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艦因故障駛進日本長崎,竟然是中國唯一一次威脅到日本

2021-01-12 上遊新聞

一想到二戰,我們多少都有些許遺憾,雖然我們是戰勝國,可是我們中國並沒有一兵一卒能夠到達日本本土,把我們的國旗插在日本的土地上,我們的大炮、飛機、坦克也根本沒有攻進到日本本土,也就是國民政府有個轟炸機曾經去「轟炸」過日本,結果扔下去的還不是炸彈,只是傳單而已,算不上攻擊日本。

難道中國軍隊從來沒有到過日本嗎?

其實不然,還真有那麼一次,中國軍艦駛進日本沿海城市,威脅日本的事件。

那是1886年的時候,洋務運動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北洋水師剛剛初具規模,形成了戰鬥力,軍事排名儼然已是亞洲第一。

歷經兩次鴉片戰爭失敗的滿清也認識到,保障國內外安定,堅船利炮有著很大的重要性,所以洋務運動蓬勃興起後,滿清在軍務上的投資也是不小的。

在北洋水師成立後,滿清上下都是信心滿滿,認為大清也是一個軍事強國了,正好這個時候,中國和俄國正在談判領土爭端問題,滿清的外交大臣就和北洋大臣李鴻章商量說,他們在海參崴跟俄國人談判,北洋艦隊能不能派出戰艦來接他們,順便給俄國人秀秀我們的肌肉,讓老外看看我們大清的水師不比他們的差。李鴻章一口答應了,說北洋水師成立至今,是要讓周圍的國家感受一下。

於是北洋水師就遠赴海參崴,接滿清的外交大臣回國。

我們知道,艦隊運轉工作一段時間就要維修,可是當時的大連旅順港船塢還沒有修建好,國內沒有合適的地方進行保養維修。

不是聽說日本的長崎,就是後來和廣島一起挨核武器爆炸的城市,有專門維修大型軍艦的船塢嗎,所以李鴻章就和日本人商量,讓七艘北洋艦隊來到長崎,給你們掙銀子的機會,日本人一口答應了。

七艘軍艦浩浩蕩蕩的開進長崎,其中有兩艘停靠在了船塢進行維修。當時的日本人哪裡見過這個陣勢,北洋水師的造訪,日本媒體舉國上下,是特別關心,報紙天天報導,現在的大清真是軍事強國,這個北洋水師和英法美相比也毫不遜色的。

就在兩艘軍艦停留在長崎維修保養的時候,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由於軍艦在維修,水兵沒事就喜歡登岸,到長崎市區沾花惹草,尋花問柳,結果兩次和當地民眾、警察發生了肢體衝突。第一次是個小規模的,幾個人打架鬥毆沒啥子大事,但是第二次有兩百多名水兵,和日本警察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結果打死了兩名日本人,重傷二十幾個,大清水兵也被打死五個人,輕傷一二十個。

發生了這個事,兩國的政府非常震驚,高度關注,馬上派出了高級別的調查組來偵辦調查這個案件,甚至有傳聞說,當年衝突正酣的時候,咱們兩艘軍艦上的人看到兄弟被人打了,準備把軍艦上的大炮對準長崎,進行轟炸的。

大清的軍艦停留在長崎,給日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以至於這個外交事件的處理結果是:雙方都認為這不是什麼大事,一場誤會而已,秉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互相賠錢了事,中國呢賠給日本兩萬日元,日本賠給中國五萬多日元,這應該是滿清屢次屈辱的外交史上不多見的一次勝利。看來手裡有堅船利炮,對手還是心有餘悸的,這恐怕也是中國軍隊近代史上唯一一次直接威脅日本本土的事件。

不過,後來的事情我們也清楚了,感受了巨大威脅的日本人,誠惶誠恐,他們覺得大清的軍事實力太強了,而且還虎視眈眈的跑到日本家門口耀武揚威,如果日本不發憤圖強,北洋水師就會很輕鬆的把日本給滅了。

