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博物館開館籌備衝刺 唐代金棺銀槨亮相

2020-12-14 人民政協網

路過太原長風商務區的人都有印象:商務區西南角,矗立著5個倒圓錐體建築,通體紅彤彤的,特別像5個方便麵桶。呵呵,這是個什麼東東?這就是長風商務區最後開放的標誌性建築——太原博物館。寒冬臘月,長風商務區行人稀少,太原博物館內,工作人員忙忙碌碌,安裝文物介紹板,微調展櫃位置,測試互動觸控螢幕……目前,太原博物館籌備開館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待消防驗收結束後,即可試運行開放。太原人家門口的博物館究竟有哪些寶貝?帶著好奇心,記者走進太原博物館,一探究竟。

地標建築

出自名家之手

太原博物館坐落於長風商務區中央的文化島上,北靠山西大劇院,東鄰山西省科技館,總建築面積64400平方米,陳展總面積14930平方米,是一座大型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也是我市重要的文化窗口和公益平臺。

太原博物館建築設計者是法國著名建築師保羅·安德魯,他曾設計了法國戴高樂國際機場候機樓、中國國家大劇院等知名建築,作品遍布世界各國。

太原博物館建築主體為鋼框架結構,5個橢圓倒錐體呈線狀排列,錐頂紮根於地下,錐體拔地而起,騰空向上,氣勢磅礴。「太原博物館外形和顏色都與『方便麵桶』相似,外號『桶面』,哈哈,這個叫法很形象。」太原博物館展覽部工作人員張海笑著說。

太原博物館從北向南分別為1、2、3、4號樓,全部為展覽空間,最南側的建築為5號樓,是行政辦公區。展覽空間共四層,大廳入口位於2號、3號樓連接處。太原博物館一層全部為公共服務區域,包括:社會課堂、文創商店、休閒茶吧、多功能廳等。

博物館二層為多媒體影視廳和交流展廳,觀眾可在多媒體影視廳觀賞文物專題視頻。來自其他博物館的珍貴展品,將在二層交流展廳展出。

太原博物館的三層、四層是8個基本陳列展廳,分為歷史陳列展和藝術陳列展兩大類別。歷史陳列展分為:晉陽崛起、雄州霸府、盛唐北都三個主題,每個主題由兩個展廳組成,主要展示了晉陽古城從春秋時期建成到北宋被毀的約1500年歷史。

藝術陳列展分瓷韻風華、傅山遺珍兩個展廳。瓷韻風華展廳的展品展示了宋代以來,尤其是清代瓷器的裝飾藝術及工藝技法。傅山遺珍展廳陳列了120餘件傅山作品,包括《丹楓閣記》《霜紅龕集》《作字示兒孫》等代表作。

全館亮點

趙卿車馬坑

觀眾參觀太原博物館的路線是:從入口進入,坐電梯上到四樓後,從「晉陽崛起」1號展廳開始參觀,之後是雄州霸府兩個展廳,再下到三層,參觀盛唐北都兩個展廳,最後在三層南側,有瓷韻風華展廳和傅山遺珍展廳。

跟隨工作人員,記者乘坐電梯到達四層。向左側轉身,迎面奔來一群駿馬,馬蹄高抬,馬嘴大張,惟妙惟肖,忍不住閃身躲避。這是64匹駿馬模型組成的春秋時期馬車方陣,4匹馬拉著一架馬車,再現了春秋貴族的出行場景。

「這是趙卿墓車馬坑內文物的復原模型,觀眾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在太原這塊土地上,春秋時期的古人乘坐車輛的宏大場景。」張海介紹。

沿著走廊向北,繞到車馬模型後方,天花板上射下黃色的燈光。燈光下是一片下沉的凹地。凹地呈「L」形,凹地中央的黃土上,是灰白色的動物骨骼和成排的巨大車輪。這是趙卿墓車馬坑,是太原博物館的一大亮點。

