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蘇軾詩詞好,誰知他是茶中仙,讀這5首詩詞認識蘇東坡

2020-12-25 小山說書

蘇軾蘇東坡是中國宋代著名的詩詞大家,傳世經典,數不勝數。他的文章寫得也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還是著名的書法家、美食家,對佛學也有很深的研究。可以說,是一個難得的全才。而全才蘇軾,還有一個得意的 技能,就是茶道。

愛茶、懂茶的茶中仙

蘇軾愛茶、懂茶,可以稱得上是茶中之仙了 。

散文《葉嘉傳》中,蘇軾很有創意地用擬人手法寫茶,生動形象。文章涉及了茶的歷史、功效、和製作等知識,是一篇乾貨十足的「茶」的科普文。

為茶寫文,可見蘇軾對茶的愛有多深、知識有多豐富。

蘇軾對茶的熱愛,還體現在很多生活細節上。世人皆知,蘇軾的豪放不羈性格。但,就是這樣一個豪放大氣的人,也曾為茶小氣。

據孫月峰《坡仙食飲錄》記載,蘇軾非常喜歡「密雲龍」這種品種的茶。因為太過喜愛,一般都悄悄收著,輕易不會給別人品嘗。只有門下最鍾愛的4個學生,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才有幸能夠嘗到。

因為蘇軾的這個「小氣」的習慣,還產生過一個誤會。有一次蘇軾叫侍妾取出「密雲龍」招待客人。別人想當然就認為是蘇門四學士到訪了,沒想到卻是新入門的弟子廖正一。原來廖正一是蘇軾門下的新寵,很得蘇軾的歡心。

從茶來看關係親疏遠近,蘇大學士可以說是很現實了。

當然,蘇軾與茶的緣分還不止這麼多。

首先,發明飲茶漱口術。

茶雖然能夠解膩,但是常喝、多喝,對身體也不好。所以,蘇軾就把茶拿來當漱口水。既解了膩,又不傷胃,順便還能固齒。這一段記載在他自己的《仇池筆記》中。

然後,把茶當藥來用。

熙寧六年,蘇軾在杭州做地方官時,一次生病,也不吃藥,喝了幾碗濃茶,就藥到病除了。

於是一高興,就賦詩一首:

在許多年前,蘇軾已經是茶功效的專家了,真是不說他是茶中仙也不行。

身為愛茶、懂茶的茶中仙,蘇軾一生有太多經典的詠茶詩作了,下面一起來欣賞一下。

詩歌賞析

走在小山村,精神疲乏、口乾舌燥之際,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茶」。蘇軾對茶可是真愛,所以不怕冒昧,就敲門問人討杯茶喝。

「千金買斷顧渚春」 一句,再次寫出蘇軾對茶的痴迷。「顧渚紫筍」是蘇軾在湖州當地方官時,十分喜愛的一種本地茶,不惜豪擲千金購買。

把茶與仙子、美人相聯繫,可見茶在蘇軾心中的地位之高。

「從來佳茗似佳人」與蘇東坡的另一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後世還常用作對聯。

講究的飲茶者

蘇軾不只愛茶、懂茶,還是個十分講究的飲茶者,他對烹茶手法和用具,都有強迫症般的執著。喜歡石壺燒水,因為金屬會有澀味(「銅腥鐵澀不宜泉」)。還發明了「東坡壺」 ,一種提梁式紫砂壺,讓飲茶更為方便。

汲江煎茶》這首詩寫了蘇軾烹茶的整套流程,細節豐富。

吳喬在《圍爐詩話》中,甚至質疑蘇軾的這首詩是茶經,而不是詩。但仔細品讀,這首詩還是很有意境的。獨居山間,親手烹茶,水聲、風聲與打更的聲音,形成一幅獨特的畫卷。

而且,詩中也融入了蘇軾的性格與心境。當時,蘇軾被貶去偏遠的儋州(今海南島慣縣),卻沒有喪失生活的興致。苦中作樂,處之泰然。

小山碎碎念

蘇軾的詩詞、文章之名冠絕天下,無人不知。但少有人知道的是,他在茶道方面的研究。而之所以說蘇軾是茶中仙,不只因為他愛茶、懂茶,與茶有緣,還因為他的個性。畢竟,稱得上仙的,都有幾分瀟灑的味道。

