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86年(垂拱二年)十月,臨潼新豐發生了一場地震,一座高達二十餘丈的大山拔地而起,這個以往被視為天災的現象卻被武則天看做「祥瑞」。「慶山」由此命名,此後慶山寺與慶山寺佛塔地宮的建立見證了唐代繁盛時期最燦爛的佛教文化與藝術。正在浙江省博物館展出的「佛影湛然——西安臨潼唐代造像七寶特展」從慶山寺的由來講起,用金棺、銀槨、鎏金銅須彌座、金銅佛等文物再現一個「黃金時代」。
一場地震引發的「慶山」
「根據《舊唐書·五行志》中的記載,在武后垂拱二年十月,臨潼新豐發生了一次地震,地震過後,平地踴出了一座高二十餘丈的大山,當地的百姓感到非常驚訝,覺得可能不吉利。但武則天說,天降吉祥,佛祖賜瑞,因為我要當皇帝,我要登基,所以上天它就賜予了我這座山。於是她給這座山賜名為慶山,並在山上修建了一座規模巨大的皇家寺廟『慶山寺』。」臨潼博物館副館長王芳平這樣介紹道。正在浙江省博物館展出的「佛影湛然——西安臨潼唐代造像七寶特展」從慶山寺的由來講起,用金棺、銀槨、鎏金銅須彌座、金銅佛等文物再現一個「黃金時代」。
▲ 「佛影湛然」展覽現場,圖片來源:浙江省博物館
長安是中國唐代的佛教中心,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5)玄奘西天取經歸國,中國佛教本土化進程加快。唐高宗、武則天執政的半個多世紀,唐代佛教最為繁榮。
▲ 慶山寺塔地宮出土三彩獅子,圖片來源:浙江省博物館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到唐代可以說進入了一個黃金時期。思想、哲學、藝術都非常繁榮,不同的文明傳入中國,在一起交匯,互相影響。」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孫英剛說,「當時的長安人口過百萬,號稱世界之都,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個城市,是整個世界佛教的中心,甚至是世界文明的中心。」
▲ 慶山寺塔地宮出土唐 金蓮花,圖片來源:浙江省博物館
「黃金時期」的佛教自然也成為統治的工具,《佛說寶雨經》中記載,淨光天女以女身做帝王時,「彼國土中,有山湧出,五色雲現」。當真的有山從地踴出時,女子稱帝自然合法起來。「慶山」成了武則天的福地。從慶山出土的碑文中難以判斷地宮的修建日期。但由於慶山寺塔始建於武則天時期,地宮文物部分出土文物豐富且規格高。民間一直流傳「東慶山 西法門」的說法,可見在慶山寺在武則天鼎盛時期的輝煌。
武則天的「七寶」
佛教「七寶」是指供養和莊嚴佛陀及其舍利的七種寶物,通過供養這些寶物可以獲得巨大的功德。《新唐書》卷七六《后妃上·高宗則天武皇后傳》中詳細列出了武則天的「七寶」包括:金輪寶、白象寶、女寶、馬寶、珠寶、主兵臣寶、主藏臣寶。這些指代的具體是什麼已很難考證,但按照佛教以往的慣例,可以分別為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
▲ 唐鎏金銅七佛像,圖片來源:浙江省博物館
本次展覽的一大主要內容就是長安地區當時的金銅佛造像,策展人宣鼎文說:「臨潼是古代長安的東大門,屬於京畿地區。高宗武則天時期,就是佛教最為鼎盛的時候,金銅造像的藝術風格集中代表了長安地區造像的藝術水平。」
▲ 慶山寺塔地宮出土 唐獸面銜環六足鎏銀銅爐,圖片來源:浙江省博物館
大唐帝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長安,影響力輻射全國乃至沿海的周邊。臨潼地處京畿東門,1973年、1984年兩次發現初唐、盛唐時期金銅造像五百餘尊,數量居歷次之冠。1985年發掘的開元二十九年(741)慶山寺佛塔地宮是盛唐時期佛塔地宮的典型。浙江省博物館研究員黎毓馨說:「這次展覽集中了最典型最精緻的造像。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文物,集中向外界展示典型歷史時期下,一些重要佛教遺蹟的完整出土資料。」
▲ 唐鎏金銅佛裝菩薩坐像,圖片來源:浙江省博物館
伸出金棺的佛足
慶山寺佛塔地宮中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當屬釋迦如來舍利寶帳內,層層套接的金棺、銀槨、鎏金銅須彌座。其中銀槨蓋頂中央貼鎏金蓮花,蓮蕊用白玉作成,蕊心為瑪瑙珠。瑪瑙珠上還用粗銀絲作成螺旋形。前文中「七寶」的金、銀、瑪瑙、白玉等集於一身。
▲ 慶山寺塔地宮出土金棺,圖片來源:浙江省博物館
在銀槨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前檔處出現的佛足。涅槃經中曾記載過「佛出金足」的典故。傳說佛陀涅槃後,遠方的大迦葉聞訊趕到,撫著金棺痛哭,佛陀知道他趕到,特意從金棺中伸出足來,也因此慶山寺銀槨的兩側飾有悲慟的十大弟子圖像,這在唐代地宮出土的金棺銀槨中是唯一一例。
▲ 慶山寺塔地宮出土銀槨與前檔的「佛足」,圖片來源:浙江省博物館
經歷了短暫的鼎盛,唐玄宗開元盛世以後,長安又經歷了安史之亂、會昌滅佛、黃巢起義多次劫難,城內郊外寺塔殘破,經像毀廢,臨潼發現的佛教遺蹟、遺物能在紛亂中留存下來,尤顯珍貴。(撰文/孟憲暉)
還有哪裡能看到唐代的金棺銀槨
甘肅涇川大雲寺地宮金棺 甘肅省博物館
鎮江甘露寺金棺銀槨 鎮江博物館
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 八重寶函
唐代山西太原龍泉寺金棺銀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