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二級票務市場為何不掙錢

2020-12-14 中國經濟網

天氣轉暖,演出市場日漸升溫,熱門的演唱會、音樂會、話劇等演出門票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伴隨著文娛消費不斷升級,二級票務市場也藉助網際網路傳播渠道發展壯大,吸引了資本的強勢入駐。目前,國內二級票務市場吸納了40餘個票務平臺入局。在資本熱捧和大流量的背後,卻是二級票務平臺無法盈利的困境。

流量變現困境

從場館窗口排隊和電話訂票,到移動端智能化的全面升級,中國現場娛樂票務市場在十年不到的時間裡,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今,票務平臺已經成為演出市場主體中越來越重要的一環。

目前看來,中國現場娛樂在線票務市場的分割已逐漸明晰。自營票務市場主要由大麥主導,格局已基本穩定。以摩天輪票務為代表的新一代網際網路票務平臺憑藉創新模式和優質服務體驗,成為現場娛樂票務市場的新興力量。

憑藉創新海量折扣票定位和創新技術服務,摩天輪票務的行業獨佔率與滲透率遙遙領先。2018年7月,摩天輪票務完成C輪6000萬美元融資,TPG德太投資領投,高瓴資本跟投。這是摩天輪票務成立三年來完成的第五輪融資,與同類平臺相比,稱得上是資本的寵兒。

近日,摩天輪票務創始人崔傑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透露,演出旺季摩天輪票務的單月交易額在1億元以上。「公司投入了大量資金去做演出的宣傳和用戶的觸達,也取得了很大成效。我們做過一個市場調研,在摩天輪上買票的人中,有大概25%都不是提前安排要去看演出的,而是在買票便捷和低價的雙重吸引下,才臨時決定去看的。」

為演出市場帶來增量,讓文化的價值能有更大的發揮,這一被視作摩天輪票務最大的成就,卻沒有改變公司仍在燒錢的狀態。崔傑夫表示,目前摩天輪票務短期內拿不到回報,這並不是摩天輪票務一家的情況。在當下的二級票務市場,很少有平臺能夠實現盈利,這也成了所有公司的一個通病。

商業模式之痛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中國現場娛樂票務平臺主要經歷了三大發展階段。2010年以前,主要為傳統專業票務代理公司及主辦PC端網站;進入2010年後,在「網際網路+」和市場用戶需求的發展與增長的驅動下,傳統票務代理開始向「網際網路+」轉型,以大麥、永樂票務為代表;2015年之後,伴隨現場娛樂票務市場發展,更具創新和靈活性的新興網際網路票務交易服務平臺快速發展。尤其是伴隨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極大推動了聚焦手機移動端的新興網際網路票務平臺的發展。

資本入局,帶熱了二級票務市場的發展,也增加了各大票務平臺生存的壓力。企業跑馬圈地的過程中,自然不可能實現盈利。據了解,演出票務的交易平臺非常複雜,涉及到高額的技術成本支出、大量的推廣成本,同時還要配備大量的運營維護人員,而目前收入部分的佣金、代理費等根本無法覆蓋整體的成本,因此很少有平臺能夠停止燒錢。

此外,中國演出市場整體的發展,也限制了公司的盈利。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表示,近年來,中國的演出市場雖然迎來了發展,但與國外相比,仍處於起步階段。「國外的百老匯音樂劇,一演就是幾十年,它是一種常態化的演出。國內的演出都比較單一,持續性差,大部分可能還是一次性的東西,也沒有知名度。而且演出和電影還不一樣,是非常態化的,這就決定了蛋糕的大小。市場就這麼大,公司一擴張就會碰到零界點。對這些票務平臺來說,好的市場環境可能比自身的戰略更重要。」

野心不止盈利

新元文智創始人劉德良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二級票務平臺主要靠賺取手續費和服務費等,由於競爭激烈,所收取的費用相對較小。「摩天輪票務能實現單月1億元以上的收入已經相當不錯,燒錢也只是暫時。據我所知,幾乎沒有一家二級票務平臺是盈利的。平臺發展和演出市場的整體規模有關,市場增長到一定規模,平臺收入也會增多,盈利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據國內第三方數據公司易觀發布的《中國現場娛樂票務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18》統計,2018年中國現場娛樂市場整體規模預計達到521.1億元,同比增長約6.5%;其中票房規模預計達到189.2億元,較上一年增長約7%,佔現場娛樂整體市場規模的36.3%。

但這仍遠遠不夠,美國市場的體量是330億美元。發展階段不同決定了國內平臺對用戶的引導培養至關重要。在崔傑夫看來,美國人已經養成了非常成熟的觀演習慣,從小爸爸媽媽就會帶孩子去看親子劇,長大之後有豐富的體育賽事、歌劇話劇可選,對他們來說看演出就像國內看電影一樣普遍,是非常普通的消費方式。中國還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但離得並不遠。「在我看來,現在中國的現場演出市場處於爆發的前夜。兩三年之後,體量就能實現一個成倍增長。」