從這個時候開始,日本上到天皇,下到平頭百姓,都要給日本海軍捐錢,國家每年還拿出很多的財政收入來給海軍貼補家用,好讓海軍買軍艦,以至於短短的九年時間,日本的海軍實力迅速攀升,在甲午海戰之中,打的大清的北洋水師是全軍覆沒。

想當年,北洋水師給俄國人,日本人秀肌肉,告訴他們北洋的軍事實力是很強大的,這一點都沒有錯,我們當時要用強大的武力保護自己,可問題是,自從我們秀肌肉後,九年時間,北洋水師就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既沒有新購置新軍艦,也沒有購買新炮彈,更沒有加強水戰演練,而我們的對手日本舉全國之力狂造軍艦,這一進一退,甲午海戰的失敗就是必然,而這唯一的一次威脅日本本土,就成了史無前例的絕唱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長崎事件:軍艦因故障駛進日本長崎,威脅到日本?
    一想到二戰,我們多少都有些許遺憾,雖然我們是戰勝國,可是我們中國並沒有一兵一卒能夠到達日本本土,把我們的國旗插在日本的土地上,我們的大炮、飛機、坦克也根本沒有攻進到日本本土,也就是國民政府有個轟炸機曾經去「轟炸」過日本,結果扔下去的還不是炸彈,只是傳單而已,算不上攻擊日本,難道中國軍隊從來沒有到過日本嗎?
  • 大清外交最硬氣的一次,直接將炮口對準長崎,日本屈服、賠款
    這兩艘軍艦號稱「亞洲第一巨艦」,再加上排水量在2400以上的濟遠號和1200噸以上的威遠號,北洋水師雄赳赳氣昂昂,大有在東亞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感覺。而日本呢?倒也有海軍艦隊,但排水量不過3000噸,連大清軍艦的一半都沒達到,看著這巨大的軍艦上飄揚的大清龍旗,日本人的眼中透露著豔羨、嫉妒乃至仇恨、恐懼等複雜眼神。
  • 日本吞併琉球清政府裝孫子,為何長崎事件卻成了大爺
    清朝晚期,清政府內憂外患,而日本明治維新後,一直蠢蠢欲動,竟然打上了琉球的主意,琉球向中國緊急求助,清政府忍氣吞聲,視而不見,任由日本吞併琉球。日本見清政府裝孫子,所以野心膨脹,1874年,日本藉口琉球水手在臺灣遭到原住民殺害,公然入侵臺灣,製造了牡丹社事件。清政府再次忍氣吞聲,賠償日本50萬兩白銀,並承認日本吞併琉球的事實。但在1886年,日本圖謀朝鮮,清政府大怒。
  • 日本威脅出動軍艦「驅離」進入釣魚島海域中國「軍艦」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 王盼盼】據日本《讀賣新聞》1月12日報導,日本政府對於中國「軍艦」巡航釣魚島制定了新的應對方針,一旦發現中方船隻進入釣魚島海域,將基於國際法發出「警備行動」命令,派海上自衛隊艦船迅速驅趕中國「軍艦」離開。
  • 長崎事件,清朝鴉片戰爭後首次勝利,一日本人卻影響甲午戰爭結局
    李鴻章遂決定由水師提督丁汝昌率鎮遠、定遠、威遠、濟遠四艦前往位於日本長崎的三菱造船所進行檢修,並展開對日本的「親善訪問」。這是中國鐵甲艦隊首次訪問日本。長崎事件1886年8月13日,日方邀請抵達長崎的北洋官兵登岸購物。
  • 清政府取得「長崎事件」對日本的勝利,為何甲午戰中卻敗得很慘
    「長崎事件」是中國近代對日外交中難得的一次勝利。但由於中日兩國在事後,對此次事件採取了截然不同的反省態度,也造成了兩國此後迥異的發展走勢及結果。這是怎麼回事呢?1885年4月,英國出兵佔領了朝鮮半島南端的巨文島,俄國認為英國此舉不但阻擋了其太平洋艦隊南下的通道,還直接威脅著其遠東軍港海參崴,於是揚言攻佔朝鮮的永興灣。日本方面則一直把朝鮮當做進攻中國、稱霸亞洲的跳板,不允許別國染指,於是也蠢蠢欲動。
