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石林,顧名思義,就是石頭的叢林。石林風景區位於昆明市東南部的雲南石林彝族自治縣,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園幾個部分組成,屬於我國三大階梯地勢中的第二階梯面,海拔約1750米,面積約12平方公裡。因為石林屬於高原氣侯,早中晚溫差大,春節期間在石林,早上要穿防風防寒的棉外套,到了中午光穿襯衣都覺得熱。 「遠看大石頭,近看石頭大;石頭果然大,果然大石頭。」在石林旅遊,從導遊口中聽得最多的段子非這句莫屬。
到了石林,女人都是阿詩瑪,男人都是阿黑哥。聽著景區此起彼伏的古老稱呼,恍若隔世,疑是時空穿梭到了阿詩瑪時代。綠油油的草坪中,一座座石林或孤立,或群聚,有的乾脆靜悄悄地守護著竹影搖曳桃紅樹綠的湖心島,引得遊客陣陣驚嘆。阿詩瑪是石林的牧靈人,她優美的身姿佇立十二崖子湖畔,看綠草在空曠處繁茂地生長,看古榕在大石縫裡瘋狂,看風尾蕨在背陰處跳舞,看聖誕樹在路旁向遊人歡笑,看水牛戲水,孔雀梳羽,看犀牛望月、鱷魚灑淚,看唐僧石、悟空石、八戒石、沙僧石、觀音石、將軍石在暗夜裡上演大話西遊,再看那賴蛤蟆年復一年想夠著那天鵝肉的饞嘴相,阿詩瑪日復一日聽著阿黑哥的呼喚,心裡定是充滿了甜蜜與寧靜。
越深入景區深處,石林的密度越大,堪稱石林寶庫,無論是石柱、石壁、石峰還是石窟,均散發出萬般詩韻和千秋風採。在大自然的懷抱,詩人想狂浪行吟,畫家想恣意做畫,歌唱家想縱聲高歌,而普通眾生更是想以身相擁,與石林纏綿不休。無論大石頭還是小石頭,都在這兒煥發出靈性,擁有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生命影象。
走在峰迴路轉的景區內,彎彎曲曲的石徑會將遊人引入一個又一個幽深處,景隨步變煥,使人如入仙境。除了很多動物象形石外,石林還有很多酷似植物的巨石,比如雨後的春筍、樹蔭下的大蘑菇、觀音座蓮等。景區內人性化的獅子亭、望峰亭、石臺、石凳等小景觀,可以隨時供走累了的遊人小憩。而景區內彝族人表演的阿細跳月,更是難得一遇的風情歌舞秀。
說石林,不得不說說阿詩瑪,不得不提起流傳民間的阿詩瑪傳說。源於彝族撒尼人古老的傳說:在阿著底,貧苦人家格路日明家誕生了一個美麗的女孩,父母希望她像金子一樣發光,給她起名阿詩瑪。一天天長大的阿詩瑪能歌善舞,歌聲清響,繡花、織麻樣樣能幹,深得小夥子們仰慕。阿黑是個孤兒,父母在他年幼時就被土司虐待相繼死去。阿黑被財主熱布巴拉抓去服勞役,上山採摘鮮果迷了路,在密林挨凍受餓受盡驚嚇。怕主人打罵不敢再回財主家的阿黑被放羊的小姑娘阿詩瑪救回家。阿詩瑪的阿爹、阿媽收養阿黑為義子。從此,阿黑和阿詩瑪,兩小無猜,相親相愛。阿黑勤勞能幹,樣樣領先。在一年的火把節上阿詩瑪向勇敢智慧的撒尼小夥子阿黑吐露了真情,願以終身相許,立誓不嫁他人。
財主熱布巴拉的兒子阿支看中阿詩瑪,父親熱布巴拉請有權有勢的媒人海熱到阿詩瑪家說親,被阿詩瑪拒絕了。「熱布巴拉家不是好人家,他家就是栽起鮮花引蜜蜂,蜜蜂也不理他,清水不和渾水一起蹬,綿羊不能伴豺狼。"惹惱了海熱威脅道:"熱布巴拉家是阿著底有錢有勢的人家,熱布巴拉的腳跺兩跺,阿著底的山都要搖三搖,阿詩瑪要是不嫁過去,當心丟了家。"阿詩瑪不管海熱怎樣威脅利誘,就是不嫁。
秋天到了,阿著底水冷草枯,羊兒吃不飽肚子,阿黑要趕著羊到很遠的滇南熱帶地方去放牧。阿黑走後,熱布巴拉便起了歹心,派打手和家丁如狼似虎地搶走了阿詩瑪。阿詩瑪忠於她與阿黑的愛情,被搶到熱布巴拉家以後,在威逼利誘面前始終不從,拒絕與阿支成親。熱布巴拉見阿詩瑪軟硬不吃,惱羞成怒,命令家丁用皮鞭狠狠地抽打阿詩瑪,把她打得遍體鱗傷,關進了黑牢。
在外牧羊的阿黑得到報信,飛馬揚鞭跨山越崖,從遠方趕回家來搭救阿詩瑪。破解熱布巴拉重重關卡,終於帶著阿詩瑪離開了財主家。心腸歹毒的熱布巴拉父子又想出喪盡天良的毒計,勾結崖神,帶著家丁,趕在阿黑和阿詩瑪過十二崖子腳下的小河前,借山洪暴發把小河上遊的巖石扒開放水,正當阿黑和阿詩瑪過河時,洪水滾滾而來,阿詩瑪被卷進漩渦,阿黑只聽到阿詩瑪喊了聲「阿黑哥來救我",就再也沒聽見她的聲音,沒看見她的蹤影了。
阿詩瑪不見了,阿黑掙扎著上了岸,到處尋找阿詩瑪。他找啊找,找到天放晴,找到大河又變成小河,都沒有找到阿詩瑪。他大聲地呼喊:"阿詩瑪!阿詩瑪!阿詩瑪!"可是,只聽到那十二崖子頂回答同樣的聲音:"阿詩瑪!阿詩瑪!阿詩瑪!" 原來,十二崖子上的應山歌姑娘,見阿詩瑪被洪水捲走;便跳入漩渦,排開洪水,救出阿詩瑪,一同在十二崖子住下,阿詩瑪變成了石峰,變成了抽牌神(回聲神)。從此,你怎樣喊她,她就怎樣回答。阿黑失去了阿詩瑪,但他時時刻刻想念著她。每天吃飯時,他盛著包穀飯,端著飯碗走出門,對石崖子喊:"阿詩瑪!阿詩瑪!"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詩瑪便應聲:"阿詩瑪!阿詩瑪"。 阿詩瑪的聲音永遠迴蕩在石林;她的身影,已經化成石頭,永遠和她的鄉親相伴。
阿詩瑪已成為一代又一代彝族女子的代稱,阿詩瑪和阿黑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讓我們了解了美麗善良、勤勞勇敢的撒尼姑娘阿詩瑪的形象,也深悟了彝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堅強意志和他們利用勤勞智慧反抗邪惡勢力的鬥爭精神。這也是遊石林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