎麼過夏天?
    可是在沒有電的古代,古人們又是怎麼避暑的呢?甭操心,古人的避暑妙招也是層出不窮,各個叫絕。今天看看古代避暑妙招的大揭秘,怕熱的你,千萬別錯過呦!避暑利器一:扇子   古代文藝青年比較多,喜歡在扇面上寫詩作畫,既可消暑,又添情趣。若論單純用來避暑,看古畫和古裝劇裡的姑娘都是人手一扇,也知道扇子有多靠譜了!如果是達官貴人,在酷暑則可以享受「人工風扇」。
  • 沒有暖氣,天氣又冷,怎麼幫助貓咪度過寒冬?
    貓咪是最怕冷的了,尤其是在寒風凌冽,雪花飄飄的冬天,如果你住的地方有暖氣還好,如果家裡沒有暖氣,怎麼幫助貓咪度過寒冷的冬天?看看鏟屎官們準備的禦寒神器吧。圖片來自淘寶貓咪們不可能一直呆在窩裡,在帶著它們出門的時候,怎麼為貓咪禦寒呢?這時候,就要看一下貓咪們的小衣服了。
  • 暑氣蒸騰,沒有高科技,如何消暑?
    「空調wifi西瓜」三大件備上夏天zui怕空調罷工難以想像,在沒有科技的古代酷暑難捱,有啥消暑利器呢?冰鑑即古代盛冰的容器,具體方法是將冰塊放在一個木製或青銅製作的箱子裡,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發冷氣,使室內涼爽。冰鑑一般分為內外兩層,外層放冰,內層就用來放水果蔬菜以及酒水。雖然沒有冷凍的功能,但是也足夠起到冷藏的作用了。
  • 古人的「消暑神器」
    中的:「古人的『消暑神器』」風扇,今天很常見的東西,其實,古代很早就使用了,只不過現在用的是電風扇。中國古代一直使用風扇,一是作為農具,二是用於作戰,三是夏日取涼,算不得什麼奇怪的事情,奇怪的是今天的人們把古人都想的超級無知又落後,認為今天人們有的,古人一定沒有!
  • 在寒風刺骨的冬季,沒有暖氣的古代人,是靠什麼來取暖度過冬天
    文/說歷史談古今在寒風刺骨的冬季,沒有暖氣的古代人,是靠什麼來取暖度過冬天還記得近幾年有一句話很流行:你在北方的暖氣裡吃著冰棍,我在南方的豔陽了凍成死狗。沒有暖氣,簡直天理難容。那我們今天就來談談,沒有暖氣的那些古代人是怎麼度過嚴寒的冬天。我們現代人穿著羽絨服和秋褲都凍得瑟瑟發抖,古代人沒有什麼羽絨之類的,那他們冬天穿什麼呢?最早的時候人們穿的都是麻布做的衣服。可是這種衣服一到冬天非常的不實用,風一吹就被吹透了,非常不保暖。在南北朝時期,聰明的勞動人民想到了一種解決方法,那就是紙衣。紙衣顧名思義就是用紙做的衣服。
  • 看看古人的過冬「神器」
    古時,沒有暖氣、空調,逼人的寒氣讓取暖禦寒便成為許多人家的一件大事。在物質匱乏的古代,古人要如何度過苦寒的冬季呢?祖先們想出的五花八門取暖方法,絕對讓你驚嘆。 洛陽地處秦嶺淮河一線,每到冬天,呼嘯的冷風成了標配。古時,沒有暖氣、空調,逼人的寒氣讓取暖禦寒便成為許多人家的一件大事。在物質匱乏的古代,古人要如何度過苦寒的冬季呢?
  • 古代沒有電,夏天怎麼度過酷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