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解決臺灣問題不能套用朝鮮模式

2020-12-12 中關村在線

    6月20日出版的香港《文匯報》發表社論,題為《解決臺灣問題不能套用朝鮮模式》,全文如下:

    朝鮮半島北南峰會的成功,使有些人

聯想

到臺灣問題的解決。值得注意的是,臺灣有些人靈機一動,借題發揮起來。臺灣領導人公開表示「峰會對兩岸未來關係有啟示意義」,某些傳媒反覆引述朝鮮半島北南峰會有關「對等談判」、「不預設前提」、「互不使用武力」等原則,試圖將之搬來服務於臺灣當局的兩岸關係政策,並藉機向大陸施壓。

    這種作法首先是缺少起碼的歷史知識和現實意識。從本質上講,臺灣問題與朝鮮問題無法相提並論。朝鮮半島當前的局面,是在二戰後特殊的國際環境下形成的,有國際協定和聯合國的認可,「三八線」的地位受到國際法和大國的保障。朝鮮和韓國都是國際上普遍承認的主權國家,兩國都自願加入了聯合國。

    臺灣問題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解決,則為一系列國際條約文件所規定。聯合國一七八二號決議再清楚不過地解決了中國的代表權問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在「一個中國」的原則基礎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根本不存在「雙重承認」的問題。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後,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大國紛紛表態反對,直指其為「麻煩製造者」,這也很說明國際社會對臺灣問題的態度。

    其次,把朝鮮半島北南峰會的成功與臺灣問題的解決相提並論,還進一步暴露了臺灣一些人在迴避「一個中國」問題上之用心良苦。臺灣問題屬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中國的主權和領土不容分割,兩岸關係不是什麼「對等政治實體」間的關係,更不是什麼「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迴避「一個中國」原則,實際上是摒棄和逃避基本的民族大義和國際法實踐,是一種鴕鳥政策,也是一種冒險政策。

    臺灣是中國的領土,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作為尚未實現國家最終統一的主權國家,中國政府當然有使用武力的權利,這種權利是國際法賦予的固有權利。要求中國政府放棄這種權利,只能助長居心叵測的內外勢力,使祖國統一成為不可能。

    臺灣一些人生搬硬套朝鮮半島統一模式和兩個德國統一模式,表面上看似乎是在尋覓統一之路,實際上是在此煙幕下為「臺獨」或「獨臺」張目,要害是抗拒統一,迴避「一個中國」。這種不顧歷史、不顧現實的做法,從一個側面暴露了「臺獨」在理論和實踐上的空虛。

    臺灣一些人應該認識到,在朝鮮問題上作文章,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臺灣學者指出,促成朝鮮半島北南峰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最高領導人有眼光和自信心,暗示當前臺灣領導人沒有這種眼光和自信。美國一些華文輿論明確指出,兩岸不能打開僵局的關鍵在於臺灣當局一些人無法光明正大地表達對中國的認同,連自己是中國人都不願意承認,這就使兩岸對話失去了最基本的互信前提。這種啟示,恐怕是臺灣某些人沒有料到,也不願看到的。

    在平壤的街頭,人們經常會看到「只有一個朝鮮」(KOREA IS ONLY ONE)的醒目標語,事實上整個朝鮮民族都擁有同樣的意志和心願,沒有人否認自己是朝鮮人,是朝鮮民族的一員。北南高峰會上,金正日和金大中共唱「統一是我們的心願」。北南共同宣言強調在排除外部幹涉的前提下,「自主解決統一問題」。「臺獨」分子在面對這些現實時,不知作何感想?

    如果深刻剖析朝鮮半島問題,我們會發現:國家統一是東方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大勢所趨。歲月的流逝,不能泯滅民族親情和友愛;半個世紀的隔離,不能割裂斷族文化和歷史的紐帶;政治制度和生活水平的差異,不是排斥國家統一的理由;任何來自內外的幹擾,不能阻擋國家統一的進程。這些,恐怕臺灣一些人早就想到了,只是沒有膽量說出來而已。