對像摩天輪票務這樣的二級票務平臺而言,如何在短期內實現盈利或許並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抓住發展機遇,為用戶創造更多的價值,才是公司未來的重心。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實習記者 楊海丹

來源:北京商報

相關焦點

  • 二級票務平臺:現場演出市場繁榮的槓桿
    在發展初期,我國現場演出票務市場主要是專業公司票務代理和演出機構參與直營,比如中國票務網、上海東方票務。然而,由於現場演出活動具有即時性、稀缺性、高價低頻的特徵,因此,現場演出票務市場始終存在流通鏈條複雜、交易信息不對稱等弊病。
  • 陳情令門票炒到15萬,二級市場的摩天輪票務為什麼還在虧錢?
    摩天輪副總裁劉斅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現場娛樂票務市場的處境很困難,一票難求的火爆現場只是整個現場娛樂的一小部分,極度不合理的高價票擾亂市場秩序的同時,也在透支二級票務市場的信譽。在國內,以摩天輪票務為代表的二級票務平臺在網際網路的滲透率在15%-20%左右,而在美國這個數字超過了50%,從空白市場的空間來講,國內二級票務市場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在當前市場規範不明確、用戶教育不成熟的情況下,二級票務市場要同時和黃牛、用戶兩方周旋,左右為難。
  • 摩天輪、票牛陷假票風波 二級票務平臺亟須規範化管理
    「黃牛泛濫、票價浮動大、消費者權益無法得到保障等多種問題」,在業內人士看來,除了監管部門之外,二級票務平臺還需進行從自身出發,主動解決問題。  多家票務平臺陷假票風波成先生是音樂發燒友,哪裡有音樂演出,哪裡就少不了他的身影。
  • 網際網路票務平臺或迎洗牌
    來源:廣州日報近年演出市場體量迅速增加,使得現場娛樂票務市場成為繼電影票務市場之後的又一藍海市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現場娛樂市場也日益火爆。日前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Analysys(易觀)發布了首份《中國現場娛樂在線票務平臺年度分析》報告, 數據顯示:伴隨消費升級,現場娛樂市場用戶活躍度大幅提升,觀演人次逐年增加,中國現場娛樂(含演出賽事)在線票務市場快速增長,向500億元大關邁進。當前,大麥網和摩天輪票務分別佔據著自營票務平臺和新興網際網路票務平臺的頭把交椅。
  • 專訪摩天輪副總裁劉斅:二級票務平臺如何做好動態定價和交易安全
    二、保證交易環境安全,二級票務制定動態價格促進行業發展我國熱門的演唱會、明星版話劇等演出都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現象,可見我國的演出市場已經形成了供給與需求不匹配的現象,如今一級票務平臺已經無法控制票源,進一步催生了二級票務平臺的誕生。現在二級票務平臺通過自身的努力,利用技術改造傳統行業,驅動原有效率提升,努力保障交易環境安全。
  • 藝術市場還有一、二級界限嗎?
    這件事情又引發國內藝術品行業許多人士對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秩序及界線的討論。其實,這個問題在國內早有爭議,爭議最激烈的時候在2010年至2013年期間,畫廊界人士普遍認為拍賣行「越界」了,直接找藝術家徵集作品;而拍賣人士認為理所應當,不存在越界不越界的問題。那麼,在藝術品市場中,到底存不存在所謂不同級次市場的界線問題?如果存在,界線又在哪裡?
  • 一票務平臺被指預售周杰倫門票後「毀約」臨時提價遭投訴
    然而,最近她撥打票務公司的客服電話才得知,由於周杰倫演唱會的門票價格被炒得太高,她當時的購票款已不可能配到票。劉小姐表示,雖然知道有很多「黃牛」會把演唱會門票價格炒得很高,但是都市票務作為正規的票務平臺,不應該也如倒票的「黃牛」一般坐地起價,故意毀約,一再失信於消費者。
  • 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簡析
    二級市場:是指退出和交易市場,也就是A股市場,其更多作為一級市場投資的一個退出通道並提供交易流通功能。二級市場投資更偏投機性,這裡更加關注事件性機會,通過事件性機會獲得短期溢價,當然,這裡也有長期的價值投資者。
  • 藝術市場還有一、二級界限嗎?
    這件事情又引發國內藝術品行業許多人士對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秩序及界線的討論。其實,這個問題在國內早有爭議,爭議最激烈的時候在2010年至2013年期間,畫廊界人士普遍認為拍賣行「越界」了,直接找藝術家徵集作品;而拍賣人士認為理所應當,不存在越界不越界的問題。那麼,在藝術品市場中,到底存不存在所謂不同級次市場的界線問題?如果存在,界線又在哪裡?
  • 二手票務平臺靠譜嗎?