  • 長崎事件的始末:中日海軍史上的一次正面交鋒
    文/王國棟1886年8月,中國北洋水師在李鴻章的指示下,由水師提督丁汝昌率領四艘鐵甲艦,對日本進行一次頗具爭議的訪問。同年8月13日,當中國軍艦停靠在日本長崎港時,中國水兵與日本民眾發生爭執,最後演變為一場有預謀的血腥的屠殺。
  • 北洋水師揚威日本,長崎事件為甲午海戰埋下禍根
    鎮遠號北洋水師共派出「定遠」、「鎮遠」、「威遠」、「濟遠」、「超勇」、『揚威』六艘軍艦前往,在1886年時,由於軍艦長期在海上漂泊,總得維修和補充給養,另一方面,當時中國海軍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六,也出於展示大清國軍威、威懾日本之目的,於是,李鴻章就命令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率領北洋水師最牛逼的四艘軍艦「鎮遠」、「定遠」、「威遠」、「濟遠」前往日本長崎的三菱造船廠檢修,注意哦,是去日本的地盤修我大清國的軍艦。
  • 130年前,一人提出:炮擊長崎滅日本,如果實施日本將非常危險
    當時的世界安定祥和一片,要說中國最值得說的就是當時中國人進行了一場試圖改變的革命就是洋務運動,在這場運動中展現了科技的發達,北洋水師可以說是當時最為偉大的創造,那是那時亞洲其他國家少有過的嘗試。強大的北洋水師甚至都可以說是當時唯一可以將日本的企圖進行壓制的工具,如果沒有很充分的準備和一支強大的軍隊,日本是根本就不敢把自己的企圖展現出來。那中國曾有機會「滅亡日本」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長崎事件刺激日本大力發展海軍
    雖然,日本艦隊的松島艦、比叡艦、赤城艦、西京丸艦被重創,其他艦也遭受了不同程度受創的代價,但是日本艦隊無沉沒戰艦。其受損的戰艦,經過五日的修理便恢復了艦隊巡航的戰鬥力,奇蹟般地出現在大清國附近海域。 回溯19世紀50年代以前的日本,不僅沒有軍艦,就連船舶也極少。直到1850年後,日本才開始從英國、美國購進少數船隻。1854年,則開始仿造歐洲船式,並逐步在江戶、長崎等地開始造船。
  • 北洋艦隊曾經去過日本耀武揚威,更是釀成了著名的「長崎事件」
    在人們的印象裡,北洋艦隊就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從來沒有走出去,一直到甲午海戰的時候,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北洋水師都沒啥亮眼的表現,其實大錯特錯在當時北洋艦隊可是威震東亞三十年,東亞的國家可以說一直在北洋艦隊的陰影下生活。
  • 中國春節in日本長崎
    日本九州長崎,是著名的港口城市,長崎縣的首府,與中國隔海相望距離不足1000公裡。城市臨海而建,房子則隨著山勢鱗次節比,形成獨特的地貌特徵,尤其入夜燈火輝煌的景色讓它成為有著「千萬美金」美稱的世界新三大夜景之一。長崎有著豐富和美麗的自然景觀,但是今天使館君要帶你看看長崎的另一面,充滿了異國風情的長崎。
  • 中國駐長崎總領事:日本處理中國漁民的背後
