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詩|070.墨梅

2020-12-24 丫丫的每一天

【譯文】

洗硯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似乎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它並不需要別人去誇讚它的顏色,只是要把清香充滿在天地之間。

說明:我家一作「吾家」;朵朵花開一作「個個花開」;好顏色 一作「顏色好」;只留一作「只流」。

【成長關鍵詞】

1. 學會了解自己,只要自己有所收穫,即使沒有別人的讚賞,也不覺得失落。

【給孩子的書香早餐】

兒童教育從詩教開始,大家好,我是婷婷姐姐,是你的古文老師,陪伴你成長的好朋友!

你的書桌上都擺著什麼呢?有沒有書本、筆筒、小檯燈?看著自己的書桌,你有沒有想過,古人的書桌上都擺著什麼呢?

在古人的書桌上呀,會擺上文房四寶,什麼是文房四寶呢?也就是筆、墨、紙、硯。筆和紙你肯定知道啦,那墨和硯是什麼呢?

墨就是古人寫字的墨汁,但它一開始可不是液體哦,而是固體墨條,是用松木燃燒後做成的。 硯臺就是用來磨墨的。

古人寫字的時候,會先在硯臺裡,加一點水,然後拿著墨條在硯臺上,磨啊磨,就會出現墨汁啦。這時候再用毛筆輕輕地在硯臺裡轉個圈,吸上墨,就呢在紙上寫字畫畫了!

今天婷婷姐姐就要帶你走進一幅用文房四寶完成的畫裡,一邊欣賞畫,一邊學一首詩!

這幅畫呢,就是元代著名的畫家、詩人王冕畫的《墨梅圖》,詩就是王冕題在畫上的《墨梅》,婷婷姐姐為你準備了圖片,你可以一邊聽詩教,一遍欣賞哦!

【和孩子一起探索】

1. 用文房四寶和孩子一起創作一幅作品出來吧!

2. 和孩子一起找一找我們學過的題畫詩中的圖畫,結合圖畫,了解詩意吧!

【給孩子的小百科】

◆文房四寶:我國傳統的書畫工具,包括「筆、墨、紙、硯」。

相傳「文房四寶」最早起源於南北朝時期。隨著朝代的變遷,文房四寶所指之物也一直在發生變化。南唐時,「文房四寶」指的是安徽宣城的諸葛筆、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紙、安徽徽州婺源龍尾硯。

宋朝以後,「文房四寶」則指宣筆、徽墨、宣紙、歙硯、洮硯、端硯,元代以後湖筆漸漸興起。

◆《墨梅圖》:元代中國畫,紙本水墨,縱50.9釐米,橫31.9釐米,畫幅中有作者題詩五首。文物原屬清宮舊藏,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洗硯池:洗硯池(Wash inkstone pool)又名「硯池」、「墨池」、「鵝池」,位於山東省臨沂市硯池街20號,王羲之故居內,是全國重點保護單位。相傳,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從小刻苦練習書法,每次寫完書法之後,都會去池子裡把毛筆和硯臺上的墨汁洗洗乾淨,由於池水不能流動,時間一長,這池子裡的水都被墨汁染成了黑色。王冕心想王羲之姓王,我也姓王,也許很久很久以前我們還是一家人呢,於是就在《墨梅》裡化用了這個小典故。

◆梅花屋主:梅花屋主指的就是元代著名畫家王冕,他一生鍾愛梅花。相傳,王冕在隱居九裡山的時候,種植了1000多棵梅花樹,還蓋了三件小小的茅草房,取名為梅花屋,自稱為「梅花屋主」。性格孤高的他淡泊名利,把自己的人生態度傾注在梅花之上,他寫梅、畫梅、種梅,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你可能還想聽