時光回溯到1988年,文物專家在晉源區金勝村發現一座春秋晚期的貴族墓葬,出土了青銅器1402件、玉器669件以及金器、陶器等1339件。文物專家根據出土文物銘文推斷,墓主極有可能是2500多年前的趙簡子。眼前這座車馬坑就是趙卿墓的重要組成部分。

車馬坑由長方形車坑和馬坑垂直交匯而成,面積約110平方米。馬坑內葬馬46匹,馬頭向西,自北向南排列。車坑內16輛車分兩排由西向東依次排列。蹲下身,你仔細辨別車坑,可以發現在1號、7號、8號車的車廂和車輪夾縫中,各有一隻狗的遺骨,中間的狗身上還戴著銅箍革帶項圈,「專家推測,這些狗應該都是獵犬。」市文物局博物館處工作人員李俊說。

車馬坑中的1號車是目前全國僅見的一輛圓輿車,車廂寬敞舒適,是墓主生前乘坐的座車。李俊介紹:「太原博物館展出的趙卿墓車馬坑是我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的車馬坑。」2500年的車馬坑,所有細節盡收眼底,任由思緒穿越回春秋時代,穿越回那時的車轍交錯、戰馬嘶鳴。

鎮館之寶

唐代金棺銀槨

太原博物館就像一個聚寶盆,也許一個轉身就能發現無價之寶。在雄州霸府展廳,有一件出土於婁睿墓的彩繪陶牛車。陶牛車為北齊時期文物,這件彩繪陶牛車,圓拱篷,車廂短寬,前面有柵欄,乘客需從車廂後部進入。

「從北齊墓葬壁畫和出土的實物綜合判斷,北齊時,達官貴人出行的交通工具基本上是鞍馬,牛車則是貴婦人的座駕。」張海介紹。牛車,在漢代時多用於窮人乘坐或運載貨物,有身份地位的人一般乘馬車。但到了北朝時期,統治者多來自草原,他們認為牛車代表了尊貴和時尚。

在太原博物館三層的盛唐北都展廳,一個顯眼的展架上空無一物。這裡將擺放文物——金棺銀槨。金棺銀槨於2008年出土於太原市太山龍泉寺,從外向內,依次由石、銅、木、銀、金等五重棺槨組成。文物資料顯示:石槨為砂石質,遍刻供養人姓名;木槨西周鑲嵌佛足、四神及輔首銜環等;鎏金銅棺長21釐米、寬10.5釐米、高13釐米,置於鎏金銅質須彌座上,四周鑲嵌與木槨同樣的佛足、四神等飾品,棺首飾門兩側立有兩尊菩薩;銀棺鑲嵌寶石;銀棺內放置素麵金棺,由一個蝴蝶形綢帶系捆。

「目前,金棺銀槨正在湖北荊州修復,展出時,觀眾不僅能看到金棺銀槨原物,還可以看到綑紮金棺的綢帶,近距離欣賞唐代保存下來的絲綢製品。」張海說。

在瓷苑風華展廳內,展有琺華花卉紋鏤空大罐,大罐鮮豔濃麗,富麗大方,明代中期以後,曾在山西晉南一帶盛行。此類陶器製作技法複雜,是山西陶胎琺華器的典型代表器物。景德鎮窯也曾仿燒,但成品不如原作。

場館服務

突出自助互動性

在太原博物館,你可以藉助電子服務設施,了解專業知識,檢索展品文物,做到心裡有數,提高觀展效率。

在每個展廳的入口和出口處,都擺放有一個電子觸控螢幕,觀眾可根據屏幕提示了解展廳裡的重點文物信息、歷史背景等內容。

在瓷韻風華展廳,電子觸控螢幕已經完成調試。輕觸屏幕,出現3個選項:瓷器基礎知識、瓷器製作流程、名窯名瓷。選擇名窯名瓷,屏幕左側顯示有哥窯、鈞窯、汝窯等十餘個選項,每個選項都關聯有詳細瓷器介紹。

