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雲南名特小吃暨民族飲食文化節」(以下簡稱「小吃節」)本月在麗江舉辦,昨日落下帷幕。本屆「小吃節」除了創下兩個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外,還創下我省「小吃節」歷史上展商最多、品種最全、吸引遊客數量最大、營業額最高等紀錄。此外,麗江「木府宴」將重現江湖、永勝獲中國松露美食之鄉也是兩大亮點。據了解,第二屆「小吃節」明年將在大理舉辦。
國宴雪桃
柳條豬頭肉
象形蘑菇
納西紅曲肉
披星戴月
1.冷碟類
滷犛牛舌冷片、滷豬舌冷片、滷黃牛舌冷片、滷羊舌冷片、白灼豬心冷片涼拌、滷牛心冷片、白煮涼豬肚、吹豬肝冷片、涼拌雞脯腿、火腿冷片、鹹鴨蛋角花、壯包冷片、乳扇糖卷、寸金條、軟綠玉、大香腸、六合同春、綠豆粉皮、雞豆粉皮。
2.蒸扣類
粉蒸、肘子扣碗、八菠扣碗、扣碗蒸雞、火腿夾乳餅、千張陳醃菜、百合丸子、香菇含香肉、臘豬頭大塊肉、三套雞、夾沙肉、柳蒸鮮豬頭。
3.酥炸類
高勒肉、胸脯肉酥、鹿脯脆片、生炸半醃犛牛壯包肉、雞卷、煎泡雞蛋、雞蛋絲、黑血米灌腸脆片、白雞蛋米灌湯、炸核桃仁、炸花生米、生炸香椿嫩芽、水煎乳餅、洋芋丸子、炸排骨、烤柔豬、油淋雞、烤鴨、脆皮魚、炸花椒葉脆片、香酥麂腿肉。
4.煮燉類
燉熊掌、鹿筋大燉、蟲草燉雞、天麻燉雞、滷兔子肉、黃燜野雞肉、滷野鴨、酥肉、大肉、白水煮鯉魚、泥鰍鑽豆腐、豬坐子肉燴大芸豆、板慄滷肉、山藥燉雞、木耳燉排骨、白玉丸子、白刺嫩芽燴老火腿、竹葉菜。
5.炒菜類
泡辣子炒瘦肉、爆炒黃芽韭、爆炒肚頭、公爆雞、腰花炒薑絲、豆泥綠玉醬、雞淖、爆炒雞雜碎、核桃仁炒白菜莖、醋溜蓮根絲。
6.家常菜蔬
臘肉白片、鮮豬肉白片、回鍋肉、焙烤項圈肉、紅燒豬肉、炒豬肝、焦肝、蒜瓣滷肝、清燉肥腸排骨、清燉雞、牙祭雞、腊味炒雞、雞抓豆腐、酸菜垛酥小魚、妥倮夥燴豆腐、魔芋豆腐炒酸菜、紅辣白蓮花、紅油苤藍絲、涼拌萵筍條、什錦火鍋、豬坐堆骨火鍋、雞肉火鍋燙豌豆尖、炸洋芋乾片、煸炒生洋芋片、青椒炒洋芋絲、洋芋泥酥、洋芋烤豆腐、洋芋炒酸菜、涼拌雞豆涼粉、冷卷雞豆涼粉皮、黃煎雞豆涼粉片、雞豆熱粉、涼拌白涼粉、煎涼粉炒韭菜、蒜苗炒煎涼粉、煎涼粉炒菠菜、素炒包包白菜 、蒜瓣烤豆腐、瘦肉炒蒜片、茄子燴洋芋、涼拌嫩茄條、番茄炒雞蛋、素炒青嫩黃豆米、青蠶豆米烤豆腐、黃瓜炒瘦肉、涼拌生黃瓜片、豬肝渣燴豆腐、酸菜炒瘦肉、豬血炒豆腐、羊肉炒青椒。
7.湯類
妥倮夥白煮湯、幹板菜下臘肉湯、煎雞蛋湯、番茄雞蛋湯、豆腐粉皮湯、雞豆粉絲湯、蔓菁花花火腿湯、黃豆芽豆腐湯、菠菜湯、蘿蔔豆瓣湯、心肺湯、酸菜氽肉串紅湯、包包白菜豆腐湯、西葫子湯、小瓜湯、綠豆芽白豆腐湯、小百合湯、三根湯、二麵湯、酥油茶、蓮花白、甜心雞蛋米酒湯、米酒紅糖熱湯。
8.酒及冷飲類
窨酒、甜酒、白酒、米酒、梅子酒、烏梅水、涼蝦、冰粉、米酒調涼水、冷粉糖。
9.主食類
火鏟粑粑、鍋盔粑粑、鍋邊貼粑粑、幹烙層餅粑粑、鍋炕火烤小粑粑、兩面黃鍋盔粑粑、油煎兩面黃粑杷、油炸千層粑粑(即今俗稱「麗江粑粑」)、麥麵饅頭、花卷、包子、鑼鍋將軍、玉米面粑粑、玉米面椒鹽蒸饃、油糖玉米面蒸饃、青嫩玉米糕、糯米粉粑粑、卷糖糯米粑粑。
昨日,永勝縣成功申報為「中國松露美食之鄉」,並舉辦認定頒牌(證)儀式,由中國烹飪協會授牌。永勝的松露年產200多噸,遠銷歐、美等國際市場,松露美食之鄉的成功申報有助於雲南松露的保護與培育、產業的穩步開發,有利於松露更好地服務於餐飲和其他產業,帶動野生菌綠色產業的興旺,鞏固雲南野生菌王國的地位,創造餐飲行業的新品牌。為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本屆「小吃節」期間,《雲南名特風味小吃集萃》首發,全書收集了雲南家喻戶曉的200餘道名特小吃,系統介紹了各種小吃的製作方法和文化知識,還有精美圖片、品嘗指南和奇聞軼事,是一本「吃貨」的體驗寶典,也是餐飲從業者必讀的工具書。
本屆「小吃節」是雲南歷屆「小吃節」當中,遊客數最大、營業額最高、參展商最多、展品最全、活動區域最大的。8月1日~7日期間共吸引遊客50餘萬人次,總營業額915萬元,其中,8月1日開幕式當天5個會場共吸引遊客10萬餘人次,營業額140餘萬元,共有來自全省的參展企業110餘家,共設展位130餘個,展出售賣雲南名特小吃上百個品種。
此次「小吃節」期間,製作了一個直徑7.2米,高2.2米的「龍竹甄」,同時製作888個直徑20釐米、厚2釐米的「麗江粑粑」邀請市民品嘗。單次蒸製「麗江粑粑」數量獲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
「小吃節」上,在麗江古城區四方街小食代美食廣場製作一個長88.8米的「麗江卷卷」,這個數字讓全世界的朋友記住麗江古城成立至今已有880多年的歷史,也榮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單次成型「麗江卷卷」長度之最。
楊艾軍總結說, 餐飲業是關乎國民健康與幸福的民生工程,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保增長、促消費」的重要作用,又是促進社會就業、聯動產業發展、幫助農民增收的關鍵環節,還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城市名片。本次「小吃節」中有機運用電子商務,讓美食與現代元素有機結合,讓美景與美食有機結合,讓遊客擁有更完美的雲南行,也為解決長期存在的「麗江無美食」的老大難問題建立了有益的指導,也是提升「雲小吃」知名度的重要傳媒。
來源:春城晚報
掃描二維碼即刻關注「昆明美食美人」(微信號:kmmsmr)
有美食、更有美女,讓您盡享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