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島地處西沙群島最南端,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如果說永興島是南海的定海神針,那麼中建島就是所謂永興島的橋頭堡。
中建島地理方位
中建島西距越南線港310公裡,東北距離西沙群島主島永興島178公裡,北距海南島310公裡,南距永暑島700公裡 。中建島海域是南海到南沙群島的必經之路,中國漁民俗稱為「螺島」或「半路峙」。現名為1947年中國政府派往接收西沙群島的中建號軍艦而得名。
中建島地理概況
中建島全島由珊瑚和貝殼殘骸組成,曾經寸草不生,被稱之為南海戈壁。中建島礁盤面積較大,呈橢圓形。長3.8公裡,寬2.2公裡,面積約有7.5平方公裡,低潮時大部分露出海面。中建島是礁盤上發育的沙島,四周有較高的沙地,中部窪地不是很明顯。且常年積水,水深約0.5米。全島海拔並不高,平均只有兩米,略呈圓形,實為沙洲。長1850米,寬800米 ,面積約1.5平方公裡。中建島地勢低平,海拔只有2~3米,最高點為2.7米。強颱風來臨時常被海水淹沒。中部偏南有一潟湖,水深0.5米,位於礁盤正中。
中建島附近海域氣候條件極其惡劣,一旦強颱風出現時,整座島嶼都會被海水浸沒,退潮後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珊瑚沙。中建島全島均為珊瑚貝殼沙,因此它還有一個形象的名字—白沙灘。2013年在兩次強颱風的侵襲下,中建島的面積甚至縮小了20%。島的面積由原來的1.5平方公裡縮減到1.2平方公裡。故地形變化較大,顯示出由沙洲向沙島轉變的特徵。
由於惡劣的環境導致中建島寸草不生。1975年我國駐島人員開始駐防,受到颱風的影響,駐地搬了三次家。為了改善島上的環境,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他們利用從大陸一包包背過來的雞糞,用來改善土壤,植樹造林。但每次的勤苦又被颱風毀毀於一旦。這些年隨著條件的改善,他們通過技術改善土壤條件。如今這裡,已是綠樹成蔭,呈現出一片生機。
中建南盆地
在中建島南部有一盆地即中建南盆地。中建南盆地位於南海西陸路坡區,承接了南海北部陸坡和南沙海域構造域的地質特點。並受到南海西園大斷裂帶的控制,地質構造十分複雜。中建南盆地是發育於海南西部陸緣的大型新生代沉積盆地,勘探程度較低。綜合來看,這裡有良好油氣勘探前景。
中建島不光是一座島嶼,它還關乎著廣大海域。中建島的戰略地位不亞於南海其他諸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