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蘇東坡是中國宋代著名的詩詞大家,傳世經典,數不勝數。他的文章寫得也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還是著名的書法家、美食家,對佛學也有很深的研究。可以說,是一個難得的全才。而全才蘇軾,還有一個得意的 技能,就是茶道。
愛茶、懂茶的茶中仙
蘇軾愛茶、懂茶,可以稱得上是茶中之仙了 。
散文《葉嘉傳》中,蘇軾很有創意地用擬人手法寫茶,生動形象。文章涉及了茶的歷史、功效、和製作等知識,是一篇乾貨十足的「茶」的科普文。
為茶寫文,可見蘇軾對茶的愛有多深、知識有多豐富。
蘇軾對茶的熱愛,還體現在很多生活細節上。世人皆知,蘇軾的豪放不羈性格。但,就是這樣一個豪放大氣的人,也曾為茶小氣。
據孫月峰《坡仙食飲錄》記載,蘇軾非常喜歡「密雲龍」這種品種的茶。因為太過喜愛,一般都悄悄收著,輕易不會給別人品嘗。只有門下最鍾愛的4個學生,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才有幸能夠嘗到。
因為蘇軾的這個「小氣」的習慣,還產生過一個誤會。有一次蘇軾叫侍妾取出「密雲龍」招待客人。別人想當然就認為是蘇門四學士到訪了,沒想到卻是新入門的弟子廖正一。原來廖正一是蘇軾門下的新寵,很得蘇軾的歡心。
從茶來看關係親疏遠近,蘇大學士可以說是很現實了。
當然,蘇軾與茶的緣分還不止這麼多。
首先,發明飲茶漱口術。
茶雖然能夠解膩,但是常喝、多喝,對身體也不好。所以,蘇軾就把茶拿來當漱口水。既解了膩,又不傷胃,順便還能固齒。這一段記載在他自己的《仇池筆記》中。
然後,把茶當藥來用。
熙寧六年,蘇軾在杭州做地方官時,一次生病,也不吃藥,喝了幾碗濃茶,就藥到病除了。
於是一高興,就賦詩一首:
在許多年前,蘇軾已經是茶功效的專家了,真是不說他是茶中仙也不行。
身為愛茶、懂茶的茶中仙,蘇軾一生有太多經典的詠茶詩作了,下面一起來欣賞一下。
詩歌賞析
走在小山村,精神疲乏、口乾舌燥之際,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茶」。蘇軾對茶可是真愛,所以不怕冒昧,就敲門問人討杯茶喝。
「千金買斷顧渚春」 一句,再次寫出蘇軾對茶的痴迷。「顧渚紫筍」是蘇軾在湖州當地方官時,十分喜愛的一種本地茶,不惜豪擲千金購買。
把茶與仙子、美人相聯繫,可見茶在蘇軾心中的地位之高。
「從來佳茗似佳人」與蘇東坡的另一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後世還常用作對聯。
講究的飲茶者
蘇軾不只愛茶、懂茶,還是個十分講究的飲茶者,他對烹茶手法和用具,都有強迫症般的執著。喜歡石壺燒水,因為金屬會有澀味(「銅腥鐵澀不宜泉」)。還發明了「東坡壺」 ,一種提梁式紫砂壺,讓飲茶更為方便。
《汲江煎茶》這首詩寫了蘇軾烹茶的整套流程,細節豐富。
吳喬在《圍爐詩話》中,甚至質疑蘇軾的這首詩是茶經,而不是詩。但仔細品讀,這首詩還是很有意境的。獨居山間,親手烹茶,水聲、風聲與打更的聲音,形成一幅獨特的畫卷。
而且,詩中也融入了蘇軾的性格與心境。當時,蘇軾被貶去偏遠的儋州(今海南島慣縣),卻沒有喪失生活的興致。苦中作樂,處之泰然。
小山碎碎念
蘇軾的詩詞、文章之名冠絕天下,無人不知。但少有人知道的是,他在茶道方面的研究。而之所以說蘇軾是茶中仙,不只因為他愛茶、懂茶,與茶有緣,還因為他的個性。畢竟,稱得上仙的,都有幾分瀟灑的味道。
讀了蘇軾的幾首詠茶詞,我們可以認識到才子蘇東坡可愛的另一面,也可以看出他樂觀豁達的性格。
舊識新知,古詩誠不欺我。
順便推薦一套書,包含蘇軾、辛棄疾、李清照和倉央嘉措等人的詩詞,裝幀也比較漂亮。現在搞活動,一套總共六本書,才49.9元,還挺划算的。喜歡詩詞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的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