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小豬屢被叫停,到底冤不冤?
9月4日,鄭州市交通執法支隊正式約談「花小豬」運營單位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負責人,責令滴滴公司對「花小豬」網絡打車平臺停止宣傳、停止運營,停止一切招攬活動,並立即進行整改,執法支隊將視其整改情況做進一步的處理。
目前,「花小豬」已在多地市被叫停。「花小豬」的叫停也引發各種爭議。畢竟明明有便宜的甚至免費的交通工具,經常乘坐的人心理肯定不痛快。
根據各地通報內容,花小豬被叫停的原因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未在當地取得網絡預約計程車經營許可,不具備網約車經營資質。
2、對人車線下管理失控,存在為不合規車輛、人員辦理運營登記手續、派單,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3、存在不合理競爭。
有沒有網約車運營資質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系統顯示,8月7日,花小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控股的一家公司。註冊資本5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張力峰。顯然與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並非一家公司,自己本身就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而其經營範圍中並沒有「網約計程車」的相關事項。
而花小豬打車APP顯示,其開發商和供應商為北京鴻易博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於2020年3月31日在營業範圍中增加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
根據《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第八條,首次從事網約車經營的,應當向企業註冊地相應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而花小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註冊地為天津濱海;北京鴻易博科技有限公司註冊地為北京海澱。到底應該以哪個為準?顯然「作為滴滴旗下的一個新品牌,花小豬在滴滴擁有的運營資質下運營」,並未得到各地交管部門的認可。
此外,第六條還規定,申請從事網約車經營地,應當根據經營區域向相應的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顯然,被叫停的部分地區,顯然沒到當地有關部門「拜碼頭」。或者因為資質原因沒敢去?不得而知。
安全隱患問題不容忽視
安全是各個企業生產運營中的重中之重。此前因為網約車而發生的事故並非個例,甚至有惡劣事故的發生。
國內的網約車,有司機準入核查制度。 比如滴滴順風車平臺,在驗證車主註冊信息時,要求身份證、行駛證、駕駛證三證真實有效,駕齡在1年以上。且通過信息平臺和有關部門的合作,對車主進行背景篩查,排除犯罪記錄人員、在逃人員、吸毒、重性精神病人員等進入。
然而,審查過程中仍然有很多空子可鑽。比如網約車司機可以用他人車輛登記註冊。而認證過程中的面部識別的漏洞,平臺顯示車輛與實際來接的車輛不一致等。
「花小豬」為了實現快速擴張,還涉嫌不把控駕駛員的從業資格、背景情況審核把關等。比如在招募司機的材料裡,並沒有強調司機必須有雙證——網約車運輸證和網約車駕駛證。媒體藉此詢問花小豬客服時,對方表示「目前平臺沒有強制要求」。看來,花小豬的確存在違規現象,存在對人車線下管理失控現象。在網約車的監管愈發嚴苛的當下,顯然是不被允許的。被叫停,也在情理之中。
不合理競爭上了風口
在「花小豬」進入市場時,依託「滴滴」的聲譽,不斷不通過「免單」、「掃碼送禮品」等行為,籍以增加消費者的認知度和參與度。憑藉低價補貼、裂變營銷等行為在全國攻城掠地、掀起迅猛攻勢。
為迅速搶佔市場,「花小豬」打出了「0元打車」的宣傳標語,新用戶可以享受0元乘坐,邀請新人還可獲得幾十元至上百元不等的獎勵。回想當初,滴滴也是靠著燒錢的打法,闖出了這一番天地。
還模仿起了拼多多的社交裂變營銷手段,即用戶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完成任務,領取獎勵。例如,將相關連結發送給微信好友,獲得2人「助力」,即可領取打車優惠券;邀請微信好友註冊後,被邀請人在註冊、7日內完成1單、7日內完成2單等不同階段,邀請人都可獲得相應獎勵。
在一系列裂變式營銷、撒錢補貼之下,花小豬打車快速攻城略地,同時也把自己送上了風口。
《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網約車平臺公司不得有為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佔市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運營擾亂正常市場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等不正當價格行為,不得有價格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