    日本德川幕府時代,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僅在長崎一地允許外國人進出經商,而外國人當中又僅僅允許被稱為「唐人」的中國人在岸上居住,他們也帶來大批中國文化。到了近代,中國革命先賢孫中山先生先後16次到日本,其中9次到長崎,長崎地方「大腕」梅屋莊吉夫妻傾盡家產無私無償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事業。
  • 通訊:日本城市長崎的中國情懷
    新華網長崎3月2日電(記者馮武勇)漫步日本本土最西端省會城市長崎街頭,隨處可見中國歷史文化和中日交流的蹤跡。
  • 「鄭和」艦駛進廣島灣 正式訪問日本(組圖)
    鄭和艦駛進廣島灣(中廣網記者梁永春 攝)  中廣網鄭和艦11月5日消息(記者梁永春)中國人民海軍「鄭和」號訓練艦從今天(5日)起正式開始對日本為期4天的友好訪問。中國廣播網記者梁永春在「鄭和」艦上發回最新報導。進入專題:中國海軍「鄭和」號訓練艦應邀出訪韓國日本  梁永春:現在我所在的「鄭和」艦正在駛向日本廣島縣的江田島。再過一會我們就會到達那裡。  北京時間今天中午12點左右,日本海上自衛隊將在江田島碼頭上為中國海軍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這是中國人民海軍艦艇第二次到訪日本。
  • 日本艦隊為何能後來居上?原來竟是「長崎恐嚇事件」惹的禍!
    作者:金滿樓1886年,北洋水師「定遠」、「鎮遠」等艦訪問日本長崎,孰料北洋水兵上岸後,卻與日本警察及浪人發生了一場群毆,雙方各有死傷,史稱「長崎事件」。從某種意義上說,李鴻章派北洋四艦尤其是「定遠」、「鎮遠」兩首鐵甲艦前往長崎,確實有「炫耀武力」、嚇阻日本的意思。
  • 日本長崎笑迎中國客 四季萬象旅遊發布會開啟長崎旅遊熱
    在這股赴日遊的湧流之下,日本各地方政府顯然不甘心「坐以待斃」,紛紛加入了爭奪中國遊客的行列中。4日,地處日本九州的長崎縣率團赴京召開旅遊推介說明會,向我國旅遊界、媒體介紹長崎縣的四季美景和旅遊設施。而要尋找中華文明在海外落地開花的活化石,長崎便是其他地方無可匹敵的去處。前我國駐長崎中國總領事李文亮通過自身4年的工作經歷這樣來評價長崎,「要想知道我們真正的春節是怎麼過的,就去長崎」「海外最有中國年味兒的地方就是長崎」,他用「親」「近」「深」三個字概括了長崎與我國的淵源。
  • 明明中國人吃虧的「長崎事件」,為何反而刺激日本大力發展海軍?
    作者:金滿樓1886年,北洋水師「定遠」、「鎮遠」等艦訪問日本長崎,孰料北洋水兵上岸後,卻與日本警察及浪人發生了一場群毆,史稱「長崎事件」。從某種意義上說,李鴻章派北洋四艦去長崎,確實有「炫耀武力」的意思,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北洋艦隊的兩艘巨艦對日本人的民族心理產生了極大的刺激。
  • 在日本長崎,來一場精神漫遊
    如今,日本早已不在渺茫之中,而是成為人們熱衷的旅遊勝地。美食、動漫、溫泉、奈良的鹿、北海道的雪,招引著一批批旅人向東而行。但以上這些都不是吸引郭爽前往日本的緣由,她想要去看的是日本的文學、藝術以及背後所蘊含的文化。 「水手清單」今日繼續更新,我們一起閱讀作家郭爽的日本長崎清單。
  • 日本100城No.5--冬日裡的冰雪邂逅:長崎
    總之三大唐人街,唯一讓我覺得還行的,也就是橫濱的那條。不過我不會傻到在中華街裡面吃炒菜。介於時間緊張呢,臨時選擇了日本三大快餐連鎖之一的SUKIYA牛丼,這一份飯差不多800日元左右,合人民幣4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