回復聽故事獲取故事列表

相關焦點

  • 小學語文古詩《墨梅》詳解!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借墨梅自喻,表達了詩人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以及不媚世俗的高尚情操。【詩人介紹】王冕,字元章,元代詩人、畫家,號老村,梅花屋主等。出身農家,幼時家貧。【注釋】墨梅,用水墨畫的梅花。乾坤,天地間。【古詩講解】1、洗硯池化用王羲之的典故,詩人與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2、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 元代王冕古詩《墨梅》現兩個版本 家長摸不著頭腦
    元代王冕古詩《墨梅》現兩個版本 家長摸不著頭腦 2015-07-09 09:49:17《墨梅》,為什麼有兩個版本?  這首《墨梅》是元代詩人王冕的作品。究竟哪個版本是對的?大家紛紛猜測其中的原因。有人認為,是印刷廠出錯。有人則分析,可能是為了符合不同年齡段的理解需要作了調整改編。  對此,有家長說,教材是嚴肅的,編輯教材時即使是細微的差別,也要仔細找出最貼切的版本,不能一本書一個版本,會讓學生無所適從。
  • 四年級語文《墨梅》古詩學習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圖文詳解】【古詩賞析】《墨梅》賞析本課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顏色畫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詩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稱為「畫梅聖手」。這是一首作者自己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古人寫詩,注重鍊字。詩中(亦指畫中)的梅花生長在作者日日洗滌筆硯的池水邊,那一朵朵開放的梅花都呈現出淡淡的墨痕。
  • 蕊寒枝瘦凜冰霜,小學必背古詩《墨梅》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元代詩人王冕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墨梅》。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元代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才。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以畫梅著稱,尤攻墨梅。他畫的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勁健有力,簡練灑脫,別具—格,對後世影響較大。
  • 一首古詩竟有兩個版本,究竟哪個是對的?
    《墨梅》版本一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龔望平幾天前,網友「流淚地太陽」在義烏本土論壇上發帖稱:同一首古詩《墨梅》,為什麼有兩個版本?7月7日下午,記者也就此請教了義烏市教育研修院小學語文教研員金姝娟。金老師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後說,這首古詩的原文應為「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另一版本是為了方便兒童閱讀修改的。金老師說,網上出現的兩個版本,都是來自課外補充閱讀的資料。這些課外閱讀資料的來源途徑很多,有的是學校組織人力印製的,有的是名師個人編制出版。
  • 古詩文學習051:四年級下冊,王冕《墨梅》
    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詩人以梅為喻,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寄寓了作者鄙視流俗、貞潔自守的高尚情操。開頭兩句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
  • 品讀丹青|歲寒賞齊白石《墨梅》朵朵花開淡墨跡
    ——齊白石《白石老人自述》梅花作為傳統的四君子題材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齊白石的梅花也照樣是畫壇一絕今天,一起來品讀齊白石的《墨梅》《墨梅》墨梅 軸 紙本 墨筆 116 cm×42.5 cm 1917年【題款】尹和伯先生曾為潛廣弟畫梅,清潤秀逸。餘不欲雷同,乃以蒼勁為之。今年丁巳九月十六日適潛弟三十七初度,即此為壽,時同客京華法源寺。兄齊璜。
  • 最美古詩配圖,邀您一起欣賞詩中的好酒好意好人生,值得收藏
    古詩的意境美是透過環境來體現的,而詩中環境的美麗是通過作者的思想美德來抒發的,美麗人生少不了品讀內涵豐富的古詩,如果你也愛詩,歡迎你認真讀完這篇文章。我國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王維有大量寫景的古詩名世,魯迅曾評價王維的詩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 誰給你們的膽量改古詩?因為背錯古詩,學生都懟我好幾次了!
    誰給你們的膽量改古詩?因為背錯古詩,學生都懟我好幾次了! 還是《山行》還是《山行》還是《山行》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前兩天寫了一篇關於給古詩改讀音的文章《為了遷就「文盲」改讀音,古詩「山行」,第一句就被兒子懟懵了》。引起了很多朋友的跟帖和回復,對於大家的回覆感到很欣慰,畢竟贊成我的觀點的朋友非常多,這給了我很大的動力,所以今天就篡改古詩一事再寫一篇文章。
  • 語文微課堂:統編語文(四下)《21 古詩三首》
    2.背誦課文,默寫《芙蓉樓送辛漸》3.能藉助注釋、看圖、想像畫面等方法理解詞語,進而理解古詩文。4.學習一組描寫人物品格的古詩,感受作者對高尚品格的讚美之情。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兩句在全詩中有什麼作用?最後兩句,託物言志,點明中心。詩人借墨梅為喻,在素潔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視流俗、淡泊名利、貞潔自守的高尚情操。
