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朝王冕《墨梅》
初衣解詩:我記得我們小時候有關於《王冕畫荷》的課文,因為從小家裡貧困,沒錢上學,白天就只好替人放牛。有一天在放牛的時候,天空下了雨,但是雨後的荷花卻分外的動人,還有荷葉上的露珠。王冕心中一動,很想把它畫下來,於是用身上的零錢買了紙和筆,對著荷花畫畫,九子他荷花上的露珠都像真的一樣。
後來王冕名聲大噪,許多人都來買他的畫,他也因此改善了家庭貧困。最初衣小時候以為王冕是畫荷的專家,不過小時候看到荷葉上的露珠滾來滾去,萌萌可愛,心中痒痒,也恨不能有個筆,用自己的手捉住它。
實際王冕畫的最出名的是梅花。他畫梅花與眾不同,因為他的根基是一個農民而不是一個文人,這也就是他的畫作,分外有紮根於民間的活力與生動,那麼他的詩作也同樣有這樣一種樂觀但是質樸的風格。
王冕是元末明初的人,我們從那個歷史動蕩的時候,就能夠理解當時人民的貧困艱辛,而且在元朝統治下,文人都沒有太多的路徑,何況是一個農民。但是這位天才的畫家,並沒有普通天才的那種纖弱。相反,他是生長在石頭縫裡的梅花,長出了一身的傲骨傲氣。
他七八歲的時候,因為家貧放牛,就因為天資聰慧,偷偷的到學堂外面聽別人讀書,由於家裡實在貧困,他就在寺廟裡看書。普通的人會害怕寺廟裡的猙獰,但是小小的王冕沉溺在書中,並不害怕。雖然大半的時間在自學成才,王冕也有愛護他的老師,只是說王冕並非名師教授,但這樣有天分的孩子,自然吸取了老師身上正面的精華。而且和一般的文學畫家不一樣的是,王冕應該是精力非常充沛,也就是說他的觀察力並不是變態的,而是一種和時代互為節奏的健康蓬勃。
雖然農民是他的本業和本質,但正是因為他熟讀詩書,了解基層生活,作詩作畫又超出了一般人的能力,被當時的人稱之為橫空出世的天才。而他本人也非常的有男兒氣,寫詩作畫,研究兵法,遊歷,揭露現實,抨擊時政。
晚年的時候,朱元璋都請他出山,任命為諮議參軍。只是出山太晚,未能實現諸葛亮的才華。
但是這樣一個幾乎一生都是農民做底的天才畫家文學家,卻有獨特的樂觀情懷,將自己的一切融入山水樹木,而不是寄託。
於是我們看到的這首《墨梅詩》就與眾不同。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首先映入人的意象的,是這樣的清奇,仿佛他家的門口,有一個池塘,池塘邊上有一株老梅。在冬天的水色山光裡,在夜晚的月色裡,朵朵梅花開放,白的是花,黑的是樹幹。一幅冬天的黑白景色,卻讓人帶著清新狂喜,沒有水瘦山寒的頹敗感,仿佛孩子的眼睛,歡喜的告訴你,我家的梅花開了,開在夜晚月亮的水邊。
但是,你遲疑一下,從這種唯美的境界裡抽離出來,才發現,這樣的景色,卻原來是紙上的。因為,毛筆正擱在硯臺上,洗筆的水裡還有墨汁飄舞,而宣紙上,正是一幅淋漓的筆下梅花。
「朵朵花開淡墨痕」,是意象中的次第花開,也是筆下的依次點染。這不但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製造了一副幻美絕跡麗的冬梅景色。不只是清新雋永,而更是有內在向外的蓬勃活力。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香滿乾坤。」這是一種低調的比喻,因為用墨做梅花圖,肯定難以寫出梅花的質感顏色,但是王冕肯定是自謙,因為這一幅雪夜梅花,寫得神情清爽,看著畫面都會有香色自來的清氣。
沒有看見王冕的畫作,這首詩就已經將紙上梅花寫活了。你甚至能夠感到,那些梅花苞,次第開放的歡喜和快樂。
結合當時的時代來講,元朝異族的統治,不得民心,中國大地一片荼毒,元朝的完蛋是遲早的事情。這也是王冕的冷眼,和高尚的愛國情操。尤其是他這樣一個終身在基層的農民畫家作家,梅花是他的本色,梅花也是中國人民的本色。這世界遲早正本清源,王冕的梅花是樂觀的描寫,他相信自己,也相信人民,相信歷史。
這種樂觀是樸素正直堅韌的基層人民共有。這些人才是中國的脊梁。
所以我非常的感動。山野天才,平民正氣。無愧他自己生前死後名。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