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東歐務實合作助推亞歐大陸復興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6日在出席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時提出三點建議:推動5年內雙方貿易規模再翻一番;合作建設一批基礎設施大項目;積極擴大企業雙向投資。
中東歐國家讚揚中國與世界合作發展,致力互利共贏,期盼與中國加強各方面合作。
此間人士認為,中國與中東歐的合作體現未來改革發展與世界潮流的交匯,雙方的互利合作將推動亞歐大陸的復興。
李克強25日啟程出訪中東歐,這也是他今年的第二次歐洲之行。在中國-中東歐領導人會晤時,李克強指出,中東歐國家是歐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和中東歐的關係也是中歐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盟研究部主任崔洪建認為,雙方合作將推動中國與中東歐及中歐關係繼續深入發展,推動亞歐大陸的復興。「中國重視中歐關係並務實加強與中東歐國家的次區域合作,轉型中的中東歐也希望尋求歐洲以外的新市場與經濟成長點。」他說。
據悉,中國-中東歐國家之間戰略合作框架包括做大做實經貿合作,加快推進互聯互通等六大領域。其中,包括以啟動匈塞鐵路合作項目為契機,促進中東歐國家互聯互通,開闢中國和歐洲之間海陸聯動的運輸新通道;支持中國企業積極參與中東歐國家核電等電力項目建設;中方願與相關中東歐國家互設金融分支機構、籤署本幣互換和結算協議,進一步加強金融合作,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崔洪建認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是基於雙方實際意願和需求,在對歐洲地區形勢變化進行綜合判斷基礎上做出的政策規劃,是對原有的中國與歐盟機構、中國與歐盟成員國外交結構的積極調整和補充。
受歐債危機影響,中東歐國家不同程度出現了貿易萎縮、投資下滑、債務負擔加重等發展問題,經濟總量不足歐盟十分之一。為支持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中方已設立100億美元專項貸款,願與各國金融機構及企業合作。
「歐盟、次區域和成員國三位一體的對歐外交政策框架將更加均衡務實,更有利於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平穩推進、協調發展。」崔洪建說。
中歐貿易額從2003年的1252億美元增至2012年的5460億美元,歐盟連續9年穩坐「中國最大貿易夥伴」交椅,中國則連續10年位居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
幾天前在北京舉行的第十六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雙方共同制定了《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並宣布啟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為中歐合作勾畫出新的藍圖。
但是,中東歐作為歐洲的一部分,尚不為中歐合作完全涵蓋。中東歐16國,有11個歐盟成員國,5個非歐盟成員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貿易只佔中歐貿易的10%,投資額則更少。
崔洪建指出,中歐因應時代潮流和發展大勢,不斷走向全方位合作,「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是為該地區量身打造的合作平臺,雙方在明確各自需求的基礎上廣泛深入持久合作,將促進這一地區的合作與互信」。
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世界各區域合作組織都在加快區域利益博弈的大背景下,中國與歐盟兩大重要實體的積極互動,被看做是新世紀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關鍵因素。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趙俊傑表示,堅持中國與中東歐的合作是中歐合作的一部分,有利於推進歐洲一體化進程,推動實現一個團結繁榮的歐洲。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新的外交輪廓逐漸清晰,顯示了高起點、大格局,將為中歐雙方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推動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記者 任沁沁 孫亮全 李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