相關焦點

  • 套用兩德統一、朝鮮半島模式就能解決臺灣問題?為什麼說這種言論是...
    韓國平昌冬奧會開幕式上,朝韓兩國運動員手持「朝鮮半島旗」,以「朝鮮半島」的名義共同入場,讓外界看到半島局勢走向和緩的些許曙光。對此,有媒體提出這一模式能否用在海峽兩岸關係上。 令人玩味的是,早在1999年7月9日,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特意選擇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拋出所謂「兩國論」,就是意在將臺灣問題類比兩德問題,套用「兩德模式」來處理兩岸關係,聯繫到如今又有人把朝鮮半島問題與兩岸問題聯繫起來。可以說,發出這些聲音的人,要麼是認識不夠,要麼就是別有用心。
  • 溫鐵軍:解決「三農」問題,不能簡單套用西方的理論邏輯
    所以,三農問題是宏觀問題而絕不是微觀問題。美國三農解決措施早在19世紀末美國也曾發生過很嚴重的三農問題。美國不斷地工業化改變了農業耕作器具。隨著農業機器的普及,讓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南美其他各國農業產量大幅度提升。
  • 港報評論:兩朝模式絕不能搬來處理兩岸關係 - 東方網
    九十年代初,朝韓實現了總理會晤,籤署了《關於北南和解、互不侵犯與合作交流協議》及《關於朝鮮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近幾年來,通過北南離散家屬團聚、韓國對朝鮮經濟困難的援助、輕水核反應堆建設、金剛山旅遊項目、文化和人員交流等,北南關係有了新的發展,雙方的信任度有了明顯提升。金正日和金大中兩位領導人在出現問題時保持克制,相互主動表達善意,他們持之以恆的努力和審時度勢的決斷,最終促成了歷史性的峰會。
  • 系列連載:從「解放臺灣」到「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一)
    系列連載:從「解放臺灣」到「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一) 2019年09月30日 09:1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阻撓中國人民解放臺灣。臺灣問題由此產生,中國版圖內臺灣海峽兩岸的特殊關係由此發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為解決臺灣問題的不懈努力也由此開始。
  • 周恩來與解決臺灣問題歷史進程
    (一)武力解放臺灣的方針不能改變,但時間可以往後推  中國共產黨關於「一定要解放臺灣」的最早文獻,見於1949年3月15日由新華社發表的《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的評論。這一時期黨中央的政策,是針對蔣介石以東南沿海島嶼為前沿,以臺灣本島為中心,爭取美國援助和支持,與中共長期對抗的軍事部署和戰略安排的。
  • 「一國兩制」是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為之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形成。早在五十年代,中國政府就曾設想以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
  • 為什麼解決臺灣問題不能無限期地拖延下去?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中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在中國歷史上,統一始終是歷史發展的主流,也始終是中華民族永恆不變的價值觀念和民族意識。中國歷史發展的經驗表明,分裂只會造成內耗,統一是最大限度地實現中華民族利益的根本保障。  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的報告中再次明確指出:「國家要統一,民族要復興,臺灣問題不能無限期地拖延下去。」
  • 【朝鮮問題】中方警告北朝鮮核武試驗 王毅表態:戰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中國方面表示,軍事力量無法解決目前北韓的緊張局勢,而相關有影響力的報紙則在媒體方面開始警告北韓儘快停止核計劃,以換取中國的保護。但令人擔憂的是,北韓方可能在近期將進行第六次核試驗,並還可能在未來進行更多的核試驗來抵制聯合國的制裁以及美國發來的嚴厲警告。此舉顯示先前的懷柔政策可能已經走到了盡頭。
  • 對解決臺灣問題的幾點設想
    因此,不斷行臺當局出售先進武器,為 「臺獨」分子繼續從事分裂國家的活動保駕護航,從而加劇了臺灣海峽的緊張局勢。這是妨礙中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日本國內極少數極右勢力緊緊追隨美國,不顧亞洲人民和國際輿論的反對,通過了「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等一系列旨在對外軍事擴張的法案,圖謀染指臺灣、幹涉中國內政,這也是解決臺灣的一大障礙。
  • 【解局】美國讓朝鮮複製越南模式,可能嗎?