在瓷韻風華展廳中央區域,擺放有一個巨大的3D全息投影儀。宋代耀州窯印花纏枝花碗的影像出現在你的頭頂。這是花碗的高清放大影像,碗口處細小的刀刻雕花清晰可見。「瓷器擺在展櫃裡,觀眾只能看到一面,但有了3D投影儀,觀眾可以360度欣賞文物的每個細節。」張海介紹。

在傅山遺珍展廳,觀眾可以玩玩書法互動遊戲。展廳入口處,有兩張長條几案,几案桌面是一張電子屏,觀眾可用特製的毛筆在電子屏上模擬書法創作。書寫完成後,電腦會將觀眾的作品與傅山作品進行對比,同時評出分數,並生成二維碼,上傳至觀眾手機。此外,觀眾還可通過電子屏近距離欣賞傅山書法、繪畫、篆刻作品,手指點擊屏幕,便可將作品局部放大。

走出館門回望,太原博物館就像一位梳妝完畢的新娘,顏值爆表。她即將掀起神秘的「蓋頭」,向人們展示她美好而豐富的內涵。

相關焦點

  • 唐代金棺銀槨現身杭州 展現盛唐時期中西文化
    唐代金棺銀槨現身杭州4) "← →"翻頁 近日,「佛影湛然——西安臨潼唐代造像七寶
  • 金棺銀槨:舍利供奉悄然經歷了中國化
    收藏於鎮江博物館的金棺銀槨,1960年4月在鎮江甘露寺塔基地宮出土,由唐代名相李德裕為唐穆宗祈求「冥福」而施捨,堪稱唐代金銀器中的藝術珍品。長幹寺舍利銀槨,蓋長11.5釐米,底長9.6釐米,頭高4.9釐米,尾高3.9釐米。槨以純銀錘鍱而成,形似棺。除底部外,遍體鏨刻精美的紋飾。
  • 十幾釐米的「金棺銀槨」因外系蝴蝶結,無人敢動,內含珍貴舍利
    而如今博物館裡的文物越來越多,也有很多比較奇怪的文物,比如在山西博物館所收藏的十幾釐米的棺材"金棺銀槨",這副小棺材裡面藏有無價之寶,但直到如今考古學家依舊無法打開。文物被搶1985年5月5日在慶山寺附近的新豐縣以後農民家中準備開一家磚瓦廠,在取土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座古墓。
  • 金棺銀槨藏於密室中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訊  據《南京日報》3月19日報導,本月28日,「長幹寺地宮出土文物展」將在南京市博物館盛大開幕,被譽為「驚世大發現」的阿育王塔也將首次公開亮相。記者日前獲悉,南京市博物館的考古專家近期將從阿育王塔中請出金棺銀槨。  去年11月出函之後,阿育王塔一直被存放在特製的有機玻璃容器中,裡面充入氮氣保持恆溫恆溼。
  • 阿育王塔金棺銀槨二十七日直播亮相
    昨天,記者獲悉,為了迎接28日的「長幹寺地宮出土文物展」及即將到來的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大會,南京市博物館的考古專家將在近期從阿育王塔中請出金棺銀槨。據南京市博物館一負責人介紹,目前初步確定請出金棺銀槨的日期是本月27日,屆時這一盛況還將通過電視進行直播。
  • 《文化臨潼》第三期|揭秘國家一級文物「金棺銀槨」
    文物不僅記載了歷史也承載了中華文化咱們臨潼區也有自己的珍藏文物這一期的文化臨潼臨潼君帶你康康一個十分貴重的文物這就是——金棺銀槨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金棺銀槨是佛教僧人安葬佛舍利(遺骨)的葬具。
  • 山西意外發現「金棺銀槨」,擱置11年無人打開,專家:不敢開
    1985年,發現了一個佛家的寶貝,就放在臨潼縣博物館,並且為它起了個名字:唐慶山寺塔基金棺銀槨, 這個金棺出土後,震驚了國內外,而23年之後,在山西太原龍泉寺,也一樣發現了同樣的金棺,現在就放在了太原博物館當中,不同的是這個金棺一直都沒有被打開,是不敢打,這是為什麼呢?
