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劇,城市河道空間不斷被侵佔、擠壓,當河道被覆蓋成暗涵後,城市汙水常直排暗涵,造成淤泥沉積,河道逐漸變成「死河」。
據統計,深圳共有310條河流,總長度1000公裡。自2016年開始,深圳打響水汙染治理攻堅戰,而暗涵治理是其中難度最大的一環,被稱為最難啃的「硬骨頭」。
01
暗涵成「隱蔽的角落」
據排查,全市共有暗涵暗渠570個、366公裡。這些暗涵成為城市排汙的隱蔽通道,嚴重影響城市「裡子」形象。下雨時大量汙染被衝進河道,河流長治久清無法得到保障,且一旦地下暗涵發生滲漏破裂或垮塌,易導致上部建築發生沉降傾斜甚至坍塌,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
(暗涵整治施工環境狹小)
成年累月的封閉導致積滿淤泥和有害氣體,治理工作難度極大。記者實地走訪深圳多處暗涵點,調查發現暗涵整治在排口溯源、開孔作業協調、整治清淤方面難度極大,逼仄、潮溼的施工環境還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寶安區水務局工程三部部長唐繼平認為,針對暗涵最有效整治的方式就是將其「打開」,讓河流重現生機。然而,在治理過程中因多因素疊加導致暗涵治理難度變大,因此,可以說是水汙染治理最難啃的 「硬骨頭」。
以羅湖區的筆架山河暗渠為例,筆架山河暗渠全長約5.1公裡,周邊有346個小區。暗涵上方有房屋60餘棟,施工開口受到嚴重製約,加大了治理難度。加上暗涵空間密閉,硫化氫、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嚴重超標,作業人員要佩戴繁重的防護設備,作業45分鐘就要上涵休息15分鐘,所以有效作業時間短、施工耗時長。
02
堅持四步法治理,讓暗涵「重見天日」
(福田區暗涵段已照燈復明)
面對重重困難,深圳積極探索新方式新路徑,出臺《深圳暗涵水環境治理技術指南》,用「繡花」的功夫,採取「清淤、截汙、排口溯源、正本清源」四步法的系統策略對暗涵進行整治,讓暗涵「重見天日」。為了嚴格做好各項安全防護措施,還出臺了《深圳市排水暗涵安全檢測與評估暫行指南》,制定安全施工方案。
(福永河清淤前後對比)
同時,針對河道淤積、水體臭河,深圳還創新使用智慧化、科技化手段完成整治及監管。以寶安區的福永河為例,過去被認定為「全河段」「重度黑臭」,其暗涵長度3.1公裡,佔河道全長三分之一以上。福永河流經居民區和工業區,汙水入河的問題較為嚴重,暗涵內排口多、內部結構錯綜複雜。
整治工程中,寶安區水務建設團隊按照「清淤、截汙、排口溯源、正步清源」四步法的策略、以及創新利用諸如爬行式CCTV機器人、智能管涵檢測系統、三維掃描飛行器、兩棲清淤船、聯合吸汙車、清淤抓斗車等,一大批新技術、新設備應用到暗涵整治這個大戰場上。
截至目前,福永河暗涵溯源共整治完成1117個排汙口,整治完成1363個點源。
03
暗涵復明成就靚麗商業街
位於光明區的木墩河是茅洲河流域中上遊一級支流,途徑光明街道四個社區,滋養著周邊近20萬人口。整治前木墩河暗涵存在防洪安全隱患、水質未達標、河道被覆蓋、駁岸硬化景觀單一、缺乏優質濱水活動空間等問題。
(木墩河整治過程)
2019年,光明區啟動木墩河暗渠復明整治工程。在短短的一年內,光明區水務局對暗涵進行了復明整治,同時根據河道功能需求劃分為都市客廳、濱水休閒、文化創意、形象展示4個部分,通過駁岸塑造、生態設計、文化融合,將平均河寬13米的河道打造成集「淨水、品水、玩水、觀水」於一體的特色河岸空間,讓原來的排洪渠道成為多功能城市舞臺,成為周邊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在木墩河沿岸經營餐館的老闆葉秀芹告訴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在周邊居住了十多年,看到經過改造後像公園的樣子,她非常開心。同時,這給她們的生活環境帶來了很大的改變。
04
暗涵整治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木墩河現狀)
深圳舉全市之力,啃下了暗涵整治這塊「硬骨頭」,為水汙染治理打下了堅實基礎。2019年,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累計完成暗涵整治569個、348公裡。取消全部總口截流設施,釋放30多萬噸/日的清潔基流。皇崗河、鳳塘河等一批20多年來淤積惡臭汙泥超過3米的暗涵從排汙通道變為清水通道。此外,大力開展暗涵「亮明」工程,累計完成34個暗涵復明,總長12.5公裡,打造深圳版的「清溪川」,有序拓展城市水系空間,還水於民。
(筆架山河暗渠段現狀)
2021年,深圳還將通過採取「排水管理進小區」、汙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水生態修復等措施,持續鞏固提升水汙染治理成效,同時,堅持水、產、城共治,高質量推進碧道建設,打造一系列高品質的濱水空間。
深圳水務集團管網運營部部長張德浩向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介紹到,接下來將推進全面修復整改,同時建立起長效機制,以確保市民們最關心的河道可以長治久清。
記者 / 王貝妮
編輯 / 龐詩凡 潘純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