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江南水鄉,大家一定會想到古鎮、小橋流水、舟行水上、石板街巷等等。
江南的古鎮,一抓一大把。有出名的,有不溫不火的,也有默默無聞的。總之,每一個古鎮都有著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韻味。
古鎮,古橋、古塔、古寺、古廟、古宅、古建築,每一處角落都有它的故事,內涵和留存的價值。
就像震澤古鎮一樣,這是一個質樸的千年古鎮,也是我國著名的蠶絲之鄉,猶如大家閨秀般,既有小橋流水般的婉約細膩,又獨具端莊大氣。
雖沒有烏鎮、周莊等古鎮那般出名,但這裡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濃厚的文化積澱,是一個值得駐足欣賞的古鎮,可以好好體驗一番江南蘇式慢生活。
震澤,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素有「吳頭越尾」之稱,毗鄰太湖,前唐開埠,南宋設鎮,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
柳亞子先生稱之為「太湖湖水連天闊,中有靈區號震澤」。風光勝跡較多,有江南第一堂——師儉堂,古鎮第一塔——慈雲寺塔等。
師儉堂——這是一座很有江南味道的古典庭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師儉堂的各種古老雕刻很精美,門樓有磚刻,飛簷有木雕,裙板上還有漆雕,神話傳說 、戲 劇故事融入了雕刻之中,形態生動。
院內還有兩道花瓶造型鏤空的院牆 ,寓 意為「平平安安」。師儉堂共前後六進,有碼頭、商鋪、花園,大大小小的房間共百餘來間。在第二進與第三進之間,還夾著一條寶塔街,街不寬,倒像是宅內的天井。
震澤古鎮遊很多古建築,最有名的古建築是禹跡橋,這座古橋是清朝康熙年間修建的,到現在都有300多年的歷史了。還有一個傳說是大禹治水時在這裡走過並留下的足跡。
這裡最顯眼的是一座古塔坐落在慈雲禪寺內,古塔巍峨屹立,在整個古鎮的各個方向都能看到,一座磚身木簷樓閣式塔,六面五級,總高38.44米。由塔壁、迴廊、塔心組成。自第二層起每層施平座腰簷,內有木梯可拾級而上。塔內四、五層有楠木剎柱直透頂端。
仰蓮上有明代萬曆五年(1577年)修繕時鐫刻的文字。慈雲寺塔留有宋代遺蹟,但更多的是明代風貌。慈雲寺塔與禹跡橋互成對景,互相映照,構成了江南水鄉特有的「拱橋塔影」景觀。這也是遊客必打卡的景點之一。
行走在這裡,溫婉清秀的水鄉景色,拍照或寫生尤其漂亮,許多美術院校選擇這裡作為寫生基地,一瞬間像是走進了畫鄉。
兩岸的徽式建築翹著廊簷倒映在水中,偶爾有雲朵擠進來,那種意境真實且夢幻,人們在小碼頭洗衣垂釣,來回細數著青石板,到處都充滿著市井生活的氣息。
聽一曲蘇州評彈,那悠揚的彈唱,迴蕩在整個街巷,遊走在寶塔街,感受那份古韻,仿佛亙古的歷史重現眼前。
日落黃昏,坐上遊船看船娘優雅地擺著船槳,在臨湖的茶館喝上震澤「四碗茶」,看夜色闌珊、聽古鎮心聲......
古寺、古塔、古宅、古建築等也是震澤古鎮的標誌性建築,漫步在古鎮,你可以想像並感受得到當年古鎮的繁榮與熱鬧景象。河邊還有一些民宿,白牆黛瓦,依河而建,典型的江南水鄉民居。身處這裡,如夢似幻,從白牆黛瓦中依稀感覺到徽派建築的味道和印記。
暮色四合,水汽氤氳。水巷駁岸邊,飄來誘人的香。於是,臨河入席,就著清涼的晚風開啟一場舌尖的宴遇和古鎮的心靈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