  • 讀《你應該熟讀的中國古文》有感:常讀古詩文,人品自高潔
    讀古文、古詩詞這些濃縮精華,滿含深情、富含哲理的句子,讓人如入月明星稀的夜晚,如被山間清風吹拂,眼前浮現大自然的壯美景觀,內心感受到古人細膩含蓄的豐富情感,寄情於山水之間,縱情於文字之中,讓人忘記時空,忽略古今,感同身受,有一種古今任由穿梭的酣暢自在,跨越歷史時空,古人今人都是一樣的心緒
  • 讀這些「春天」的古詩,你能否看到古人眼裡的「春天」?
    大語文時代,古詩文的學習愈加重要,教材中也加大了古詩文的佔比。一直以來,古詩文都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其實學習古詩文的好處實在太多,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古詩文感受很美的語言韻律,還能對情感、美感、心靈產生浸潤、滋養,繼而化成一種獨特的氣質,這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詩中的道理,從未過時,常讀常新,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中,也可以學會他們的經驗和態度。
  • 坤燕親子共讀第795天之帶著陽讀古詩,認繁體字
    2020年2月2日親子共讀記錄之小豬共讀時間: 睡前共讀時長: 30分鐘共讀地點: 臥室>共讀內容:讀書 聊天睡前我給陽繼續讀書,讀好了之後 我們聊了白天背詩的事,我們聊了會兒。陽:媽媽,我們能不能不用繁體版的古詩詞來讀啊?媽:不可以陽:為什麼?
  • 讀詩繪畫,繪畫賞詩 伯樂學子古詩配畫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經典文化內涵,展現學生藝術表現力,培養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豐富學生居家文化生活,濟南高新區伯樂實驗學校開展了古詩配畫項目式學習。  教育學家尹建莉老師說過:被古詩滋養的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詩情和文採,實際上也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
  • 四季古詩|冬季古詩18首(上)
    之前有家長私信問我關於孩子背古詩的事情。拋開那些喜歡國學、喜歡古詩詞的孩子不講,只講譜娃。學古詩的基本要領:不能光背要理解。背誦只是從字面意思上記住了這首詩,深層次的理解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內容。結合場景。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看」字到底該怎麼讀?(南郭居士)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探討◎南郭居士第四節 古詩詞中的「看」字到底該怎麼讀?話說在去年的中華詩詞大會上,有網友問「『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當然也不要說規則是人定的,因為這規則早就由古人定好了,你變了就不是古詩了。古詩中的押韻基本是以平韻為主,李白的清平調三首也全押的是平韻,因此這首詩中的「看」也就讀平聲無疑了。而有人說清平調在清蘅塘退士所編唐詩三百首中收錄在七言樂府中,故應讀四聲的理由便可以排除了。平聲韻的主要特點是發聲比較平和,押韻的詩使得心理感覺通暢、安穩和合拍。
  • 美,從古詩中來——溫故而知新,業精於勤,荒於嬉
    古詩,以Ta那豐富的內容,深遠的意境,優美的韻律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燦爛的明星,優秀的中國古詩,語言精練,意蘊含蓄,意境深遠,講究平仄,嚴於用韻,魅力無限。1、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杜牧《杏園》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騎」字到底該怎樣讀?(南郭居士)
    這裡「一騎紅塵」中的「騎」,就是指騎馬送荔枝的人,一人一馬謂之騎(讀作「jì」),這樣讀才能表達詩句的真實含義。但在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騎字的兩個讀音被合二為一,都讀作「qí」了。本節所說的「騎」的讀音,都是針對古詩詞而言,因為古詩詞涉及了平仄押韻等,有它的特殊性,而對於其它文體,沒有了平仄押韻等限制,有時我們就可以「屈從」於現實,按大眾習慣了的讀音。比如「千裡走單騎」,如果不是出現在古詩詞中(好像古詩詞中的確沒有該句),我們就可以讀作「qí」,當然讀作「jì」(本意)也對,只是反而不習慣了。
  • 哈佛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讀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隱形好處」
    我國教育家尹建莉老師說:「背古詩滋養長大的孩子,他們得到的不僅是文採和詩情,實際上也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可以說,故事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根據哈佛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讀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隱形好處」!
  • 二年級上冊《古詩二首》教師筆記教會孩子想像畫面,品讀詩句
    初讀古詩,感知詩意1.出示古詩,自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識記生字:「」恐、驚」的韻母是後鼻音,「辰」既是翹舌音,又是前鼻音,與「晨」比較,在詩中表示日、月、星的總稱。「恐、驚」二字都與心理活動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