  • 南京棲霞寺千年「佛頂真骨」金棺銀槨今日開啟
    金棺銀槨今日開啟  2008年7月,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隊在大報恩寺遺址發掘時,挖出北宋長幹寺一塊刻有「佛頂真骨」、「感應舍利十顆」、「諸聖舍利」、「金棺銀槨」等字樣的石碑。隨後,在石碑下的地宮中,一個埋藏了近千年的鐵函被吊出地面。「鎏金七寶阿育王塔」被從鐵函中請出,這是目前國內、甚至世界範圍內已發現的最大規模的阿育王塔。
  • 陝西臨潼村民對文物搶奪,繳回的金棺銀槨,其真相填補了歷史空白
    金盒子《金棺銀槨》在當時不管文管人員怎麼勸說誰都不承認自己搶了文物,好在有那麼一小些村民向文管人員透露了一點線索,說村民盜搶的寶物中有很多的金銀器,其中有一個很大的金盒子,對此有人作出一個大膽的推測,或許這根本不是一座古墓而是一座佛門地宮,而如果是佛門地宮,那被搶走的金盒子很可能就是裝葬佛舍利的金棺銀槨。
  • 南京金棺銀槨今啟請 佛舍利供奉在80倍顯微鏡下
    :30 金棺銀槨啟請;  9:40—10:10 供奉法會;  10:18 慶典大會正式舉辦。今天早晨7:30,「塔王」、兩套金棺銀槨都將被迎請出地下兩層的庫房,高僧大德的法事過後,聖物將從東門(正大門正在修繕)出來,去棲霞寺。  記者了解到,為了南京大報恩寺佛頂骨舍利盛世重光系列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博物館的專家們也在忙著「試驗」。他們已經把「塔王」、兩套金棺銀槨用特製的材料固定好,進行逐層加固,最後被放進了木箱內。而要參與現場啟請的專家也特意趕到庫房,進行最後一次試驗。
  • TANC丨慶山寺佛塔地宮裡的武則天「七寶」,佛之大,金棺裝不下
    「慶山」由此命名,此後慶山寺與慶山寺佛塔地宮的建立見證了唐代繁盛時期最燦爛的佛教文化與藝術。正在浙江省博物館展出的「佛影湛然——西安臨潼唐代造像七寶特展」從慶山寺的由來講起,用金棺、銀槨、鎏金銅須彌座、金銅佛等文物再現一個「黃金時代」。
  • 罕見金棺銀槨現身杭州西子湖畔 為您講述武則天的秘密
    正在杭州舉辦的西安臨潼唐代造像七寶特展上,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展示在你我的面前,然而你知道嗎,這些文物卻和中國第一個女皇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圖為唐代銀槨蓋上各色寶石,其金屬工藝十分精湛。起初,他們猜測這是一座古墓的墓室,但棺床僅僅不到1米,令人頗為疑惑。 圖為地宮中出土的唐代纏枝忍冬紋鎏金銅高足杯。隨著後來文物一件件被找回,謎題也就抽絲剝繭般地被解開。考古人員最終認定,這是一座被毀寺廟的地宮,埋藏著諸多極為珍貴的盛唐文物。被毀寺廟就是臨潼慶山寺,在這裡發現了工藝精湛的金棺銀槨以及佛舍利,震驚世界。圖為地宮中出土的唐代的銀葉菩提樹。
  • 太山「金棺」來到太原文殊寺,快去瞄一眼吧
    太原文殊寺,太原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說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之一。歷史上的文殊寺,規模宏大,各種各樣的原因,幾年前的文殊寺,曾經就殘餘眼前的大殿了。經過幾年的修繕,文殊寺又像座名寺了。說起太原太山,也許知道的人不多,但說起太山龍泉寺的「金棺」,應該知道的人就很多了。太山唐代「金棺」,是「五層棺槨」的精華,它讓人最為津津樂道的就是,誰也打不開它。關於堪稱國寶的「金棺」,最新的消息就是除木槨仍在修復外,石函、鎏金銅飾、銅槨、銀槨、金棺將在龍泉寺正式對公眾展出。