讀了蘇軾的幾首詠茶詞,我們可以認識到才子蘇東坡可愛的另一面,也可以看出他樂觀豁達的性格。

舊識新知,古詩誠不欺我。

順便推薦一套書,包含蘇軾、辛棄疾、李清照和倉央嘉措等人的詩詞,裝幀也比較漂亮。現在搞活動,一套總共六本書,才49.9元,還挺划算的。喜歡詩詞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的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紀念蘇東坡逝世919周年「東坡雅集——蘇軾詩詞誦讀會」在京舉行
    工人日報客戶端8月24日電 8月23日下午,為紀念蘇東坡逝世919周年,人民文學出版社讀書會發起「東坡雅集——東坡詩詞誦讀會」活動。本次活動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廣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中國蘇軾研究學會、美後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聯合舉辦,人民文學出版社讀書會獨家承辦。
  • 讀蘇軾三首詩詞,了解他多難的人生及豁達的胸懷!
    每次讀蘇軾的詩詞,總感慨他人生的多難,處事的豁達及心靈的睿智,他的一生,歷經風波,多次遭受貶謫,還遭逢多位親人的生死離別,飽受人生的艱辛與苦難,但他卻能以寬廣的心胸和堅韌的毅力,直面人生的缺憾,超越痛苦,化解苦難,這些從他的詩詞中就能體現出來。
  •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讀蘇東坡禪詩三首,心如止水
    都知道蘇東坡是一位佛緣頗深的大文豪,在他坎坷動蕩的一生中,禪宗給他帶來了心靈上的極大慰藉。蘇東坡也以自己的禪心妙筆,創作了不少的禪詩,以下介紹其中境界最高的三首,細細品來,不覺心如止水!蘇軾蘇轍兄弟倆早年曾在澠池某寺借宿,幾年後故地重遊,發現物是人非,蘇轍寫詩懷舊,蘇軾則作此詩相和。此詩前四句大大有名,後來演化成一個成語叫「雪泥鴻爪」。飛鴻偶然在雪上留下兩行爪印,轉眼間就飛得無影無蹤,而雪上的爪印也很快無蹤無影。世事本無常,身與名都難得長久,既如此,何不隨順自然之道,活得自在灑脫些?
  • 5句詩詞,飲食、賞景、品性、情感、為官,全方位了解蘇東坡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5句詩詞,飲食、賞景、品性、情感、為官,全方位了解蘇東坡蘇軾,宋代大文豪,中國文學史上一顆不容忽視的明星,自身帶有強大吸引力今天小編就通過他的幾首著名詩詞,簡單介紹一下蘇軾這個文化名人。
  • 蘇軾一生最智慧的5首詩詞,不讀不足以談人生,精闢(建議收藏)
    無人不愛蘇軾。愛蘇軾的豁達開朗,愛蘇軾的不急不躁,愛他直面坎坷人生時的風輕雲淡。一如林語堂所說: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僅僅一個回憶,可是他留下我們的,是他那心靈深處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千古不朽的。想變成蘇軾這樣的人,心若止水,不困於情,把他人眼裡的苟且,活成自己的瀟灑人生。
  • 很精彩的一首詩詞,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不再是少年
    在中國的文化史上,詩詞佔有了濃墨重彩的篇章。無數的文人騷客留下了一篇篇詩詞佳作,給予了我們關於愛、關於美、關於生命的豐富體驗。蘇東坡是我國北宋的大文豪 ,他詩詞俱佳,留下許多名作。賞析:這首詞作於元豐五年(1082),事時詞人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詞人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展示了他曠達灑脫了胸襟。「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首兩句點題展示了詞人超越榮辱得失,任憑風雨肆掠,始終堅持自己的人生信仰。「竹杖芒鞋輕勝馬」,這句寫得俏皮傳達出一種不畏風雨,笑傲人生的自在與輕鬆。「誰怕?
  • 蘇東坡這些詩詞你讀過嗎?(上)
    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以他的詩詞讓後人熟悉,說到他的詩詞,最熟悉的是《念奴嬌 赤壁懷古》、《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江城子 密州出獵》但蘇東坡一生寫了3459首詩詞,於是,更多的詩詞被這些太耀眼的詩詞遮擋了
  • 蘇軾的詠茶詩詞
    在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時,一天,因病告假,遊湖上淨慈、南屏諸寺,晚上又到孤山謁惠勤禪師,一日之中,飲濃茶數碗,不覺病已痊癒。便在禪師粉壁上題了這首七絕詩。試院煎茶「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銀瓶瀉湯誇第二,未識古今煎水意。
  • 蘇東坡這首詩詞,為何讓王朝雲痛哭
    蘇東坡是一個全才,他詩詞文章書法繪畫都極好。人格也正派,思想敏銳,還是一塊當官的好料子。在北宋新舊黨爭中,雖然大起大落,但是也曾擔任過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重要職務。
  • 秦觀詩詞五首,首首絕美,驚豔千古