    業內人士表示,票源混亂是導致二手票務平臺假票頻出的原因之一,目前的演出票務分一級票務市場和二級票務市場,一級票務市場票源來自演出主辦方,安全性比較高。而二級票務市場包含各類票務代理分銷商、二手票務平臺、票務代理商以及地域性的個人代理「黃牛」,票源非常複雜,在票務的層層分銷、代理中,難免摻雜著假票,再加上沒有官方驗票的質檢環節,導致一些假票難以被剔除,最終流入消費者手中。早在2017年7月,原文化部就下發了關於規範營業性演出市場經營秩序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對營業性演出票務市場的監管,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 貓眼又遭行政處罰背後:留給在線票務怎樣的啟示?
    因為失誤被罰了二十萬,對於貓眼而言罰錢倒是其次,主要是「虛假宣傳」這一罰款原因可能給外界傳達出一種不太好的品牌形象。而近段時間,本應熱鬧非凡的春節在線電影票務市場,也因疫情的出現變得一片蕭條。對於貓眼而言,進入新的一年以來,不管是自身的還是行業性的,煩心事似乎是有些多了點。
  • 牛魔王票務CEO:演出票務市場分散
    「相對於集中度頗高的電影票務平臺市場,演出票務則更為分散。整個演出票市場供需不平衡。」牛魔王票務CEO崔傑夫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表示,目前在網際網路上銷售演出票的平臺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提供票務總代理服務的自有平臺,類似大麥、永樂等,另一類則是連接購票用戶與賣票方的票務交易平臺,牛魔王票務就屬於第二種。
  • 摩天輪票務講述平臺「生態經」
    摩天輪票務投資方之一藍湖資本創始合伙人胡磊指出,中國演出市場規模只有電影市場的1/3,未來有望複製電影市場的高速增長奇蹟。  三方共贏二級票務價值凸顯  近年來,中國在線票務市場一直處於蓬勃發展態勢。在市場需求增長和網際網路技術的助推下,傳統票務市場的售賣形式逐漸不能滿足廣大消費者需求,用戶期望通過更加簡捷的方式獲得高性價比門票。
  • 摩天輪、票牛陷假票風波 二級平臺亟須規範化管理
    多家票務平臺陷假票風波成先生是音樂發燒友,哪裡有音樂演出,哪裡就少不了他的身影。獲取資本的垂青,表明了二級票務平臺存在的價值。北京社科院首都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曾表示,二手票務交易平臺是在線票務銷售市場中的重要一環,不僅體現了市場經濟的特性,也有利於靈活機動地調整演出票務的資源分配。不過,事實上,這些二級票務平臺發展至今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尚待解決。
  • 解讀首份現場娛樂票務市場報告!摩天輪票務創新海量折扣票突圍
    日前,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Analysys(易觀)發布了首份《中國現場娛樂在線票務平臺年度分析》報告。 報告顯示,伴隨消費升級,現場娛樂市場用戶活躍度大幅提升,觀演人次逐年增加,中國現場娛樂(含演出賽事)在線票務市場快速增長,向500億元大關邁進。
  • 「專訪」摩天輪票務CEO劉斅:大型演出仍未復甦 恢復常態要到明年年中
    摩天輪票務成立於2015年,旨在為用戶提供「海量折扣票」,其商業模式是通過整合產業上下遊形成二級票務平臺,將主辦方、各級票務公司的資源匯聚在平臺上,以此改變票務公司傳統的線下售賣的低效方式,消除票務交易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 電影在線票務市場"AT大戰" 貓眼微影PK淘票票格局
    原標題:電影在線票務市場AT大戰   在娛票兒App停止服務之際,阿里影業董事長兼CEO樊路遠對外發出了「2018年淘票票目標行業第一」的聲音,這意味著迎來貓眼微影和淘票票雙寡頭格局的電影在線票務市場,正式打響了新戰場的第一槍。
  • 真假、安全都成搜索關鍵詞 二手票務平臺靠譜嗎?
    據了解,二手票務平臺自稱匯聚主辦方、各級票務公司和個人閒置等票源,票品由賣家自行定價和供應,平臺本身不對票品定價。然而,由於票源複雜且無通行票品質檢措施,二手票交易市場屢現「天價票」,也滋生了不少詐騙事件。
  • 低價+本地化策略 新一代演出票務平臺摩天輪票務登陸成都
    日前,新一代演出票務平臺摩天輪在蓉城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宣布成都市場全面開啟運營,此前,摩天輪票務已經在北上廣深深耕2年之久,憑藉創新海量折扣票模式和一站式購票服務體驗,成為演出票務市場的後起之秀。據易觀《中國現場娛樂在線票務平臺年度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伴隨消費升級,現場娛樂市場用戶活躍度大幅提升,觀演人次逐年增加,市場交易額向500億邁進。
  • 90%演出票可打折 摩天輪票務運營優勢凸顯
    在演出市場持續向好的背景下,摩天輪票務網在第二季度也交出了一份完美的成績單。剛剛完成品牌升級上市的摩天輪票務披露,二季度單月全國出票量已達到6萬張、月交易額達到3000萬人民幣,在二級市場保持著絕對領先地位。其開創的「海量折扣票」新模式,直指消費者最為關注、最敏感的價格因素,無疑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