    一邊跟中國打著貿易戰,一邊不忘開著軍艦過臺灣海峽搞事情,就連好不容易消停一段時間的半島問題也再起波瀾。6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第三次訪朝。訪朝之後,雙方表態「溫差」很大,蓬佩奧聲稱這次會談「富有成效」,朝鮮方面卻稱美國提出的要求是「強盜般的」。而兩天後訪問越南時,蓬佩奧更是提出,希望朝鮮複製越南的發展模式,與美國關係正常化並獲得經濟繁榮。
  • 馬來西亞呼籲國際社會通過談判解決朝鮮核問題
    馬來西亞呼籲國際社會通過談判解決朝鮮核問題 2003年1月6日20:11  新華網   新華網吉隆坡1月6日電(記者 邱孝益)馬來西亞外長賽義德·哈米德·阿爾巴6日呼籲有關各方通過對話和談判來解決朝鮮核問題
  • 朝鮮宣布凍結在澳門匯業銀行資金轉移問題已解決
    新華網平壤6月25日電(記者高浩榮 夏宇)朝鮮外務省發言人25日在平壤宣布,被凍結在澳門匯業銀行的朝鮮資金轉移問題已經解決。朝鮮將開始履行朝核問題六方會談達成的《落實共同聲明起步行動》共同文件(2·13共同文件)。朝鮮中央通訊社當天援引這位發言人的話報導說,資金轉移問題是按照朝鮮的要求解決的。
  • 朝鮮就16年前臺灣核廢料處理問題向臺方索賠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艾嘉】據臺灣媒體報導,就16年前的核廢料處理問題,朝鮮4日委託律師擬向臺灣電力公司索賠。1997年,臺灣曾試圖把核廢料運到朝鮮處理,並與朝方籤署相關的合約書,但由於韓國的堅決反對,合約未能履行,由此成為一個遺留問題。
  • 外交部就寮國水電站潰壩、朝鮮半島問題等答問
    答:結束朝鮮半島戰爭狀態,實現半島停和機制轉換,是政治解決半島問題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中方支持有關各方為此所作努力。作為半島問題重要一方和《朝鮮停戰協定》締約方,中方將為此發揮應有作用。
  • 韓國再次敦促朝鮮面對面會談 解決金剛山旅遊問題
    中新網11月6日電 據韓媒報導,5日,韓國政府再次向朝鮮發送通知書,敦促通過「面對面」接觸,解決金剛山旅遊問題。韓國統一部表示,韓國政府於5日上午,通過韓朝共同聯絡事務所通知朝鮮亞太和平委員會,韓方將組建由政府官員和金剛山旅遊項目運營商相關人士組成的聯合檢查團訪朝。資料圖:韓國民眾在金剛山展望臺合影,身後為朝鮮境內的金剛山。
  • 臺媒:解決臺灣問題或已有時間表
    就在解放軍建軍90周年前夕,港臺媒體紛紛關注起解決兩岸統一時間表問題。 7月28日,香港網媒《超訊》的專欄作者紀碩鳴發文關注兩岸問題。文章中稱,大陸已把解決臺灣問題擺上議事日程。還有學者建議在廈門設「臺灣特別行政區籌委會」,試行「臺灣特區護照」等。
  • 梁振英:「佔領中環」不能解決香港普選問題
    有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英國外交國務大臣斯瓦爾13日就香港問題向議會提交書面聲明,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強調,中方已多次表明,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任何外國政府和個人無權幹涉。香港的政改必須按照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實施。中方敦促英方謹言慎行,不以任何方式介入香港事務,不發出錯誤信號。
  • 外交部介紹楊潔篪與蓬佩奧會談中有關朝鮮問題內容
    有記者提問,6月18日,美國助理國務卿史達偉在吹風會上表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同楊潔篪主任舉行對話期間討論了朝鮮問題。朝鮮問題顯然是美中能夠開展合作的領域。如美中在該問題上合作,朝鮮可能將認識到回到談判桌並討論朝核計劃和其他問題的重要性。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介紹,中方日前已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夏威夷舉行對話發布了消息。
  • 許建偉:港澳成功實踐「一國兩制」對解決臺灣問題的啟示
    國際交往方面,港澳繼續保持與國際社會的廣泛交往,港澳同胞可持特區護照免籤入境100多個國家。港澳同胞同全國人民一道,分享祖國在國際上的尊嚴和榮譽。港澳還能以特殊的身份參與國際事務,一些國際性的會議相繼在港澳召開,國際上形象有了很大提高。      「一國兩制」政策在香港和澳門的相繼實踐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為臺灣的未來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 現在是解決臺灣問題的最佳時間窗口
    丫丫認為,在當前這樣一個時間點,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隨之而來可能的失業潮,解決臺灣問題,能夠兼顧短期的經濟刺激和長遠的國家統一完整。  卡脖子的痛  臺灣問題是中國人心中的痛。  臺灣問題,就是卡著我們脖子的問題。  京臺高鐵  如何把解決就業問題和祖國統一有效結合起來呢?  我們在之前的《京滬高鐵:京福安徽公司是塊好資產》一文中,曾經提及「京臺高鐵」這一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