    秦觀一生,確算坎坷,早年喪父,青年時代參加科考,前後三次,到中進士,已經是36歲的中年,接下來的9年時間,是他比較順風順水的時候,因為蘇東坡受到重用,他也一路高升,但同樣因為蘇軾的關係,人生最後的6年不斷被貶,不斷南遷,可謂嘗盡艱辛,而他又不像老師蘇軾那般放得下看得開,一路下來自然飽受煎熬
  • 讀了那麼多蘇軾的詩詞,直到這首《臨江仙》我才看到他真正的豁達
    蘇軾創作了很多影響深遠的詩詞作品,我們也幾乎不止一次在文章當中對他的樂觀與曠達進行讚賞,但是當我們讀到這首《臨江仙》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蘇軾的豁達別有深意。北宋文壇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歷史治水名人等等諸多頭銜疊加在蘇軾身上,讓我們要看清他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徵多了些許難度。
  • 蘇軾:宋朝第一大吃貨,用詩詞寫下「舌尖上的宋朝」
    那作為同樣吃貨的我,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蘇軾的兩首關於吃的詩詞。《於潛僧綠筠軒》: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雖說這首詩是在說蘇軾特別喜歡竹子。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道菜肥而不膩,百姓讚不絕口,所以後來百姓戲稱此肉為東坡肉。
  • 蘇軾:被詩詞耽誤的美食家
    要說起蘇軾,大家肯定想到的都是大詞人,隨手一寫就流傳了百千年,不得不說,他真的是天賦超人。但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作詩詞有多厲害,而是他對吃喝有多愛。這個時期也有一些詩詞寫了他的喝酒感悟,比如「萬斛船中著美酒,與君一生長拍浮」。被貶了之後的詩詞哀怨了不少,比如這首《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 舌尖上的詩詞:蘇軾美食地圖指南
    他一生到過很多地方,無論是在行旅途中,還是在貶謫之地,他都樂於烹製,樂於品嘗當地的美食。 雖然黃州地處偏僻,可是蘇軾發現這裡豬肉產量豐富且價格便宜,而且當地老百姓還沒有研究出豬肉的吃法。於是蘇軾就買了好多豬肉,用慢火清燉,然後加入醬油等調料,做出的肉美味無比,這是蘇軾與美食的微妙碰撞。 長江魚 「在黃州,好自煮魚,其法:以鮮鯽或鯉魚治斫,冷水下。入鹽於堂法,以菘菜筆之,仍入渾。
  • 5000年來最精彩的一首詩詞,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經不再是少年
    在中國的文化史上,詩詞佔有了濃墨重彩的篇章。無數的文人騷客留下了一篇篇詩詞佳作,給予了我們關於愛、關於美、關於生命的豐富體驗。蘇東坡是我國北宋的大文豪 ,他詩詞俱佳,留下許多名作。他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一詞,相信很多人都會背誦,也經常引用其中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無畏和淡然,很多人認為這是5000年來最精彩的一首詩詞。年少時喜歡一蓑煙雨任平生,後來懂得也無風雨也無晴。
  • 5000年來最精彩的一首詩詞,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不再是少年
    在中國的文化史上,詩詞佔有了濃墨重彩的篇章。無數的文人騷客留下了一篇篇詩詞佳作,給予了我們關於愛、關於美、關於生命的豐富體驗。蘇東坡是我國北宋的大文豪 ,他詩詞俱佳,留下許多名作。這首詞寫平常生活經歷,卻充滿人生哲理。
  • 蘇東坡詠月詩詞的家國情懷
    在中國文化發展悠遠歷程中,蘇東坡無疑是一座巍峨奇崛的高峰,是一位為後世敬仰的曠世文豪。他既生性曠達、從容灑脫,又天賦異稟、穎慧絕倫,詩詞文書兼擅,儒釋道全通,是中國文化史上極為罕見的全才和通才。他不僅豐富了詞的表現題材,而且改變了「詩莊詞媚」的傳統定位,從而提高了詞在中國文學體系中的地位,推動了宋代詞作藝術風格的多元化和主流化。
  • 蘇軾溫暖世人900年的一首詩,句句都是經典,失意時就想想它
    從古至今,各種文學作品的誕生都滿足了人精神上的需求,那些優秀的作品也能引起人類的共鳴。正如宋代文豪蘇軾一樣,在詩詞方面有很大的成就。蘇軾這一生宦海浮沉,行走四方。他善於從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客觀事物中找出規律。蘇軾溫暖世人900年的一首詩,句句都是經典,失意時就想想它!
  • 人文讀書會|蘇軾詩詞短評大賽獲獎結果
    人文社讀書會主辦的「蘇軾詩詞短評大賽」獲獎結果公布了!!!上闋尾三句,似東坡心中在想離別十年是否還認識現在滿面塵垢且兩鬢斑白的自己?這句話既有東坡時運不濟,政治失意後的憂憤而使自己愁容滿面,雙鬢如霜,也著重道出了對已逝妻子的深切懷念,沉痛感人。下闋首五句詳述夢中之景。夢中的我回到了我們共度時日,共擔憂患的故鄉,看見你正在小窗前梳妝打扮,依稀當年。
  • 蘇軾有多愛吃?這38句蘇軾詩詞,全是關於吃的
    蘇軾一生坎坷,可他貶到哪,吃到哪,讓世人忽略了他的苦難,而愛上了他的達觀。吃能治癒人,是生活中的小確幸。一件小小的吃食,蘇軾認真賦詩,讓人從他的文字中體會到吃的樂趣。讀這38句蘇軾的美食詩詞,心煩的時候,讀一讀,希望能治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