  • 村民發現佛祖金棺銀槨想佔有已有,專家趕到後如何收回?
    於是周圍的農民一哄而上,很快就將其中的舍利寶帳、金棺銀槨等重要文物搶了個精光。過了好幾天,文物局才收到磚瓦廠工地挖出文物的消息,於是專家們立即趕赴現場,開始追繳被哄搶的文物。這時,有村民向工作隊反映了一個線索,那就是發現地洞的時候,他們村的蔣老漢也跑去湊熱鬧了,但他沒搶到什麼值錢的寶物,於是就把地洞裡的兩塊石板給搬回了家。
  • 山西龍泉寺唐代「五重棺槨」對公眾展出
    新華社太原12月17日電(記者王學濤)記者從山西省太原市太山博物館了解到,太山龍泉寺唐代「五重棺槨」除木槨仍在修復外,石函、木槨的鎏金銅飾、銅槨、銀槨、金棺近日在龍泉寺正式對公眾展出。2008年,工人在建設消防蓄水池時發現了唐代塔基地宮。考古工作者經過搶救性發掘發現,這是一處佛塔遺址,僅殘留塔基,塔基中部下方是用砂石砌築的六邊形地宮,裡面裝著一個由石函、木槨、銅槨、銀槨、金棺層層相套的寶函,為典型的唐代佛舍利瘞埋形制,展現了盛唐高超的工藝技巧。其中,石函長約58釐米,寬約46釐米,高約60釐米,由蓋、身扣合而成。
  • 壽縣報恩寺鎮館之寶:「金棺」藏著至今未解的秘密
    神秘地宮驚現「金棺銀槨」1977年春節前的一天,壽縣報恩寺內一座三層的殘塔正在進行拆除。當拆到塔基部分時,工作人員發現地上有一個狹小的入口。再向下探查,一個不到兩平方米左右的地宮出現在工作人員眼前。壽縣博物館副館長許建強當年剛剛20歲,目睹了地宮被發現的整個過程。「當時塔只剩下三層,拆第三層的時候發現了琉璃瓶等器物。
  • 太原市太山龍泉寺唐代「五重棺槨」正式對公眾展出
    來源: 新華社記者從山西省太原市太山博物館了解到,太山龍泉寺唐代「五重棺槨」除木槨仍在修復外,石函、木槨的鎏金銅飾、銅槨、銀槨、金棺近日在龍泉寺正式對公眾展出。2008年,工人在建設消防蓄水池時發現了唐代塔基地宮。考古工作者經過搶救性發掘發現,這是一處佛塔遺址,僅殘留塔基,塔基中部下方是用砂石砌築的六邊形地宮,裡面裝著一個由石函、木槨、銅槨、銀槨、金棺層層相套的寶函,為典型的唐代佛舍利瘞埋形制,展現了盛唐高超的工藝技巧。
  • 太原市內半日遊玩閒適好去處太山
    太原榆次等周邊過去也就一個小以內。「太山」之名,始見於沈約(南朝梁文學家)的宋書。相傳,五代時有山民「石敢當」,以勇敢稱著於北漢,因而聞名遐邇,就連這座山也跟著出了名,山取「泰山石敢當」的音義,故名太山。
  • 走進西安臨潼博物館 近距離感受佛光普照
    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樣形制的獅子出自該館館藏的唐代慶山寺出土的釋迦牟尼舍利地宮中的文物。這對三彩獅子是迄今所見製作時代最早,藝術水平最高的三彩動物造型,它的問世一掃唐代帝王陵前石獅四蹄抓地的呆板作風,也是中國出土最完整的一對三彩獅子。
  • 太原市內半日遊玩閒適好去處—「仙境」太山
    太原榆次等周邊過去也就一個小以內。「太山」之名,始見於沈約(南朝梁文學家)的宋書。相傳,五代時有山民「石敢當」,以勇敢稱著於北漢,因而聞名遐邇,就連這座山也跟著出了名,山取「泰山石敢當」的音義,故名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